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清和 > 第一百三十八章

清和 第一百三十八章

作者:来自远方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9:07 来源:笔趣阁

定远侯站了出来,大殿内顿时一静。

解缙等人的神情变了,杨士奇和杨荣微微摇头。

武阳侯徐增寿,信安伯张辅等武将看向陈瑛的目光,根本不像在看一个活人。朱高煦和朱高燧嘴边都带上了冷笑,就差对陈瑛说一句,你死定了。

孟清和咂咂嘴,突然有点同情陈都宪。

惹自己就算了,顶多落得个充军发配,至少性命无忧,怎么偏偏想不开,还要拉上沈瑄?

沈侯爷是能惹的吗?死到临头还想拉沈侯爷做垫背,简直是嫌开往阎罗殿的火车速度太慢,蹦高喊着要改乘飞机。

当真不是一般的,想死啊。

摩挲了一下手中的笏板,他是该帮陈瑛死得快点,还是退后一步看热闹就好?

不管怎么说,陈瑛咬住的主要对象是自己,只围观不参与,实在不符合他的性格。

于是,孟清和迈出的脚又收了回来,距离稍后,站在沈瑄身旁,等着沈侯爷对陈瑛发起攻击,他立刻助攻。

“陛下,”沈瑄朗声道,“臣有奏。”

见沈瑄站出来,朱棣心中所想同大部分朝臣一样,陈瑛蹦跶得太过分,连一向在朝堂上不怎么出声的沈瑄都不能再忍。

今日之后,陈瑛这把刀,没法继续再用了。

不趁手,总是自作主张。

为人骄狂,不体圣意。妄图在立皇太子一事上指手画脚,超出了为人臣子的本分。

陈瑛以为自己是谁?

离了他,就没人能帮朱棣在朝堂上砍人了?未免太看得起自己!

况且,陈瑛为何会急吼吼的跳出来支持长子,永乐帝一清二楚。

无非是担心飞鸟尽良工藏,狡兔死走狗烹,卸磨杀驴。

但陈瑛却料错了一件事,如果他不是这么急着跳出来,朱棣不会急着杀他,他自己乱蹦跶,只能死得更快。

朝班中的文臣,心思更深。

嫡长子,文皇帝。

朱棣冷笑,看向跪在地上的陈瑛,又扫过列在左班中的解缙等人,双眼微眯。

他还没死!

高皇帝至古稀之龄,方才大行。他不过四十有四,仍当壮年,依旧上得了马,拿得起枪,杀得了人!

这些人就如此迫不及待,等不得了?

还是说,这其中也有自己儿子的主意?

就算真立下了皇太子又如何?只要他没死,立了,照样可以废!

朱棣面色阴沉,这些时日,解缙等人鼓动京城军民耆老上表请立皇太子,他压着不批,就是给朝中提个醒。( 平南文学网)不想还是有人硬要往死路上走,怎么,真当他做了皇帝就会手软?

永乐元年刚过去多久?是不是法场上的血干了,让他们忘记了刽子手的刀有多利?

朱棣迟迟不说话,脸上怒意昭然。

没人会傻到以为皇帝的怒火是因沈瑄而起,很明显,跪在地上的陈瑛等人才是起火的源头。

龙有逆鳞。

不小心碰到了,不见血,不会善罢甘休。

良久的沉默之后,朱棣终于开口道:“定远侯有何言,尽管道来。”

“禀陛下,臣参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陈瑛私营家将,窥伺皇子,窥探军机,污蔑朝臣,有犯上作乱之嫌!”

声音铿锵有力,正气十足。话落,尾音犹未绝,仍在殿内回响。

满朝文武都有点傻。

定远侯在奉天殿中说话的时候不多,完全就是沉默寡言的最佳典范。

今日竟然当堂弹劾朝臣,还是弹劾都御使,言官?

武将中出了一个兴宁伯,足够让文臣们头疼了,定远侯也要仿效行之?

文臣参武将,这是常态。

武将参文臣,也不是说不过去。

但是武侯弹劾言官,简直是要逆天!

