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清和 > 第一百六十九章

清和 第一百六十九章

作者:来自远方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9:07 来源:笔趣阁

五万边军南下,奉旨征讨安南,于朝廷而言,是一等一的大事。

北-疆-边军以骑兵为主,善用弓-弩-长刀。

步卒多携带强弓,长枪,火铳,腰刀,以刀盾列阵。

兀良哈和鞑靼骑兵擅使马刀,从边军中选-拔-的精锐,则对制式长刀和加装了铁刺的长枪情有独钟。

枪-身-灌-入了铁水和铜水,刀砍不断,坚固无比。枪头加长,加-粗,楔有数十枚长短不一的铁刺和刷了桐油的木刺,锋利骇人。

工匠在制造长枪的过程中,结合狼牙棒和狼筅的特点,制造出了边军独有的变种版长枪。其威力已在同鞑靼骑兵的对战中得到过验证,遇敌之时,迎面互冲,刀砍不及,一枪横扫,只要碰到身上,不死也要戳几个窟窿。

有兵仗局工匠开动脑筋,认为这样的战果还不够给力,制造出了变种长枪终极版,枪身上不只带有铁刺木刺,另加装数枚-倒-刺,寒光闪闪的亮出来,不用亲身体验,凭想象就知道被戳一下会是什么滋味。

边军给出了一个十分贴切的形容,“铁扒犁”。在军中几经流传,演变成了“铁-扒-皮”。

光听名字,已是-霸-气-侧-漏,见到实物,更是血腥气迎面扑来。

总之一句话,铁-扒-皮一出,谁与争锋。

兵仗局的白公公十分满意,抚过不长胡子的下巴,连连点头,好,很好!

咱家接管兵仗局,为的就是率领大家努力创新,制造出高水准,跨时代,杀伤力惊人的武器,狠狠压南京兵仗局和军器局一头。如今终于做出了成绩,自当向朝廷上奏请功!

功劳不小,问题也随之而来。在工匠的不断改进中,变种版长枪的威力提高了,重量也迈上了新台阶,即便是最强壮的兀良哈骑兵,拿着这样的武器,也无法在马背上挥洒自如。

一冲,一挑,随着惯-性,立扑。

十次冲锋,九次会栽到马背下边。

白公公想不出还办法,却不愿舍弃此等神兵利器,沈瑄得知,直接找上了兵仗局,将库房里的成品全都提走。

“骑兵不可,步卒当有大用。”

五千大宁和北京步卒组成的队伍,在南下之前练成新阵,即以铁-扒-皮开路,长矛和刀盾手在两侧,中有火铳兵及弓弩手,后有刀手。每四十至五十人一队,由总旗率领,两队一结阵,由百户号令。继而组成五百户阵,千户阵,直至千万。

组成新阵的多是百战之军,或分散或结成整体,于行进间已然有了默契。

“定国公大才!”

观看过小规模-操-演之后,随沈瑄一同南下的大宁开平宣府等边卫将领,纷纷竖起了大拇指。论军事谋略,排兵布阵,纵观北疆,也只有魏国公能同定国公旗鼓相当,略高几分。便是甘肃总兵官宋晟和宁夏总兵官何福,也要甘拜下风。

沈瑄下令,大军一路急行,绕开农田,在郊外扎营。除必须,过驿站不停,临城池不入。

能如此迅速南下,除了边军的体魄高人一等,多仰赖北疆各镇粮食丰产,队伍携带的粮草充裕。虽然不足以支撑五万抵达边境,满打满算,吃到南京完全没有问题。

“明日过济南,传令各营,不得扰民,不得践踏农田,违者军令处置!”

“遵令!”

总兵官的命令很快传至全军,沈瑄的目的很明确,以最快速度赶到南京,同朝廷调集的几路大军汇合,接收粮草,誓师南下。

编练新战阵,也是为此次征讨安南做完全准备。

北疆多荒漠草原,空旷无际,最适合骑兵冲锋。西南林木茂盛,多雨多瘴气,骑兵未必施展得开,火铳和步卒将有大用。

一旦攻入安南境内,需要考虑的方方面面,都要提前做好计划。

展开孟清和的书信,抚过信末的私人印鉴,薄唇轻弯,一抹笑纹乍然闪现,旋即隐去无踪。

永乐四年六月中,朝廷调集的各路大军在南京汇集,沈瑄于中途赶到。五万边军渡江之后,同大宁边军一起驻扎在城外。

边军的强悍,雄壮,令行禁止,丝毫不亚于靖难之时。

沈瑄入城,到五军都督府签字盖印,证明五万边军一个不少,全都来了。

前脚离开都督府,后脚就遇上了宫中来人。侯显笑呵呵的一躬身,道:“国公爷,陛下召见。”

沈瑄安排好军营诸事,换下铠甲,随侯显进-宫。

罢朝之后,朱棣多在西暖阁办公,今日也不例外。

内侍通报,沈瑄步入西暖阁,不等下拜,永乐帝几大步走到跟前,一把托住他的手臂,道:“瑄儿,数月不见,一路可好?”

