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清和 > 第九十五章

清和 第九十五章

作者:来自远方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9:07 来源:笔趣阁

建文四年元月,燕王师出北平,锋锐再指山东。

盛庸等朝廷将领压根没想到燕王会来得这么快。

仗打了三年,双方已经有了默契,正月不打仗,春季才进攻。

燕王却突然不和盛庸等人讲规矩了,正月里就开炮,对着朝廷军队喊打喊杀,明摆着不打算过年,旁人也照样别想!

“燕逆此来,所图定然非小。”

济南城中,盛庸刚接到朝廷将派兵增援的消息,随军还有大量粮饷。

有人有粮,多好的事?

结果燕王突然出兵,一切的计划都被打乱,笑到一半就再也笑不出来了。

盛庸一咬牙,不过年?好,那就不过了!他倒要看看,燕王是不是真能打下济南!

将领们接到命令,立刻加快了构筑城防的速度。士兵排成几队,不分日夜到城外樵采,运回大量的原木巨石,并在乡间征集军粮,以备燕军断绝粮道,围城困守。

济南做好了准备,等着燕军的到来。燕王的举动却再次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大军放弃了以往的进军路线,兵过藁城,乘河水结冰,夜渡滹沱河,转道威县进入山东。

南军将领都有些迷糊,摸不透燕王此举是何用意。莫非要再来一次东昌大战?

不想燕王压根没在东昌停留,取道馆陶一路南下,连夺冠县,东平,郓城,巨野,定陶,单县,只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穿过了山东,大踏步迈进了江苏。

燕军对山东境内的盛庸军理都不理,也不担心被抄了后路,一心一意的急行军,只要天气允许,便日夜兼程,探路的前锋全部由蒙古骑兵和边军精锐组成,十二骑便破邹县追兵,当真是势不可挡。

在朱棣的率领下,燕军像是一颗出膛的子弹,不击中目标绝不罢休。

进入江苏之后,发动了更加猛烈的进攻,丰县,沛县接连易主。

沛县知县颜伯玮不肯投降,又无足够兵力防守,在燕王进城之前,遣子还乡,自己留在县衙,整肃衣冠,向南再拜,哭道:“臣无以报国,唯有一死!”

遗文大骂燕王不臣,自缢而死。

被送出城的儿子中途折返,见到父亲的尸体,伏地大哭,随后自刎。

颜伯玮死后,沛县指挥王显打开了城门,迎燕王入城。

孟清和奉命搜捕城中的朝廷“细作”,进到县衙,发现沛县主簿和典史等都是一身官服,端坐大堂之中,等着燕军的到来。

看着一身正气满面正义的主簿等人,孟清和苦笑。

这场景,怎么看怎么像正义一方与邪恶势力的较量。

自己跟着燕王造反,在这些人眼中,本就是助纣为虐的乱臣贼子,恶棍典范。

“无耻贼子!”

在主簿的带领下,县衙中的一干人对孟清和等人展开了无情的抨击,严厉的讨伐。他们不知道孟清和姓甚名谁,却不妨碍对他的人-身-攻击和大肆唾骂。

骂上这一场,是生是死,都将青史留名!

“贼子不得好死!”

被当面这么骂,心态再好也没法淡定。

孟清和有点理解为什么燕王会被方孝孺气得大开杀戒了,就算不是变-态-杀-人-狂,遇上这样的也没法保持理智。

“同知,还和他们废话作甚,标下亲自动手,绑住了事!”

马常按住腰刀,满目赤红。

挨骂的不只是孟清和,闯进县衙的燕军有一个算一个,都没能幸免。

不敢去对着燕王“直言”,逮着小兵问候祖宗,算什么本事?

常年戍守边塞和北元作战,又敢跟着燕王造反,军汉们没一个脾气好的。

他们是造反了,怎么着?

知道他们是一群乱臣贼子,还敢当面喷口水,骨头肯定很硬!爷们就喜欢骨头硬的!

