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清和 > 第一百零一章

清和 第一百零一章

作者:来自远方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2-09-26 01:14:45 来源:笔趣阁

建文帝驾崩,不管真崩还是假崩,皇宫都需要一个新主人。

国不可一日无君,天下不可一日无主。

建文四年六月丙寅,群臣上表,叩请燕王入奉天殿,祭祀太庙,继皇帝位。

“为宗社民生,天下岂可一日无君?殿下奉高皇帝遗训,靖难扫除奸臣,功在千秋,当正天位,承太-祖万世洪业!”

靖难清君侧的旗帜早被高高挂起,周公辅政的口号也被扔到一边。

皇帝人选中,群臣无一例外的忽略了建文帝的儿子。

国家需要年长的君主,少主容易被奸臣蒙蔽,建文帝就是前车之鉴!燕王殿下是太-祖高皇帝嫡子,文韬武略,天生圣人,绝对是皇位的最佳继承人。

文臣的一张口,一支笔,骂人时像锋利的刀子,反过来却能使人通体舒泰。

解缙,胡靖等人丫丫电子书生花,劝进的文章一篇接着一篇。不单呈送到燕王面前,还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广发民间,推动强大的舆论攻势,证明燕王继位是顺应民心,是大势所趋,是国家的必须。

舆论已成,文臣再上表,燕王仍不应,并言:“孤为国家社稷,起兵清君侧,不意少主不亮孤心,自绝于天。孤甚愧,伤矣。天子之位当择德才兼备者。孤才疏,岂敢负荷。”

简言之,他起兵造反是为皇帝好,结果皇帝不理解他的良苦用心,自-焚-死了。他很羞愧,万分的伤心。没心思当皇帝。皇帝谁当,另选吧。

话说得漂亮,姿态也很诚恳,但能当真吗?谁当真谁是傻子。

文臣劝道:“殿下,您就是德才兼备之人,天下还有谁比您更有才?”

燕王摆手,“孤才疏,很是才疏。”

文臣再劝:“殿下,您乃高皇帝嫡嗣,您不负鼎谁来负?”

燕王仍摆手,谁来负他管不着,总之,他不负!

文臣急了,殿下,谦虚两次就行了吧?快点继位,咱们也好恢复生产,重新开工,建设国家不是?

燕王不语,沉默,坚持顽固不化。

文臣没辙了。

天下人都知道燕王起兵就是奔着皇位来的,如今建文帝崩了,登上九五的道路扫清了,他却突然撂挑子,把到手的果实扔出去,可能吗?

当然不可能!

朱棣想当皇帝,一直都想。

朱标死后,洪武帝选了孙子继承大统,朱棣很不服气。

凭什么?

论才干资历,论对国家的贡献,朱允炆哪一点比得上自己?

一个黄口小儿,成日里只晓得同书生为伍,之乎者也,能处理好国家大事?

朱棣心中的火苗一直在烧,加上道衍在一边煽风,建文帝不停递柴,火越烧越旺,一路从河北烧到江苏,烧进南京,阻拦朱棣的所有一切都被烧成了灰烬。

最后,建文帝的执政生涯也在大火中彻底结束。

朱棣辛勤诚恳的造了四年反,为的就是奉天殿中的那张宝座,如今万事俱备,抬腿坐上去就万事大吉,他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完全可以继位,改年号,宣布从今天开始老子就是皇帝,天下都是老子的。跟老子一起靖难的厚赏,和老子作对的一刀咔嚓,新皇帝新气象,这就是老子的风格!

要是真这么个干了,他就不是朱棣,也不会是将大明的国势推向顶峰,震慑海外的永乐大帝了。

大家都知道朱棣是在端着,如何才能架起让他满意的梯子,就是没能找对路。

文臣三次上表,朱棣皆不应,最后,连面都不见了。

站在朱棣的大营前,文臣想哭。当真是没办法了,总不能捆着朱棣推上皇位吧?再说他们也没那能耐啊!

武将们冷眼看着文臣们蹦跶,很是沉得住气。

直到文臣折腾了几个来回,燕王仍是不为所动,才联合勋贵一同上表劝进。奏疏内容很直白,也很实际,主题思想只有一个,殿下是皇位的当然继承人,除了殿下,无人能继承皇位。大家是粗人,只认殿下!便是建文帝活过来也哪凉快哪玩去吧!

最后一句话才是关键,也真正骚到了朱棣的痒处。

当然,奏疏上不会写得这么直白,字里行间表达出的意思却十分清楚。

武将和勋贵对燕王殿下情比金坚,义比海深。

殿下,您就顺应大家的心愿,继位吧!

