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清和 > 第一百四十七章

清和 第一百四十七章

作者:来自远方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5-03-30 18:22:56 来源:笔趣阁

郑和船队继续向安南驶去,船上的红发夷人醒来两次,又被敲晕了两次。

第三次醒来,终于意识到了之前所犯的错误,捂着脖子,看着虎目圆睁,拳头握得咔吧作响的军汉,老实坐着,不再抒发过于激动的情感。

郑和和王景弘正捂着布巾,躺在船舱里和晕船做抵抗。有了赵院判的良药,不会继续吐得昏天黑地,却也不代表能活蹦乱跳。

算算回航需要的时间,药要省着点吃。

尤其是王公公,费了多少力气才从郑公公手里又抢来几丸药,全都吃了,回去的路上就只能全程受罪了。

好在随船大夫也有应急的办法,没有药材,试着按压穴位,多少能缓解上一段时间,否则,郑公公和王公公第一次出海,就有可能因公殉职,七下西洋的壮举,恐怕就要换人来完成了。

领队和副领队-卧-床-扛晕,没时间也没心思搭理此人,船队中的其他人也对这个夷人不感兴趣,有时间,不如盘算一下,如何从丁千户手里淘换几个会制倭刀的倭人工匠。

这些倭人工匠不同于大明的匠户,是“以物易物”换来的,等同于布帛茶叶,不受大明律和太--祖成法的保护,完全可以当做货物买卖,不会被以“擅-自-买-卖-人-口”的罪名加以追究。

换成大明的工匠看看?

以为--封--建--社--会就可以随意买卖-奴婢,纯属于天方夜谭。

现在是永乐初年,朱棣正大力倡导恢复-太-祖-成宪,没有政府的许可,不办理相关手续,藩王一样论罪,官员不用说,庶人被抓到了,不充军发配也要坐上几年大牢。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明朝的话本里为何会有丫头小厮称主家为爹爹?即是以收-养-的名义钻-法律-空子。此等做法多在明中期以后,在朱棣统治时期,敢踩线,绝对收拾起来不耽误。

日本尚且不是明朝的藩国,倭人在大明犯法要受到严惩,但倭人工匠却不受大明律法保护。即使双标了,也没人抗-议,或者说,不敢抗-议。

不服?那就开打!

打死不管埋,打得缺胳膊断腿了,医药费自理。

谁让你挑衅了?不收拾还留着你?

永乐帝时期的大明,就是如此彪悍。日本还没深切体会,鞑靼和瓦剌完全可以现身说法。

倭刀是从唐刀发展而来,论锋利程度,好的倭刀的确优于明军的腰刀。

这批倭人工匠中,郑公公手中的不必想,绝大部分要进献朝廷。丁千户手中的,除了进献朝廷,另有部分要分给汉王和赵王,以兴宁伯和定国公的关系,自然不会厚此薄彼,必定又要去掉几人。

余下的,一个巴掌都能数得过来。

不趁早下手,还等何时?

等到船队回航,黄花菜都凉了!

众人忙着瓜分倭人工匠,红发夷人自然被冷落在了一旁。

没有任何可挖掘的价值,也不是做生意的对象,谁会费心思理他?语言不通,还要找个通译,何其麻烦。

唯一会找他问话的,只有丁千户。

无他,人是丁千户捞上来的,例行公事也要问上几句,说不定就有可利用的价值。

带着两名通译,丁千户走进来了船舱。

红发夷人眯了眯眼,似乎还不怎么习惯瞬间明亮的光线。

丁千户转头交代几句,两个通译轮番上阵,换了几种语言,才得以顺利交谈。

再三询问,几经确认之后,方才得知此人的真实身份。

“此人名为迪亚士,年不及而立,据称是佛郎机人,数月前乘坐大食商船远渡重洋,来到此处。”

通译和迪亚士的交流持续了两盏茶的时间,基本上将迪亚士的个人情况了解得七-七-八-八。

丁千户面带疑惑,问道:“此人是搭乘大食商船?既如此,为何会落入海中?莫非遇上了海风?”

