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清和 > 第一百五十一章

清和 第一百五十一章

作者:来自远方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9:07 来源:笔趣阁

精美的丝绸,价值连城的白玉,耀眼的黄金。

不用怀疑,此时此刻,在迪亚士眼中,着华服佩玉带挂金牌的孟清和不只是天使,更是一座金山,浑身上下都闪着金光。

“赞美神!”

他千辛万苦,冒着死亡的风险来到东方,为的是什么?

发财!

用金币堆满整间屋子,送上华贵的丝绸,再高傲的-贵--妇也将拜倒在他的脚下。

能够帮他实现这一切的人,此刻正坐在他的眼前。

迪亚士曾是个虔诚的教徒,但为了黄金和丝绸,为了发财的梦想,他不介意改变信仰。

这就是早期的欧洲冒险家,打着各种名号,目的却只有一个,金子,更多的金子!

迪亚士的目光过于炽热,就像饿了数天的乞丐突然看到一顿大餐。

孟清和本想和蔼一点,友善一点,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如何也友善不起来。

咳嗽一声,勉强压下想揍人的冲动。

现在还不是时候,先摸底,其他的,稍后再说。

迪亚士想要的无非是财富。

孟清和可以给他。

前提是,他心甘情愿为自己干活,别生出其他不好的念头。

东方的丝绸,瓷器和香料,贩卖到欧洲,每一样都价值不菲。至于茶叶,孟清和决定上疏朝廷,不只对欧洲,对大食人也实行限购。

没有茶叶,欧洲人就无法解决长途航行遇到的困难,即使冲过奥斯曼帝国的封锁,也走不远。到达美洲,更是想都别想。

若论此举是否会对历史产生影响,孟清和表示,只要对华夏有利,他完全不介意欧洲再贫穷几百年。

孟清和不会葡萄牙语,大食语同样不行,英语还算不错。可惜,十五世纪的欧洲,法语,西班牙语和德语的流通范围更广。而且,中古时期的英语和现代英语差别极大,无论词汇还是语法,都有相当大的区别。甭说迪亚士是个葡萄牙人,就算面对真正的英格兰人,孟清和照样无法沟通。

打个比方,能熟练读写现代汉语,不代表能完全掌握文言文。会写宋体字,遇上大篆照样晕头转向。

这个时候,通译的作用就表现出来了。

大明的伯爵,佛郎机的冒险家,却需要通过大食语沟通,也算是一件趣事,

虽然,这场谈话的内容同“有趣”两个字相差十万八千里。

经历过最初的激动,迪亚士逐渐冷静下来。

按照通译教授的礼仪,郑重向孟清和行礼。

孟清和抬手,“请坐。”

按照迪亚士的身份,本来只有站着说话的份,不客气点,跪着也说得过去。孟清和如此客气,自有他的理由。

从丁千户口中,他对迪亚士有了一定了解。这个人很有趣,会相当有用。说不准,真是他的后代发现了好望角。

那位葡萄牙航海家的祖父和父亲同样喜欢冒险,也曾跟随船队出航。是不是到过东方,就未可知了。

“迪亚士先生是佛郎机人?”孟清和笑着说道,“是搭乘大食的海船来到大明?”

通译翻译之后,迪亚士连忙点头,“是的,尊贵的爵爷。”

迪亚士不清楚大明的封爵和葡萄牙有什么不同,但这并不妨碍他确信孟清和是个了不起的大贵族。

下意识的攥紧拳头,心仍跳得飞快,黄金之国的伯爵,他果然交了好运。

“来到东方,是受神的指引。能见到爵爷,更是我的荣幸。”

“是吗?”孟清和笑笑, “迪亚士,我对佛郎机很感兴趣,对欧罗巴也是一样。”

“爵爷知道我的国家?”

“不是太了解,大概知道一些。”孟清和点头,仿似不经意的问道:“大不列颠和法兰西还在打仗?神圣罗马帝国的国王,现在是谁?是哈布斯堡家族的成员吗?

“爵爷……”

迪亚士艰难的咽了一口口水,之前准备好的说辞全部落空。他想假称自己是一名贵族,以期得到孟清和的另眼相看,可惜,孟清和对欧洲的了解完全超出他的想象,这条路很可能行不通了。

见迪亚士沉默,孟清和皱眉,“怎么,你不知道吗?”

“不是。”迪亚士忙道,“我只是惊讶,爵爷竟会对我的国家如此了解。”

“这有什么?”孟清和嗤笑,好似看透了迪亚士,“迪亚士,你对大明的了解还不够。”

“是。”迪亚士有些冒汗,“感谢爵爷的提醒。”

见人老实了,孟清和才继续道“我知道你想要什么,迪亚士,我可以实现你的愿望。”

两枚算不上精美的金币出现在孟清和手里,互相碰撞,发出一声轻响。

这是丁千户带回来的。

听到孟清和的话,迪亚士猛的抬起头,“爵爷,您说的都是真的?”

