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清和 > 第二百零七章

清和 第二百零七章

作者:来自远方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9:07 来源:笔趣阁

鞑靼杀了大明时节,情知不妙,立刻举部向大漠深处迁移。

草原地广人稀,只要提前跑路,即使明朝发兵,也未必能找到自己。人都找不到,仗自然打不起来。就算被找到了,相信明军也是人困马乏,后继乏力。鞑靼以逸待劳,谁胜谁负还是未知数。

阿鲁台想得很好,马儿哈咱和脱火赤等人都很赞同这一主张。

甭管看阿鲁台多不顺眼,马儿哈咱都必须承认,论狡猾比智谋,阿鲁台的确胜他一筹。否则,统领鞑靼各部的鬼力赤也不会栽在他手里。

总体来看,阿鲁台的计划算得上周密,马儿哈咱等鞑靼头目执行得相当彻底。

可惜千算万算,中途还是出了差错。

惹出麻烦的不是旁人,正是被阿鲁台拥立为鞑靼大汗的本雅失里,也是迫使部落迁移逃命的祸首。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概括总结五个字,财帛动人心。

阿鲁台能管得住马儿哈咱,压得住脱火赤,却硬是没能拉住动不动就脑袋发热的本雅失里。

出事当天,迁移各部正在湖边休息。

发现本雅失里不见踪影,阿鲁台立刻下令不下寻找。

派出的骑兵很快回来,满脸焦急,“太师,出事了!”

听部下回报,阿鲁台心知不好,连忙赶到现场,见到死了一地的瓦剌人和清点金子牛羊的本雅失里,差点气得昏过去。

“大汗,你这是在做什么!”

都什么时候了,不尽快逃命,还动手抢-劫?

“太师放心,这些瓦剌人越境到此,杀了也没什么。”

阿鲁台又是一阵头晕,他试图讲理,无奈满眼都是金子的本雅失里压根听不进去。

“大汗,瓦剌部落过境前往兀良哈部落交易,不应拦截,这是定下的规矩。”

草原缺粮,缺盐,缺铁器,缺布帛,总之,什么都缺少。

明朝限制边贸,开互市也是限量交易,致使兀良哈对草原的“走-私”贸易格外繁荣。虽然紧缺的盐巴和粮食都定成了天价,其他商品的价格也是一天一个样,瓦剌和鞑靼部落仍得咬牙掏钱。

不和兀良哈交易,想要粮食和盐,只能依靠抢劫。明军越来越难对付,打谷草的难度越来越高,冲过边境,随时会面临生命危险。与其脑袋被砍,不如高价从兀良哈购买。

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瓦剌想同兀良哈交易,必须穿过鞑靼的地盘,否则就得借道明朝边镇。永乐帝对兀良哈的“走-私”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代表会同意瓦剌借道。

为了部落发展,马哈木捏着鼻子和鬼力赤说了不少好话,总算说动鬼力赤点头,同意瓦剌部落过境,同兀良哈贸易。只不过,交易来的盐巴和粮食必须交出一部分,充作“过路费”。

瓦剌付钱,鞑靼便不会拦截瓦剌商队。

自双方定下章程,瓦剌和鞑靼仍时有摩擦,却多是小范围的斗-殴,大规模的-械-斗-极少发生。

现如今,平衡被打破了。

本雅失里灭掉的瓦剌队伍,明显是到兀良哈交易的商队。阿鲁台百分百确定,一旦消息传到马哈木耳朵里,明军没到,瓦剌骑兵会先一步打过来。

“大汗,快点走吧。”

