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清和 > 第一百五十三章

清和 第一百五十三章

作者:来自远方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5-03-30 18:22:56 来源:笔趣阁

迪亚士从未感觉到死亡距离自己如此之近。

被大食商船丢下,被明军掀翻小舟,掉进海里,他始终坚信自己会活下去,神会眷顾他的子民。

此时此刻,他却不确定了。

冰冷的刀锋抵在面前,刀身上仿佛闪过血光。

迪亚士手脚冰凉,他不确定,死神的镰刀是否已经对准了他的脖子。

他甚至不敢开口求饶,只能颤抖着双手,举起手中的几页图纸,祈望着眼前这位杀神能够手下留情,饶他一命。

沈瑄冷冷的看着迪亚士,长刀平举,只要向前一递,就能让他血溅当场。

杀,还是不杀?

微微眯起眼,最终将迪亚士高举的图纸用刀背挑了过来,任他站在原地哆嗦,收刀回鞘,一页页的翻看起来。

图纸画得很简略,标注的多是葡萄牙文。

沈瑄一边看,一边拧紧了眉头。他能看明纸上画的是火炮,且同边军中装备的火炮有极大不同。想完全弄明白,却有些困难。

被迪亚士甩在身后的通译终于跟了上来,看到坐在堂中的沈瑄,立刻行礼道:“拜见国公爷。”

“免礼。”沈瑄看向通译,又看了一眼迪亚士,道,“这些日子,一直是你看着这个夷人?”

“回国公爷,正是。”

“纸上的东西,你都看过?”

通译大着胆子探了一下头,道:“下官的确看过。”

沈瑄指着纸上的彷如鬼画符般的葡萄牙文,“你可知这些都是何意?”

“国公爷容下官放肆。”通译上前几步,取过图纸,一边询问迪亚士,一边取出随身的的碳条,在图纸上写下备注的内容,交给沈瑄。

迪亚士画图期间,通译一直在读马可波罗游记,读不懂的地方便请教迪亚士。用了两个月近三个月的时间,一定程度上掌握了葡萄牙语。书写还有些费力,交流却没有太大的问题。

孟清和时候得知,连声感叹,赵通译绝对是个语言天才,当初费力将他从北京行部挖来,还得罪了不少人,也算是值得了。

对照着翻译,再看手中的图纸,沈瑄的神情终于变了。

通译垂首立在一旁,随时准备做进一步的翻译。

迪亚士脚软,在沈瑄低头看图纸时,差一点就掉头逃跑。

遇上孟清和,他尚能做一做发财梦。见到沈瑄,金子和香料都成了虚幻,本能告诉他,这位东方贵族十分危险,稍有不慎,自己随时可能丢掉性命。

好在沈瑄今天并不打算杀人。

孟清和在信中提到过迪亚士,起初,沈瑄不认为迪亚士能拿出什么好东西,现在,他改变了看法。( 平南文学网)侯二代的确看某个红毛很不顺眼,但有了这份图纸,某红毛暂时性命无忧。

“周荣。”

“卑职在。”

“去请兴宁伯。”

“是。”

亲卫离开,沈瑄又拿起了图纸,迪亚士听到熟悉的称呼,略微松了口气。

虽然尊贵的爵爷也曾威胁要将他丢进海里,但同眼前这位相比,简直称得上是慈悲的化身。

三堂东厢房中,孟清和刚喝过药,正翻看都事送来的公文。

门外响起亲卫的声音,“伯爷。”

“何事?”

“定国公请您去二堂。”

“现在?”

“是。”

孟清和放下笔,走出厢房,见到等在廊下的周荣,诧异道:“周千户?国公爷可是有要事?”

“回伯爷,伯爷府中的佛郎机人拿出了几张图纸,国公爷看过之后,遣卑职来请伯爷。”

图纸?莫非是火炮的图纸?

孟清和瞬间眼睛一亮。

“马上去。”

特地来叫他,应该是确信这份图纸有大用吧?

孟清和脚步飞快,周荣在后边跟着,满脸的不解。第一次见兴宁伯这么着急,难不成红毛手里的几张图纸真是好东西?