可惜,只有颜伯玮那样的才配称一声汉子!

眼前这些?

马常脸色阴沉,在某个文吏骂到他的父亲时,刷的抽—出了腰刀

孟清和阻止了马常。

燕军进入江苏,距离京城越来越近,一举一动都会被无限放大,给燕王的名声造成影响。好坏只在一念之间。

兵过曹县,在路边发现倒卧的南军士卒,燕王亲口下令救治,并言:“孤举兵是为扫除奸臣,将士何辜,怎能不救。”

此举明显有刷声望的嫌疑。

孟清和清楚,燕军将领也十分明白,沿途再遇上散落的朝廷士卒,无论是被打散还是在战场上溜号,全都收拢,给其衣食。不少人被感动,换上了燕军的袢袄,加入了造反队伍,发誓为燕王效力。

有了这些人的加入,好处显而易见,燕军前进的速度快了一倍不止。

别看只是一群小兵,偏偏是这些小兵,在战争中起到了最关键的作用。大军沿途的地形,城防,都如被揭开了面纱的少女,纤毫毕现,不再有任何秘密。

之前,燕王手中只有沈瑄和杨铎绘制的地形图,如今,他有了一群活地图。

刷声望果然是一本万利的买卖,燕王表示,不刷白不刷,必须走到哪刷到哪!

燕王有命,麾下将领自然不能拆台,不只不能拆,还要跟着一起刷。

头顶造反者的光环,坐上皇位也会被人指责来路不正。朱棣必须想办法为自己洗白。临阵磨枪不是不行,但有了平时的积累,枪才能磨得更亮。

想到这里,孟清和强压下心中的火气,抱拳,对兀自叫骂不休的主簿唐子清等人行礼。

主簿等人的骂声哽在了嗓子里,马常等燕军也愣住了,给骂自己的人行礼?孟同知被气糊涂了不成?

在众人惊讶的目光注视下,孟清和开口说道:“诸位都是忠义之人,效忠于朝廷,临危不惧,大义凛然,慷慨赴死,在下万分敬佩。要不要在下帮忙准备绳子?绳子麻烦,不如撞墙?依在下看,县衙的墙壁和地面都十分结实,应该撞不坏。在下太过敬佩诸位,实在不忍心让麾下动刀,伤感情啊。”

县衙众人:“……”

在场燕军:“……”同知果然是被气糊涂了吧?

看着县衙众人仿佛吞了苍蝇的表情,孟清和咳了一声,话锋突然一转,“虽然佩服诸位的高义,在下却不能苟同诸位的观点。自天子登基以来,于国政未有建树,却听信竖儒之言,不念亲亲之情,大举削藩,逼死藩王,真能当得仁厚二字?燕王殿下起兵,是奉太-祖高皇帝遗训,为的是扫除朝中奸佞,还社稷清明!”

看县衙主簿想反驳,孟清和刻意提高了声音,“大军过处,秋毫无犯,顾念百姓困苦,燕王殿下几次下令放粮,诸位不曾听闻,德州等地的百姓夹道为殿下送行?”

主簿和典史等愤然道:“不过是乱臣贼子假作仁慈!庶民愚昧,不晓大义,为眼前之利甘于从贼,无耻之尤!死不足惜!”

“愚民?”孟清和摇摇头,“在下可不这样认为。”

“强词夺理!”

孟清和耸了耸肩膀,没打算继续同他们争论。

燕王的确是个造反者,本就不占理。

既然给燕王打工,就要站稳立场。一次又一次把洪武帝抬出来,不过是为燕王正名。

胜者王侯败者寇,实力决定了谁才能笑到最后,这不是骂几句能轻易改变的。哪怕骂出个花来,结果也是一样。

说完该说的,孟清和带着马常等人离开了大堂,退到县衙之外,见四周有百姓聚集,嘴角一弯,抱拳对门内施礼,高声道:“孟某同麾下佩服诸位高义!燕王一心扫清奸臣,还社稷清明,诸位深明大义,理解燕王的苦衷,请受在下一拜!”

