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清和 > 第三十六章

清和 第三十六章

作者:来自远方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9:07 来源:笔趣阁

开平卫指挥使司二堂内,一身蓝色葵花胸背衫,戴黑色幞头的宦官三保,满脸笑容的对端坐于上的都督宋忠说道:“王爷久闻都督大名,得知都督奉命戍边,故欲一见。”

“不敢。”宋忠也笑道:“王爷厚爱,宋忠愧不敢当。”

“当得。”三保继续说道:“王爷身在藩邸,仍心系朝廷。如宋都督这般忠君爱国之士,王爷最为赞赏,常在府中言,都督大才。”

宋忠干笑两声,端起茶盏,心中发紧。

三保也不急,王爷口谕在此,宋忠要么彻底撕破脸皮,要么乖乖的到北平去拜见王爷。

只要皇帝一天没下旨削去燕王的爵位,王爷依旧奉先帝之命节制边塞诸军。在军中,王爷的口谕轻易不得违抗,宋忠别想再玩花样。

即使满天下的人都知道朝廷要对藩王下手,皇帝的里子都快掉没了,面子还是要做,谁让他是皇帝呢?

这是王府里那尊佛爷说的。

三保深以为然。

宋忠再不情愿,再有顾虑,燕王亲自派人上门,他也不能硬生生的扫对方的面子。否则,下次来的恐怕就不是宦官了。

在朝廷调派大军之前,凭他现在的实力根本无法对抗燕王。

从南方带来的卫军不适应边塞的天气,很多都病倒了。燕山卫的精壮用起来总有些顾忌。从边塞卫所抽-调边军,是宋都督同手下几名指挥商讨后做出的决定。

一来边军善战,连鞑子都望风而逃。二来,比起燕王铁杆出身的燕王护卫,还是边军更可靠些。毕竟边军拿的是朝廷的粮饷,燕山护卫则相当于燕王的私军。

想得不错,但在抽调边军时,宋都督也遇上了一些麻烦,例如卫所指挥,同知和佥事的不配合。没有明摆着和他作对,只要使上一个拖字诀,足够让他头疼。

要骑兵?好,没问题,不过马匹马鞍还需要配齐,请都督稍等两日。

要火铳兵?也没问题!只是前几个月鞑子接连犯边,火铳有一部分损毁,火药的消耗量也是极大。火药受朝廷管制,卫所不得私造。兵卒,都督先用着,火铳火药,等朝廷补发了再说。

要大量步卒?成啊!但有一点,这步卒调走了,军粮就请都督自己解决一部分。朝廷从南方运粮的海船至少六月后才到。边军定额减少了,来不及到原籍勾补,只能卫所里的余丁和贴户顶上。守城的人多了,种田的人少了,粮食不够吃,都督,您就体谅一下?

徐指挥以调遣边军为名遁了,卫所同知借口各项公务也遁了。余下以赵正为首的四名指挥佥事,整天摆着一张笑脸,像是四团任由搓揉的面团,宋都督说什么都满口答应,就是不做实事。

追究?人家没说违抗都督的军令,只是情况所迫需要推迟一两天,总不能像对沈瑄那样军棍加身吧?

在一品的都督面前,正四品的指挥佥事压根不够看,可一次处理四名边塞卫所指挥使佥事,也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宋都督想在开平卫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不说举步维艰,也是难上加难。偏偏燕王又在这时派人传达口谕,要见他。

硬扛着不去?除非燕王现在就登高一呼,打出造反的旗号。

这可能吗?

