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清和 > 第五十五章

清和 第五十五章

作者:来自远方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2-09-26 01:14:45 来源:笔趣阁

朝廷要削除宁王护卫,燕王乐得直拍大腿,但他现在还不能直接去和宁王朱权商量一起造反,必须先把耿炳文解决了。

宁王对建文帝的旨意相当不满,但他比不上燕王的决心,身边也没有道衍一样的人物,对是不是举旗造反仍在犹豫不定。

建文帝派来的敕使一直盯着朱权,一旦发现宁王有试图造反的迹象,将立即奉旨采取行动。齐泰这次变聪明了,没再玩制衡的把戏,逮捕宁王官属和宁王本人的敕令都在一个人的手里。可这两份敕令是否能发挥作用,还是个未知数。

此时,大宁的局势正如靖难前的北平,柴堆已经被建文帝亲自架了起来,只要一点火星就能点燃。

驻守在真定城的耿炳文得知情况,胡子揪掉了一大把。

没法比,真的没法比!不说太-祖-高皇帝,就连先太子朱标都不会做出这样的蠢事。

想想正朝真定城进发的燕王,再想想被朝廷往燕王那边推的宁王,长兴侯叹息一声,皇帝身边的腐儒看不清形势,魏国公徐辉祖可是个明白人,怎么也没能劝住皇帝。万一宁王也反了,北边最有势力的两个藩王联合起来,这仗还怎么打?

耿炳文的担心不无道理,虽然宁王还没露出反意,他手下的一群人却坐不住了。

首当其冲的,是由蒙古骑兵组成的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卫。以朵颜卫实力最强,因此也被统称为朵颜三卫。

这些蒙古骑兵在洪武年间归降明朝,一是因为明朝军事力量强大,隔断了他们同大兴安岭以西的联系,二是比起朝不保夕的北元,打谷草都要上交的草原部落,明朝这边工作稳定,按时发薪,隔三差五还有额外的赏赐,他们自然愿意为明朝工作,为了养活一家老小,给谁打仗不是打?

从洪武二十二年设立,到洪武二十五年归于宁王统辖,以兀良哈,翁牛特,乌齐叶特三部组成的朵颜三卫在工作中始终兢兢业业,丝毫不敢懈怠。遇上北元来打谷草,不用命令,挥着马刀就冲上去,亲戚朋友一样砍,多次受到洪武帝的表彰,堪称劳模中的典范。

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比起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北元老乡,朵颜三卫的生活已经大踏步迈进了小康水准。

吃喝不愁,放牧无忧。

三卫的蒙古骑兵对这样的日子十分满意,不想朝廷的一纸令下,他们就要被迫下岗,饭碗保不住了。

削夺宁王护卫?这还了得!

一旦被明朝解雇,断绝了生活来源,日子怎么过!回草原放牧?习惯了豪车别墅,谁还乐意去挤公交睡通铺?

学习老乡打谷草?身为明朝的打工仔,他们比草原上的老乡更了解明军的战斗力,这么干除了找揍就是找揍。

三卫的首领凑到一起商量了一下,不想下岗,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宁王也和燕王一样,造皇帝的反!

如果宁王像燕王一样去靖难,朝廷还削个x的护卫!

朵颜三卫的首领日盼夜盼,望眼欲穿,就等着宁王扯起反旗。

造反是多好的事,宁王怎么还不反?

老天或许听到了他们的祈祷,哪怕宁王下不了决心主动造反,在燕王和建文帝的联手推动下,早晚也会被拉上靖难的大船。

这个日子,注定不会太久。

八月下旬,燕军开往真定的途中,遇上了耿炳文派出查探军情的部将张保。张保自知以自己手下一千多人根本不是朱棣的对手,干脆领着部下直接投降,还告诉了燕王一个重要情报。

“朝廷号称发兵三十万,人数并未集齐,目前只有十三万在滹沱河南北扎营。若在此时进攻,可趁大军立足未稳取得大胜。”

听闻此言,帐房里的诸将都面露喜色,若真如此,将又是一场大捷。

于是纷纷进言,中心思想就一个,“王爷,打吧!”

燕王没有马上做出决定,令人先将张保及一千多名降兵安置到营中,随后同众将关起门来商议到底该不该打。

朱能和大多数人的意见一致,打!必须打!

张玉老成持重,认为应该先探明张保所言是否属实,提防耿炳文用间。

朱棣将目光投向帐中其他部将,最终落在沈瑄身上。

“瑄儿,你意如何?”

