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清和 > 第七十八章

清和 第七十八章

作者:来自远方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9:07 来源:笔趣阁

宿醉的滋味很难形容,骑在马上,除了头疼,胃也是一阵阵的难受。

到了王府,孟清和的脸都开始发白。他有点后悔,早知不该婉拒沈指挥同乘的美意,比起下马走不了直线,看人有三个脑袋,面子算什么?

王府守卫验过腰牌,府内已有一名着紫色葵花衫的宦官迎了出来。

“咱家见过沈指挥,孟同知。”

孟清和笑着拱手,“白听事。”

狗儿已被燕王赐姓白,与三保赐姓郑异曲同工。

三保在郑村坝立功,狗儿在白沟河崭露头角,侯显在蒙古活动,已有几支部落表示出内迁的意向。孟十二郎不得不感叹,燕王身边果真是卧虎藏龙,连宦官都不简单。反观建文帝,最得用的除了齐泰就是黄子澄之流,还要加上个李景隆,输掉皇位真心不冤。

燕王今日在承运殿议事,除了沈瑄孟清和,张玉,朱能,谭渊,徐忠等大将皆在列。郑亨与陈晖算是第二梯队。大将陈亨在白沟河被平安重伤,至今卧床不起。都指挥滕聚死于战中,燕王好生安抚过他手下的将官,如今陈亨与滕聚手下各个磨刀霍霍,发誓要为主将报仇。

人心可用。

道衍和尚趁机向燕王提议,天时地利人和,万事俱备,正是打出河北,进攻山东,锋指南京的最佳时机。

“上天与之,何能不取?”

不需道衍多说,燕王本就打着冲出河北,迈向全国的主意。

庆功宴是为进一步聚拢人心,顺便让归附的南军看看,跟着燕王有肉吃!

跟着朱允炆有什么,仁义道德,孔孟之道?圣人学说能当饭吃吗?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职业,必须来点实际的!

朱棣十分擅长演说,几句话就能引起众人美好的联想。

跟着燕王造反有肉吃,有酒喝。等到成就大业的那一天,分田分房子是基本,官运亨-通美-女-环膝更是不在话下。针对追随自己作战的蒙古骑兵们,朱棣表示一样不会亏待,牛羊没问题,草场更没问题!反正都是空头支票,开多少都不心疼。

燕军被鼓舞了,南军被感动了,连蒙古壮汉们都是热泪盈眶。

长生天,这份职业简直比铁饭碗还要铁饭碗。

吃饭住宿全包,薪水照发,福利年终奖样样不缺,连娶老婆的人生大事都有专人帮忙解决。

再也没有比燕王更好的雇主了,必须跟着燕王造反!

孟清和落后沈瑄一步走进殿中,他还是第一次正式听宣到承运殿中议事。以前是级别不够,现在算是正式打入了燕王造反-队伍的核心团体?

众人到齐,燕王马上开始了表演。

“今少帝为奸臣所惑,违太-祖高皇帝之制,弃太-祖高皇帝之法,孤奉太--祖高皇帝遗训起兵靖难,是为扫除朝中奸臣,匡扶设计……辗转数月,大事未成。孤食不知味,夜不安枕,泪湿长襟……每每思及,孤便痛心疾首!”

千篇一律的开场白,孟清和都能背下来了。像三国演义中的刘皇叔开口就是吾乃中山靖王之后一样,洪武帝的遗训是燕王扛在肩膀上的招牌,是他造反的遮羞布。哪怕把耳朵磨出茧子,他也必须天天说,跟着造反的团-伙-组织成员也必须听,还要听得激动,听得真诚,听得陶醉。

等燕王说完套话,马上高举双臂,王爷英明,王爷千岁,王爷威武!太--祖高皇帝泉下有知,必定力挺王爷!

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洪武帝被彻底“代表”了一回。

如果能表示抗-议,朱元璋肯定会一脚踹开皇陵的大门,怒吼一声,代表个xx!老子什么时候力挺儿子去造孙子的反了?!

只可惜,英明神武一辈子的明朝太--祖高皇帝在地下蹦高跳脚,鞭子甩得虎虎生风,也影响不到燕王一星半点。

走上造反这条康庄大道,注定是开弓没有回头箭。

想走回头路?无数的历史经验都在提醒朱棣,那样只会死得更快。

定下演讲的基调,众人架起了台子,燕王站上去,就洪武帝不喜欢建文帝父子二三事做了一番感慨,然后对比指出,当年老爹是万分的喜爱自己,才将镇守北平的重任交给自己。

“北平乃前朝都城所在,意义非凡。”

一句话,老爹将他分派到北平,肯定是想着有一天将皇位传给他。所以,建文帝的皇位,原本就该是他的!