沈瑄的亲爹是侯爵,干爹是皇帝,兄弟是皇子,洪武帝是他干爷爷,成国公是他挚交,信安伯是他好友,皇帝的小舅子被他踢出府门,照样笑呵呵给他说好话,宫中的徐皇后更是视他如亲子!

勋贵,武将,皇亲。

诸多身份集合在一起,一旦沈瑄的战斗力爆发,和他对着干的百分百就要倒霉。

打嘴仗,找死。

斗殴,死得不能再死。

陈瑛突然后颈发凉,他突然意识到,敢惹上兴宁伯,牵扯出定远侯,意图向朱高煦和朱高燧身上一起泼脏水,绝对是向天借了胆子。

脑袋发热的同时,他偏偏忘记了,胆子再大,刀子砍下来,照样要死。

“臣参都察院左副都御使陈瑛犯上作乱!”

沈瑄话落,孟清和立刻附议。

痛打落水狗,这技能,他熟!

定远侯和兴宁伯先后呼应,一人给了陈瑛一棍子。嫌不过瘾,顺便又踹了两脚,专往脸上踹,不留个脚印绝不算完。

陈瑛弹劾孟清和的几项罪名,直接被扔到一边,不屑于提起。

从根本否定陈瑛的品行,将他彻底打落在地,狠狠盖上一个犯上作乱,乱臣贼子的大戳,谁还会揪着孟清和同沈瑄私授金钱的事情不放?

沈瑄和孟清和站出来了,作为另外两个当事人的朱高煦和朱高燧也没有继续保持沉默的道理。

朱高煦和朱高燧都十分清楚,归根结底,兴宁伯会有这场无妄之灾,定远侯被无辜牵涉其中,起因在于自己。

兄弟俩很是默契,前后脚出列,行礼,给架在陈瑛脚下的火堆狠狠泼了两桶油。

敢做,就要有承担后果的勇气!

让这老匹夫找麻烦!

烧不死你也要扒层皮!

朱高煦当殿再提就藩一事,朱高燧高声附和,当着老爹和群臣,兄弟俩一脸的愧色,不弹劾陈瑛,只是一口咬定,兴宁伯和定远侯无辜受累,都是他们的关系。真要问罪,也该是问他们的罪,同定远侯和兴宁伯无干。

“父皇,儿臣同兴宁伯确有书信往来,却多为屯田及戍卫边防之事,并无不可对人言之处。”朱高煦道,“儿臣竟不知,如此亦是罪过!儿臣知错!”

朱高煦说完,朱高燧继续补刀:“禀父皇,儿臣已令人将平日所写书信收到一起,可到殿上与诸公一观。诸公若还觉得儿臣同兴宁伯有密谋,儿臣自愿领罚!不过,”朱高燧冷笑一声,“也请诸公将与同僚的书信借给小王一观,不用他人,只陈御史同解学士即可,也好让小王知道,什么才叫君子之交。以后与人书信,也好有个参照,免得陈御史这般忧国忧民之士劳心劳力,派人密切关注小王的一举一动!”

朱高煦所言是诛心,朱高燧明摆着是要杀人。

话说得直白,话里的意思却拐了几个弯。揪出了解缙,也坐实了陈瑛犯上不敬的罪名。

自父皇登位,朱高煦和朱高燧都收敛了不少,但这不代表他们会任由别人骑到头上去。他们不找别人麻烦就好了,上杆子找他们麻烦,觉得日子太平淡,想找些刺-激?

听朱高燧点出自己的名字,解缙不免冒出了冷汗。但压力再大,也必须咬牙挺住,这个时候露怯,就是不打自招。

朱高炽不能再保持沉默,他十分清楚,等到父皇开口,一切全都晚了。

舍了陈瑛,保全解缙,是目前唯一的选择。

“父皇,陈瑛胆大妄为,请以严惩!”

