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清和 > 第六十二章

清和 第六十二章

作者:来自远方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9:07 来源:笔趣阁

打败陈晖,渡河之后,燕王获悉李景隆在郑村坝设立大营,立刻召集麾下诸将,决定暂不回北平,而以手下全部力量直扑李景隆大营。同时派出骑兵联络张玉朱能等将领率军前来汇合,力求取得一场大胜,彻底灭掉南军的士气。

“李九江膏粱竖子,不足惧。攻其大营,破其营盘,必惶惶而逃。可虑者唯其麾下骁勇善战之士。”

布置下战斗任务,燕王叮嘱率领前锋军队进攻的沈瑄,务必一击破敌!

“卑职遵令!”

沈瑄领麾下一万两千人率先开赴郑村坝。朵颜三卫紧随其后。燕王同张玉,朱能,徐忠等将领汇合后,也加快了脚步。

朱高煦和朱高燧从真定城赶来,誓言同父王共破南军。

“好!”

见到明显成长许多的朱高煦两人,燕王心情大好,同麾下将领们笑道:“玉不琢不成器,小虎崽子总要放出去才能真正成才。”

听闻此言,众将心思不一。张玉胸有谋略,不轻易出言。朱能没想那么多,只以为燕王是在夸儿子,笑着附和两声。邱福徐忠等人不如张玉了解燕王,也不像朱能一般大大咧咧,暗地开始琢磨燕王话中是不是有引申含义。

早听闻王爷不喜世子,更喜高阳郡王,如今看来,倒不是虚言。

可抵挡住南军进攻守下北平的却是世子,将这一任务交给世子的恰恰是燕王本人。

想来想去,始终想不出个头绪。

要猜透朱棣心中的想法,非一般人能做到的。

比起在燕王手底下做事,拿建文帝的工资应该不必如此劳心劳力。前提是尽量把自己的脑回路同朱允炆并轨,否则工资拿到手,也会被脑袋有坑的皇帝气吐血。

听到父亲的夸赞,朱高煦和朱高燧十分激动,马鞭挥舞得更起劲,恨不能立刻追上前锋的队伍,杀入南军大营。

比起战意浓厚的燕军,南军大营中的气氛却不太妙。

前往阻截燕军的都督陈晖回来了。脸色青白,手臂还受了伤,一万骑兵有九千多不见踪影,具体发生了什么事,不用问也知道。

李景隆脸色阴沉,猛的一拍桌案就要治陈晖的罪。

按照李景隆的思维,他可以以自己的性命为优先,因为他是军队的主将,至关重要。

别人敢学着干,绝对不行。

明显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陈晖是满腔的愤懑委屈无处诉,给他那么点人,真以为能拦住朱棣?能带回这些人已经算不错了。

帐中的将领纷纷出言为陈晖求情。

“燕逆大军将至,此时斩杀大将实为不详。不若令陈都督戍守营盘,陈都督感念总戎,必拼死相报。”

说这番话的是李景隆颇为信任的一员部将,难得的是,他同瞿能盛庸等将领的关系也算不错。见陈晖要被问罪,众人皆面露不忍,于是出言救了陈晖一命。

陈晖侥幸从燕军手下逃脱留得一命,却险些死在自己人手里,对李景隆这个主帅失望透顶,心底也难免存下几分怨恨。

他同朱棣是敌人,朱棣要杀他理所当然。

但他是李景隆的部将,奉命前去阻截燕军,李景隆一没告诉他燕军的回兵路线,二没给他足够的兵力,结果他找到了燕军,拼死打了一仗,还带回重要情报,却险些脖子上挨一刀,脾气再好的人也会愤怒。

无论战前如何想,他总归实打实的与燕军战斗一回,还光荣负伤。

李景隆不问功只问罪的行为,不只在陈晖心中埋下了一根刺,也让许多将领心寒。

在北平城下与部将争功,以致错失大好的破城机会。

如今又有陈都督这个例子,许多将领对李景隆失望之余,不免对重用他的建文帝产生了怀疑。

人都说物以类聚,这样的皇帝是否真值得效忠?