不要以为铁-血-皇-帝就没有温-情的时候,朱老四是个-虎-爸不假,挥鞭子教训儿子从不毫不留情,但长久不见,一样会像普通家长般惦记孩子。

针对这点,朱高煦和朱高燧都曾十分羡慕沈瑄。在永乐帝没正式和义兄抢儿子之前,对朱高煦兄弟来说,沈瑄就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无时无刻不在打击他们水晶般的心灵。

能和沈瑄处成今天这样,兄弟俩都感到不可思议。简直和朱高炽没有被老爹打击得想-报-复-社-会一样神奇。

果然如兴宁伯所言,世界真奇妙?

“回陛下,臣万幸不负使命,五万边军正于城外扎营。”

“好!”

朱棣大笑,用力一拍沈瑄的肩膀,道:“不愧为吾之麒麟儿!”

前边加个“义”字,也是朕的的儿子!

此乃帝王蟹性格,不服不行。

简单寒暄之后,朱棣赐坐。

沈瑄恭辞,“陛下,不合规矩。”

“朕就是规矩。”朱棣手一挥,“坐下,咱们父子说说话。侯显,昨日进的饼子不错,再送些来。瑄儿还没用膳吧,先垫垫,稍后去坤宁宫一同用膳。高燧闹着要一同出征,朕本想让他尽快返回开原,头疼啊。”

“赵王殿下有意随大军出征?”

“朕也为难,不想惯着他。”朱棣摇摇头,“罢,此事再议。朕听说你练出了新的战阵,以步卒为营?”

“回陛下,正是。”

沈瑄起身,取出写好的练兵图册,呈到朱棣面前。

薄薄的一本小册子,不过十页,朱棣却看了许久。侯显带人送上茶点,仍是头也未抬。

侯显知机,不出声,在身后挥了两下手,跟着他的宦官宫人立刻退了下去,西暖阁内只余下奏对的君臣。

良久,朱棣翻过最后一页,合上练兵册,舒了口气,从御案上拿起另一本稍厚些的册子,递给沈瑄,“看看吧。”

“是。”

沈瑄接过,只看封面上的几个字,瞳孔一缩,认出是孟清和的笔迹,没有出言,而是一页页的看了下去。

火炮,火铳,骑兵,操-练-布阵,一字一句,均为孟清和所著。之后增添步兵,并于火铳手后添加弓弩手,则是永乐帝的手笔。

永乐帝的草书自成一家,十分-狂-放,好在沈瑄自-幼-开始拜读钻研他的墨宝,看起来毫不费力。

从头看到尾,册上的字句和布阵图已清晰印入脑海,很快找出了几处疏漏,改与不改皆可。或该对敌之后再加以演变。

“瑄儿以为,依此册练兵如何?”

“自然大善。”

“朕也是此意。” 朱棣似早料到沈瑄的答案,笑道,“朕已下令择军中熟用火器之人,立营编练此战法,即为神机营。”

“陛下圣明。”

“安南之战在即。”朱棣敲了敲手指,缓缓收起了脸上的笑容,“神机营尚为成制,出战不妥,朕-欲-调火炮三百,火铳五千,归入你军中,临战当用。”

神机营还没正式成军,成军也来不及操练,想到安南去实战演习一下,恐怕不行。不过,通过战场训练一批炮兵和火铳手却没多大问题。

朱棣话中的意思很明白,目的十分明确,沈瑄自然不会反对。

三百火炮,肯定不是笨重的老炮,不是佛郎机也是虎蹲。

火铳暂且不明,是鸟铳当然好,烧火棍也没关系,打不响,完全可以抡起来当棍子使。

长枪可以改装狼牙棒,还有什么不可能的?

沈瑄抱拳,“臣遵旨。”

朱棣很高兴,接连询问了北边的诸多事宜。听闻鞑靼于-春-季-犯-境,冷哼一声,先收拾了安南,等腾出手来,他要亲自到草原上去会一会老朋友。

礼尚往来,总要有来有往。只来不往,不符合朱棣的作风。

“宣府可还好?”

“回陛下,臣启程之时,汉王殿下正领兵迤北巡边。各地春耕已成,边塞诸卫隘口均布置军卒防守,烽火相连,地堡牢固,民寨呼应,宣府亦是如此。”

永乐帝抚须点头,“高煦也是长进了。”

正事谈完,永乐帝起身,带着沈瑄到坤宁宫开家宴。

在京的平王和平王妃早早来到坤宁宫,赵王妃还在开原,朱高燧没立侧妃,一个人坐在殿中,和徐皇后说话。

在朱高燧下首,是临时被宣来的孟清和。着御赐麒麟服,腰束玉带,比入京时略有些消瘦,精神却相当不错。

“母后,儿臣在兴宁伯府上吃过一道佳膳,极不错,已吩咐王英拿着单子去御膳房,母后定也会喜欢。”

徐皇后笑得和蔼,“我儿用心。”又对孟清和笑笑,“兴宁伯也很好。”

孟清和干笑两声,手脚有些僵硬。

这种毛脚女婿面对丈母娘的感觉是怎么回事?