“自然。”孟清和脸上的笑意加深,“但是,你必须向我证明你的价值。否则,我的属下能将你从海里捞上来,照样能把你再扔下去。”

孟清和这番话说得太直白,实在不符合-官-场-美学。

“伯爷,这……”通译有些犹豫。

“直述即可。”

威胁人,就要平铺直叙,比出拳头。拐弯抹角,这个佛郎机人未必真能听明白。和这个时期的欧洲冒险家打交道,甜枣可以给,大棒更要上,必要时,还可换成狼牙棒。

孟清和不在乎迪亚士是否宣誓向自己效忠,他向上帝发誓,自己也未必会信他。但孟清和相信,只要给出足够的利益,顺便讲明不合作的后果,就能让这个佛郎机人尽全力为自己做事。

中世纪的欧洲,神-权-至高无上,国家的观念尚未根深蒂固。骑士被他-国雇佣,提着刀盾攻打自己国家的情形并不罕见。最有名的是日耳曼骑士,堪称王牌雇佣军。

到了中世纪末期,此类情况少了,可有钱能使鬼推磨,给出相当的报酬,照样金币在前,国王靠后。

迪亚士很纠结,孟清和则是老神在在。

从一开始,他就抓准了迪亚士的弱点,挖好了坑,只等着这个佛郎机人自己往下跳。

美洲是一定要去的,欧洲也可以顺道去一趟。

开辟新航路的人,在史书上换个名字也不错。

端起茶盏,抿了一口,孟清和相信,迪亚士一定会给出让他满意的答案。

“尊贵的爵爷,”迪亚士站起身,郑重说道,“以上帝的名义,我宣誓向您效忠!”

话落,单膝跪地,就要去牵孟清和的手。

孟清和没动,通译已经蹦起来,上前一把薅住迪亚士的衣领,厉声道:“你这夷人,竟敢-冒-犯-伯爷?!”

听到通译的叱喝,门外守着的亲卫眉眼倒竖,冒-犯-伯爷?这还了得!

转眼之间,房门大开,亲卫冲进室内,迪亚士被按倒在地,动弹不得。

“行了,放开他。”

“伯爷?”

“无事,误会罢了。”

亲卫不敢抗命,离开时,又狠狠瞪了迪亚士几眼,光明正大的踹了他两脚,理由很正当,警告一下,以防万一。

“起来吧。”

迪亚士站起身,揉着发青的眼眶,丝毫不敢抱怨,见孟清和正看着他,忙放下手,说道:“爵爷,我会绘制海图,还能制造火炮。”

孟清和瞬间严肃了神情,“此言当真。”

迪亚士点头,取出被海水浸泡过的马可波罗游记,翻到中间一页面,狠狠心,用力扯了下来,递给孟清和。

“爵爷,这是我向您效忠的诚意。”

这张书页比其他书页要厚一些,明显是两张书页粘合而成。

孟清和接过书页,用随身的匕首小心划开,很快,眉头皱了起来。

书页中夹着一张图纸,可惜大半被海水浸染,一片模糊,完全看不出上面画的是什么。

拎起图纸,孟清和看向迪亚士,这就是所谓的诚意?

看到孟清和手中的图纸,迪亚士如五雷轰顶,焦急道:“爵爷,我发誓,这是一张火炮图纸!”

孟清和捏了捏额角,之前是图纸,现在也是废纸。

这位仁兄怕是忘记他带着书在海里泡过。被救上船,也没有第一时间查看图纸的情况,不然的话,不会是这个样子。

实在看不出什么,孟清和只能放弃,转向通译,道:“问他,这上面的内容,他还记得多少?”

通译询问迪亚士,对方立刻由沮丧变得精神起来。

“爵爷,我记得大部分!”

“真记得?”

“向上帝发誓,不敢欺骗您。”

“那好,画下来。”

孟清和着人准备纸笔,知道迪亚士不会用毛笔,让长随找些木炭送来。

“劳烦赵通译了。”看着这个红毛画图,没画完,别让他出来到处跑。

“下官领命。”通译拱手,一定完成任务。

迪亚士抱着游记和纸笔离开,他比孟清和更急于将图纸复原出来。

厢房内又剩下孟清和一人。

茶水已经凉了,略微苦涩的味道,让他的大脑更加清醒。

迪亚士这个人,比他预想中的更加有用。

欧洲的火炮,在这个时代,最用名的就是被大明仿-造的“佛郎机炮”。迪亚士画出的图纸会是什么样,他很期待。

还有火铳,迪亚士能画出火炮图纸,对火铳也应该有所了解。

如果证实可用,可独辟一间工坊,令工匠试造。

想到这里,孟清和又摇摇头,在大宁制造火炮易招人口舌,也不合朝廷规矩。更重要的是,万一永乐帝再下一道技术保密的敕令,把工匠调走,他哭都没地方哭去。

不如将图纸送去北京军器局,工部会记着他的人情,有沈瑄在,功劳均摊,落在大宁的好处也不会少。

对,就这么办。

打定主意,孟清和起身去了书房。

提笔写就两封书信,一封送往北京,一封送往宣府,又将信中的关键内容誊写到奏疏上,盖上官印,令亲卫即刻启程,快马加鞭送往南京。

大食商船,佛郎机火炮,从欧洲来的冒险家,即将再次起航的郑和船队。

孟清和心中有许多不确定,却有更多的兴奋。

沈瑄不在身边,这种兴奋无人分享,搓着手在书房内转悠几圈,仍是平静不下来。干脆向定国公学习,换身衣服跑到府内校场找人切磋。

伯府内的亲卫和锦衣卫一起被吓到了。

和兴宁伯切磋武艺?开什么玩笑!