马常等人脑子依旧没转过弯,但见孟同知行礼,只能跟着弯腰。

礼毕,孟清和又笑着对周围的百姓抱拳,然后低声对马常道:“带人去后门,如此这般……”

马常一咧嘴,他就知道,以孟同知的为人,怎么会被扇了一巴掌还把脸凑上去,肯定是踢一脚才对。

县衙前的一幕很快被报至燕王驾前。

沉思两秒,燕王笑了,对沈瑄道:“瑄儿果有识人之能,此事,果然交由孟同知处理最好。”

“王爷谬赞。”

朱高煦同朱高燧兄弟在一旁低声交换了意见,朱高燧有点想不明白,朱高煦为他解释,不管县衙中的那些人是死硬派还是投降派,孟清和此举都堵死了他们的退路。

“不投靠父王,跑回南京,朝廷也不会再信他们。”

“若是死了?”

“那也同父王无关。”朱高煦笑道,“定是他们明了朝中奸佞作乱,无能为力,也无法劝谏,只能以死明志,以死谏言。”

朱高燧咂舌,这个孟清和,还真是了不得。

不到盏茶的时间,又有消息传来,县衙主簿唐子清、典史黄谦等都已弃暗投明,在孟同知的“保护”下,到了大营。

至于是自己走还是被堵上嘴敲晕扛来的……反正人已经来了,坐实了结果,过程就不必深究了。

燕王表扬了唐、黄等人的深明大义,同时下令厚葬颜县令,妥善安置他们的家人。又当着城中百姓的面,流下两滴滚烫的泪水,大声感叹:“颜县令乃忠义之士,当真是忠义之士啊!”

沛县指挥王显等人面带悲痛,口中哭着“颜兄”,脚下却踩着死人的肩膀向更高的官位爬去。

清点县衙库仓之后,依惯例,燕王下令放粮。

沛县百姓提着分到的粮食,无不感念燕王的仁慈。

被孟清和从县衙后门绑架出来的唐子清和黄谦等人,看到入营拜见燕王的里中耆老和城中大户,满心不是滋味。有心再骂几句,却被凶狠的军汉狠瞪一眼,钵大的拳头握紧张开,骨节脆响。

孟同知说了,要以理服人。

军汉们一向习惯于用拳头讲理,可见,唐主簿等人的日子会过得多精彩。

在沛县停留不过三日,大军再次开拔。

探路的前锋先过丰水,沿途集结船只,目标直指徐州。

至此,盛庸和平安再也坐不住了,他们终于明白了燕王的真实意图。

济南,他不打了。

地盘,无所谓了。

燕王的目的地只有京城!

京城守军不足,燕军气势汹汹,盛庸等人心肝发颤,不再据城严防,纷纷调集军队,紧追在燕王身后。

必须把燕王拦下来,至少也要拖慢朱棣的脚步。同时快马加鞭给京城送信,一旦被燕王攻入南京,一切就都玩完了。

平安距离较近,率领四万军队最先冲了上去。

燕军都是骑兵,平安麾下也不是弱旅,双方你追我赶,只要逮住机会,平安军就在燕军的尾巴上咬一口。连续一个月,燕王攻城扎营都不得安生,气急了,采纳沈瑄的建议,在淝河设伏,狠狠敲了平安一记板砖。

淝河两岸地势平坦,林木稀疏,并不是设伏的最佳地点。

平安万没料到燕王会等在这里拍他板砖,傍晚过桥时,岸边突然蹦起大量披着树叶裹着枯草的燕军,着实是受到了不小的惊吓。

由于天色昏暗,平安军第一反应不是遭遇了埋伏,而是遇上了鬼魅山魈。惊吓之余,桥上拥挤,桥下踩踏,落水无数。

燕军乘势追杀,杀得平安军大败。

同样是一身枯叶草杆的朱高煦抹一把脸上的泥土,大笑着拍了一下孟清和的肩膀,“孟同知果然大才,能想到此计,孤佩服!”