厢房内,沈瑄指着一张图纸,让通译询问迪亚士,炮弹如何从火炮的后部填装。

孟清和匆匆赶到,正好听到这一句,笑容立刻无比灿烂。

后装滑膛炮,没错,是佛郎机炮。

历史上,佛郎机炮是十五世纪后期,十六世纪初才通过佛郎机海船传入大明。如果迪亚士的图纸真能用,大明造出后装炮的时间将比历史上早近一百年。

比起由炮口填装,散热慢,发射间隔较长的火炮,佛郎机炮因配有子炮装填,具有散热快,连发速射的特点,炸膛的几率远小于明军中现有的火炮。虽然射程比不上后期的红夷大炮,但与同时代的火炮相比,优势仍十分明显。

明朝工匠的技术和创造思维非同一般,有了迪亚士的图纸,佛郎机炮提前问世不是问题。说不准,还能造出性能更加优良的火炮。

有了巨舰大炮,属于大明的海洋时代还会远吗?

距离欧洲探索新航路,开启大航海时代至少还有半个多世纪,明朝船队有足够的时间抢占先手。

拥有了海上-霸--权,震慑西洋诸邦,远达非洲,发现美洲,华夏人的脚步将踏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孟清和知道,梦想距离现实还很遥远。

但是,只要踏出第一步,就会有人踩着前人的脚印走下去。只要华夏民族前进的道路不被从中途截断,只要野蛮的入侵不会再次发生,他的期望终有一天可以实现!

“爵爷。”

迪亚士眼含热泪,仿佛见到了救星。

可惜孟清和却没空理他,更没心思安慰一下他受伤的心灵。

不是他对这个红毛有意见,只因初次见到定国公的人,反应基本差不多。

没必要安慰,吓着吓着就习惯了。

自己还有很多地方要用到迪亚士,他见到沈瑄的次数定然不会少。胆子不大,见面就晕,多少是个麻烦。提前锻炼一下没什么不好。

孟清和走到沈瑄身边,两人头碰头,一起研究火炮的图纸。

孟清和提出的问题比沈瑄更多,从火炮的材料,重量,火炮的组成,使用的炮弹和火药等,都问得十分详细。

迪亚士被问急了,就会满口葡萄牙语,通译一边翻译,一边在随身的册子上飞快记录。不明白的地方都要记录下来,换成大食语,才方便沟通。

“要用熟铁……主要是炮腹和炮管,还有子炮……可连续发射火药弹丸……”

“弹丸为实心。”

“火炮可装于车上,是否能用于战船,尚未可知。”

一问一答间,孟清和面前又堆起了厚厚一叠图纸,大多是参照火炮图纸和迪亚士的回答描画出来的。

孟清和不是专业人才,只懂得一定的构图原理,画出来的火炮,仍比迪亚士丫丫电子书的简单线条直观许多。

沈瑄将图纸分别摊开,斟酌半晌,也提笔画了起来。

随着纸上的图案逐渐成型,孟清和又一次被大明的侯二代打击了。

他怀疑的看向沈瑄,是自己笨还是这位实在太聪明?

沈瑄放下笔,吹干纸上的墨迹,转过头,挑眉,孟十二郎继续瞪眼,直到眼睛发干,终于败下阵来。

画图比不上,瞪眼也不行。

谁说穿越了一定是主角,霸-气-侧-漏-天下无敌?

绝对的大脚踹过去!

献上图纸,迪亚士的“禁-闭”暂时解除。

“劳累数日,迪亚士先生不妨到城内走走,四处看看。”当然,必须带上赵通译。

孟清和笑得十分亲切,令人送上两匹布,一匹绢,一贯铜钱,权当是迪亚士拿出火炮图纸的报酬。

按照当时的物价计算,这份酬劳不算少。虽然不能和永乐帝的大手笔相比,也足够迪亚士舒舒服服的过上一段日子。

迪亚士对铜钱的兴趣不大,却抱着绢布笑咧了嘴,一个劲的赞美神。

孟清和嘴角抽了抽,到底善心大发,补给他一匹丝绸。

迪亚士感激涕零,再次以神的名义宣誓对孟清和效忠。

有了之前的经验,红毛的佛郎机人学乖了,没再去牵孟清和的手,不然,下场绝对比被亲卫群踹凄惨百倍。

“爵爷,您真是太慷慨了!”

