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清和 > 第一百九十章

清和 第一百九十章

作者:来自远方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5-03-30 18:22:56 来源:笔趣阁

宫中设宴,京中五品以上官员,都早早候在奉天门前。

经验丰富的,来之前已在家中吃了半饱,袖子里还藏了几块糕饼点心,和同僚一起排队吹风的时候,迅速填进嘴里。

没经验的,不晓得宫宴的程序基本是皇帝致辞,乐舞,举杯,再乐舞,再举杯,继续乐舞,继续举杯,得空夹几筷子菜也是凉的,根本难以入口。

越是年轻有为,越是不敢在宫宴上大意。这些人多会在宴中被天子提名问话,以示恩宠。

若天子问,最近工作如何,家里怎么样?

站起身回答,一张嘴,满口都是菜渣,委实不雅。

大部分官-场新鲜人的脸皮还没练到相当厚度,拉不下面子向前辈请教经验。座师会叮嘱学生在宫宴上避免失仪,绝不会告诉自己的学生,出发之前先吃两碗饭。否则传到皇帝的耳朵里,算怎么回事。

以为在自己家里说话一定安全?

错,大错特错!

有无孔不入的锦衣卫,关门关窗,躲床底下都没用。只要天子想知道,一切都不会是秘密。

座师不讲,前辈不提醒,初入官场的新鲜人们,只能用切身的经历来体会天子设宴的独到之处。

文臣往往比武将的体会更加深刻。

武将大口啃馒头可以称作“豪爽”,文臣这么干,只有被唾弃的份。

粗鲁如同军汉,简直有辱斯文!

孟清和站在武将的队列里,前边就是一身大红麒麟服的成国公朱能。

仔细想想,他同成国公有段日子没见了。他是在应天府内避祸,朱能则是帅印上交,一直告假。

宫内派遣御医观望,回报天子,成国公大病刚愈,需在家调养。

朱能借机上疏,病体难愈,想乞骸骨,辞官回家,养花抱孙子。

永乐帝没同意。

魏国公在北边练兵,定国公和新城侯丰城侯都在西南,需要等一段日子才能班师回朝。西宁侯宋晟不久前病逝,袭爵的宋琥是个纸上谈兵的货色,袭了老爹的爵位,却没老爹一半本事。上岗一个月就被皇帝-撸-了下来。宁远侯何福只能身兼二职,甘肃宁夏一肩挑。

朱棣有心从辽东调遣将领帮何福一把,结果辽东镇守孟善和刘真一起上疏,极东之地,朝廷新设卫所繁多,各处均不得放松,实无法-抽-调人手。

“荒原之处有野人女真,不识教化,与黄-毛-蛮夷-杂-处,袭我边境,扰我边民。又有朝鲜国阳奉阴违,多年入京朝贡,却于边塞不停侵扰。朝鲜庶人越过边境,潜入大明境内,建房结村,其中竟有军卒。朝鲜国以我朝收留逃民罪人为由,屡有发难之意。更有朝鲜商人入我国境,借互市之由,以财帛粮米收买各归化女真,用心险恶。”

这封奏疏一上,永乐帝再不提从辽东调将之事,并敕辽东总兵官孟善,在边境加派兵力,发边民建造地堡敌台,从大宁北京运送火炮备边。乌黑的炮口张开,三天两头叫嚣的思密达顿时哑火了。

大明不计较,他们还能多蹦跶几天。

大明恼火了,再蹦跶就是找死。

边军试发两炮之后,越境的朝鲜庶人跑了个干干净净。

不跑,等着像安南一样被收拾吗?

什么事实占领,高句丽旧土,都是xx!

辽东稳定了,何福还要继续每天加班,累得像头老牛。给朝廷上疏,满纸都是泪水。

五军都督府本就人手不足,这个时候,朱能再致使,朱棣想再找谁麻烦,就得抽-刀子自己上了。

淇国公邱福?

总结这位多年的战争表现,让他出去带兵,永乐帝当真不放心。今后的事实也证明,朱棣的担心是正确的,邱福忠心可嘉,却当真不是率军征伐的材料。

成国公的辞职信被打了回来。

朱棣召朱能进宫,关起门来,进行了一番长谈。

永乐帝表示,爱卿,你可不能告老,大明需要你,朕需要你!你走了,朕就是砍掉了一条臂膀,心里拔凉拔凉的啊!

