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清和 > 第一百六十五章

清和 第一百六十五章

作者:来自远方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9:07 来源:笔趣阁

接到永乐帝敕令,孟清和立刻前往大宁都指挥使司,将手头未完成的工作做了相关安排。

“杂造局的火器工坊,刘佥事一定不能放松。遇到麻烦,可以拿着本官的帖子拜访兵仗局的白公公。”

“卑职遵命。”

“春耕的事情,马同知和徐佥事多费心。

“是。”

“朝廷调三千守军,其后或仍有敕令下达,本官此次进京,先带一千五百兵卒,余下按定期出发即可。”

“是。”

“此行未知归期,夏季互市,诸位需当尽心,有兀良哈首领,辽东军民指挥使司上下前来,也当尽心安排。若有草原部落归附,可报知顺天,听从定国公之令。定国公若南下,报知魏国公。更有未定之事,汉王在,则快马飞驰宣府,赵王归藩,便报之开原。”

“属下听令。”

“余下之事,诸位可自定。另,朝廷有意设大宁布政使司,若接到敕令,当以礼相迎。”话到这里,孟清和顿了顿,略微压低了声音,“若是来者不善,故意找麻烦,也无需忍气吞声。陛下设大宁布政使司是为政令通行,诸位该怎么做,心里有数就成。”

朱旺等人坐在堂中,沉吟片刻,明白了孟清和话中所指。

在大宁设立布政使司,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不是忌讳大宁都指挥使司-专--权,更不是为了下绊子。

朝廷派来的官员,实干派则好,有其他心思,脚没站稳就想挑起事端,不必客气,下马威绊脚绳,挖坑下黑脚,换着来。

“大宁能有今日,全仰仗上下一心。”

大宁好不容易有了今天的局面,来帮忙便罢,来找麻烦的,立着来,横着送走!

永乐帝要迁都北京,大宁开原广宁三地,俨然成为了皇帝手里的钱袋子,大宁更是重中之重。

敢朝皇帝的钱袋子下手,收拾掐起来,绝对是挖坑填土无压力。

有背景如何。大腿粗得过皇帝?

何况,孟清和讲得明白,不是谁来都要埋坑里,只有那些不干实事,使鬼蜮伎俩的,才是下手的目标。人扔坑里埋上,说不定还会遭到表扬。

与孟清和共事至今,大宁都司上下,说话办事都受到了一定影响。

大步朝前走时,都会留意一下前方是不是有石头硌脚,块小,一脚踢开,块大,找人一起搬。

亲密无间说不上,联手排除外来的干扰因素,却符合都司上下的共同利益。

天子的意思,没人能够违背。

分出布政之权没问题。打着朝廷的幌子踩线过界,坚决不行。

一颗外来的-老-鼠-屎,企图坏了一锅的鲜汤,痴心妄想!

必须一爪子拍死!

“伯爷放心,下官等定当尽心竭力,报效天子,守土卫边。”

孟清和颔首道:“如此,本官便可放心南下。”

“伯爷此行,可要将火器队带上?”

“带着。”孟清和道,“组建火器队本为守边之用,汉王已经知晓,且本官已上疏朝廷,应当无碍。”

“火器队可列入调军名册?”

“不入。”孟清和摇头,“不过五十人,只当是本官的亲卫。”

朱指挥没有再问,转而与一同负责练兵的大宁都指挥同知商量,该调哪卫边军南下。

大宁辖下诸卫同鬼力赤掌控的草原地域直接接壤,边军大规模调动,很可能引来鞑子的窥-伺。

目前只是两三千人还好,朝廷一旦正式对安南动兵,调遣的边军数量最少也是万余。即便会有余丁补充,仍是个不小的缺漏。

“可以先垛集壮丁。”孟清和知道这点,他也头疼,“不归入守城军队,先安排屯田,春耕间隙操练,录好名册送到北京,魏国公奉皇命在顺天府练兵,只要他点头,问题不大。”

朱旺等人互相看看,暂时只能这样。

好在大宁实力今非昔比,有佛郎机炮和虎蹲炮装备边塞,火雷和火药的存量相当充裕,真有鞑子前来犯边,纵然新丁多些,凭借火器和战车地堡也能应对。

大不了不出城,直接在城头开炮,投掷火雷。

鬼力赤的骑兵总不可能飞上来吧?

“朱指挥此言倒是提醒了本官。”孟清和敲敲额头,“边卫的-敌-台-寨堡一定要加固。春耕时多派遣边军巡卫,遇警立刻点燃烽火,护卫边民躲入寨堡,以固守为本。”

大宁地界上驻扎着兀良哈三卫,一旦烽火点燃,壮汉们定会第一时间出击。以近段时间壮汉们的表现来看,大宁城的安全不用担忧。只是壮汉们擅长是进攻,不擅长防守,为保全边民,大宁都司才定下以守为主的策略。

“伯爷放心,下官等定不负所托。”

“诸位办事,本官放心。”

孟清和又提出,现有的寨堡应尽快加固,守卫关隘的人手不足,暂且先用木石堵住,设置火炮,日夜巡逻。堵不住,便挖掘深沟,预设木刺,遇到鞑子来犯,轰不死也要坑死。

想到大宁打谷草,门都没有!