最终,李景隆饶过陈晖一命,下令他带兵守卫西侧营盘。

南军在郑村坝设立了九座大营,一旦燕军来攻,陈晖驻守之地,有极大的可能遭受正面冲击。

换言之,守卫这里与充当炮灰无异。

陈晖没有露出一丝怨色,反而感激涕零的对李景隆说道:“一定不负总戎不杀之恩!”

走出帐篷,脸上的神情顿时一变,眼泪不流了,眼圈也不红了,叫来心腹,立刻赶往戍守的营盘。

此战必是死局,见识过燕军的战斗力,对比李景隆的昏庸,陈晖心下有了主意。

良禽择木而栖,能臣寻主另投。建文帝宠幸酸儒,冷待武将,早已让许多人心生不满。

虽不是开国功臣之后,陈晖也曾跟随颍国公傅友德几出沙漠,南征北讨。李景隆此人刚愎无能,陈晖死里逃生,不愿再跟随这样的主帅,同样的,也不想再为任命李景隆的朝廷卖命。

简言之,陈都督不打算继续拿建文帝的工资,他决心跳槽去给燕王打工。无论叔叔还是侄子,反正都是洪武帝的子孙,皇位上坐着的总是姓朱的。

建文帝手下跳槽的员工,陈晖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但陈都督的跳槽却对接下来郑村坝一战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样都是输,因陈晖的倒戈相向,李景隆输得更快,也更惨。

十一月辛未,沈瑄率领前锋部队抵达郑村坝。

面前是南军的九座大营,依兵法布阵,井然有序。

南军发现了沈瑄的军队,立刻发出警戒。

北风吹起双方的战旗,烈烈作响。

燕军-胯-下的战马打着响鼻,不耐烦的甩动着脖颈,前蹄跺在雪上,溅起凝结的冰晶。

沈瑄抽—出了长刀,雪亮的刀光代表了进攻的讯号。

燕军吹响了号角,南军擂起了战鼓,苍凉古老的声音开启了战斗的序幕。

马蹄踏过,似奔雷之声。

燕军骑兵如一道锋锐的箭矢,划开银白色的大地,径直冲向了南军大营。

“杀!”

冷兵器时代,骑兵冲锋带给敌人的绝不只是震撼,还有死亡的恐惧。

围攻北平的南军同样不是弱旅,在主官的号令下列成战阵,举起长枪,枪尖斜指向上,严阵以待。

火铳手同样列好了队伍,虽然没有掌握燕军的三段式火铳射击,对付骑兵,他们同样有自己的优势。

炮声骤响,被从正面冲击的营盘中腾起一阵火药燃烧的浓烟,黑色的铁球从天而降,砸落在骑兵的队伍中,数名骑兵和战马登时倒在血泊之中。

燕军冲锋的队形却未被打乱,沈瑄与朵颜三卫的两名渠长一马当先,转瞬间已冲到了南军的阵前。

战马嘶鸣,伴随着腾起的血光和濒临死亡的哀嚎。

长刀挥过,不知又带走了谁的性命。

冲阵的朵颜三卫骑兵,面对几倍于己的敌人不见丝毫惧色,脸上只有兴奋。

人多,首级就多。

首级多,牛羊就多!

越多越好啊!

“为了牛羊,杀啊!”

南军依旧听不懂这些蒙古人在喊些什么,他们只能在军官的号令下一次又一次结阵,然后一次又一次被敌人冲垮。

沈瑄麾下的骑兵被蒙古壮汉们的激-情-感-染,口中的呼哨声也开始发生变化,最后竟得似野兽一般。

塞北的草原上,狼群围攻猎物,就是发出这样的声音。

浑身染血,面容狰狞,悍不畏死的冲锋,嘴里还狼嚎一般的乱叫,这样的阵势,阵营里的南军纷纷表示扛不住了,和自己打仗的不是人,那就是一群野兽!

不到两刻的时间,第一座营盘便被攻破了。

还活着的南军转身奔逃,燕军乘胜追击,呼啸着冲向第二座营盘中的南军。

戍守这里的正是陈晖,他组织麾下士兵列起战阵,却根本没做抵抗,只是摆个样子,在燕军进攻时直接投降。

投降了?

