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清和 > 第一百二十三章

清和 第一百二十三章

作者:来自远方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5-03-30 18:22:56 来源:笔趣阁

大宁杂造局内,工匠们各司其职。各坊杂役和帮工小步的跑着,肩扛手提,搬运着木料、石料和成品。

木匠坊和石匠坊偶尔能看到杂役-进-出。唯独铁匠坊,杂役是进不去的。

只有工匠和徒弟才能凭借腰牌进-出工坊。杂役听到召唤,必须在门外等着,待匠户将打造好的农具和改造后的兵器送到门口,再由杂役搬入库仓。

修理和改造火器的工坊,比铁匠坊管理更为严格,除了熟手,连工匠的徒弟都被限制出入。

大宁杂造局没有制造火药的工坊,火器用药全部来自军器局配发。

镇守一方,手中权力大了,做事却需更加小心。

朱高煦可以不经事先通禀,大量制造火雷,事后和朱棣认个错就行。孟清和敢学着做,百分百见不到永乐二年的太阳。

天子仪仗留在杂造局外,朱棣单令护卫跟随。

朱高燧熟门熟路,接替了孟清和的讲解员工作。杂造局大使和副使自觉退到一帮,充作背景。

想在天子面前有所表现,也不是现在。

抢赵王的风头?绝对是嫌好日子太长。

皇帝跟前有朱高燧顶上,孟清和也不见得轻松。

朱高煦,沈瑄,以及同行的文臣武将,问题同样不少。

看到重新规划,工作效率明显高于他处的大宁杂造局,各人表现不一。有人不以为然,也有人兴致勃勃,各种提问,更有见猎心喜,撸起袖子就要往工坊里冲的。

幸亏被门口的杂役拦下了,不然,非要出事不可。

打铁坊里的热度,普通人都受不了。眼前这位早过知天命之年,花白胡子一大把,满脸褶子,进去了,不被烤成人干也会脱层皮。

看着蹦高中的老先生,孟清和擦擦冷汗,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

礼部的官,却对打铁感兴趣,还写过农学著作,心算能力更是让户部官员甘拜下风。

这就是所谓的全才?

孟十二郎挠挠下巴,大明的文官,果真相当有性格,不服不行。

站在铁匠坊前,朱高燧说得眉飞色舞。

不怪赵王殿下过于兴奋,规划这座工坊时,他提出了不少意见,也出了相当力气。让老爹看到自己辛苦后的成果,成就感绝非一般。

“父皇,儿臣估计,若能改进炒铁之法,各杂造局所出工具兵器皆可翻倍,多者可至三四倍。”

有孟清和这样的顶头上司,大宁都司上下都成了脚踏实地的实干派。凡事喜欢以事实说话,丁是丁卯是卯。谁敢假大空,不用孟清和开口,同僚鄙视的目光就会戳过去,不成筛子也成渔网。

在这种求真务实的环境下,朱高燧也多少受到了影响。

言之有物,有的放矢,加上对开原广宁两地的美好畅想,说话时,赵王的眼睛都在发光。

朱棣惊讶于朱高燧的变化,再看看同样改变不少的朱高煦,欣慰点头。

果然是玉不琢不成器,儿子不揍不成才!

没事,还是要都抽几顿。

从朱棣满意的表情,不时的大笑声中,兄弟俩能感受到老爹的好心情。压根不知道老爹心里正想着什么。

知道了……也不敢提出异议。

随行的文武不时凑趣,道一声“天子圣明,知人善用。兴宁伯一心为国,乃吾辈楷模。”

朱棣点头,将孟清和召至近前,表扬了他在大宁城的大胆创新,勇于尝试,勤奋工作。对工作成效也加以了肯定。

“禀陛下,此非臣一人之功。大宁都司上下竭尽全力,才有所成,赵王殿下更是功不可没。”

朱棣抚须笑道:“朕的儿子,朕清楚。大宁都司如何,朕也清楚。若无爱卿,不会有今日。爱卿不必谦虚。”

孟清和再拜,“不敢当陛下夸奖。”

“爱卿当得起。”

说话间,众人的注意力皆在天子身上,沈瑄却突然侧首,目光凌厉扫向工坊一角。

两名杂役正搬着一捆农具,从木匠坊走出。

天子口谕,驾临期间,杂造局无须停工。除被召到近前问话的工匠,其他人该做什么做什么。杂役在工坊进-出十分正常。

两名杂役没有异状,附近又有羽林卫和金吾卫,沈瑄仍直觉不对。

“周千户。”沈瑄侧身一步,召来同行的羽林卫千户,低声吩咐一番,“不要惊动他人。”

“遵令。”

周千户转身,令一名百户带人拦住那两名杂役,将其拿下。

抓错了,圣驾离开尚可安抚。

假如真有问题,必定不能放过。

沈瑄的举动引来朱高煦的注意,看到向杂役走去的几名羽林卫,心中隐约也察觉到一丝不妥。

两人都是惯于战场厮杀的武将,对危险有本能的直觉。

“定远侯,借一步说话。”

“殿下可有吩咐?”