朱能感动得不能自已,哭得满脸都是泪水。陛下,臣不乞骸骨了!臣一定继续拼搏在工作第一线,坚持为大明做贡献!

“爱卿!”

“陛下!”

君臣把臂,抱头痛哭。

情景很感人,场面却不怎么美观。

两个中年壮汉哭成这样,史官都不忍下笔。写实没法看,只能上春秋笔法,用一句话简单概括,上与成国公君臣相得。

在应天府期间,孟清和通过和锦衣卫联络,多少知道一些的内情。

朱能上辞表,一来的确是身体不如早年,二来也是为家族中的子弟铺路。

朝中有人好办事不假,有朱能在朝中,无人敢小看成国公府一脉。

可事有两面,朱能位极人臣,族中子弟出仕从军都不难,想封爵或镇守一方却十分困难。只有他荣退,让出位置,族中子弟才能更上一层楼。

遗憾的是,辞表上了,天子不批。依情况看,短时间内,基本没有让他下岗的可能。朱能没办法,只能继续在五军都督府做他的定海神针。

孟清和没急着和朱能说话,借着成国公高大的背影,从随怀里取出一个小巧的油纸袋,里面装着还温热的点心,四下里瞅瞅,没人注意,马上拿起一块塞嘴里,恰好的一口的分量。

咸酥的味道,满口喷香,顿时满足得眯起了眼睛。

两块点心下肚,正想再拿一块,横向里伸过一只手来,连点心带纸袋都抢了过去。

孟伯爷立目,谁这么不讲究,明抢啊!

转过头,看清动手的是谁,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徐增寿笑眯眯的看着他,下手委实不客气。转眼间,纸袋里的点心就没了一半。香味引得朱能回头,剩下的一半也没了。

“兴宁伯府的点心师傅着实是不错。”两人抢了点心,吃完还要厚着脸皮品评一番,“改日让我府里的去取取经,兴宁伯可莫要藏私啊。”

孟清和僵硬的扯了扯嘴角,“下官自当从命。”

不答应,武阳侯八成会直接上门抢人。

千万别以为这事不可能,之前就发生过一回,想告状也没处告去。

武阳侯摆明要做个纨绔,谁都拿他没办法。

按照徐增寿本人的话来说,徐家有贤德的当朝皇后,闻达于世的魏国公徐辉祖,就不需要他再奋发向上了。做个勋贵纨绔,岂不乐哉?

永乐帝和徐皇后都没说什么,徐辉祖训了两次,也就任由他去了。

如今,京城内外,谁不知武阳侯的大名?

能把纨绔做到这个地步的,除了徐增寿,再找不出第二个。

同徐增寿早有接触的孟清和知道,较真起来,徐增寿的才干未必及不上徐辉祖。但正如徐增寿所言,徐家有了皇后,有了魏国公,不出意外,继永乐帝之后,下一任皇帝又是他外甥,徐家一公一侯,荣耀已极,过于上进,天子不生疑,朝中眼红的绝不会少。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自-污。相当于用他一人的官途换来整个徐家的安稳。

这等心胸,非一般人能够比。

孟清和佩服徐增寿,即使被抢了口粮,也一样佩服。

吃完了点心,徐增寿擦擦嘴,凑近了,低声对孟清和道:“今天的宫宴会有场好戏。兴宁伯可千万莫喝醉了,睁大眼睛看着,说不准就能乐一乐。”

好戏?

纪纲提醒他,最近京城风大,出入当心。

徐增寿又告诉他,宫宴中会有好戏上演。

思及礼科小吏传递的消息,孟清和心头一跳,莫不是……真有人要找死?

徐增寿不打算继续说,朱能看似知道内情,却没为孟清和解惑的打算,只叮嘱他,“看戏就成,没事别出头。”

孟清和慎重点头,他一定吃饭喝酒,没事不开口。

可事到临头是他想躲就能躲得开的?