听完通译的转述,迪亚士顿时一脸的愤然。

不是遇上了-海-难,而是他被骗了。

他搭乘的大食商船目的地是安南,船长答应将他送到明朝的土地上,船却压根没有靠岸,在距离岸边较远的地方放下小船,让他自己划船上岸。

没有官方许可,又不是市舶司所在,大食商船自然不敢轻易靠近大明的海岸,万一被当倭寇海贼收拾了怎么办?

自见识过郑和的船队,商船上的一干人等,远远见着大明的平头渔船都要避开,以免惹上麻烦。为他一个人冒险靠近海岸,更是想都不要想。

想登6,自己“偷-渡”。

“所以他就自己划船上岸了?”

通译点头,丁千户万分的无语。

话说,他不会捞了个傻子上船吧?那可就做了亏本买卖。

迪亚士犹自不觉,仍在愤然的滔滔不绝,不时还挥舞一下拳头。

当时,见船长只给了一艘小船,他自然要抗议。无论如何,他是付了银币的,船长这么做违反之前定下的契约!

经过一番据理力争,船上却没有一个人站在他这边。如果迪亚士继续抱怨,连小船也没了,直接跳海游上岸吧。

在水手的肱二头肌和-胸-大肌面前,迪亚士不得不低头。

怀抱着幼年时的梦想来到东方,他绝不能半途而废。临行之前,更是发下豪言壮语,就这样回到家乡,迎接他的只会是无尽嘲笑。

迪亚士狠狠的瞪了一眼商船的船长,发誓自己发财以后,绝对要给这人好看。灰溜溜的下了商船,划着小船向6地驶去。

看着远去的小船,船长冷笑一声,这样的傻瓜会发财?简直是白日做梦。

好在船长指给迪亚士的方向是正确的,没过多久,迪亚士就看到了6地,还遇上了大明巡海的舟师,但这并不意味着好运。

船上的明军见他挥舞着双手,大喊大叫,状似疯癫,误以为是海贼,压根不听他的解释,或许也是因为听不懂,立刻向他发动了攻击。

顷刻间箭如雨下,小船翻覆。

“我以为会葬身在遥远的东方大海,只能不停的向神祈祷!”迪亚士紧握双手,脸上又露出了梦幻般的的笑容,“神是仁慈的!”

通译:“……”

丁千户:“……”

被商船扔下,遇上大明舟师,被当成了海贼,竟然还能活下来,最后还被船队救了,该说这人倒霉到家还是好运逆天?

“问他到大明来做什么?”

迪亚士立刻从怀中取出一本被海水泡得不成样子的《马可波罗游记》,道:“自从读过这本游记,我一直梦想着书中的黄金国度,梦想着能够来到东方,亲眼证实书中所写的一切。”

听了通译的转述,丁千户皱眉,眼前的迪亚士,让他想起了孟清和口中的“冒险家和殖-民-者”。

当时,兴宁伯为他践行,难得在席间喝醉了,口中冒出许多陌生的词,丁千户也有了醉意,记得的并不多,若不是迪亚士口中的“黄金国度”,他压根想不到这些。

回忆的闸门打开,想到孟清和口中的欧罗巴人都是些什么货色,丁千户的脸色变得很难看。

他曾问过兴宁伯,是如何得知这些。

兴宁伯的回答是,在乡间时,偶遇海外归来的先宋遗民。

心中仍有疑惑未解,丁千户也没有继续刨根问底。官场经验告诉他,需要装糊涂的时候,最好不要太聪明。

兴宁伯不是会打诳语的人。

那么,眼前这个佛郎机人,就是那些为了金币和香料不择手段的欧罗巴强盗?

迪亚士听不懂丁千户的话,却能看明白他的表情,不理解为何他突然收起了笑容,如此不善的看着自己,却也是乖乖闭上了嘴,不敢继续抱怨。

“看好他。”丁千户很想现在就把迪亚士扔进海里,转念一想,还是先带回去给兴宁伯看看,真没用处,再杀也不迟。

“是。”

军汉应诺,丁千户又低声吩咐几句,军汉连连点头。

“千户放心,标下定然看好此人,不许他踏出船舱一步!”