最终,宋忠只得松口,咬牙说道:“本督不日将亲自前往北平拜见燕王。”

三保满意了,满脸笑容的一顿吹捧,身为宦官,这项业务必须熟练。吹捧之余,话里却埋下不少陷阱,若是燕王真想借此发难,只无令调派边军,以损边防一条,就能办了宋忠。

陪坐一旁的赵佥事心下暗道,不愧是燕王身边的侍人。或许,他应该立刻搜集宋忠等人的黑-材料,给马听事一同带回北平。

告黑状也是需要事实为依据的。赵佥事只算半个熟手,还需继续磨练才能进步。

搞定宋忠的问题,三保一行没有下榻卫指挥使司,而是转道去了西城千户所。

沈千户可是王爷口中的麒麟儿,关系必须处好。

“刘圣手,待会还请仔细为沈千户诊诊,咱家这里先谢过了。”

“老夫自当尽力。”

身为燕王府供奉的大夫,刘大夫对自己的医术还是相当有自信的,可在为沈千户诊过脉,看过伤,了解他如何用药之后,刘大夫不淡定了。

“此药,”拿起沈瑄一直在服用的丸药,刘大夫满脸的激动,“莫非是当年的赵御医所制?”

沈瑄点点头,“正是。”

“既有赵御医在,老朽实是班门弄斧。”刘大夫将装有丸药的瓷瓶小心放在桌上,“马听事,有赵御医在此,沈千户的伤实不必担忧。”

“果真?”

“自然!别说十军棍,就是几十军棍,只要沈千户还有一口气,赵御医便能把他从阎王殿里拉回来!”

沈瑄:“……”

三保:“……”

这是好话吧?可听在耳朵里,怎么这么不对劲?

得知赵御医今日到百户所看诊,刘大夫背起药箱,兴冲冲的就要过去。三保忙吩咐两个火者仔细跟着,话音刚落,刘大夫就不见了人影。

沈千户同三保再次相对无语。

老当益壮?不太对。

老不修?更不对。

老什么呢?

三保干笑两声,“千户,刘圣手为人洒脱,在王府中一向如此。”

“沈某了解。”

见沈瑄的确不在意,三保才接着说道:“王爷让咱家给千户带个话,之前的事,王爷都知道了,一定不让千户白受了这份委屈。”

“王爷厚爱,瑄无以为报!”

“王爷视千户为子侄,千户可千万别这么说,那才是辜负了王爷的一番心意。”顿了顿,话锋一转,“千户手下可是有个姓孟的百户?”

“确有。”

三保笑道:“孟百户忠义之名已传至王爷耳中。不知孟百户现在何处?咱家也想见上一见。”

听到三保的话,沈瑄拿起刘大夫放在桌上的瓷瓶,摩挲着瓶身,脸上看不出太多的感-情-色-彩,黑色的双眼却益发深邃。

“千户?”

片刻,沈瑄已收起瓷瓶,开口说道:“来人!”

三堂厢房内,正捧着一碗热汤的孟清和,听到来人传话,险些被呛到。

“燕王派来的人,要见我?”

小虾米,终于能蹦跶起来了?

孟清和连忙整理好武官服,跟着长随到了二堂,先是向沈千户行礼,然后将目光转向坐在一旁的三保。

这身衣服和王听事的一样,宦官?

初见孟清和,三保也不免有些惊讶。印象中,敢出言顶撞都指挥,硬挨十五军棍的,就算不是彪形大汉,也不该是这个样吧?这样的身板,真能扛得住边塞的冷风?

再惊讶也不能摆在脸上,否则可就是扫沈千户的面子。

“可是孟百户当前?咱家三保,是燕王府听事,在燕王身边伺候。”

三保?

宦官?

燕王府的?

孟清和一个机灵,目光灼灼,不只是三保,连沈瑄都觉得不太对劲。

“百户为何如此看咱家?”

“敢问听事可是姓郑?”

“咱家姓马。”

姓马?仔细想想,似乎郑和的本姓就是马?

“卑职斗胆,马听事可爱好航海?”

三保被问得愣住了,大行皇帝有令,除了运粮的海船,非得朝廷允许片板不得下海。疏通运河之后,运粮的海船数量都已减少。他区区一个王府宦官,爱好航海?宋忠的军棍莫非是打到了孟百户的脑袋上?

“孟百户何出此言?”