暂且不论这个理由有多牵强,是否站得住脚,聆听朱棣演说的众人全部表示,燕王殿下说的就是真理!

不相信?拖出去剁成肉泥!

听起来有些夸张,但在朱棣登基之后,仍对此“真理”表示出怀疑的人,大多没有什么好下场,例如死硬派分子方孝孺。

随着燕王的演讲-进-入-高--潮,众人的神情愈发激动,孟清和的脑袋也开始嗡嗡作响。

不过,殿中和他一样的不在少数。显然,昨天的庆功宴上不少人都喝醉了,大清早的被拉到承运殿参加集-会,聆听造反理论,滋味肯定不好受。

有了一起头疼的伙伴,孟十二郎倒是没之前那么难受了。见到别人比他更难受,身体上不论,心理上总能得到些许安慰。

“……所以,孤决定发兵德州,进攻济南!”

终于,燕王抛出了进军山东的计划。

众人立刻精神百倍,尤其是代表蒙古骑兵参加会议的几名壮汉,都像是打了兴-奋-剂一样,眼睛发亮,摩拳擦掌。

打仗好啊!

如今的战场局势,燕军占据绝对优势。号称百万的朝廷军队被燕军打败,撵鸭子一样赶出了河北。

越巂侯俞通渊和悍将瞿能死于阵中,安6侯吴杰做了俘虏,在燕王府内与被沈瑄抓回来的前河北都指挥张伦面壁而坐,缅怀往日的辉煌。善战的平安败退济南,武定侯郭英跑到西边,还没回到京师,就被建文帝罢了官位。老将军立时心灰意冷,麾下部众再不足惧。

徐辉祖率众半路阻截燕军之后,准备进驻德州,谁知建文帝再次脑袋发抽,下令将他召回南京,连平安也一起叫走了。

守卫德州的还剩下谁?只有大名鼎鼎的长跑冠军李景隆。

如此天赐良机,不把德州拿下,朱棣都觉得对不起侄子的一番美意。

“进攻德州!”

德州有兵,有粮,是进攻济南的必经之路,打下德州,济南唾手可得,拿下济南,山东早晚落入口袋。

山东拿下,南京还会远吗?

在自己的地盘上打了这么久,朱棣认为,该给朱允炆点颜色瞧瞧了。

认真听着燕王的计划,孟清和也不免畅想起了美好的未来。

论起军事谋略,现在的大明没几个人能比得上燕王。宁王或许可以,但他已被绑上了燕王的战车。魏国公徐辉祖也算一个,奈尔他不能自己做主,头上还有个经常犯抽的建文帝。

还有谁能与燕王匹敌?

孟清和拍拍脑袋,一个人名突然闯进脑海,铁铉。

所有的美好顿时一扫而空,孟十二郎打了个激灵,铁公祠就在济南!历史上,燕王曾被铁铉所败,在济南城下铩羽而归,险些中计丢掉了性命,莫非就是这次?

孟清和心神不定,燕王已经与诸将制定起了作战计划。在众人看来,守卫德州的不过是一群败兵,找遍山东都找不出一个会带兵的将领,此战必胜无疑。

作战会议开到中途,燕王心情大好,竟然同众将开起了玩笑,“不出旬日,吾将在济南再设庆功宴。”

众将轰然叫好,孟清和跟着一起拍巴掌,心中所想却不能宣之于口,他可不想担上搅乱军心的罪名。

世子朱高炽,高阳郡王朱高煦和三公子朱高燧旁听了整场会议。

朱高煦和朱高燧连续跟随燕王出征,朱高炽守住了北平,自燕王起兵以来,兄弟三人都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尤其是朱高煦,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白沟河之战中奋不顾身,为救燕王拼死杀入敌阵,战后更得燕王看重。现如今,他在燕王身边的位置,几乎与朱高炽不相上下。

作为王府世子,朱高炽没有对此提出任何异议。他知道,就算提了也没有任何用处,反而会惹得父王不快。他只能表现得更加谦和,对兄弟更加友善,倒是得了燕王不少夸赞。

表面上,朱高炽三人兄友弟恭,背地里如何,彼此心知肚明。

燕王一心靖难,对儿子之间的暗潮汹涌难免有所忽略。

燕王妃卧病在床,虽有赵大夫诊治,也只能慢慢调养,加上还要教导世子妃,对三个儿子之间越发难以调解的关系也是有心无力。

手心手背都是肉,三个都是亲生的,偏向哪一个都不合适。

好在靖难尚未成功,同建文帝之间的争夺仍是摆在朱高炽三兄弟面前的最大问题,主要矛盾。

没有攻进南京之前,三兄弟之间都是小打小闹,十分清楚,现在闹大了不好收场,是让建文帝占便宜。等到燕王登上九五,隐藏在台面下的洪流才会真正爆发。

“高炽,高煦,你们对此事有何看法?”朱棣听完部下的意见,转而看向三个儿子,“高燧,你也说说看。”