攻打雄县,设伏月漾桥是沈瑄出谋,燕王话一出口,众人同时将注意力转向沈瑄。

“回王爷,卑职认为,可将张保遣回真定,告知耿炳文,我大军挥师将至。”

此言一出,众皆哗然。

“荒谬!”何寿最先出言反对,“我军已知真定军备,耿炳文却不知我军,正该趁其不备一举拿下!遣张保回去是何道理?!”

何寿出言,李彬,孟善,房宽等人纷纷表示赞同。

朱能皱眉,同样认为沈瑄此言有些不妥,介于两人的交情,没有公开反对。张玉却在沉思,并一把拉住了想要附言何寿的儿子张辅,不许他出声。

投靠燕王不久的毛遂,郑亨深谙职场新鲜人的道理,除非必要绝不轻易开口,心中却在思量,看眼前的情形,燕王麾下绝不是铁板一块。武将不和有好有坏,端看燕王怎么想,如何处置。

燕王没说何寿对还是不对,转向站在武将队伍中的朱高煦和朱高燧兄弟,说道:“高煦,高燧,你二人是何意见?”

朱高燧年纪尚小,一向唯朱高煦马首是瞻。

朱高煦也在思考沈瑄话中的机关,奈何实在想不明白,到底是战场经验不够丰富。

“回父王,儿惭愧,不解沈指挥言中所指,还请沈指挥解惑。”

“好!”朱棣笑了,“不明者当问,不丢人!不求甚解,固执己见才是为将者的大忌!”

话中的意思明摆着,何寿房宽等人顿时面露尴尬。

燕王点到即止,既点拨了何寿,又给他留了面子,之后才继续说道:“耿炳文大军驻扎滹沱河南北两岸,若我军进攻北岸,即便得胜,南岸之军必有准备,趁我军疲惫渡河进攻,胜负难料。不若令其合兵一处,一举歼灭。”

众人茅塞顿开。

张玉道:“先有雄县鄚州之败,闻听我军将至,耿炳文必将合兵!”

谭渊朱能也接连点头,沈瑄没有再出声,有的时候,风头出得太多并非好事。

众人商定计策,燕王令人将张保请来,给出丰厚的赏赐,令其返回耿炳文大营,告知耿炳文燕军将到,并趁机在军中传播杨松潘忠大败的消息,以期动摇军心,打击南军的战斗意志。

燕王当着众将的面承诺,只要张保办成此事,必将重用于他。

“王爷厚赏,卑职定当全力而为。”

张保领命离开,一千多士兵只带走两三名心腹。要使耿炳文相信他遇到燕军,九死一生才夺马逃出,并不是件容易事。出了半点差错,燕王承诺的高官厚禄得不到,小命也得玩完。

燕军在张保离开后连夜开拔,用间只是一计,燕王同时做好了被耿炳文识破计策硬攻的准备。

将入九月,天气渐凉,夜间又下起了雨,大军不得不停止前进,就地扎营。

雨越下越大,等到帐篷扎起来,很多士兵都被淋了个透心凉。

身强体壮的军汉们不在乎这些,淋雨就当洗了个冷水澡。喝碗热汤,睡一觉,照样活蹦乱跳。

孟清和不行。

身体底子本来就薄,冰天雪地里又挨了十五军棍,虽有赵大夫精心调配的丸药,到底不能慢慢调养,多少留下了一些病根。

连日来的行军作战,日夜温差已是疲惫难熬,又淋了大雨,便再也支持不住了。

身为燕山后卫指挥佥事,孟清和同其他两名佥事睡在一个帐篷。外边下雨,两人巡营归来,见孟清和倒在地上人事不省,额头却是滚烫,脸色都是一变。

“不好,快去找个医户!”

孟清和职场经验丰富,在燕山后卫的人际关系还算不错,两人不只派人去找医户,还亲自动手,用被子把孟十二郎裹了个严实,只留出喘气的地方。

裹了三床被子,孟清和依旧冷得直打哆嗦。

好在去叫人的军汉及时返回,随军的赵大夫背着药箱走了进来,后边竟跟着沈指挥。

两名指挥佥事都没想到会惊动沈瑄,忙起身行礼。沈瑄示意不必,看着赵大夫为孟清和诊脉,眉头蹙了一下。

“孟佥事是受了风寒,引发旧疾。”

赵大夫三言两语说明情况,丸药是现成的,需用温水调服,只是孟清和人事不省,烧得糊涂了,怎么服药?夜雨骤寒,帐篷里也不暖和,怕是会加重病情。

诸多情况一摆,同帐的两名佥事也是挠头。边军都是糙汉子,生病也是胡乱睡一觉就好,像孟佥事这样的,怕是都没自家的婆娘壮实。

沈瑄没有多言,掀开棉被,解下大氅包在孟清和身上,顺势把人横抱起来,“孟佥事今夜在我帐中,明日还需行军,赵佥事钱佥事早些歇息。”

赵佥事和钱佥事瞬间感动了,沈指挥是好人,好上司啊!