迪亚士抱着丝绸,头上浮起幸福的泡泡,脚步发飘的下去了。

这匹丝绸就能抵上他离开家乡,来到东方的所有花费。加上另外的绢布和住在伯府期间得到的瓷器,回到葡萄牙,他绝对会成为一个大财主,有钱人。说不定还会获得爵位。

迪亚士笑得一脸梦幻,赵通译不发一言,更不会提醒他,只要伯爷不放人,他的梦想怕会很难实现。不过,只要一心一意为伯爷做事,即便不回佛郎机,留在大明,他照样可以成为有钱人。

从迪亚士口中,赵通译对现今的欧罗巴有了一定了解,第一直觉,谁说鞑子野蛮?同这些欧洲的国王和贵族相比,瓦剌鞑兀良哈,完全可以归入文明人的行列。

之前,赵通译对欧罗巴尚有几分兴趣,经迪亚士解说之后,所有的兴趣顿时灰飞烟灭。

他这辈子都不想见识到如此的异域风情!

只可惜,想归想,当被“大公无私”的孟伯爷丢上远航的海船时,赵通译唯一能做的,也只是趴在船舷上,遥望着远去的6地,将泪水洒进海中。

抗-议?根本没用。

愤怒的咆哮?有定国公在,赵通译还不想找死。

永乐三年五月,锦衣卫带着一封秘奏,从大宁飞驰南京。

不久,永乐帝不经内阁,直接下达中旨,许大宁制造火炮。

北京兵仗局总领太监白彦回接到天子密令,亲点十数名工匠,星夜前往大宁,进驻大宁杂造局,同定国公一同督造新式火炮。

大宁杂造局大使和副使打起了十二万分精神,被召集的工匠熟手更是丝毫不敢懈怠。

兴宁伯明言,天子对新式火炮十分重视,谁敢在这个时候出问题,一家老小乃至于全族都要吃挂落。

因边军急需大量火雷,北京军器局正忙得不可开交,暂时无暇同兵仗局一争高下,只等火炮造出来再说。

与此同时,朱高煦借巡边之机造访大宁,目的只有一个,要刀。

大宁造出的长刀极其锋利,对战中,甚至能砍断鞑子手里的弯刀。

来大宁之前,朱高煦回了一趟宣府,和朱高燧商量一番,先后给在南京的老爹写了两封声情并茂的书信。朱棣的回信很快,朱高煦得了准信,立刻带人来了大宁。

有了老爹批准,言官想参他也找不着罪名。

离开驻地,老爹准的。

敲-诈……不对,请兴宁伯帮忙,也是老爹准的。

看着一身英武,行为却着实无赖的汉王,孟清和咬牙,再咬牙,最终也没能把人撵出去。

“殿下,五百把长刀委实太多,最多只能一百。”

“不能通融一下?”

“不是臣不通融,的确是办不到。”孟清和摇摇头,“殿下也看到了,大宁杂造局目前是什么情形。大都忙着制造火炮,只有倭人工坊里还在铸造,一百把,已经是极限了。”

朱高煦皱眉,人手不足?大宁杂造局里本该只有这点工匠吧?