那就不打。

沈瑄下令落在最后的队伍收拢这些南军,长刀一挥,继续进攻下一座营盘。

率领这支后进队伍是谁?不用细想,绝对是孟十二郎无疑。

凭他的武力值,步战尚能应付,马站着实有点难为人了。

他的确需要战功,可也要保住小命。命都没了,还要战功做什么?

死后哀荣的确可以隐蔽子孙,关键是,他不是没子孙吗?

现在没有,以后也不会有。

见到身穿铠甲,依旧不怎么威武的孟佥事,陈晖十分惊异。

燕王麾下果然是卧虎藏龙,如此不起眼的兵卒竟也能纵马冲杀,肯定是身手非凡!

滦河边的战斗和骑兵冲阵的场面,让陈都督产生了错误的认知,错估了某只狐狸的武力值。聪明了半辈子的陈都督压根没想过,混进了狼群的狐狸照旧是狐狸,哪怕被头狼叼进窝里,划拉到自己的地盘上也是一样。

狐狸依靠的永远不是发达的肌肉,而是智慧。

孟佥事收拢战败投降的南军时,沈瑄已带军攻下了四座营盘。

燕军骑兵彻底打疯了,身上的力气仿佛用不完,只想将眼前的人全部砍杀,将南军的营盘全部拿下!

攻打到第五座营盘时,燕王的大部队也赶到了,看到战况,燕王当机立断,不管三七二十一冲上去再说!

燕王亲自出战,沿着先锋打开的通路前进。路过陈晖戍守的营盘时,已立意跳槽的陈都督主动向燕王指明了李景隆的中军位置。

“中军有两营护卫,若想拿下中军,可设法令其移动,再用骑兵左右夹击。”

燕王采纳了陈晖的建议,当即派人追上沈瑄,同时下令士兵大声鼓噪,说他已至此,正亲自带兵入阵。

跟随燕王出战的三保主动请命,孟清和身为燕山后卫佥事也责无旁贷。两人跃身上马,直追前锋所在。陈晖被任命为后军副将,跟随燕王作战。

李景隆闻听燕王冲进阵中,果然意动。

虽已被攻破四座营盘,但麾下主力仍在,若能擒拿燕王,就算九座大营全被攻破又有何妨?赢的必定是他!

“总戎三思,此恐为燕逆之计!”

瞿能等人的劝告,李景隆完全听不进去,一意孤行,下令中军出战。

阵中的沈瑄很快发现中军的位置开始移动,将继续进攻营盘的任务交给朵颜三卫,亲自带领部分骑兵直冲李景隆中军的左--翼,燕王也抓准战机冲向中军右--翼,两面夹攻之下,中军果然大乱。

在瞿能和盛庸等人的拼死冲杀之下,乱军阵脚渐稳,双方很快陷入了僵持。

僵持意味着以命换命。

燕军杀红了眼,南军又何尝不是?

双方就像撕咬在一起的野兽,任凭血流满地,却仍瞄准了对方的喉咙,无论如何也不松口。

孟清和险险躲开一名南军扎向腰侧的长枪,避开要害,却还是被划开了一道口子。

鲜血流出的片刻便已经凝结,丝毫感觉不到疼。他用力挥舞着手中的长刀,不拼命就只有死路一条。

转瞬间,又一支长枪刺到面前,左右两侧已被几名南军围住,想脱身是不可能的。

孟清和咬紧牙关,拼着被身侧的南军砍伤,也要架开最致命的长枪。他不明白,这些人怎么盯准了自己?因为自己样子弱好欺负?

孟十二郎真相了。

武官,看起来很弱,代表着什么?战功!

孟佥事必定被前赴后继。

最危急时,一支利箭破空而来,直-射--入-一名南军的眼窝。孟清和得了喘--息之机,用尽力气砍伤了一名南军的肩膀,瞬息之间,沈瑄杀开重围赶了过来,情况顿时逆转。

“跟着我!”