主动承担照顾病人的职责,如此爱护下属的上官,哪里找去啊!

两人当即说道,不需劳动指挥,他们完全可以照顾同僚。

他们都军汉出身,皮糙肉厚,比黄牛还结实,还是把孟佥事留给他们照看吧。指挥的责任更加重要,万一被过了病气就不好了。

“帐篷里不暖和,咱们就睡一起,几床被子压着,保证孟佥事凉不着。守边塞的时候,弟兄们就这样挤着取暖,下大雪一样冻不死。”

睡一起?盖一张被子?挤在一起取暖?

沈瑄的眼神发冷,脸色有点黑。

有感于沈指挥外溢的煞气,赵佥事和钱佥事本能的闭上了嘴。

看着沈瑄愈发冰冷的表情,十分不解,自己是哪里惹到了指挥?

赵大夫咳嗽一声,“沈指挥,孟佥事还需尽快服药。”

沈瑄看了赵大夫一眼,不确定这老头是不是故意的。

“沈指挥,老夫说的都是实情。”

最终,沈瑄抱着孟清和回了自己的帐篷,赵佥事和钱佥事脑子有点转不过来,干脆不想了,睡觉。

比起孟清和的三人间,沈瑄的帐篷又高了一个等级,架高的榻上铺着毯子,帐内还备有热水。

药箱打开,赵大夫取出一个瓷瓶,想了想,将整瓶药都递给了沈瑄。

“一日一丸,温水吞服。热度能退下去便无大碍,只是日后要好生调养。”

沈瑄接过瓷瓶,“劳烦赵大夫。”

“不劳烦。”

“赵大夫可回帐休息。”

“沈指挥可知该如何让孟佥事服药?不需老夫帮忙?”

“赵大夫还是早些歇息的好。”

话落,掀开帐帘,直接赶人。

赵大夫:“……”

媳妇娶进房,媒人丢过墙!

竖子不足与谋!

好吧,赵大夫也着凉发热了。

帐帘放下,沈瑄从瓷瓶中倒出一粒丸药,试着掰开孟清和的嘴,屡次不成。干脆将药含进口中,服了些温水,俯身送入孟清和口中。

火热的气息,柔软的触感。

水迹沿着嘴角滑落,苦涩的药味在口中蔓延。

意识昏沉中,孟清和皱紧了眉头,想要侧头,却有一股力量固定住他的下颌,丝毫不能动。

眉头皱得更紧,太苦了。

沈瑄单臂撑起身,拇指擦过被水浸润的唇,黑眸渐深,再次低头,唇缘轻触,带着未曾有过的好奇与心动,缓缓的,融合了另一个人的气息。

两人的影子映在帐篷上,随着火烛的熄灭消失在黑暗中。

雨水渐小,巡营的士兵走过,不慎踩进泥坑,溅起了一片水花。

孟清和浑身发冷,顾不得口中苦涩的药味,本能的抱紧了身边唯一的热源。

沈瑄侧躺在塌上,手背贴上孟清和的额头,热度似退了些。

拉起大氅,闭上了双眼。

翌日,孟清和在沈瑄的马上醒来,队伍已经-拔-营,对于沈瑄会把孟清和带在马上,众人并未感到奇怪。

军中兄弟受伤不能骑马行走,大家都会互相帮扶,朱能张玉都这么做过,燕王也不曾例外。

唯一不同的是,孟清和不是受伤,而是生病。

孟清和眨眨眼,似乎还搞不清眼前的情况,沈瑄见他醒来,低头,贴了一下他的额头,声音低沉,“热度退了。”

动作太突然,孟十二郎有点傻。他还记得回到帐篷后脑袋发晕,倒在地上,隐约听到赵佥事和钱佥事的说话声,在那之后就什么也记不得了。

朱高煦策马走过,见孟清和醒来,说道,“孟佥事可好些了?若是还不成,不若让提调空出一辆粮车。”

见朱高煦的关心不是做假,孟清和尽量坐正了些,回答道:“卑职谢郡王,不必麻烦提调官了,不发热,卑职应能自己行动。”

朱高煦点点头,“马上就到滹沱河了,孟佥事还是要多注意身体。”