见朱高炽的举动,朱棣眼中流露出一丝失望。

如果他早一步站出来,永乐帝还不会如此失望。但是现在……朱棣摆摆手,“不必再说,朕自有主张,退下吧。”

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朱高炽抬起头,片刻,重又低下,无声的退了回去。

他知道,因为之前的犹豫,他又错失了一次让父皇改观的机会。

一步错,步步错。

错在他自己,怨不得任何人。

朱高煦和朱高燧互看一眼,也不再多言。

偏偏陈瑛知道自己必没有好下场,干脆破罐子破摔,仍是咬住沈瑄和孟清和不放。

朱棣眼中闪过不耐和杀意,攥紧拳头,换成在军中,陈瑛早已血溅三尺。

看着如-疯--狗一般的陈瑛,沈瑄冷声道:“本侯同兴宁伯几番同生共死,情如家人,既是本侯的家人,何来私授一说?”

“家人?”陈瑛面露疯狂,眼中却带着阴狠,“定远侯同兴宁伯的关系,并非如此简单吧?”

沈瑄表情更冷,“不简单又如何?同陈都宪何干?”

“定远侯是承认了?那汉王同赵王……”

“够了!”

打断陈瑛的不是沈瑄,而是永乐帝。

天子一怒,陈瑛注定粉身碎骨。

“陈瑛,当真以为朕不敢杀你?!”

揪住瑄儿不放,就是想拉高煦高燧一同下水?

此人,当真该杀!

“来人,拖下去!”

奉命进殿的大汉将军扣住陈瑛,摘掉乌纱,除去官袍,抓着两条胳膊,将他拖出了殿外。

永乐帝甚至没当殿宣判陈瑛的罪名,他的去处既不是刑部也不是大理寺,只能是诏狱。

大汉将军把人拖下去后,锦衣卫立刻接手。

纪纲单手按在绣春刀上,站在陈瑛面前,笑得让人头皮发麻,“陈都宪,久仰了。”

自今上登基以来,诏狱中的一半住户都是拜陈瑛所赐,不料风水轮流转,今天就轮到了陈瑛自己。

该说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纪纲叫来一个校尉,如此这般吩咐一番,校尉领命而去,纪纲回头,又对着陈瑛冷冷一笑。

如陈都宪这般人物,进了诏狱,自当好好招待,才不会堕了锦衣卫的名头。

谁让陈都宪胆大包天,惹了不该惹的人,走这一遭,也算是种因得果。

陈瑛被锦衣卫带走了,站出来支持他的几名朝臣自然也不可能全身而退。

降级,丢官,流放,充军。

最倒霉的一个,直接被关进了刑部大牢,秋后问斩。

罪名不用找,现成的摆在面前。

污蔑大臣,窥-伺皇子,刺探军机,图谋不轨。

皇帝想杀人,借口都不用多找,一条欺瞒圣意,大不敬,就能摘了一家老小的脑袋。

不知被拖下去的几名大臣是否在后悔,后悔跟着陈瑛参加了一场豪赌,最终丢了前程,甚至没了性命。

事到如今,就算后悔也于事无补。

流放的,隔日就要出发。

充军的,手无缚鸡之力照样要被谪往边疆。

被夺官的泪流满面,比起一同在朝堂上战斗的战友,绝对是祖宗保佑,回家就给祖宗烧高香。

等着秋后问斩的也是泪如泉涌,一样都是冒险,怎么偏偏就他这么倒霉?

解缙没有降职处罚,却很快接到皇令,奉旨修书。

朱棣认准了不能让他闲着,闲着准要挑起点风波。但也不能杀了他,杀了他,委实是太过可惜。

于是,永乐帝大笔一挥,翰林院有一个算一个,一起找材料,修书!

修一部包罗万象,最能代表天--朝-上国的百科全书!

