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清和 > 236番外二

清和 236番外二

作者:来自远方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2-09-26 01:14:45 来源:笔趣阁

易卜拉欣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大家族。

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赫赫有名的大商人。他的母亲,是父亲四位妻子中最年轻的一位。同样的,易卜拉欣也是家中最小的儿子,他有十一个兄长以及更多的姐妹。

六岁之前,易卜拉欣一直跟随父亲的好友,绿洲中的智者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易卜拉欣显示出过人天赋。他能记住智者教导的每一个字,默写读过的每一段经文。他甚至临摹出从曾祖父时代流传下的海图。

易卜拉欣过人的智慧引起父亲的注意,从六岁到十岁,短短四年间,他掌握了家族几代积累下的航海知识,并开始学习父亲最宝贵的生意经。

“易卜拉欣,你令我骄傲!”

父亲穿着白色的长袍,将易卜拉欣高高举起。

强壮的手臂,宽阔的胸膛,慈爱的目光,浑厚的笑声,组成易卜拉欣的整个世界。

他的兄长们没有嫉妒,良好的教养,在海上拼搏的时光,让整个家族能够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易卜拉欣是父亲的骄傲,也是大家的骄傲。”

最年长的贾比尔从父亲手中接过易卜拉欣。他已经娶妻,却还没有孩子。年龄的差异,使他更加宠-爱最小的弟弟。

“贾比尔,明年出海,我将一艘商船交给你。”

易卜拉欣的父亲,当着全家人的面宣布了这个消息。

贾比尔十分激动,父亲的话意味着他将独立。从这一刻开始,他将拥有自己的船,自己的商队。

“伊沙克,你到贾比尔的船上帮助他。”

“是,父亲。”

“哈拉夫,你留在我的船上,你还有很多知识需要学习。”

易卜拉欣的哥哥们6续跟随父亲出海。他的姐姐们大多已经出嫁。从前年开始,他成为唯一留在家中的孩子。

“易卜拉欣,不要急,等到合适的时候,父亲自然会允许你登上海船。”

一年又一年,在等待中,易卜拉欣度过人生最漫长的五年。在他十五岁,终于可以登上海船时,一支陌生的军队突然出现在家族世代居住的绿洲。

火红色的战袄,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的铠甲,锋利的枪矛,可怕的火炮。

轰鸣声中,炮口-喷-射-出黑色的浓烟,巨大的铁球从天而降,瞬间砸塌一处官邸。那是绿洲中最豪华的建筑物,也是奥斯曼官员的府邸。

“杀!”

喊杀声撕开沙漠的热风,火焰一般的军队,将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冲得七零八落,战斗几乎在一开始就宣告结束.

易卜拉欣很激动,他几乎是亢-奋的看着这一切。

苏丹派遣的官员贪得无厌,父亲和兄长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才能满足他的胃口,得到从黑海通行的文书。

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同样备受欺压,因为,他们是被征服的民族。

这支军队的到来,改变了一切。

易卜拉欣不知道今后的生活会变得如何,他目不转睛的看着战场中发生的一切。

“少爷,危险,快离开那里!”

“没关系。”易卜拉欣推开仆人的手,“这里离战场还有一段距离,而且,你难道没有看见,他们只袭-击苏丹的军队。”

事实证明,易卜拉欣是对的。

战斗结束后,绿洲的居民仍惊魂未定。易卜拉欣很想上前,却被仆人拉住。这一次,仆人宁死也不会放开他。

“易卜拉欣?”

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易卜拉欣抬起头,惊喜的发现,自己的一名兄长竟然从那支陌生的军队中策马走出。

他穿着陌生的衣服,只戴着熟悉的头巾。

“哥哥!”