“卑职尽量。”

中军有千户来寻朱高煦,燕王宣召,朱高煦立刻调转马头,孟十二郎到底松了口气。

抬起头,想问问昨夜的事情,话到嘴边却有些问不出口。

干脆也不问了,大战将临,不是想这些的时候。

九月初,燕军抵达真定。前锋发现了南军运粮车队的痕迹,沈瑄立刻带人追了上去,截获大批粮草,还从擒获的南军口中得知,滹沱河南岸的军队已经到北岸扎营,耿炳文亲自出城调度指挥。

燕王派人侦查,发现耿炳文果然中计,正在滹沱河北岸集结军队,严阵以待,等待燕军的到来。

“孤再帮帮老将军。”

为了节省时间,燕王下令张玉,朱能,谭渊等人带领麾下士兵,分成小股对南军进行骚-扰。见到落单的就上去猛揍,一个都不放过。此举果然令耿炳文加快了合兵的速度。

耿炳文也很无奈,他最擅长的是防守,率领大军发起进攻并不是他的强项。常年和北元作战的燕军恰恰习惯于进攻,就算耿炳文发现燕军是有意识的逼迫他合兵一处,出于安全考虑,也只能照办。

人多力量大,以人数论,和燕军硬碰硬,己方绝对不落下风。

耿炳文经验老到,决定稳扎稳打,正面决战,奈何朱棣太狡猾,坚决不给他这个机会。

在耿炳文摆出阵势,等着朱棣前来一战的时候,朱棣却令张玉朱能等大将举王旗带兵猛攻,自己率领一支骑兵绕到真定的西南面,对耿炳文率领的大军进行突袭。

前后夹攻之下,人数占据优势的南军陷入了混乱,燕王率领骑兵冲进万人之中,左劈右砍,杀得畅快淋漓,南军士兵和将领围在四周,就是拿他没办法。

是燕王刀枪不入?

非也。

十几万人,豁出去一人口唾沫都能把朱棣淹死。燕王如入无人之境一般在大军杀了几个来回,全因建文帝那句“毋使朕背负杀亲之名”的名言。

建文帝亲自给造反的叔叔穿上了一身防弹衣,这种情况下,基本没人敢直接把刀剑往燕王身上招呼。

于是乎,燕军在朱棣的带领下杀得南军大败,在南军中几进几出的燕王更是披上了神话色彩。

被几万人围着,硬是连块皮都没擦破,不是真龙天子还能是什么?

眼见败局无法挽回,耿炳文当机立断,带着队伍退往真定城。燕军穷追不舍,眼瞅着追上了,耿炳文突然不跑了。

原来,领头追击的朱能跑得太快,能跟上他速度的只有沈瑄和其余三十多个人。

耿炳文怒了,几万大军被三十人追着跑,这也太荒谬了!真当他是软柿子嫩豆腐,一捏就破一切就碎?

见南军列阵,朱能也不含糊,二话没说,举起马刀,哇呀呀就冲了过来,绝对是不要命的气势。

三十个人紧随其后,仿佛面对的不是几万南军,只是一群待宰的羔羊。

疯了?

的确是疯了。

朱能和沈瑄等人杀疯了,和他们对战的南军也差点吓疯了。

这是人吗?

活脱脱一群杀神!

刀光血雨中,南军彻底丧失了战斗意志,混乱之中互相踩踏,刀子砍向自己人的不在少数,弃甲投降的竟达到三千多人。

等到张玉谭渊领着更多的燕军追上来,耿炳文只能壮士断腕,舍弃被燕军围住的的士兵,带着余下的几万退进了真定城,关上城门严守不出。

燕军想要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攻下城池,却一下撞到了石头上。

野外作战,耿炳文落了下风,固守城池却是他的强项,凭着手里的几万人把真定城守得固若金汤,燕王亲自领兵攻城三天,硬是一块城砖都没啃下来。

恢复了自信的长兴侯耿炳文站在城头,看着城外的燕军,对着朱棣摇手指,想当年的张士诚都拿某家没办法,你小子,也不行!

对造反者朱棣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

耿炳文可以守在城里和他耗时间,等着朝廷再派大军,他却不行。

攻不下真定城,打不开南下进攻的道路,后勤粮饷再跟不上,难保军心不稳。万一有人生出异心,不想继续跟着他造反,那问题可就大了。

燕王这里发愁,他麾下的将领也开始发愁。

这个时候,到底该怎么办?

打又打不下来,说服耿炳文投降更不可能,举兵靖难以来,燕王终于遇上了第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