除了加速跑路,阿鲁台再想不出其他办法。

本雅失里不以为意,他的确憷明朝,却根本不把瓦剌放在眼里。这种心态直接体现在表情中,气得阿鲁台跳脚,甚至开始怀疑,灭了鬼力赤,拥立本雅失里,究竟是对还是错。

鬼力赤舍弃“元”的封号,改名鞑靼,向大明称臣,让许多人看不惯。其本人又非黄金家族正统,才能有限,无法恢复元-帝-国的风光,好歹能稳定部落,不会四处惹祸。

本雅失里刚上台就杀了明朝使节,惹来明朝这个庞然大物,又抢劫瓦剌商队,撩-拨-马哈木的怒火,显然是找死不算,更嫌死得不够快。

阿鲁台不想和本雅失里争辩,他怕自己会直接-拔-刀子。

本雅失里脑袋冷静下来,也意识到此举不妥。

两人各退一步,收好金子,赶回牛羊,毁尸灭迹,继续跑路。

不过,路线要变动一下。

原本预定西北方向,现如今,瓦剌随时可能翻脸,西边注定不能去了,只能全力向北跑。环境恶劣,缺少粮食,都比不上命重要。

永乐六年七月丁未,永乐帝诏告天下,征调卫所官军十万,征讨鞑靼。

“朕受天命,承-太-祖-高皇帝基业,统驭万方,凡四夷僻远无不从化。独北虏残孽处于沙漠,肆-逞-凶-暴。屡遣使申谕,讲以子孙存恤保全之道,不听,动辄拘留,甚而杀之!其狼子野心,贪-悍-残-虐,引领徯苏稽于天道,其运已绝!朕今令六师往征之,肃振武威,用彰天讨,荡除有罪,扫清沙漠!”

远征沙漠,自国朝开立,便是将士立功,晋身得赏的最佳途径。

自诏令发布,各卫所均秣马厉兵。征讨安南没赶上,征讨朝鲜没自己的事,征讨沙漠,一定不能错过!

功成名就,荣耀族里,封妻荫子,当在今朝!

大军集结的动作十分迅速,军粮,武器,战马等接连到位。接到调令的官军兴奋异常,民间同样沸沸扬扬。

北疆边民同鞑靼瓦剌有解不开的仇恨,恨不能大军隔日便出征草原,杀鞑子一个落花流水。

在大军远征中吃到甜头的商人摩拳擦掌,时刻关注大军出征的消息。安南有土地粮食,朝鲜有人参山珍,草原虽然贫瘠,牛羊皮毛总能卖出价钱。

总之,大军打到哪,大家的脚步就要跟到哪!跟着官军的脚步有地占,有钱赚啊!

归附的草原部落和辽东女真部落开始上下活动,为的就是随大军出征,斩获战功,获取丰厚的赏赐。

朝鲜不禁打,有李成桂和潜入的探子里应外合,拿下都城是早晚的事。

本该在六月升天的李成桂,顽强的活到了七月,不出意外,还将继续活下去。有他在,李芳远的日子,注定会一天比一天难过。

杀死兄弟,软禁父亲,登上王位。

李成桂恨透了这个儿子,仇恨成为支持他活下去的动力,也成为明军攻占朝鲜的一把利刃。

辽东总兵官孟善的战报一封接一封送到南京,除了报捷还是报捷。

朝廷下诏征沙漠,辽东的官军也被-抽-调-部分,归附的女真部落大多不在调兵名单中,只有建州卫,毛怜卫,兀者卫的骑兵被孟善钦点,随大军一同进京。

建州卫指挥呵哈出披上战甲,跨上战马,率领五十名部落勇士驰往辽东都指挥使司。

对归附大明的女真部落而言,能跟随官军出征,是荣耀,更是机遇。

骑在马上,呵哈出用力挥动马鞭,两腮绷紧,野心充斥胸膛,似烈-焰-焚-烧,滚-水-沸-腾。

南京

西暖阁内,朱棣正翻阅朱高煦递上的灾后安民十则,不时点头。

站在御案前,朱高煦和朱高燧轻易不敢探头。久久等不到老爹发话,兄弟俩心中愈发没底,壮着胆子瞄一眼,暗暗松了口气。老爹没黑脸,心情似乎不错。

“这份奏疏是谁写的?”朱棣扫过朱高煦和朱高燧,表情威严,语气肃然。大有小子敢说谎,立刻上鞭子的架势。

“回父皇,此乃兴宁伯所提。儿臣同三弟一并整理,请教过夏司徒,方呈送父皇御览。”

“兴宁伯?”