沈瑄手中的长刀已换成一杆长枪,孟清和这才发现,比起长刀,沈瑄似乎更习惯用长枪,每一击都能夺走一名南军的性命。

不过沈瑄的马上没有弓箭,之前救了自己一命的是谁?

另一处,杨铎丢开长弓,马背上的箭支已经告罄,马刀也砍得卷刃,干脆一把握住-刺-向自己的长枪,持枪的南军一个踉跄,松开双手,眨眼间,枪头倒转,南军被自己的武器刺进了喉咙。

敌人喷溅出的鲜血让杨铎兴奋,在南京日久,整日同计谋打交道,到底无趣。回到战场之上,才能彻底放开手脚。

“杨同知,朱指挥有令,整队从左--翼-进攻中军!”

杨铎又挑飞一名南军,在血色中扬声道:“遵令!”

混战一直持续到傍晚,燕军连续攻破了南军的七座营盘,最想拿下的中军大营却始终攻打不下。

燕王和麾下将领使用了各种方法,连宦官三保和提调官都拿着武器冲上来了,可就是奈何不了对方。

谁让李景隆手下人多?

带回了宁王手下的军队,人数上,燕军仍处于劣势。

入夜,双方不得不鸣金收兵。

损失太大,李景隆不心疼,燕王却不能不在乎。

双方乘夜重新部署,燕王更是下定决心,明日一定要拿下南军大营!拿不下李景隆,枉他一世英名!

受伤的孟清和仍旧被带到沈瑄帐中,解下铠甲,鲜血已将棉衣凝固在伤口之上。绷紧的神经一放松,痛觉全部回笼,碰一下都疼得他呲牙咧嘴。

低头看着腰侧最严重的一处,不把棉衣除掉,没法上药。

狠狠心,孟清和扯过一截衣袖咬在嘴里,手下还没怎么用力,额头就冒出了冷汗,泪水不受控制的滑落眼角,不是他想哭,实在是身体的本能反应。

“你在做什么?”

沈瑄走进帐篷,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幕。

孟清和抬头,眼泪汪汪,咬在嘴里的半截衣袖也掉了下去。

沈瑄将从赵大夫处取来的伤药和布条放下,净手之后,弯腰查看孟清和的伤势,眉头不觉皱了一下。

“指挥?”

“别动。”

沈瑄试着按了一下伤口的边缘,耳边立刻传来一声冷嘶。

“很疼?”

“还好。”话出口,孟清和就想给自己一巴掌,还好什么,不逞强要面子能死吗?!

“忍一忍。”

沾湿的布条一点一点浸润了凝结在伤口上的布料,孟清和再一次泪如泉涌。

疼啊,之前肩膀受伤,处理伤口时也没这么疼!这真是要了人命了!

耳边传来一阵接一阵的吸气声,沈瑄眉头皱得更紧,手下的动作却没停。

到了最后,孟十二郎几乎要晕过去,真晕还好,可不管眼前发黑还是冒金星,他就是晕不过去。

苦笑一声,意志力太强也未必是好事。

孟清和用力闭紧双眼,冰凉的手背突然擦过脸颊,带着薄茧的指腹捏住了他的下巴。

唇上一阵温热,柔软的触感,熟悉又陌生。

孟清和倏地睁开眼,一双黑色的眸子骤然闯进眼底。

“指……挥?”

带着不确信的声音很快被堵了回去,脑海中顿时一阵轰鸣。

惊讶让孟清和忘记了身在何处,也忘记了沈瑄正在为他处理伤口,直到腰侧又传来一阵-撕-痛,染血的布料已被沈瑄拿在手里。

沈瑄直起身,拇指刮过下唇,指腹染上一抹鲜红。

黑眸对上罪魁祸首,孟某人咧咧嘴,不自在的侧过了头。

他不是真心想咬的,伤口一疼,完全是不自觉的本能反应。

“指挥,卑职不是故意的。”

“……”

“要不你再来一次?卑职发誓,这次绝对不咬了。”

“……”

“实在不行,你咬回来?”

孟十二郎小心翼翼,沈指挥眼眸微眯,舔了舔嘴唇,在对方心跳飙升的时候,拿起了药瓶,“上药。”

看看沈瑄,再看看药瓶,孟清和试探着开口,“卑职自己来?”