“恩。”

丁千户点点头,带着通译离开了。没过一会,有船工给迪亚士送来了饼子和咸菜。

咸菜里有肉末,饼子还是热的。

哪怕在大食的商船上,付了食宿费,迪亚士也没享受过这般待遇。拿起饼子,一口咬下去,顿时热泪盈眶。

神啊,没有石头,没有谷壳,而且是软的!

不愧是黄金国度,给落难者的食物都是如此丰盛!

迪亚士开始狼吞虎咽,享受二十八年人生中最美好的一餐。

在欧洲,普通的贵族也未必能吃得这么好。

不用怀疑,十五世纪初,正处于欧洲中世纪末期,不洗澡是常态,能吃饱是神的恩赐。

国王和大贵族吃的面包还会夹着谷壳,平民吃的黑面包,绝大多数硬得可以砸死人。每次用餐,斧头和砍刀都要备好,用途只有一个,砍面包。

这绝不是夸张。

比起有专人负责城市卫生,疏通下水管道的大明,此时的巴黎还臭气熏天,走在路上,踩到不该踩的东西,不慎中招的几率高达百分之八十以上。

华丽的古堡,高大的骑士,浪漫的宫廷?

抱歉,那都是传说中的神话,需要在梦中才能实现。

现实是,不到一米七的铁皮人,蚊蝇滋生的石头要塞,以及不洗澡的国王和王后。宫廷舞会倒是有,但看到穿着光鲜,头发里却爬着虱子的贵妇,当场就能倒足了胃口。

迪亚士的感叹是真诚的,他甚至是怀着感恩的心情吃完了这餐饭。

不会用筷子,直接上手。

吃完,碗盘比洗过还要干净。

负责监--视-他的军汉看得眼角直抽,干脆走出船舱,门一关,眼不见为净。

郑和的船队继续向安南行驶,为宣扬国威,也为探查安南的真实情况。

到南京-政-治-避-难-的陈王子-成-日-里哭诉,请求上国派遣军队,助他恢复旧-统。

朱棣斟酌再三,帮助陈王子复国并非不可,但也不能只出力不要好处。

君临万邦,仁德宽厚的面子要撑,亏本生意却不能做。

大明出人出钱,好处却姓陈的一个人得,当他是冤大头吗?

明朝出兵助陈王子讨逆复国,可以。

出兵之后,安南也必须有所表示。在出兵之前,同样需要确定陈王子的身份。如果是个骗子,笑话可就大了。

于是,郑和下东洋的行程中多了一个安南。

安南胡氏国王派遣的使团进京朝贡,在朱棣的安排下,陈王子出现在使团面前,同陈王子一起-流-亡-大明的安南大臣裴伯奇,当殿厉声喝问安南使臣,上演了一出好戏。

确认了陈王子的身份,接下来只等郑和船队回航,了解安南的真实情况,即可做下一步的准备。

在此期间,永乐帝抽空见了日本使臣一面,接受了日本的朝贡,表扬了日本将军源道义很识时务,赏下金银罗绮,对来访的使团成员也加以赏赐。

带来的二十多个倭寇,永乐帝下令交还日本,令其自行处置。

“陛下隆恩,下臣不胜感激!”

使团领队感激涕零领,下拜叩头,带着明朝天子的赏赐启程归国。

走到宁波,等船的时候,使团众人为换更多的丝绸茶叶,将随身的武士刀都卖了。

东西多了,二十多个倭寇便显得累赘。使团成员集体表决,不需要将这些人带回日本,可以就地解决,全都杀了。献上茶叶和丝绸,想必将军也不会怪罪。

领队抱着胳膊,考虑片刻,点头,好,就这么办。

武士刀卖了,砍不了人,捆石头扔海里,也不保险。

干脆堆起柴火,架上大锅,全都蒸了。

二十多个倭寇的惨叫声传出很远,点火的日本人却不见一丝犹豫。

“护送”这批日本使团的卫所官军无不皱眉,倭人如此凶残,一旦成势,必是大患!

听闻回报,朱棣沉思良久,召集近臣商议。

礼部尚书李至刚言,倭人未经许可,在大明贩售倭刀,属违法行为,应诏斥日本将军,予以严惩。

朱棣摇摇头,“卿只看到此处?”