“正是。”

放下奏疏,朱棣捏了捏眉心,“让你们随兴宁伯学习,颇有益处,长进了不少。”

“谢父皇。”

“暂且退下吧。”朱棣放下手,道,“朕北巡时,你二人随扈。”

“遵命!”

朱高煦和朱高燧齐声应诺,很是兴奋。

随扈北巡,是不是意味着,出征沙漠,自己也有份?

好事,天大的好事啊!

身为皇子,民-政-经-济-要有建树,战功更是资本。若能在征沙漠中立下战功,像父皇早年一般生擒鞑子统帅,那是何等的荣光,做梦都会笑醒。

心中再兴奋,也要控制好表情,万一惹得父皇不顺眼,改了主意,让煮熟的鸭子飞走,就太冤枉了。

朱高煦和朱高燧想到一处,互看一眼,齐声道:“儿臣告退。”

先撤,去坤宁宫见母后,递个口风,再不必担心父皇改口。

目送两个儿子离开,朱棣哼笑一声,鼻孔喷气,又开始手痒。

站在一旁的白彦回立刻打起精神。

回到南京,白彦回就顶替侯显留下的空位,在永乐帝身边伺候。小心观察天子的表情,白公公决定,闭嘴,不出声。

朱棣又拿起朱高煦呈上的奏疏,看到一半,眉头皱了起来。不是为奏疏的内容,而是为此次征沙漠的主帅。

永乐帝从没想到,手下人才济济,也会为带兵的总兵官头疼。

原本,他属意成国公朱能,刚露出点意思,朱能告病的条子就送到了五军都督府。

朱棣没辙,病了,自然没法带兵。

随后,他的目光又落在定国公沈瑄身上,不料沈瑄也送了病假条子。原因?旧疾复发。

朱棣掀桌,这是要闹哪样?

张辅,柳升,李彬等将领挨个过筛子,无一能让朱棣满意。战斗力有,声望却总都差了一截。

淇国公邱福主动请命,无奈朱棣真不敢用他。

靖难的教训告诉朱棣,淇国公忠心有,本领也有,可运气却不太好,性格也有些刚愎自用,遇事很容易转不过弯来。让他领兵征沙漠,万一遇上圈套,一脚踩进去,很可能站不起来。

南京的将领筛选完,朱棣的视线转到北京。想到在顺天练兵的大舅子,顿时猛拍大腿,着啊,舅子可用!

当初靖难,自己都差点栽到他手里,不用他还用谁?

未免再出现如成国公定国公一般情况,朱棣直接下达敕令,堵住徐辉祖所有退路。

敕令送到北京,徐辉祖没找任何借口,痛快接下征夷大将军印。

自今上登基,除顺天练兵,徐辉祖未有任何功绩。为魏国公府,为不落中山王英名,便是天子不提,他也会主动请命。

主帅问题解决,朱棣又开始任命副将,敕令下到国公府,令沈瑄督左军,孟清和为副。

永乐帝表示,不做主帅,副将不能再推。朕还没有老眼昏花,告病无用,老实给朕到北边打仗去。

“臣领旨。”

两人接旨谢恩。

站起身,孟清和熟练递过红封,道:“劳烦白公公。”

白彦回接过,顺手塞进袖子里,笑道:“咱家还要到新城侯府宣旨,国公爷伯爷留步。”

“白公公慢走。”

送走了白彦回,孟清和看向沈瑄,“国公爷,这下怎么办?”

“十二郎所指为何?”

沈瑄挑眉,无辜状。

孟清和气结。

都学成国公装病了,在他面前装傻?