孟清和叹息,掰着手指计算,“杂造局里的工匠,殿下和赵王殿下分别要走一批,陛下又下旨调出部分充北京兵仗局。前些日子,北京军器局也要人,连师傅带徒弟,不下二十余。”

朱高煦摸摸鼻子,不出声了。

孟清和继续诉苦,“大宁本就军户多,民户少,匠户也少。其他卫所,旬日还有补员,大宁却是只出不进。尤其是匠户,臣到大宁时,有不下三百户,熟手亦有不少,如今,怕是连一百户都不到。”

“这个……”

朱高煦被噎住了。

人心都是肉长的,天家无情不假,可自相识以来,孟清和帮了他多少,朱高煦都记得。换成旁人,他早怒了,但是孟清和,他却不能这么做。

近日里,鞑靼和瓦剌时有异动,西北之地频有火起。巡边之时,多次遇到小股的鞑子骑兵,凭借在大宁的长刀,朱高煦砍杀了两名鞑子百户,一名千户,都是一刀斩断对方的弯刀,趁着鞑子震惊,一鼓作气,以少胜多。

两军对战,实力相当,手中的兵器优劣对战斗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如此,才让他起了到大宁要装备的心思。

不想,孟清和一番诉苦,准备好的话再难出口,耳根也有点发烧。

朱高煦脸红了,孟清和也闭上了嘴,见好就收。

朱高煦要刀的目的是为武装边军,戍卫边境。五百把刀,他可以拿出来,但给了朱高煦,朱高燧要不要给?

辽东的刘真孟善,宁夏的何福,甘肃的宋晟,山西的晋王,河南的周王,凡是之前有递过话的,给不给?

给了,天子那里怎么说?

不给,一下全得罪了。

给汉王五百,其他人连五把都没有?就算朱高煦真金白银换过来,孟清和也不能这么干。

唯一不得罪人的办法,就是把刀交给天子,由朝廷分配。永乐帝爱给谁就给谁,没人敢因为一把刀找皇帝的麻烦。当然,魏国公和武阳侯例外。但徐辉祖和徐增寿毕竟是朱棣的舅子,其他人想要效仿,没这个资本。

可那样一来,制刀的工匠八成又保不住。

怎么想,自己都吃亏。

孟清和不想吃亏,考虑到边防,又不能一口拒绝。

想为国家做贡献,难。

不想自己吃亏,同样难。

最后是朱高煦先松口,一百就一百,刀也不白要,回到宣府,立刻让人送二十匹战马到大宁,当是以物易物,绝不让孟清和为难。

“孤会将兴宁伯的难处禀明父皇。”朱高煦道,“此事是孤想得不周了。”

先同老爹说,再和兄弟商量,在北边放出话,旁人想找孟清和麻烦都得仔细掂量一下。

孟清和松了口气,“谢殿下。”

朱高煦给永乐帝递话,远比他上疏有用得多。如果天子能感到一丝“愧疚”,从他处-抽-调匠户充实大宁,那就更好了。

为感谢朱高煦“仗义执言”,孟清和主动将长刀增加到一百五十把,又免费送上战车一部,强弓五十张,火箭百余。

“兴宁伯如此,倒叫小王羞惭。”看着蒙上油布的马车,朱高煦感叹一声,抱拳道,“孤代麾下将士谢兴宁伯。”

“臣不敢。”

孟清和连忙谦虚,朱高煦却突然凑近,单手扣住孟清和的肩膀,“孤朋友不多,兴宁伯绝对是其中之一。这声谢,自然当得。”

“臣惭愧。”

“还有一件事,”朱高煦突然压低了声音,“六月,父皇将派人使西洋,领队的是内官监太监郑和。”

孟清和倏地的瞪大了眼睛,“殿下此言当真?”

“具体的日子,孤尚不清楚,但消息不会错。”朱高煦直起身,“父皇许孤八艘船,孤可匀出三艘让与兴宁伯。”

“多谢殿下。”

“不必。”朱高煦笑着牵过马缰,跃身上马,行动间,亲王常服上的金色盘龙似要腾飞而起,俊朗的面容,英气勃发,“孤这便告辞了。”

“送殿下。”

挥鞭之际,朱高煦突然回身笑道:“孤还有一言,兴宁伯忙于-政-务,武艺也别落下。如此单薄,着实是……”

话没说完,马蹄已然扬起。

留下一地烟尘,骏马和马上的骑士一同远去。

孟清和站在原地,耳边不停回响着朱高煦临行前的话。

回忆起隐约听到的两个字,顿时脸黑了。

早知如此,他绝不会这么大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