朱高燧年龄渐长,圆滑的性格也渐渐显露,听燕王询问,忙道:“两位兄长在此,哪有儿子说话的份。”

朱高煦顺势做出一副尊敬兄长的样子,道:“还请世子先言。”

朱高炽不好再做谦让,斟酌片刻,说道,“回父王,儿认为攻下德州不难,欲-下济南则需多做些准备。”

此言一出,不只燕王惊讶,孟清和也十分诧异的看了过去。

朱高炽擅长政务不假,军事天分却比不过两个兄弟。孟清和是开了外挂,才知道济南城恐怕打不下来,他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胡诌?可能性不大。朱高炽也不敢在燕王面前这么干。

那到底是因为什么?

“儿以为,父王打下德州,朝廷必有防备。济南不比德州,城高池深,背靠南京。山东一地素来民风剽悍,虽无良将,若无民心所向,聚众抵抗,想要拿下城池绝非易事。”顿了顿,朱高炽继续说道,“儿所忧者,实乃父王仅有三郡之地,而建文领全国。大可调兵遣将。卫军不堪战,仍有西南诸卫土军,尤其云南沐晟,父王不可不虑。”

一席话,兜头给朱棣泼了一瓢冷水。

岷王被流放福建,就因沐晟告发。沐晟是否会好支持建文帝到底,朱棣无法确定,但他十分清楚,沐晟绝对不会跟着自己一起造反。如果朝廷真的下达命令,十有八--九会带兵北上。

想到这里,朱棣的汗下来了。

黔宁王沐英是洪武帝的养子,军事谋略不比都督平安差,甚至略胜一筹。不然,洪武帝也不会令他镇守云南。

沐晟是沐英的次子,承袭爵位,与老爹和英年早逝的兄长一样勇猛善战,麾下军队尤其擅长使用火器。如果他被从云南调来,朱棣会遇上大麻烦。

“兄长此言差矣。”在众人陷入沉默时,朱高煦站了出来,一身英武之气,仿佛与燕王一个模子印出来一般,“沐晟奉太--祖高皇帝之命镇守云南,岂能轻易调动?且云南至京师路途险阻,就算他领兵前来,也需数月,到时,父王早已……”

“高煦!”

燕王一声断喝,拦住了朱高煦未出口的话。

“儿造次了。”嘴上这样说,脸上却没有丁点惶恐之色。世子为何突然提起沐晟,朱高煦不及深想,但能有理有据的当面驳斥对方,这种感觉实在很爽。

天下人都知道燕王是在造反,只是没人说出口而已。他既然敢做出这幅姿态,就是料定父王不会怪罪于他。他本就是“暴躁”“鲁莽”之人,父王和在场诸位将领都十分清楚,稍微过一点,没人在意。

反倒是世子,此番言论不能说不对,可惜殿中几乎没有谋臣,都是领兵的军汉大老粗,号称儒将的张玉也未必会赞同他的话。

朱高煦巴掌挥出去,啪一声扇在朱高炽的脸上,毫无压力。

谁让朱高炽自己伸头给他扇?

喝斥过朱高煦,燕王抚过短髭,说道:“虽是无状,却也有理。”

话一出口,摆明了更赞同朱高煦。

朱高炽脸上闪过一丝尴尬,退后一步,不再出声。

西暖阁内,道衍从宦官口中得知殿内的情形,特地询问一句:“贫僧徒儿可曾献策?”

“回佛爷,孟同知未曾出言。只是咱家看着,同知脸色貌似不太好,似是宿醉。”

“阿弥陀佛。”

道衍宣了一声佛号,他看好的徒弟果然聪明。王爷早已定计,胸中自有沟壑。此时献计,除了惹眼之外毫无用处。

世子出言或许有理,但时机不对。高阳郡王有两分王爷的风采,到底急躁了些。

宦官见道衍不再出声,回身退出了暖阁。

在孟十二郎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身上已被贴上了不-良-门派的标签。

道衍和尚逢人便以他的师父自居,几番下来,从燕王到世子,从高阳郡王到王府官署,包括燕王身边的宦官宫人,都知道了燕山后卫的孟同知是道衍和尚的徒弟。

道理说不通,死活不拜师?

没关系,大可在舆论上造势,这可是道衍的看家本领。等到两人的师徒关系众人皆知,孟清和就算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姜是老的辣,还是一颗小青葱的孟十二郎自然不是老姜道衍的对手。

所以,好徒儿,快到为师的钵盂里来吧。

道衍微微一笑,百分的慈祥,万分的高深。

承运殿中的孟清和突然背后一凉,下意识的回头看看,错觉?