压根不可能。

又等了两盏茶的时间,群臣6续到齐,奉天门大开,锦衣卫和金吾卫分列金水桥两旁。

文武分作左右两班,以官职爵位列队步上-官-道。

宫宴设在华盖殿。

宦官引领官员落座,永乐帝一身-明—黄—色-盘龙常服,金色的幞头上,两条五爪金龙咆哮飞升。

朱高煦和朱高燧立在左侧,朱瞻基在朱高燧之后,朱瞻壑被朱棣抱在怀里,一身大红世子服,活脱脱像个年画娃娃。

这一幕落在众人眼中,不免都起了思量。

有人眼睛坚定信心,一定要让皇帝认识到废长立幼是错误。也有人打起了退堂鼓,天子对汉王宠爱之深超乎想象,平王被改封西南以前,便是平王世子也不会被天子这般抱在里。天子此意,莫非真已决定立汉王为皇太子?

支持平王的朝臣心头发沉,只能暗暗提醒自己,尽量控制住表情。天子设宴,不笑就算了,摆出张-臭-脸,是想找不自在?

支持汉王的朝臣则满脸喜气,从龙之功的,还合了今上心意,此等好事哪里去找?

中立的朝臣垂下眼皮,不言不语。无论哪个皇子登基,都是以后的事。今上龙体康健,继续在龙椅上坐十几二十年绝对没问题,何必急着站队。

宫宴刚刚开始,华盖殿里已是暗潮汹涌。

乐声起,乐舞生执戈入殿,群臣的心思却完全不在歌舞之上。只有三头身的朱瞻壑看得兴致勃勃。

兵科给事中冯贵低声言道:“以微见著,汉王世子颇类周王世子。”

周王是永乐帝的同母兄弟,周王世子朱有炖比汉王朱高煦年长一岁,是朱瞻壑的堂伯。

说侄子像堂伯, 表面上看,没什么可指摘之处,可周王世子爱好音律,时常同乐工混在一起,不是秘密,多为人所诟病。说朱瞻壑像朱有炖,还是在当下场合,细思用心,绝非善意。

冯贵声音并不高,只有相邻几人听到。但在皇宫之中,压根不会有秘密。

侍立在一旁的宦官眼神微闪,不动声色,托着空了的酒壶退下。

很快,冯贵的话就传开了。

孟清和同朱能等武将坐在一处,得知冯贵所言,瞅瞅朱能等人的脸色,可以打包票,冯贵今后的日子别想好过。

东西不能乱吃,话更不能乱说。

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仅凭这一句话,就能断了冯贵的官途。

“说汉王世子类周王世子?”徐增寿冷笑,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汉王世子才多大?动这样的念头,当真是其心可诛!”

旁人不敢说,徐增寿不在乎。

话落,又倒了一杯酒,起身走到御前,高声道:“陛下,臣敬大明世出明主,江山永固!”

“好!”

永乐帝举杯同饮,群臣也同声应和。

“给你舅舅倒酒。”

朱棣发话,朱高煦和朱高燧亲自执壶倒酒。

徐增寿再举酒盏,却不说助词,而是笑看朱高煦和朱高燧,在朱高煦和朱高燧举杯时,又撇开他们,看向坐在朱棣身边的朱瞻壑,“臣敬小世子一杯。”

朱瞻壑没接话,先从椅子上爬下来,落地,扶着椅面,好歹没摔。

两只小胖手抱拳,“瞻壑见过舅公。”

这一举动,出乎众人预料。

之前“戏言”朱瞻壑像朱有炖的兵科给事中当即脸色一变,众人看他的目光也带上了深意。将如此敬长知礼的汉王世子同挨了棍子依旧故我的周王世子作比,是何居心?

“好!朕的孙子,就该如此!”

朱棣大笑着将朱瞻壑又抱了起来。

朱高煦笑咧了嘴,儿子像他,绝对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黑历史?完全没这事!

朱高燧也笑,胳膊肘一拐朱高煦,乐乐就成了,别太过了啊。

徐增寿笑道:“小世子明礼,知孝悌,臣斗胆赞一声,好圣孙!”

此言一出,朱棣再次大笑,群臣纷纷附言。

孟清和一口酒险些喷出来。

好圣孙?

这不是解缙的台词吗,怎么被徐增寿抢戏代言了?