为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在寺庙里钻研佛法的道衍被请到了翰林院,奉旨监工。

处理了陈瑛,压下了解缙,朝臣们看出了苗头,轻易不敢再提立皇太子一事。

据说,陈瑛在诏狱里的日子过得十分精彩,一天照三顿的被校尉力士们招呼,估计人生理想只剩下一个,早死早超生。只可惜,落在锦衣卫手里,只要皇帝不下令,想死都没法撞柱子。

解缙被关在了翰林院,回家都要事先打报告,对外联系,继续同文官们串--联,更是想都别想。不修完这本皇帝要的书,解大学士就要继续遨游在知识的海洋。

按照皇帝的说法,搞政治-工作不适合解大才子,做学问才是他的本职工作。

有了这两位珠玉在前,即便梦想着从龙之功,也要仔细掂量一下。

聪明的,就该缩起脖子努力干活,好好过日子。继续胡思乱想,挑战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下场只能是和陈瑛到诏狱里做邻居。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解缙的才名,有更多的剩余价值可以压榨。

朝臣们老实了,永乐帝腾出手来,可以教训……不是,教导儿子了。

先被教导的是朱高炽。

皇帝单独把儿子叫进西暖阁,没骂也没打,父子俩进行了一番长谈,足足半个时辰,暖阁的门才打开。

朱高炽红着眼睛走出来,表情却是如释重负。

第二批被叫进西暖阁的是朱高煦和朱高燧。

这一次,朱棣没再有话好商量,鞭子舞得是虎虎生风。当他看不出这两个小子是在以退为进?兵法都是老子教的,回头跟老子玩这套,抽,必须狠狠抽!

老爹抽儿子,儿子被撵得上蹿下跳。

等朱棣终于抽-过瘾了,朱高煦和朱高燧互相搀扶着,呲牙咧嘴,鼻青脸肿的出了暖阁。

最后被叫进西暖阁的是沈瑄。

起初,暖阁内很平静。

不久,掀桌声响起。

最后,皇帝的挥鞭声重现江湖。

等到沈瑄状若无事的出了西暖阁,暖阁里几乎像台风过境,连条完整的凳子腿都找不到。

徐皇后得知消息,遣人给挨了鞭子的三个送去伤药,随后移驾文华殿,亲自去看了没挨鞭子的朱高炽。

母子俩也进行了一番长谈,朱高炽不只眼圈红了,还哭了一场。

心软之下,徐皇后又分别召见了世子妃和世子侧妃,看到被世子妃一同带来的朱瞻基,徐皇后到嘴边的话又咽回去半截。

既不愿意听,她又何必多说,是好是歹,就看自己的造化吧。

永乐二年五月庚寅,天子下旨,封皇长子朱高炽为平王,享双禄,册世子妃为平王妃,立平王长子朱瞻基为王世子,享亲王禄,仪仗比亲王。以山东为平王封地,享赋税,特许不就藩。

以宣府为汉王封地,开原为赵王封地,令汉王节制宣府,开平,大宁边军,赵王节制辽东诸卫。

设平王官属,改北京刑部郎中王钟为平王府左长史,刑部主事尹昌隆为平王府右长史。

设汉王官属,改礼部郎中汪原进为汉王府左长史,升工部主事程石琮为右长史。

设赵王官属,改兵部郎中顾晟为赵王府左长史升,工部员外郎卢盛为右长史。

令汉王赵王即日归藩,无圣意,不入南京。

同时下令,诸王子未受封爵者,可上表请封世子,其余众子,满十岁者,请封郡王。

改封懿文皇太子第四子允熙为瓯宁王,以奉懿文皇太子之祀,诏告天下。

升定远侯沈瑄为定国公,仍镇北京。

兴宁伯升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赏银百两,念靖难功,赐姓朱。

之前的一系列封赏,多少在意料之中,轮到自己,孟清和完全没反应过来。

赐姓?

张辅都没这待遇,怎么就轮到了自己?

到底怎么回事?

“养伤”中的的侯二代斜靠在榻边,单手撑着下颌,长袍的领口略微松开,修长的手指擦过孟清和的嘴角,笑得愈发迷人。

“十二郎猜猜看?”

孟清和:“……”

不考虑后果,他当真很想咬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