虽然形象糟糕了点,还要在土里打滚,效果却相当的好。

抓下捆在头上的枯草,朱高煦又拍了孟清和两下,“孤再不说孟同知像小娘了,孟同知绝对是爷们,纯的!”

孟清和:“……”

应该是好话吧?可他听了想揍人是怎么回事?

大败平安,扫清了南下的第一块绊脚石,燕王令沈瑄亲率前锋断徐州粮道。

三月丙午,沈瑄领军至大店,正好撞上了铁铉带领的军队。

说来也巧,铁铉和徐辉祖奉命支援济南,没出江苏,燕王就打过来了。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在哪打仗不是打。

曾在济南大败朱棣的铁铉很有信心,下令将士主动出击,决心以兵力优势吞掉这股燕军。

铁铉想得不错,同麾下将领制定的计策也是中规中矩,可惜他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敌人的战斗力。

归根结底,济南之战的胜利,有很大侥幸因素在内。如果没有太-祖高皇帝的神牌,未必能迫使燕王退兵。

沈瑄是个彻头彻尾的杀神,铁铉的军队,大部分是齐泰黄子澄募到的壮丁,没经历过真正的血腥屠杀,更没见过沈瑄这样的猛人,摆好的阵型,两次冲锋就被打散。

无论边军还是蒙古骑兵,自开战以来首次遇到这样不堪一击的敌人。

刀刚举起来,人就跑了。

虽然南边卫军的战斗力稍逊于北边的边军,也不至于差这么多吧?

难道又是诱敌之计?

这样的手段,朝廷军队没少用。

燕军的进攻有瞬间迟疑,身为主将的沈瑄却没有停下,手持长刀,向溃散的铁铉军发起了第三次冲锋。

主将冲过去了,就算真是圈套,做下属的也必须跟着冲。

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前锋部队如洪水一般,呼啸着席卷而去。

孟清和想跟紧沈瑄,却发现有点困难。

沈瑄冲得太快,铁铉军跑得也不慢。

两条腿被四条腿追,还能拉开几米的距离,可见潜力惊人,爆发力同样惊人。

在高福等人的保护下,孟清和不再随大部队往前冲,而是落在后边,干起了捡漏的活。

在军中四年,比不上经验老道的高福,也能看出这批南军不对劲。不像是卫军,倒像临时被拉上战场的庄稼汉。

遇上还活着的,拦住想补刀的高福等人,挑重点问了几句,果然,这支军队的大部分人都是募集而来。

从穿上袢袄到拉上战场,最短不过半个月时间,这样的军队能有战斗力才怪。

“小的听总旗说过,要去济南,不成想……”

去济南?

孟清和恍然,八成朝廷以为燕王会等到春天才发动进攻,队伍拉到济南,一样可以练兵。人头多了,还可以壮壮声势。守在城里,燕军的斥候知道是卫军还是临时拼凑的壮丁?

算盘倒是打得不错,可惜落了空。

“人先救起来,等沈指挥回来,听指挥定夺。”

“遵令!”

跟在大部队身后一路捡漏,孟清和捡到了百户三人,总旗两人,小旗和士卒二十多人。这些人的伤势都不算太重,跟着走绝对没问题。

孟清和不担心他们会突然暴起,要了自己的小命。没受伤,他们也不是高福等人的对手,何况是现在?

走着走着,高福又发现了一个伤重的南军。穿着普通士卒的袢袄,却留着一把文人的胡须。脸上布满血污和尘土,看不清长相。倒在这人身边的南军有百户,还有千户。以倒卧的位置看,竟隐隐将他护卫其中。

高福觉得不对,孟清和也是皱眉,叫来跟在后边的三名百户,“此人,你们可认得?”

高福将人拖过来,三个百户同时惊呼,“铁侍郎?!”

铁侍郎?

孟清和心中飞快闪过一个念头,急切追问道:“你们说他是谁?”