商讨之后,众人都认为此计可行。推广到辖下边卫,不能全盘照搬,也可作为参考。( 平南文学网)

计定,众人各自领命离开。

孟清和回到伯府,提笔将今天所议之事,拣重要几项写成书信,分别送往宣府和北京。

沈瑄能不能看到,无法确定,给汉王提个醒是必须。至于魏国公那里,算是做个报备。以徐辉祖的军事水平,不会想不到这一点,但经沈瑄提点,遇有重大决策或对卫边有益之事,孟清和都会给北京送消息。

有备无患。

徐辉祖知道了,北京行部自然知晓。再给皇帝上疏,便少了许多波折。

南京六部看他不顺眼,遇到和他相关的事情,总要挑刺。北京行部一样看他不顺眼,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再不愿意,也要站在他这一边。

孟清和不惧同文官打嘴仗,却不愿意在无谓的争吵中浪费时间。

边防奏疏递上去,南京六部找茬,自有北京行部上去替他扛。

不厚道?

非也,此为共建美好社会,分工合作。

南北两京六部,十二位天官,二十四位侍郎,撸胳膊挽袖子,踹凳掀桌,吵架-群-殴的场面,绝对是难得一见的盛景。

躬逢盛世,自当同乐。

孟清和表示,他是一心为国,绝对没有看热闹敲边鼓,借刀杀人的想法。

放下笔,吹干纸上的墨迹,撇撇嘴,好吧,只有那么一点点。

谁让某些人总喜欢把他当成软柿子捏?

要知道,柿子再软,也是有脾气的。

被盖了“奸佞”的大戳,洗也洗不掉,不做点对得起这两个字的实际行动,未免辜负了给他盖戳的忠义之士。

信送出大宁,孟清和立即打点行装,动身南下。

此行所带一千五百边军,多是骑兵,本该同列其中的陈虎,不久前因过调至行太仆寺,虽官职俸禄未变,前途却是彻底暗淡。

边军的荣耀和前程,都要凭战功积累。

行太仆寺的职责是养马,马养得再好,也和战功搭不上边。

于部分边军而言,行太仆寺是个相当不错的养老之地,也是一些世袭父职,怯于厮杀之人所向往的地方。对正当壮年,且以战功走到今日的陈虎来说,这道调令无异于晴天霹雳。

千户就是他的终点,想再进一步,难如登天。

得知此事,孟清和没有多言。

自孟重九去世,陈虎离开孟家屯之后,两人已是形同陌路。他不会刻意打压陈虎,也不会额外提携。

路是自己走的,怎么走,朝哪个方向走,都是自己选的。

逝者已逝,想弥补是不可能的。

错误已经犯下,每当想起长眠于地下的老人,孟清和还是会忍不住咬牙。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来到陌生时代,举步维艰。除了家人,孟重九第一个向他伸出援手。纵然老人有他自己的打算,他仍十分感激,其后的种种,更使他对老人怀抱着敬意。

或许,他没有立场怪罪陈虎。但他不会再同陈虎做兄弟,今生今世都不再可能。

临行之前,孟清和从杂造局和兵仗局的库房里-调-拨-三十支火铳,两门火炮,并将工匠造出的五支短铳全部带上。

一千多人的队伍行出大宁城,都司上下均来送行。

路旁田间,边民和屯田的守军已忙着春耕。

孟清和下令,绕过阡陌,不许踩踏一株秧苗。

“纵马坏田者,以军法处置,绝不轻饶!”

“卑下遵命!”

出大宁,过顺天,下河间。

一千五百多军汉,骑兵在前,步卒在后,护卫着居中的大车,浩浩然向南方行去。

官道平坦,孟清和始终坚持骑马。进入山东,路况改变,人渐渐稠密,队伍行进的速度逐渐慢了下来,孟清和终于离开马背,坐上了马车。

缓解一些疲累,顺便避开沿途拜会的州官。

官-场-上的规则,他明白。但礼贤下士,广交朋友,不符合他的身份,会引来麻烦。

没有减震系统,马车里铺了两层垫褥。

靠在车壁上,孟清和舒了口气,幸亏在大宁外出时时骑马,不然,他真撑不到现在。

高福打马上前,道:“伯爷,前方有处驿站,可稍作停歇。”

“离济南府还有多远?”

“过了禹城,就快了。”

“先到驿站歇息,趁着天色还早,赶往下处驿站。”

“遵令。”

路旁驿站中,已有路过运送公文的快马歇息。

驿丞扫过高福腰间悬着的镀金银牌,立刻行礼拜见。

“不必,此处距离前方驿站还有多远?”