燕山后卫一直有传言,兴宁伯是沙场真英雄,铁血纯爷们,靖难期间,一战斩首八级,武力值非同一般。

此言若是属实,同他切磋是找-虐,没人愿意干。

若纯属虚构,更加糟糕。万一在切磋过程中失手,不小心让兴宁伯擦破点皮,磕碰到哪里,百本百有定国公在后边等着。握拳尚好,擦刀的话,小命休矣。

无论哪种情况,敢和兴宁伯比划都是找死。

军汉们耿直,喜好用拳头发展友谊,发展到鞑靼瓦剌兀良哈都没关系,对象是兴宁伯,坚决不行。

亲卫和锦衣卫-抵-死-不从,孟清和只能一个人在校场里舞刀弄枪,狂劈腰刀五十下。

劈完发誓,他再也不嘲笑沈瑄没朋友了。

这就是高处不胜寒,寂寞寒江雪的感觉吗?

手持腰刀,孟清和抬头望月,深深叹息。

劈刀的结果,一连几日,孟清和的胳膊都酸得抬不起来。

即便如此,也要每日到衙门点卯,认真工作。

处理完公务,还要换上一身蓝色便服,戴上幞头,带着几名亲卫到城外军屯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就地解决。

三月下旬,北疆冰雪消融,边塞各卫所6续开始春耕。

军屯,商屯,民屯,都忙碌起来。

四处可见在田间劳作的军汉和扛着锄头的壮丁。

农具不是问题,但耕牛的数量有限,即便使用朝廷的耕牛要交税,仍有许多边民到有司登记,排队等着领取耕牛。税可到夏粮之后补交,先忙完春耕才是根本。

北疆地广人稀,朝廷从山西移民也是优先充实北京,之后是顺天八府,轮到大宁,还很遥远。

大宁的常驻人口仍旧不多,倒是往来的兀良哈和女真部落渐有增幅多的趋势。

朝廷在开原广宁开了互市,主要交易马匹牲畜。大宁成为了粮食,皮毛和布帛的集散地。有言官借此弹劾,永乐帝不但没有追究,反而给孟清和发了敕令,许大宁每年夏秋两季开互市,征收的税额,依开原和广宁例上交户部。

孟清和询问过朱高燧,又同大宁都司上下商量,决定上交户部之后,再从税额中取一成上交皇帝内库。

考虑到拿钱的是皇帝,朝中御史言官蹦跶两回,被按下去,也只能摸摸鼻子认了。

内库属于皇帝的私人财产不假,但遇到天灾**,需要发放灾款救济粮时,皇帝自己拿出的钱未必比国库少。如崇祯时期,发给辽东的兵饷,大部分就是皇帝自己掏腰包。

向户部要?就两个字,没钱。

哪怕满朝官员都富得流油,到皇帝面前照样哭穷。

国库里的钱都哪里去了?

大概只有天知地知,朝堂上的诸公知。

会造成如此窘境,崇祯自己有责任,最大的责任却还是在那些叫嚷着家国天下,党争得不亦乐乎,拿孝敬一点不手软的-官-老-爷-身上。

永乐朝,朝堂上的斗争始终存在,可斗争归斗争,活一样要干。

敢整天掐架不干实事,绝对是回家种田的节奏。惹怒了朱棣,发配充军,砍头扒皮,换着样来。

人言朱棣好杀,可在某些时候,举起刀子远比以德服人有用得多。

大宁钱交上,皇帝很满意,户部也松口,群臣不会自讨没趣,大宁成为了继开原广宁之后,北疆的第三个互市。

春耕过后,随着夏季的到来,城内的兀良哈和女真人会多起来,届时,又将是另一番不同的景象。

出城之后,天空飘起细雨,意外遇上了从北京归来的沈瑄。

大红的麒麟服,黑色幞头,纵马扬鞭之际,眉峰更见凌厉。

马蹄踏过官道,不见扬起沙尘,却染上了青草和雨水的气息。

孟清和迎了上去,他没想到,沈瑄会回来的这么快。

“国公爷。”

骑士勒紧缰绳,骏马嘶鸣,用力踏着前蹄。

沈瑄没有多言,只道一句:“进城再说。”

孟清和点头,随沈瑄一同回了大宁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