“回同知,此人是兵部左侍郎铁铉。”

孟清和倏地瞪大双眼,看着气怒却不能出声的铁铉,天老爷,沈指挥杀了一路,竟把这位给漏掉了?

“同知,您看?”

“快扶起来……高福,别拽衣服,把人勒死怎么办?”孟清和瞪眼,这个漏捡得不容易,是老天看他心诚?

高福松开铁铉的领子,将他放到马背上,头朝下,像是驮着条麻袋。

铁铉是个硬汉,可杀不可辱。

先被敌人所救,又被如此“折磨”,气恼已极,一口气没上来,直接晕了过去。

“同知,怎么办?”

孟清和摆摆手,晕就晕了,先把血止住,别让人死了。衣服不用换,脸也不用擦,大军到后,直接送到燕王面前。

刚刚铁铉一直没说话,是伤到了喉咙?

为保万无一失,回营之后再想想办法,不让他说话,就算燕王一定要杀他,应该也会给他的痛快。

若是不杀……孟清和摇摇头,这任务着实太艰巨了。

不过,他记得铁铉应该是南京城破才被抓的?

这么早就被自己捡漏,是机缘巧合还是蝴蝶翅膀又扇了一下?

想不明白,孟清和干脆不想了,只等着沈瑄回来再做计较。

入夜,前锋军扎营之后,孟清和将抓到铁铉一事告知了沈瑄。

“指挥觉得怎么办妥当?”

沈瑄解下佩刀,松开袖口,“待大军前来,交给王爷处置。”

孟清和点点头,也只能这么办。

希望铁铉能继续哑下去,不成的话,只能用非常手段了。

用盐还是糖?烟就免了,太那啥了点。

正想着,下巴突然被抬起,对上一双深黑色的眸子。

“在想什么?”

“没什么。”

孟清和笑笑,救铁铉一命实在很难,可他欠了对方人情,总要想办法偿还,无论铁铉怎么想,对得起自己就行。

沈瑄没有多问,啄了一下孟清和的嘴唇,“睡吧。”

火烛熄灭,合衣躺下,帐外有巡营士兵的脚步声。

伴着熟悉的温暖,孟清和缓缓沉入了梦乡。

绵长的呼吸声中,沈瑄突然睁开双眼,目光扫过熟睡的孟清和,半晌,将人揽进怀中,帐篷中,只余静谧。

大军在两日后赶到,得知孟清和抓到了铁铉,燕王当即派人将他请来,见铁铉伤势严重,还令随军的大夫诊治。

经过两天,铁铉恢复了些许力气,只有嗓子未好。见到朱棣,不行礼,也没有痛骂,背脊挺直,怒目而视,用表情和肢体语言表达着极致的愤怒。

“铁方伯有话要对孤说?”

方伯是布政使的别称,朱棣称铁铉为方伯而不是侍郎,足见他对济南之战的怨念有多深。

铁铉冷笑,“乱臣贼子,何敢立于天地!”

声音嘶哑难听,像是破风箱拉动发出的一般。

孟清和心惊,随军医户明明说他没法说话的!早知道就应该灌糖水了!

燕王面色阴沉,铁铉仍是一字一句说道:“口称靖难,实为造反!如此大逆不道,必受天谴!老天不收,亦不得好报!他日于太-祖灵前……”

砰!

铁铉没能继续说下去,而是被朱高煦一脚踹飞。

“混账!你是个什么东西,敢如此辱骂父王!”

铁铉嘴角淌血,面无惧色,站起身,仍是对着朱棣冷笑。

“你……”

朱高煦还要上前,却被朱棣拦住。

“铁方伯一心求死,孤成全你!来人!”

一声令下,两名亲兵进帐,将铁铉拖了出去。

沙哑的骂声渐远,朱高煦道:“父王,儿要亲手杀了此人!”

“去吧。”

朱高煦单手按刀,大步走出帐外,很快,骂声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喷溅的鲜血和滚落在地的人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