“好奇,一时好奇。”孟清和讪笑一声,“还请马听事见谅。”

“孟百户言重了。”三保笑道,“咱家可没坐过海船,咱家自小就有个毛病,晕船。”

晕船?

明朝的大航海家,率领舰队威震诸国,七下西洋的郑和,晕船?

孟清和突然觉得,这世界很是玄幻。

不过,穿越这种事都能出现,航海家晕船,貌似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

“马听事,”孟清和忍了几忍,到底没忍住,“晕船不是病,努力一下,还是能够克服的。”

表情很真挚,语气很诚恳,动作很到位。

就是,场合不太对。

三保:“……”那顿军棍果然还是砸到孟百户的头上了吧?

沈瑄默默转过头,肩膀可疑的抖动了两下。

必须敬佩三保的专业精神和职业水准,哪怕被孟清和几句话弄得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怀疑对方脑袋被棍子砸了,仍不忘将燕王一番勉励的话告知对方。

孟百户也没真的糊涂,当即抹着眼泪,感激涕零,恨不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拍着胸口再度表决心,力度好似没掌握好,扯动了背后的伤,脸色顿时煞白。

“孟百户真乃忠义之士!”

三保感叹,孟清和苍白着脸,狠心多捶了自己两下,差点没把肺给捶出来。九十九步迈出去了,不差最后一步,表演必须到位!

沈千户再次默然,转头,抖肩。

当夜,三保一行下榻西城千户所。

孟清和带着几张图纸,走到了沈瑄办公的厢房门前。

本想先作出成品,不料高福跑了几次杂造局都被拒绝。孟清和退而求其次,不用铁只用木头,做个样子货出来总成吧?

杂造局大使仍是一口回绝,同武器沾边的绝对不行!木头也不行!

赚点外块没关系,但在可能触犯朝廷法令的原则性问题上,杂造局大使坚守底线,没将孟百户和高总旗上报已经算客气了。

无奈,孟清和只能暂时让高福回去,绞尽脑汁将图纸重新画过。

他这次想做的东西,同简单的木刺不同,需要专业的工匠才能办到。如果不是只知道外形,不了解内部构造,他绝不会让高福去碰一鼻子灰。

拿出成品是不可能了,只能直接把图纸送上去,希望沈千户能慧眼识珠。

天色渐晚,厢房里已燃起了灯火。

孟清和深吸一口气,握紧了手中的几张图纸。

军棍挨了,投名状递了,名字也在燕王跟前挂过号了。必须让沈瑄认为他可用,有大用。想成功,一点风险不冒是根本不可能的。

厢房内,沈瑄换上了一身蓝色的便服,没有戴幞头,一头黑发松松系了根绢带,如黑绸般披在肩头,发梢仿佛带着未干的水汽。

孟清和第一次看到沈瑄这个样子。

灯下美人,皎然如璧。

着实是,说不出的惊艳。

咬了一下嘴唇,孟清和单膝跪地,“标下见过千户。”

沈瑄放下笔,黑色的双眼扫过孟清和的发顶,带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起来吧。”

“谢千户!”

孟清和站起身,没有多废话,直接将图纸送上,“千户,还请过目。”

沈瑄挑起一边的眉毛,接过图纸,只是一眼,神情就是一变。

一尊形似火铳,却又类炮的火器,赫然于纸上。

两只钢爪钉紧钉地面,形似蹲伏的猛虎。

“这是?”

“回千户,此为火炮,名为虎蹲。”

北平,燕王府内

朱棣看着从京城送来的密信,冷冷一笑。

黄口小儿,无能书生,能奈他何?

南京城文华殿内,年轻的建文帝坐在案后,看着从北平发来的奏疏,一时间竟没了主意。

燕王要进京?

可能吗?

将视线转向立在殿中的齐泰黄子澄等人,往日提及藩王无不雄才大论,似弹指间便能定鼎江山,今日却都哑了嗓子,默不作声。

建文帝突然感到了一丝冷意,从朔北而来,带着边塞的风雪,仿佛能冻住满朝文武,冻住整个南京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