武将之后,藩王也接连上表,同朱棣结盟的宁王和晋王更是言辞恳切。

燕王推辞不过,肃然道:“公等如此,孤便返回北平!”

众人面面相觑,这还不成?

到底梯子要架到多高,燕王殿下才肯下来?

能不能给个提示?

京城的文武闹得沸沸扬扬,藩王们也没闲着,有心人会发现,无论闹腾得多厉害,其中都没有沈瑄朱能的影子。

燕军中,只有房宽,邱福,何寿等人参与了上表,真正被朱棣视为心腹的将领自始至终保持沉默。

朱能奉命督造皇陵,沈瑄奉命捉拿出逃的奸臣,徐忠负责京城的安全保卫工作,吴杰在攻打南京时中了流矢,卧床养伤,连兵权都交给了两个副将,很有韬光养晦的意思。

燕王早晚会继位,朝中文武架起的梯子也够高了,仍未点头,不过是时机未到。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四年都过来了,还需急在一时吗?

首先,建文帝必须妥善安葬。

其次,列入奸臣名单的必须尽快抓捕,哪怕逃出京城,也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再次,派人去北平接燕王妃和世子入京,顺便把道衍和尚也带来,朱棣还有很多事要同他商量。

坐在王帐中,朱棣有条不紊的下达着命令。

此刻,他比任何时候都要冷静。

多年的愿望即将实现,皇位近在咫尺,只差最后一步,必须做到尽善尽美。例如给朱允炆修造的陵墓,外观一定要大气上档次,必须让世人知道,做叔叔的没有亏待侄子。

工程量很大,任务很艰巨,却难不倒朱能。

从沈瑄手下把孟清和借调过去,顺便要去了燕山后卫随军的匠户,按照设计好的图纸,以最快的速度开工。

按照严格标准,这纯粹就是个豆腐渣工程,百分百的样子货。

考虑到入住的很可能不是朱允炆本人,为缩短工期,在工程质量上放宽,多少也能说得过去。

何况,厚葬朱允炆不过是为堵天下悠悠之口。人往里面一送,陵墓一封,谁知道里面是白坯还是豪华装修?

建文四年六月壬戌,陵墓竣工。

翌日,被大火烧的面目全非的建文帝被安葬进皇陵,同葬的还有皇后和太子。

随着墓门的关闭,建文帝时代彻底宣告终结。

七月流火,燕王妃和世子朱高炽抵京,燕王亲自出迎。

三日后,文武及诸王再上表,劝燕王继位。

有文臣叩拜于地,大哭,“殿下,您要是不继位,臣就不起来了!”

更有武将抽-出刀子,抵在脖子上,大声道:“殿下,您若是不继位,臣就血溅当场!”

在此二人的带动下,文臣痛哭,武将陈词,为了朝廷的和-谐,为了共建美好社会,燕王不答应继位,誓不罢休。

这一次,燕王没有再推辞,仰望蓝天,长叹一声,为了国家,为了黎民百姓,他只能负起这个重任,扛起大鼎了。

众人正哭得起劲,冷不丁见燕王点头了,没能马上反应过来。

这是,答应了?

事先准备的劝说之词都没用了?

众人发愣时,孟清和用力一拉沈瑄,拼命眨眼,“指挥,拜见陛下!”

沈瑄心领神会,突然一脚踹上朱能的后膝。噗通一声,朱将军单膝跪地。

又一脚踢在张辅的后腰上,张辅没朱能武力值高,当场立扑。

完成准备工作,沈瑄才拉着孟清和从容跪在地上,叩首:“陛下万岁!”

朱能和险些磕掉门牙的张辅正对沈瑄怒目而视,听到此言,一个激灵,马上跟着叩首:“陛下万岁!”

沈瑄和朱能抢得先机,众人回神扼腕,这么好的机会,偏偏让两个武夫抢了先!

朱棣亲自扶起朱能,然后是沈瑄。拍着两人的肩膀,口称爱卿。此举瞬间奠定了两人在武官集团中的地位。

朱能是继张玉之后,当之无愧的第一人。沈瑄位列朱能之后,连徐忠吴杰等人都要靠边。

孟清和以为朱棣不会注意到自己,不想在扶起沈瑄之后,一双绣着盘龙的靴子停在了他的面前。

各种羡慕嫉妒恨的目光刺过来,孟十二郎顿时压力山大。

许多人都在想,这个面生的年轻人到底是谁?能得燕王如此看重,必定有其不凡之处。

沈瑄叩拜朱棣之前,似同此人有过交谈?看向孟清和的目光瞬间变得更加微妙。

在孟清和身上,许多文官嗅到了同类的味道。脑袋里立时响起了警报,此乃劲敌,必须注意!