几把倭刀算不得什么,倭人的野蛮狠毒才让他侧目。

小国寡民,却如斯--残--暴,须得多加防范。

李至刚的奏请没有得到批准,朱棣没有追究倭人私-售-倭刀的行为,反而又下令褒奖了源道义,允许日本十年一贡改为五年一贡。计划再向日本派遣使者,领队不再是郑和,而是侯显。

历史上,日本为向大明示好,同样蒸杀了二十余名倭寇,永乐帝并未因此多加关注,只“嘉其勤诚”。

现下的情况却变得不同。

日本引起了朱棣的注意,甚至是警惕。

在朱高煦和朱高燧与老爹的通信中,孟清和的某些观点也间接影响到了永乐帝。表面上看并不十分明显,遇事之事却已经开始发挥作用。

这是大明之幸,却是某些国家的不幸。

谁让坐在皇位上的是朱棣,而永乐朝的军-事-实力又是无比的强悍?朱棣完全是想揍谁就揍谁,一点也不手软。

不期然闯入历史长河中的某只蝴蝶,扇动翅膀卷起的飓风,已是越来越大。

日本和安南的情况6续传至北疆。

朱高煦和朱高燧最先得知,沈瑄和孟清和自然也不会落下。

彼时,定国公将公务扔给了广平侯袁容,又以巡视迤北的名义跑来了大宁。

孟清和没想到沈瑄会跑来和自己一起过年,惊讶之余,也着实的欣喜。

对袁驸马正月里还要加班的愧疚感,也因国公爷的笑容,瞬间丢到墙角去种-蘑-菇。

正月里,边塞之地的大宁,热闹丝毫不亚于顺天八府。

大年夜,爆竹声声,欢庆新年之声不绝。

伯府内,沈瑄端坐桌旁,亲自执起温过的酒壶,斟了一杯酒,送到孟清和跟前。

“贺十二郎新岁。”

简简单单一句话,却似熨烫至心中。孟清和笑了,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又突然倾身,将酒-哺-入沈瑄口中。

透明的酒水沿着嘴角和颈项滑下。

顷刻间,酒香四溢。

稍离,带着酒意的声音缓缓流淌。

“同贺子玉。”

黑色的双眼益发的深邃,孟清和却似无所觉,拿起筷子,夹起一大块肘子,放到沈瑄碗里。

“吃菜!肘子是我为国公爷挑的,绝对量足。”

沈瑄:“……”

一顿年夜饭,国公爷和伯爷横扫餐桌。

以战况来看,两人加起来的饭量足以傲视群雄。

饭后,孟清和溜达着消食,沈瑄取出一只木匣,递到孟清和面前。

“送我的?”

“恩。”

匣子打开,里面静静的躺着一枚玉簪。

温润喜人,不懂玉,也知是上品。

孟清和拿起簪子,简单的花样,确定是男款,才松了口气。

实在是皇帝和皇后的赏赐给他留下了阴影。

“多谢。”

刚合上匣子,想收起来,手却被按住。

不及出声,视线瞬间颠倒。

意识到沈瑄要做什么,孟清和忙道:“国公爷,守岁,过年要守岁!”

换言之,前进的方向不对,调头!

沈瑄单臂扣住孟清和的腰,侧首,长眉微挑,眸光流转,烛火映照下,晕染上一片红。

“我知晓。”口中如此,脚步却未停,“吾与十二郎一同守岁。”

待沈瑄推开侧厢的门,绕过屏风,停在塌前,孟十二郎瞪圆了眼睛。

守岁?

这情况,怎么守岁?

国公爷完全不受影响,将人放下,俯身,手指擦过孟清和的颊边,落下一个轻吻,旋即坐到一旁,将孟清和捞过来,拍拍,之后,没有之后了。

孟清和眯眼,看向沈瑄,就这样?

沈瑄弯起了唇角,不然,十二郎以为如何?

孟清和:“……”

他不失望!

去xxxx的,一点也不失望!

可他想咬人,当真很想!

不等孟清和找准地方下口,下颌突然被扣住,顺着手指的力道抬起头,唇被堵住了。

扑腾两下,挣不开,老实了。

如此,孟十二郎想失望也不可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