“那两个人……”

话音未落,前方陡然传来一阵巨响

呛鼻的浓烟中,带着火焰的木杆和碎裂的石块四处飞溅。

火焰烧断木杆,发出清脆的断裂声。

距离近的几名羽林卫仆倒在地,生死不知。

两名杂役已被炸没了半边身子,乌黑的血溅了一地。

“护驾!”

朱高煦和沈瑄同时高喊,朱高燧马上挡在了朱棣身前。文臣武将无一人退后,纷纷警惕的望向四周,将朱棣团团围住。

听到-爆-炸-声,孟清和瞬间眉头紧拧。

事情出在杂造局,这里的人,怕是一个都脱不了干系。首当其冲的就是自己。

浓烟微散,羽林卫立即上前查看。

爆-炸惊动了杂造局内的工匠,纷纷从工坊中涌出,看到眼前的场景,全都手脚发凉,脸色发白。

朱棣推开挡在身前的儿子,“更大的阵仗都未能伤朕分毫,不必如此。“

“父皇,小心为上。”

“陛下三思!”

“让开。”

“陛下!”

众人不让,朱棣干脆自己动手。

不待众人再劝,两个黑点突然从工匠中飞出,尾端燃着火星。

“火雷!”

众人再顾不得是否犯上,距离近的几名武将,干脆将朱棣架了起来,大步退后。

“陛下龙体要紧。”

朱能架左边,张辅架右边,朱高燧胆大,直接抱腰。

火雷落地,立刻有数条人影飞扑而上,紧紧压住。

孟清和组织护卫将火雷飞出的地方团团包围,同时拎起水桶,舀起水朝冒烟中的羽林卫和金吾卫泼了过去。

为防备火患,杂造局内开有深井,墙角立有数个水缸。

孟清和的举动提醒了众人,有人嫌泼水太慢,与他人合力抱起水缸,水缸倾斜,瞬间水漫金山。

爆-炸-声未再响起,拼死护驾的银牌杀手们一个个站起身,都淋得像落汤鸡一样。

被—压—在最下方的仁兄慢慢爬起来,呲牙咧嘴的揉着胸口。

没被炸死,却差点被压死。

这么个死法,战功不要想了,连工伤都算不上。

杂造局大使立刻上前查看半淹在水中的火雷,依用料,的确出自大宁杂造局,但火药配比不对,应是工匠私造。

大使报告情况,孟清和没有松口气,脸色反而更加难看。不能第一时间找出主谋,别说杂造局,大宁都指挥使司上下都跑不了。

羽林卫和金吾卫开始盘查工匠,没费多少力气 ,就将一个脸上带有刀疤的杂役抓了出来。

近日,杂造局并未再制造火雷,只他身上有刺鼻的火药味,即便不是主谋,也是知情人。

“等等。”孟清和拦住羽林卫,“先查是否还有火器。”

羽林卫领命,在杂役身上只搜出一把木制匕首,再无其他。

朱高煦上前,一脚踹在杂役的肩上,杂役歪倒在地,面容更加扭曲。

“汝乃何人?胆敢行刺天子,好大的胆子!”

杂役咳嗽两声,抬起头,怒视朱高煦,道:“不过是篡权夺位,无君无父的小人!天下人人得而诛之!”

“你!”

朱高煦怒极,暴烈的性格又一次占了上风。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再长进,动不动就要砍人习惯也没能彻底改变。

朱棣拦住了朱高煦。

“父皇?”

“朕有话问他。”

朱高煦也知道这个杂役不能杀,可脾气上来,当真是恨不能将他砍成几段。

“听汝之言,应是个读书人。”朱棣看着杂役,“招出同谋之人,朕给你个痛快。”

“哈哈哈……”

未等朱棣说完,杂役突然大笑。

“逆贼何敢称孤道寡?!”杂役被羽林卫按在地上,站不得身,又被朱高煦踹断了骨头,整条胳膊耷拉着,眼中恨意更甚,“逆贼,你必不得好死!今日吾杀不得你,他日定有壮士继吾之后!迎归天子,以尊正统!”

“住口!”