燕军大营中,众人山呼万岁。

很快,朱棣在众人的簇拥下登辂,被迎入皇城。

为防途中生变,燕军先一步列队入城,在道路两旁护卫。

威武雄壮的汉子们手按腰刀,两腿跨立,目露精光,浑身煞气凛然。

同样负责维护治安的应天府衙役和五城兵马司被抢了工作,也只能摸摸鼻子让位。想争取在皇帝陛下跟前露脸,现在还不是时候。

燕王所经之处,百姓纷纷叩拜。

车辂行至奉天门,孟清和跟在沈瑄身边,总觉得好像忽略了什么。

拧眉深思,到底是什么?

突然,队伍停住了。

一名身着青色公服的文官拦在了燕王驾前,从公服上的白鹇补子判断,应该是五品。

护卫车辂的燕军立刻长刀出鞘,沈瑄朱能等将领也打马上前,盯着突然跳出来这位,眼神很是不善。

若非见他没有手持凶器,早就一刀劈过去。

突然跳出来,想干什么?

文官脸上没有一丝惧色,中规中矩的大礼参拜,道:“陛下可曾拜谒孝陵?”

孟清和一拍脑袋,他总算想起自己忽略什么了。

燕王也是神情一变,马上下辂,扶起跪在地上的文官,惭愧道:“亏得先生提醒!”

打着老爹的旗号靖难,登皇位之前不到朱元璋的神位前做一个思想汇报怎么行?

传出去天下人会怎么议论?敢把老爹用完就丢,名声能好听吗?

于是,车架中途转道,先去孝陵拜谒朱元璋,哭一场再说。

一路之上,孟清和都在打量拦住燕王车辂的文官。

年过而立,相貌说不上英俊,却是中正平和,看上去就是一个正人君子。

暗中记下他的样子,稍后一定要打听一下这人是什么来历。

拜谒过孝陵,朱棣再入皇城。

这一次,他不再是客人,而是成为了这里的主人。

皇宫有了新主人,朝廷六部官员便如擦了润-滑-油的齿轮,重新开始运作。

钦天监推定吉日,礼部,太常寺,光禄寺官员忙着安排新皇登基的相关事宜,宫中尚衣监督制皇帝冕冠,另有皇后冠服,亲王冠服需要赶制,一时之间,也是忙得不可开交。

燕王有三子,皆为嫡出,除世子外,朱高煦和朱高燧应封亲王,按洪武帝定下的规矩制作即可。临到世子的冕服,内侍和女官们却犯了难。

论理,朱高炽身为燕王世子,燕王登基后是应封太子。

问题在于,燕王似乎没有册封太子的意思,在朱高炽抵达南京之后,只是按规矩召见他两次,态度十分的冷淡。倒是朱高煦和朱高燧经常被朱棣带在身边,父子之情溢于言表。

燕王妃劝说了两次,朱棣嘴里答应,行事未见更改,仍旧对朱高炽采取-冷-暴力,就像刻意对朝臣表明态度,他对长子并不满意。

朱高炽的地位愈显尴尬,但他不能抱怨,更没法抗议,因为造成这一切的是他的父亲。

燕王妃察觉到情况不对,在北平时,朱棣对朱高炽的态度已有好转,为何突然又如此冷淡?

三番两次询问,燕王终于吐口。

“高炽胆子大,手伸得长了些。”

说话时,朱棣表情中带着几许讽刺。

儿子在老子身边安排人,当真是胆大包天!

自己当初和宫内官宦做朋友,按人头派送礼品,为的不过是探听侄子的消息,对洪武帝是一点不敢沾。朱高炽倒好,探听兄弟消息不算,竟然敢在他老子身边插钉子,真以为做老子的不会教训他?

燕王妃脸色有些发白,她明明教训过儿子,别在他老子的眼皮子底下玩花样,他怎么就是不听?!

“陛下,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误会?”朱棣摇头,“起初朕也不愿相信,可证据确凿,容不得朕不信。郑和!”

“奴婢在。”

“把杨铎叫来,还有那个纪纲。”

“是。”

燕王妃知道朱棣此举是让她明白,朱高炽已经触及到他的底线。之所以还没处置朱高炽,只因为他是朱棣的长子,嫡长子!