仆人跪伏在地上,哈拉夫跃下战马,大步走向自己的兄弟,“不用怕,他们来自大明。那位年轻的将军是父亲的朋友。”

明军正在打扫战场,率领这支骑兵的将官,是泾国公陈亨的嫡孙陈纪。

从朝鲜归来,他便被调入定国公麾下。大明同奥斯曼-帝—国开战,沈瑄掌帅印,陈纪打败诸多竞争对手,得领左军先锋。

出征不久,一批大食商人由中官带领,来到军中。他们自愿充当向导,为明军带路。

据悉,这要归功于兴宁伯。

兴宁伯见到朝贡的大食商队,向天子进言,以准许他们在明朝定居作为条件,为军队换来一批熟悉当地情况的向导。

“伟大的皇帝陛下,您的胸怀如大海一般广阔。”

大食商人们接受了这个条件。事实上,他们中有不少人早已希望能留在这里。只是朝廷对“外来人口”核查极严,没有官方文书,停留期限超过许可,管你是谁,统统撵走。

黑名单上,倭国人是榜首。撵了一回又一回,依旧顽强的死赖着不走。在港口做苦力,也比回到倭国挨饿强上百倍。

做海盗当倭寇?找死才会这么干。

随着大明海防加强,倭寇和海盗生存的空间被压缩到极限。

赵王朱高燧率领船队纵横海上,像是一头巨兽,凶猛无比,谁遇上谁倒霉。

明朝船队高举正义的旗帜,抢遍大小海盗。海盗躲起来,又盯上近乎绝迹的倭寇。稍有风吹草动,立刻登上日本岛“平倭”。过程如何不为外人道,只在史书中记载,自赵王两次“出访”倭国,同日本将军进行过“友好”会面,倭寇彻底在明朝沿海成为历史。唯一能找到他们的地方,只有爪哇群岛。

据小道消息,这些倭寇是乘大明海船远渡重洋,为祸爪哇。

为此,爪哇西王和东王联合向明朝抗议。

当时,朱棣正带着军队四处找人打架,欧洲国王各个风声鹤唳,龟缩在城堡里祷告上帝,快点让这煞神离开。朱高煦憋屈在南京,每日对着成山的奏疏动弹不得,生生窝了一肚子火气。

爪哇正好撞到朱高煦的--枪--口-上。

朱高煦正找不着出火口,二话不说,抗议书直接扔回去。

“没有证据,胆敢如此污蔑,以为大明好欺?!”

爪哇使臣惊骇欲绝,终于意识到,永乐皇帝不好惹,眼前这位皇太子同样不好惹。比起老成持重的皇帝,而立之年的皇太子明显更加火-爆。看这架势,大有出兵爪哇的可能。

使臣跪地顿首,是他们的错,倭寇是自己登岛,与大明绝干系!

自己过去?

使臣咬牙,倭寇虽矮,耐力却强,下臣以为,当是游泳!

朱高煦:“……”

到这地步,他也不好继续为难。

最后,事情以西王东王负荆请罪,献上一万两黄金结束。

面子的问题不在爪哇人考虑之内,黄金却是大事。为筹集赔偿款,爪哇再次掘地三尺,还到苏门答腊的地盘上挖土抢金子。

此等行径,苏门答腊国王自然不会坐视。

一来二去,双方军队叮咣打了起来,一打就是五年。

引起这场战争的倭寇,早在爪哇使臣被明朝踹回来时逃之夭夭。

倭寇凶-残-无-赖,却不傻。爪哇人发狠,不跑,等着被当地人报复?

这些倭寇究竟跑去哪里,正史没有明确记载。只在野史中有云,他们驾驶海船,成为了海盗,专朝欧罗巴商船下手。也有言,他们被大明收容,回到日本之后,成为最大一股“地下”势力,日本将军都被压得抬不起头。

另有一种说法,他们离开爪哇岛后就死了。连船带人一起沉入海底。传说这些倭寇携带大量的金银财宝,单是黄金就有五箱。

众说纷纭,后世许多探险家都曾在爪哇附近海域寻找过沉船,却无一例外,毫无收获。

后世,西方学者就爪哇一事展开调查,材料中,一个熟悉的名字再次出现。

大明一等伯,孟清和。

他在整件事中扮演什么角色,由于史料不全,已无从考证。珍藏在华夏博物馆中的文献,也只有华夏研究人员能够查阅。

西方学者没有气馁,查不到华夏史料,一本大食人留下的手记令他们如获至宝。翻译出手记的全部内容之后,学术界立刻掀起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

明朝政府,是否有预谋的“侵-占”他国土地。

手记的主人名为易卜拉欣,从记载的内容看,他是一名大食商人的儿子。

“大明的军队打败了苏丹的军队,杀死和驱逐苏丹派遣的官员。”

“明朝的将军很年轻,也很友好。他被兄长邀请到家中……虽然信仰不同,但他很有礼貌,获得了智者的好感……”