“本驿是新设,前有平原驿,不过五十里。”

“多谢。”

高福谢过驿丞,报知孟清和。队伍只在路旁稍作歇息,补充了干粮热水,很快再次上路。

孟清和赶往京城时,沈瑄仍在巡边。

有边军斥候回报,鬼力赤阿鲁台也孙台率鞑靼骑兵,折道东南,有犯边之意。

宣府,开平,兴和,辽东诸边卫,纷纷派遣骑兵日夜巡逻,防备鞑子掠边。

沈瑄领兵暂驻开平,携带敕令的天使从北京辗转至开平,才见到了巡边归来的定国公,同行还有魏国公遣来的亲卫。

“天子闻鬼力赤阿鲁台等率众南行,欲-来-剽-掠,令诸边勤练军马,坚固城池。敕定国公领三千骑兵一万步卒备御兴和,旦有贼寇扰边,武城侯守城,以宣府兴和之兵出袭,以退虏军。”

“臣遵旨!”

沈瑄向南叩首,起身接过圣旨。

“咱家还要赶去宣府,不便多留,就此告辞。”

“王公公慢走。”

送走天使,魏国公派遣的亲卫才道明来意。

“天子召兴宁伯还京,此时应已启程。这是兴宁伯送到北京的守边之策,魏国公看过,认为可用。大宁有垛集军丁之意,魏国公也允了。

沈瑄看过书信,的确是孟清和的字迹,之后附有徐辉祖的短信,简言对此的看法和可行之处。

“魏国公可有其他吩咐?”

“不曾,只令卑下将信送到定国公手中。”

“本官知道了,你暂且下去歇息,有吩咐自会叫你。”

“是。”

亲卫退出堂下,沈瑄又拿起了孟清和的信细读,对照徐辉祖的短信,片刻,起身走到案后,提笔写下一封奏疏,誊写无误,盖印,朗声道:“来人!”

翌日,沈瑄启程前往兴和所,写有定边之策的奏疏也由开平送往南京。

沈瑄本也给孟清和写了信,中途却改变了主意。

不出意外,鬼力赤此次仍将无功而返,边患暂解。出征安南一事,十成十已是定局,北京有魏国公坐镇,天子定调他还京。

三月底,孟清和领一千五百边军抵达南京。

士兵被安排在京城郊外驻扎,孟清和领亲卫入城。

这次回京,能明显感觉到不同。

没有爵位的武官。

荣封一等伯,手握实权的一方镇守。

迎接官员的热情,多少让孟十二郎吃不消。

不是说南京的官都不待见他?如此友好算怎么回事?

笑里藏刀?抽冷子下黑手?

想想之前还被唾沫星子喷满脸,孟清和瞬间提高了戒心,无论如何,警醒些总没错。

笼罩在兴宁伯怀疑的目光下,鸿胪寺序班只能苦笑,原来友好点也招人忌讳?

回到京城伯爵府,不及歇息,立刻有帖子送上了门。武官最多,文臣也不少。

赵王最干脆,帖子也不递,直接上门。

亲卫不敢拦他,孟清和想撵人,却没那么大的胆子。京师之地,天子脚下,永乐帝在上边看着,挥舞着扫把将他小儿子从家里撵出去?生活很美好,他还没活够。

“见过殿下。”

衣服换过,简单梳洗过,精神恢复了不少,否则,当真没法接待这位不请自来的客人。

“兴宁伯一路劳累,孤瞧着,脸色不怎么好。”

“殿下过虑,臣一切都好。”

“是吗?”朱高燧一点也不客气,觉得孟清和摆出的点心不错,两口一块,顷刻间,盘子就见了底,“兴宁伯别见怪,孤刚从宫里出来,午膳还没用。”

“……”这是暗示要在他家里蹭饭?

“恩,这点心不错,不甜,很是入口。”朱高燧笑眯了眼,“孤记得,兴宁伯府厨子的手艺相当不错。

“殿下过誉。”已经不是暗示,是明示,坚决要在他家里蹭饭!

“孤听说大宁组建了一支火器队?”

“回殿下,不过是小打小闹。”

“是吗?”朱高燧端起茶杯,咕咚咕咚喝了半杯茶水,他的确是饿了,不想回家开火,诚心想在孟清和家蹭顿饭,“父皇对此事十分关注。”

“殿下是说?”

“之前皇兄进献的火炮和火铳都是好东西,父皇很高兴。”朱高燧道,“父皇派人问过兵仗局和军器局,得知此种火铳可以大量制造,铁料仍可改进,已下令五军都督府举荐百户以上精通火器者入京待用。”

“那……”

“父皇得知大宁已先设火器队,且令出兴宁伯,此次召兴宁伯入京,九成会问起此事。”

“多谢殿下告知。”

“不必。”朱高燧笑道,“兴宁伯帮了孤不少忙,用不着谢孤,谁让咱们是朋友。”

“殿下……”孟清和被感动了。

朱高燧正事说完,又端起点心盘子,“都这个时辰了,府上该摆饭了吧?”

“……”去他xx的感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