“陛下,世子一时糊涂,臣妾有失察之责。”

“责不在你。”燕王摇头,咬牙,狠声道,“在朕。”

“陛下?”

“依朕看,还是鞭子抽得不够多,才让这混小子如此大胆!等朕腾出手来,给他几顿鞭子,不老实也老实了。”

燕王妃:“……”

还愿意揍,说明没失望到底。

不过,这顿揍能不能捱得过去,就要看世子自己了。

燕王妃暗自舒了口气,心下琢磨,是不是该多备些伤药?还是给儿子通个气,哪天他老爹甩鞭子抽他,千万别躲?

闻听燕王召见,杨铎不敢耽搁,立刻动身。

在宫门前见到纪纲,杨铎心头一动,对朱棣此番召见的原因有了猜测。

世子在燕王身边插了钉子,事情可大可小,单看朱棣如何处置。

人是纪纲发现的,也是他带到杨铎跟前的。有没有人帮忙,杨铎不清楚。但明着把功劳送给自己,实际上,却有把世子怒火往他身上引的意思。

目前天下局势尚不稳,仍有建文旧臣逃逸在外。

一日不坐稳皇位,燕王便不会彻底废掉朱高炽,最多是小惩大诫,给儿子一个警告。

纪纲想得到这点,杨铎自然也能想到。

想踩着自己上位?

杨铎冷笑,目光如刀子一般刮在纪纲身上,小心摔得粉身碎骨!

朱棣父子之间的官司不是一般人能插手的,连燕王妃也不行。

朱高煦和朱高燧眼见老爹对世子冷淡,意外的没有趁机落井下石,反而在朱棣面前说了不少世子的好话。朱棣愈发喜欢这两个儿子,对朱高炽却越来越不待见。

消息传出去,文臣武将对朱高煦兄弟有了新的认知。不过,朱棣尚未举行登基大典,现在也不是站队的时候,朱高炽兄弟间的争夺还要过一段时间才能摆上明面。

兄友弟恭,父慈子孝,仍能维持一段时日。

比起皇宫里的暗潮汹涌,到南京后,坚持住到寺庙里的道衍却躲起了清净。

造反的追求已经达到,燕王登上皇位,大和尚突然变得清心寡欲起来。除了朱棣宣召,大部分时间都在寺庙中念经,唯一的娱乐活动就是同孟十二郎探讨佛学。

虽然孟清和很想摆脱道衍这个大号蜜蜂,无奈燕军上下一致认为他是道衍的高徒,连朝中官员都有耳闻,孟清和脑门上早就盖上了鲜红的大戳,想擦?已经来不及了。

坐在大和尚面前,孟十二郎很是郁闷。

看样子,当真是甩不掉这块牛皮糖了。

实在不行,等郑和下西洋的时候他也跟去?最好把沈瑄也拉上。

公-费-旅游,顺便捞钱,再度一下蜜月……

越想越觉得这主意可行。

不过,郑和出海要等到永乐三年,在那之前,他还要继续忍受道衍的嗡嗡。

要么,请调去边防卫所?

大和尚跟去的可能性很低,沈瑄同去的可能性更低。

孟清和捧头,这日子没法过了!

“好徒儿,有何烦恼?可向为师道来。”

孟清和望天,眼前就是最大的烦恼,要么大和尚把自己解决掉?

道衍微笑,将茶杯推到孟清和面前,“万事皆有因,有因便有果。徒儿乃豁达之人,为师看人从未错过。”

孟清和端起茶杯,看着碧绿的茶水,大和尚不是反讽?当真不是?

“大师过誉,孟某不敢当。”

“徒儿豁达,谦虚,人品极佳,贫僧果然很会收徒。”

孟清和:“……”他果然不应该说话。

“不过,徒儿做事却有些鲁莽。”道衍话锋一转,“有些事不当插手,徒儿可明白?”

“孟某明白。”孟清和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做事谨慎的道理我清楚。可事到临头,被人欺负到头上,哪怕目标不是我,只是倒霉被牵连,该出的气也不能忍。”

在军中散布流言,试图引燕王猜忌沈瑄和自己,是不是出于世子的意思,他不敢确定,人是世子的,毋庸置疑。

该感谢他的好记性,只是在世子身边见过一次,就记住了那名千户的面孔。

是人都有底线。

孟清和轻易不愿惹麻烦,却不意味着他胆小怕事。

被人欺负到头上还能忍,就不是男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