沈指挥挑起了一边的眉毛,嘴角微弯,格外的吸引人。

看在孟十二郎眼中,却着实的有些吓人。

被占便宜都要见一次揍一次,现在这样,不是要把自己人道毁灭了吧?

“怎么?”沈瑄舒缓了语气,面容温和似谦谦君子,“别怕,只是上药,不会多疼。”

孟清和浑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看向沈瑄,最终一咬牙,一摊手,不就是上药吗?来吧!

郑村坝大营中,李景隆回忆起白日的战况,仍是一阵的心惊肉跳。

与久经战阵的朱棣不同,李景隆第一次直面如此惨烈的厮杀,与此相比,北平城下的战斗根本算不得什么。

瞿能和盛庸等将领建议明日聚集大军与燕军鏖战,同时可分出一支骑兵进攻永平。宁王被燕王挟持,如若此时进攻永平,即便拿不下,也能分开燕王的注意力,为大军争取时间。

“燕逆麾下虽悍勇,终数量有限,迫其分兵可助战局。”

盛庸没有明说的是,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想要凭借手中的力量打败燕王是不可能的了。唯一的办法就是想办法拖延,形成对峙的局面,等到朝廷派遣大军增援,再与燕军决战。

无论如何,建文帝为天下正统,讨逆的诏令一下,必定能聚集起更多的军队,以人海战术也能耗死朱棣。

更何况朝廷中也不是没有可用的将领,若换成魏国公或武定侯指挥,怕是北平城早已被破。就算不破城,战局也不会糜烂至此。

李景隆没说同意还是不同意,只说再考虑一下,

众将无法,只能退了出去。

互相看看,叹息一声,主帅平庸无能,又有什么办法。

让众将万万没有料到的是,李景隆非但无能,其无耻程度也远远超出了想象。

身为主帅,他竟然丢下几十万大军,卷起包袱连夜南逃了。

翌日,当燕军再次擂鼓攻营时,众将才发现主帅不见了!

让人无语的是,李景隆跑路时不忘把帅印也带走了。若是帅印还在,就算李景隆跑了,也能以都督和指挥号令三军,稳住阵脚。

可帅印没了,无人能代替李景隆发号施令,这下子,全军都乱套了。

不论是郑村坝的大营还是北平城外的九座堡垒,全都-炸-营了。

虽不知南军为何炸-营,燕军却绝不会放掉如此大好机会。燕王进攻时,北平城内的守军也配合着一起杀出,南军顿时全军溃败。

主帅都跑了,他们还拼命作甚?

没了战意,仗也没法打了,几十万大军顷刻间溃散,只能是兵败如山倒,大家一起跑。

如此困局,瞿能和盛庸等将领拼死奋战也是无力回天,只能跟着大军一路向南突围,先跑出去再说吧。

燕军一路追在南军的身后,收获军粮上百万担,战马万余,抓获的南军更是不计其数。

逃到德州的李景隆保住了性命,却面临另一个难题,如此大败,该如何向朝廷交代?

耿炳文守住了真定城,如今都被闲置在家,他赔掉了五十万大军,北平城也没打下来,真定河间等地都被燕军占领,就算皇帝不杀了他,怕也不会轻易放过他。

李景隆不想背负败军的罪名被建文帝厌弃,思来想去,终于想到了办法,马上动笔写了一封信,派人快马加鞭送往京城。

自己是不是能逃过此劫,就要看这个人了。

李景隆写信的不是别人,正是建文帝的心腹,翰林学士黄子澄。

当初是黄子澄推荐他顶替耿炳文做了大军主帅,如果他兵败被问罪,黄子澄也跑不了。

不为了他,为了自己,黄子澄也得想法子拼上一把!

能想出这个办法,足见李景隆并不笨。可惜他的聪明才智没用到朱棣的身上,却偏偏用在对付建文帝的时候。

已经满脑袋是坑的建文帝,注定要被心腹和手下大将再联手坑一回。

当真是呜呼哀哉,可怜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