“你杀得了吾一人,杀不尽天下忠义之人!堵不住天下悠悠之口!”

“朕叫你住口!”

朱棣双目赤红,双拳攥紧,狠狠闭上双眼,再睁开,目光骤冷。杂役的话,触动了他最敏感的神经。

“郑和,把人带下去,交给锦衣卫,别让他死了。“

“遵旨。”

“封大宁杂造局,拘杂造局大使,副使,查有无同谋。”

“是。”

“查大宁都指挥使司上下,后军都督佥事孟清和,夺印,下北京刑部。”

“是!”

天子令下,孟清和被摘乌纱,除金带,按跪在地,外袍都没给他留。

沈瑄和朱高燧跪地求情,朱棣目光冰冷,语气更冷,“有求情者,以同谋论!”

天子一怒,伏尸千里。

什么叫翻脸不认人,孟清和算是彻底见识到了。

沈瑄和朱高燧都被拦在一旁,朱高煦自请押送孟清和返北平。

朱棣准请。

在他身后,朱高煦向朱高燧和沈瑄使眼色,稍安勿躁。如果父皇真要处置兴宁伯,不会押他到北京刑部,而是直接交给锦衣卫押回南京。

当夜,孟清和暂被关押在宁王府厢室,由天子亲卫看守。

朱高燧想探监,被朱高煦拦住了。

“有人行刺,兴宁伯为一方镇守, 必要担责。”

“可……”

“朝中多少人盯着他?”朱高煦压低声音,“父皇夺兴宁伯官印,却没除爵。”

朱高燧愣了一下,露出深思之色。

“看看定远侯,沉住气。”朱高煦拍了拍朱高燧的肩膀,“这件事绝不像表面这么简单。父皇这个时候关起兴宁伯,说不定还是保住了他一条命。”

朱高燧握拳咬牙,目露凶光,查出是谁在背后捣鬼,必定活寡了他!

厢室中,孟清和也在沉思。

官服没了,头发散了,水里映出稍显狼狈的样子,不自觉想起初到孟家屯的时候。

恍如隔世。

说是关押,却没人来问话。除了不给衣服,饭食热水一样不缺。

如果真要扒皮抽筋,不会是这个态度。

冷静下来,孟清和发现目前的情况算不上糟糕。

这次的事,委实太过突然。

火雷,杂役,天子驾临,当众刺杀。

死去的两个杂役会是同伙吗?

行刺的杂役,似乎根本不想活下去。

话说得大义凛然,可他眼中的愤恨却远不止于此。

斥责永乐帝篡权夺位的大臣,孟清和见过不少。他们同样有恨,却不像这个杂役一样,更多是心怀天下的担忧与耿直不屈。而杂役瞪着朱棣的的样子,更像是在看杀亲的仇人。

杀亲,仇人?

眯起双眼,回想着当时的情景。越想,越觉得杂役的长相有些熟悉。

除开脸上的刀疤,年轻一些……孟清和蹙眉,真的很熟悉,到底在哪里见过?

承运殿中,朱棣独坐上首,沈瑄跪在朱棣面前,“陛下,臣请彻查此事。”

“瑄儿。”朱棣站起身,走到沈瑄跟前,“起来。”

“陛下,臣请彻查此事,还兴宁伯清白。”

“起来!”

“……”

“不起来?”

朱棣瞪眼,臭小子,和他耍赖?

沈瑄垂首,就是不起来。

“朕知瑄儿同兴宁伯情谊深重,也知兴宁伯忠心耿耿。“

“陛下。”

“为查出主谋之人,只能暂时委屈兴宁伯。”

二十多年战场拼杀,朱棣根本不会被一两场刺杀惊到,他挂心的是行刺之人的一句话。

迎归天子,以尊正统。

天子是谁?正统又是谁?

奉天殿中的一场大火,一具面目全非的尸体,是扎在朱棣心中的一根刺。

继位之后,朱棣昭告天下,建文帝已死。

真相如何,皇陵里埋的到底是谁,怕是连朱棣都无法真正确定。

事涉建文帝,蛛丝马迹都不能放过。

“瑄儿,朕为天子,富有四海,却未必有在潜邸时肆意。”朱棣苦笑道,“臣子有委屈,有无奈,可以请朕做主,朕又该找谁?”