不过,有徐增寿此举,计划在宫宴中直言的“诤臣”又少了一半。直到徐增寿回座,宴会过半,朱瞻基和朱瞻壑都被徐皇后遣人来领走,才有礼科王给谏硬着头皮起身,向天子谏言。

打好的草稿,本该振聋发聩,引天子明悟。

朱棣却收起了笑容,冷冷看他一眼,直接打断了他的话。

“朕封平王就藩,岂容尔等多言。”见王给谏还要再说,不耐烦的让人将他拉出去,“朕早年奉太-祖-高皇帝之命镇守北平,临大漠二十载,何以言苦?”

翻译过来,他老爹让他到北边呆着,他二话不说,收拾包袱就上任。他让自己的儿子到西南就藩,却招来这么多人反对,到底是朝臣的意思,还是平王自己的想法?

儿子不服老爹管,在天家而言,可不是件小事。有平王妃联合谷王谋害皇后一事在先,更是让朱棣怒意蒸腾。

“拉下去,打入锦衣狱!”

王给谏被拖出去了,偏偏有人还不识相,不提平王,炮口直接对准了汉王和赵王。

说的话都是老生常谈,朱棣的耳朵都快磨出茧子了,干脆叫锦衣卫把这位也拖下去。

无凭无据,就说他的两个儿子这样那样,说什么皇子屯田有失威仪,掌管互市是与民争利,使得民间怨声载道,简直荒谬!

“兴宁伯可在?”

“臣在!”

孟清和连忙起身,本以为看戏就成,不想还是被天子点名。

“朕问你,此人所言,可是实情?”

“回陛下,臣随大军征讨安南近一载,期间未知宣府开原等地详情,但臣在镇守大宁期间,从未听闻百姓抱怨两位殿下。相反,对汉王殿下亲自掌管屯田,赵王殿下制定的互市各项政令,边民及归附部落多有称赞,并有归附部落将陛下比作天可汗! ”

“哦?”朱棣眼睛一亮,天可汗,开创了盛唐之世的唐太宗皇帝才得此殊荣。孟清和这句话的杀伤力,堪比洲际导弹。

“臣所言句句属实,陛下若是不信,兀良哈头目乞列该等人就在会同馆,陛下可传召,问清虚实。”

至此,话题被孟清和彻底带歪。

兵科给事中的脏水,徐增寿的好圣孙,礼科给事中的弹劾,汉王赵王的自辨,永乐帝震怒,再到孟十二郎的“天可汗”。

此时此刻,抗议平王改藩,弹劾汉王赵王失皇家威仪,斥责朝中奸佞,乃至于立皇太子都不再重要。

“天可汗”三个字对永乐帝的吸引力,远超以上所有。

乞列该被从会同馆传至宫内,起先还以为是自己上奏的情报终于引起了朝廷重视,不想,却被问及了“天可汗”一事。

兀良哈壮汉四肢发达,却不是没脑子。

见永乐帝正脸膛发红,明显很激动,乞列该立刻单手捶着胸膛,大声道:“陛下,您就是兀良哈心目中的天可汗!阳光因您而明亮,草原为您而繁茂!您是兀良哈的太阳,兀良哈的月亮,兀良哈的星星,兀良哈的神明!兀良哈愿世代臣服于您,兀良哈的勇士将拿起长刀,为您冲锋陷阵!”

震撼,绝对的震撼!

文臣武将集体默然,兴宁伯和乞列该为他们推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孟清和垂首,五官有些扭曲。眼前这位拍-龙-屁-的功力非同一般,望尘莫及啊!

乞列该还在大声称颂,反正好话不要钱,这是从兴宁伯身上学到的。

永乐帝十分的激动,差点把椅子上的扶手掰折,才没大笑出声。

群臣还沉浸在震撼中,半晌不知该做出什么反应。

孟清和朝朱高煦和朱高燧使了个眼色,兄弟俩立刻会意,举臂高呼,“父皇英明神武,四夷臣服,大明千秋万代!”

殿中文武这才意识到自己慢了半拍,立刻同朱高煦两人一同高呼,“陛下万岁!”

殿外,被锦衣卫押往北镇抚司的的王给谏成功晕了过去。

杨铎单手捏了捏荷包,映着月光,唇角勾起一模笑纹,看向被拖走的王给谏,眸光旋即冷凝。

“叫纪纲盯着解学士的宅子,有生面孔,立刻抓起来。”

“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