“将军和兄长离开之后,父亲回来了。他说,‘易卜拉欣,我们将离开这里,乘船前往明-帝-国居住’。”

“大明,父亲和兄长口中的伟大王朝。父亲告诉我,明帝-国的军队十分强大,苏丹的军队不是对手。为获得这个机会,他和兄长甘愿为明朝军队充当向导。如果被苏丹军队发现,绝对是死路一条,家人也无法幸免。但父亲仍是这么做了……”

“智者说,明-帝-国同奥斯曼不同,不会横-征-暴-敛,也不会强令女子填充苏丹的-后—宫。事实上,许多商人希望能将女儿嫁给明朝的贵族,只可惜,信仰相同的明朝贵族实在太少。”

“家人准备好动身,父亲将兄长们聚集到一起,告诉大家,他将家族拥有的大部分土地出售给明朝的商人,只留下绿洲中的一小块。我和兄长们一样疑惑,明朝的商人买下一大片沙地,难道是要挖沙子吗?更奇怪的是,这么做的商人并不是一个……”

半本之后,字迹变得模糊,并且出现缺失。

翻过残页,便是易卜拉欣同家人在明朝生活的点滴。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易卜拉欣对生活十分满意,并在他三十岁时,考取 “功名”,成为一名官员,这让家人倍感荣耀。许多父亲的朋友都希望将女儿嫁给他。

至此,手记戛然而止。很显然,后边还有许多内容,但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不可追寻。

但是,这些资料足够西方学者对当时的大明发起攻讦,他们声称,“当时的明政府,有计划的-掠-夺-易卜拉欣生活的土地,打着商人的幌子,实行可-耻-的掠-夺,和他们在交趾的行为没有任何区别。”

持相反意见的人却表示,这种推论完全是无稽之谈!

“掠夺土地?一片沙漠吗?”

“那不是沙漠,那下面是石油,总储量居世界之首!”

“石油?几百年前,连蒸汽机都没有的时代,明朝人就知晓荒芜的沙漠下埋藏着石油,并为此发动战争?别开玩笑了,在当时人的眼中,这些黑色的液体甚至比不上一棵枣椰树。”

攻击者无言以对,却仍不愿死心,继续在浩淼如烟海的史料中寻找证据。

可惜,真相就在眼前,偏偏没人愿意相信。

能看到几百年后的预言家没有,闯入历史的兴宁伯却有一只。

答案就是这么简单,但最富于想象力的学者也无法相信。即便有人提出疑问,也多会被嘲笑,“这是历史,不是幻想出的神奇故事。”

后世学者为几百年前的强盛王朝争论不休时,掀起风-暴,改动历史轨迹的孟伯爷却在头疼,为赵王的礼物头疼。

船队每次归来,朱高燧都会送给孟清和一份“土产”,相当特别的土产。灵感源自永乐帝赏赐给孟伯爷的一只羊驼。

狮子、鸵鸟不稀奇。

非洲水牛和美洲野牛,在孟伯爷名下的草场中悠闲吃草。

花豹和猎豹能组成一个足球队。

羽毛绚丽的天堂鸟,占满府内整个花园。

每日在鸟鸣声中醒来,孟伯爷都要捂住脑袋,不知该感谢朱高燧的“好意”,还是撺掇国公爷以比武的名义,同赵王殿下打一架。

不久前,朱高燧又给孟清和送来一对袋鼠,偏偏还是一对雄的!自那以后,每隔几日,伯爵府内就要上演一出拳击赛。动静大到引来朱瞻壑兄弟围观,顺便蹭饭。

“皇祖父又出征了,父王火气大,皇祖母说这几日天气不错,孤该领着瞻圻多到宫外走走。”

年画娃娃已是翩翩少年,相貌综合父母优点,格外清俊。与之相伴的,是直线攀升的腹黑和皮厚程度。

吩咐家人准备午膳,孟伯爷仰天长叹,美好的三头身岁月,果真是一去不复返。

如果后世人知晓,堪称“大明第二奇人”的兴宁伯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不知会否幻想破灭。

为何是第二奇人?

华夏自古讲究尊师重道,第一名属于兴宁伯的师父,道衍。

当然,关于道衍的传说,那又是另一段历史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