朱高炽笑得敦厚,平王妃仪态温婉,偶尔开口,也能让徐皇后展颜。

皇长孙朱瞻基对孟清和很是好奇,如果不是平王妃拉着,或许已坐到孟清和身边,问东问西了。

饶是如此,平王妃仍是有些尴尬,温声道:“兴宁伯莫要见怪。”

见怪?

孟清和蹙了一下眉,他得罪过平王妃?不然的话,为何要当着皇后的面给他上眼药?

皇长孙不过是好奇的问了他几个问题,本没什么,经平王妃这么一说,倒像是他不耐烦一样。碍于面子应付一样。

谁不知道永乐帝徐皇后都喜欢眼前这个大胖孙子,对朱瞻基不耐烦,他还没那么大胆子。

“王嫂这话见外。”孟清和没开口,朱高燧主动帮他解了围,“兴宁伯可是自家人,性格也是一等一的好,小王成日里到伯府讨教,也没见兴宁伯把小王撵出来。侄子不过是问了几句话,何言见怪。”

平王妃笑笑,没说她错了,也没继续追究这件事。朱高燧是她的正经小叔,有些话自然不能再说了。

徐皇后在一旁,朱高燧自然也不会太过分。咧嘴一笑,朝朱瞻基招手,道:“侄子,过来,你问的那些,三叔也知道。”

朱瞻基先侧头看了一眼朱高炽,见父王点头,才乐颠颠的走到朱高燧身边,“王叔说的可是真的?”

“自然。”面对同自己有三四分相似的面容,朱高燧的笑容里多了几分真心,“海外遗民的事,不只我知道,你父王也晓得。西洋派遣的使者就住在会同馆里,三佛齐知道吧?那里的国王本是我朝子民。”

“此事,侄子知晓。”朱瞻基点头,继续问道,“那前宋遗民,长有番薯玉米的远洋之地也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朱高燧十分肯定,“不然你问兴宁伯,他可是亲眼见过那位老者,还曾同那位老者交谈。”

“就是王叔说要为之立碑的老者?”

“正是。”

朱高燧将话题抛过来,孟清和斟酌片刻,组织了一下词汇,为满是求知-欲-的少年解释起了海洋那一端的遥远大6。

红-肤-夷人,高产的粮食,各种奇妙动物,介绍完美洲,见朱瞻基意犹未尽,干脆将澳洲也讲了出来。

喜好拳击的袋鼠,胖乎乎的考拉,神奇的土著民族,不只朱瞻基瞪圆了眼睛,殿中的其他人也听得入迷。

“兴宁伯,真有如此神奇之地?”

“自然。”孟清和着重加了一句,“只要我朝的船队能够继续远航,定有能到达那里的一天。”

朱瞻基顿时热血沸腾。

“有朝一日,孤要亲自踏上这片土地!”

话音刚落,殿外突然响起一阵大笑,“好!这才是朕的孙子!”

“陛下。”

徐皇后先一步站起,真红大袖衣,红罗长裙,褙子上的金绣龙凤文浮动一片华光。

殿内众人,在徐皇后之后,一同向朱棣行礼。

朱棣扶起徐皇后,沈瑄上前,向徐皇后行晚辈礼。

坤宁宫中没有外人,自然按照皇室宗亲的规矩来。至于孟清和,虽然没有正式-捅-开-窗户纸,该知道的,心里也是门清。

见到沈瑄,孟清和不免有些激动,整顿饭是怎么吃完的,没有丝毫印象。

宴后,朱高燧还想跟去伯府继续追问新大6的事,朱瞻基也是眨巴着眼睛,依依不舍。

可惜,一切都在定国公的煞气跟前退散。

定国公,霸气威武!

孟清和离开皇宫,麻溜的跟着定国公回府,秉烛夜谈,商讨军事问题。

此外,他手中还有极重要的一批药材,正等着定国公接收。沈瑄要是再不来,太医院的赵院判就要介乎了。

朱棣没留人,只是放话,此次征讨安南,兴宁伯也将率领一支队伍,在定国公帐下听宣。

朱高燧暗地里琢磨,定国公入驻兴宁伯府,大军誓-师南下之前,十成十没机会到兴宁伯府蹭饭了。兴宁伯不会撵人,定国公可不在乎,不见武阳侯都被他踹过?

不过,有定国公在,领兵与大军一同出征,或许还能再争取一下。

随父王母妃出宫的朱瞻基,一路上都-兴-奋不已。

文艺点形容,少年的眼前,出现了一扇崭新的大门,推开门,对面是从未见过的世界。扬起风帆,举起手中的长剑,少年的征程,将是星辰大海!

实际点说,朱瞻基,正随时准备踏上中二的道路。

如果孟清和知道,自己的一番话,很可能将历史上的明宣宗拐带上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不知会作何感想。

就算知道,估计也只能挠挠下巴,星辰大海总比没事炼炉子强,至于历史的问题……只要大明能威武雄壮下去,皇位上坐的是侄子还是叔叔,又有什么关系?

这一点,永乐帝可以现身说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