沈瑄留意到孟清和的举动,低声问了一句:“可是身体不适?”

“没有。”孟清和蹙了蹙眉头,“总觉得……”

“什么?”

“没什么,大概是卑职还在宿醉,多心了。”

沈瑄点了点头,移开视线,没有继续询问。

心下却打定了主意,看样子,酒量还得练。

如道衍所料,燕王已是决心进攻山东,询问众将意见不过是走个过场。

作战计划制定,众将领命,6续离开王府,回营准备。

朱高炽仍旧奉命调集粮草军械,朱高煦和朱高燧被燕王派去帮世子的忙。回头看看跟在身后的两个弟弟,朱高炽万分的头疼。

如果换成是孟清和,朱高炽绝对举双手高呼父王英明,换成这两个,不帮倒忙就谢天谢地了。

朱高炽摇摇头,叹息一声,再无奈也只能接受事实。孟清和已升任燕山后卫同知,从三品,不是他再能轻易调遣的。少了孟同知,做起与数字有关的工作,效率一下慢了许多。

燕王开作战会议之前,朱高炽曾试着和老爹商量,能不能再通融一次,结果当然是不成。不知燕王是出于补偿心理还是另有打算,竟然把朱高煦和朱高燧派了过来。

不只朱高炽头疼,朱高煦和朱高燧也是一样。

三兄弟面面相觑,难得心有戚戚焉。

遇上这样一个不按牌理出牌却武功盖世的老爹,想反抗是绝对不可能的,只能老实听话。

兄弟都不容易啊。

回到城外,军队尚未拔营。

沈瑄请示过燕王,既然不日便要出兵,何必城里城外的折腾,就在城外扎营算了。

燕王仔细想想,的确是这个道理。担心沈瑄的伤势,干脆令刘大夫常驻营中,到大军开拔当日,务必将沈瑄的肩伤治好。

升了官位,要做的事情也逐渐增多。沈指挥带伤,另一名同知在白沟河之战中壮烈,卫中上下事务全都压在了孟清和的肩膀上。幸好还有三名佥事帮忙分担,否则,不等大军出发,孟同知就要过-劳-死,因公殉职了。

“钱佥事伤重,无法再从军职,空出来的位置,指挥可有人选?”

孟清和翻阅军中名册,除了从开平卫就跟在他身边的人,其余大部分人,他都不甚了解。

“暂时先空着。”沈瑄刚换过药,手按在肩上,“待战后以军功擢升。”

这倒是个好办法,孟清和不由得点头。

卫中十几个千户,身上都有战功,如赵千户等人,更是从燕山左卫时起就跟着沈瑄。位置只有一个,提拔谁都不合适。提拔一个佥事,空出一个千户,下边的百户更多,只是想想,孟清和就一个头两个大。

还是沈瑄的主意好,以战功论,之前大家不相上下,这次战后肯定要分出个高低。

以战功论,谁也说不出什么。

除了佥事,燕山后卫还空着一个同知的位置。这个位置沈瑄不能做主,必须请示燕王。包括佥事人选,也要经过燕王点头才能最后落实。

“王爷已定下出发日期。”沈瑄示意孟清和坐下,“十二郎可要回家看看?”

回家?

孟清和摇了摇头,现在不是回去的时候,此战胜负难料,多做多错少做少错,还是紧跟沈指挥方为上策。

万一燕王打输了,找人泄愤,也找不到自己的头上。

“不回去?”

“卑职家中无事,待大军凯旋再归家探望即可。”

“也好。”沈瑄道,“人不归,家人总要多照顾几分。”

说着,将一张单子递给孟清和,单子上列出布匹若干,粮食若干,还有羊肉和各种香料,连糖和糕点都有。

孟清和抬头,这是何意?

沈指挥笑得风光霁月,君子坦然,“自初次拜访,再未登门,只能借此聊表心意。”

孟清和低头继续看,越看眼睛越大。

布匹,粮食,羊肉和香料都是生活用品,糖和糕点也说得过去。

可铜钱,金银锭,玉雕算怎么回事?

除此之外,还有两只大雁?

孟清和不淡定了,拿着单子的手有点抖,“指挥,这是?”

沈瑄眉毛一挑,“亲手猎的,十二郎收着便是。”

孟清和:“……”

收着便是?

鸾凤玉佩不能随便收,大雁就能收吗?

看看沈瑄,再看看单子,孟清和很想捂脸。

如果把手里的单子塞回去,当做什么都没看见,安全脱身的几率有几成?

貌似,半成不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