“陛下,臣无能,不能为陛下分忧。”

“你已经很好了。”朱棣抬手,拍了拍沈瑄的背,“朕视你如亲子,有些话,朕也只能在自己儿子面前说。朝堂之上……”

朱棣没有继续说下去,沈瑄垂首,没有接言。

换成朱高炽兄弟,这个时候自可表示,为老爹分忧,儿子责无旁贷。

沈瑄不同。

义子终究是义子,再受器重,也要谨守君臣上下之分。

当夜,永乐帝和随驾文武都是整夜未眠。

翌日,一匹快马将天子遇刺的消息传回南京。

快报只写天子遇刺,未写受伤与否,伤势如何。更没写天子就此事作何处置。只有大宁杂造局被封,兴宁伯被抓的消息一并传回。

宫内和朝堂全部震动。

徐皇后即刻派人给魏国公徐辉祖送信,无论如何,京城不能乱。

锦衣卫指挥使杨铎求见徐皇后之后,北镇抚司校尉拿着驾帖,缉拿礼部数名官员。礼部尚书李至刚没遇到锦衣卫登门,他的岳父却被抓进了诏狱。

锦衣卫的行动毫无预兆,且丝毫没有停手的迹象。

许多人不免联想,被抓的这些人,难道同天子遇刺有关?

细想想,说不通啊。

礼部上下,无一人同兴宁伯有私交,梁子却是结了不少。若是天子遇刺的事同朝中有牵扯,无论如何也牵扯不到礼部的头上。

无奈锦衣卫有天子手令,没人敢阻拦他们的抓人行动。

很快,连世子妃的同宗兄长也被带去问话,哪怕很快被放回,也让朝堂又发生了一次地震。

世子妃不能出文华殿,世子妃的母亲却能入宫求见。

之后,世子妃求见徐皇后,徐皇后没有见她,只令人传懿旨,世子妃娴熟德孝,赏赐贡缎十匹。

世子妃前脚带着赏赐回宫,后脚就被世子彻底关了紧闭。

朱高炽下令,不许世子妃和宫外联系,世子妃的家人求见,必先通禀于他。

宫中的风吹草动也影响到了朝堂之上。

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潮汹涌。

解缙等人各方打探消息,杨士奇和杨荣却以不变应万变,每日行走文渊阁,非必要绝不出言。见解缙几次求见朱高炽,杨士奇暗暗摇头。

还是太急了。

就在满朝文武关注宫中动向时,锦衣卫指挥佥事李大和千户纪纲,已奉指挥使杨铎之命出京,秘密前往南昌,监视宁王动向。

与此同时,圣驾已归北平,行刺杂役的身份也终于水落石出。

“杜平?”

孟清和仔细回想,终于想起了此人到底是谁。

靖难时,他和杨铎一起潜入德州,借由此人才见到了李景隆,使对方中计。

如果是他,一切就不难解释。

为何他会对永乐帝有那么大的恨意,为何自己会对他莫名感到熟悉,

杜平的儿子杜奇,就是死在朱棣手里。

当初,李景隆兵败之后一路奔逃,单骑逃回南京,麾下将士要么被燕军收编,要么四散,杜平也在乱-军-中消失不见。

不想,他竟在乱-军之中活了下来,还跑到大宁,隐姓埋名,成了杂造局的一名杂役。

“杜平手中有路引,顶了一名匠户的户籍。“

隔着木栅,沈瑄抚过孟清和的颊边,“大宁杂造局内,有五名工匠脱不开干系。大宁都司同样有人牵扯此事。”

孟清和默然。

覆上沈瑄的手背,他心中清楚,牵扯到这件事中的绝对不只是大宁都司。

“事情查明之前,你……”

“我知道。”孟清和笑了,“呆在这里,也能躲个清闲。”

沈瑄不语,看着孟清和,突然起身,抽—出腰间匕首,几下撬开了锁头。

牢门拉开,人进来,关门,上锁,动作一气呵成。

赶来的狱卒呆立在外,满脸的囧字,定远侯这是要闹哪样?

孟清和也囧,尤其是被沈瑄一把捞进怀里时,更囧。

从大宁到北平,他就洗了一次澡,这也能下得去手?

“我与十二郎一同躲闲。”

“侯爷的公务怎么办?”

“有袁驸马暂代。”

“伴驾?”

“无碍,有汉王赵王在侧。”

“地方太挤。”

沈瑄放开孟清和,一脚踹倒隔栏,两间囚室打通,瞬间宽敞了。

孟清和和狱卒一起傻乎乎的举臂,高呼三声:定远侯威武!

定远侯搬进刑部大牢,不是件小事。

虽说不是什么好地方,可没有文书,没办理相关手续,堂堂刑部大牢是想住就能住的?

交房费,三餐自理也不行!

北京刑部尚书第一时间报告朱棣。

朱棣半晌没说话,手不自觉的模向腰间。

看来,欠抽的熊孩子不只三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