沈瑄挥手,示意亲卫退下,房门关上,俯身捏了一下孟清和耳垂,“十二郎不必担忧,不是中军便无碍。”

“国公爷之前不是说,功劳过甚?”捂着耳朵,孟清和眨眼。

沈瑄没有马上为孟清和解惑,而是将人拉到怀中,轻轻抚过他的颈项,扫过桌上的药碗,“今日的药,十二郎还没用?”

“……”这有必然联系吗?

“十二郎先用药,瑄再为十二郎讲明,可好?”

“……”能说不好吗?

孟清和撇嘴,想起身,背后的手臂却更紧了些。

瞪眼,不让他起来,怎么喝药?

“无妨。”

沈瑄轻笑,端起药碗,送到唇边,含了半口,托起孟清和的下巴,拇指擦过唇缘,哺进了他的口中。

整碗药喝完,孟清和竟没觉得苦,反倒是耳根发热,脑袋差点成了一团浆糊。

自靖难以来,这是第几次?

想了两秒,脖子红了。

“十二郎。”

低沉的声音流过耳际,孟清和无意识的应了一声。

“有言功高盖主。”

孟清和打了个激灵,瞬间清醒。

“更有言,过犹不及。”

“过犹不及?”

“瑄虽数次立功,当下却非急流勇退之时。”

“国公爷只是试探?”借此向天子表明立场?

“是。”沈瑄啄了一下孟清和的额头,“十二郎聪慧。”

摸摸额头,孟清和默然。比起经历过洪武年-政-治-斗-争,又是在永乐帝身边长大的侯二代,他的那点心思完全不够看。

“再者,”沈瑄顿了顿,垂首,温热的气息拂过孟清和颈侧,“瑄不欲再同十二郎分别,相思数月之久。”

轰!

孟伯爷满脸通红,头冒热气,三花聚顶。

侯二代如此了得,当真ho1d不住。

两相对比,究竟谁才是大明土著?!

永乐六年八月,明军整装待发,时刻准备进军草原。

瓦剌突然先明朝一步,率兵攻打鞑靼。

双方在唐努山下交锋,瓦剌首领马哈木亲率三千骑兵,打败了阿鲁台的铁杆郭尔罗斯部,杀死三百余鞑靼骑兵,砍-下-人-头,烧毁帐篷,放言同本雅失里和阿鲁台势不两立。

消息传到明廷,朱棣立刻下旨封马哈木为顺宁王,赐金印袭衣,赏金五十两,银一百两,宝钞五百锭,茶砖十斤,胡椒十斤,绢两百匹。支援瓦剌粮食一千石,铁器五百件。明摆着告诉瓦剌,明朝正准备收拾鞑靼,本雅失里和阿鲁台蹦跶不了几天了。想多捞些好处,就放心大胆的向前冲吧。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虽说瓦剌称不上是明朝的朋友,但拉一个打一个,临时团结过后收拾,永乐帝用得行当熟练,且屡试不爽。

此时的鞑靼已是腹背受敌,按理说,但凡有点脑子,就该加紧跑路,找地方藏起来。事实却证明,没有最蠢,只有更蠢。拥立本雅失里,是阿鲁台平生最严重的错误。

跑路期间,本雅失里不只截杀瓦剌队伍,还把一支到草原上交易的兀良哈商队给抢了。

本雅失里炫耀战利品,阿鲁台当场吐血。

这厮究竟长没长脑袋?

肩膀上顶着的是石头吗?!

兀良哈被惹怒了,遣人进京向永乐帝告状,“陛下,要为臣做主啊!”

壮汉们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请求立刻出兵,灭了丫的。

孟清和刚巧进宫授课,第一时间获悉此事,也有点傻眼。

先是大明,再是瓦剌,然后是兀良哈。能得罪的一个没落,全得罪一遍。

鞑靼实在英勇,本雅失里简直太有性格,完全是狂奔在作死的大路上,打死不回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