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超级电信帝国 > 第212章 连续平台

超级电信帝国 第212章 连续平台

作者:老井古柳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31 04:51:07 来源:笔趣阁

姜新圩安慰着说道:“你暂时只负责招聘几个专利方面的律师、聘请通讯领域、互联网领域的一些专家就行。具体我们收购哪些专利,是一次性买断还是购买部分代理权,由我来决定,你安排律师和技术专家跟对方进行谈判就是。

等到你慢慢熟悉流程,对你熟悉了手下的技术专家之后,再开始对外收购。其实,你现在根本不用担心,不用急着发展什么,先代理我自己将申请的几个专利再说。

她又是惊讶又是钦佩地说道:“你自己一个人就准备申请好几个专利?”

姜新圩说道:“是的。我现在正在设计的一种微处理器至少就能申请五十多个专利。”

接下来姜新圩简单介绍了一下east-jm投资公司的一些情况。不知道为什么,开始不太想去的曾芝芝在听到这个公司的名称,特别是知道了j、m代表什么意思的时候,她立马就答应去欧洲,愿意主持这家公司下属的技术专利管理部的经理。

当梅奥妮忙于筹备在苏联建立银行的时候,当曾芝芝忙于筹集east-jm投资公司下属的专利管理部的时候,姜新圩继续埋头设计他的微处理器。

他希望能够在1991年农历过年前完成二分之一的工作量。

一个大部分借鉴了上辈子技术的微处理器为什么还需要他花费如此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不仅仅是因为微处理器的设计本身很繁杂,更主要的是姜新圩有自己的想法,他想把这个微处理器作为一个基础平台。

也就是说他现在设计的微处理器不只是用在寻呼机上非常合适,能够轻易地实现寻呼机的所有主要功能,更主要的是他要将这个微处理器留下很多可以功能扩充的空间、接口,将里面的一些功能模块化。将来就可以轻易地将它升级,能够将一些功能模块用更先进、更复杂的功能模块来取代,增加一些功能,从而变成另一个更高级的微处理器,将来用在模拟手机上,用在数字手机。甚至还希望它能为将来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提供技术储备。

将一块微处理器作为多种微处理器的拓展平台,这对实力雄厚的企业而言很正常,毕竟这样的话不但能继承上一代微处理器的优点和优势,更主要的是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能大大节省成本,更能加快微处理器的更新换代,使自己永远处于竞争的优势地位,碾压一切跟在自己屁股后面追的企业。

这种好事所有企业都希望有,但对小企业和个人而言。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也就是说他们非常渴望能有这种可以作为平台的微处理器,却无法做到。原因主要是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实力设计出一套能够连续几十年、十年甚至只保持几年先进性的微处理器。

很多小企业因为技术力量不足、资金不足,他们设计的集成电路在设计的时候就已经落伍于时代,就已经没有多少竞争优势了,谈何保持几年的先进性?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就算是大企业投入巨资试图设计出一种先进的集成电路,但往往在生产出来上市之后就发现自己的芯片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好用,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适合市场的需求。往往很悲哀地发现别的企业设计的芯片比自己公司的更好、更先进、更具有竞争力,这类芯片自然就不具有继续保持的价值、更没有保持下去的必要。

其实。就是国际上知名的芯片超级制造商也不敢拍着胸口说自己芯片先进到能保持多少年,实在是因为厂商之间竞争太激烈,集成电路技术发展太快,更新换代太频繁。1988年1平方厘米的硅晶圆上集成3500万个晶体管,让世人震惊,也预示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出现;1997年奔腾处理器采取0.25微米的芯片加工工艺让世人膛目结舌。但到2009年酷睿处理器时采取的却是32纳米的芯片加工工艺。

加工工艺越微细,单位面积上集成的晶体管越多,微处理器的功能自然就越强大。

连intel这种国际巨商都只能一步步进步,一步步改善,不断演绎着先进、落后、追赶、再先进、再落后、再追赶……的波浪式前进方式。其他企业自然更只能如此,很多企业根本就没有先进的时候,永远只能跟在大企业后面跑。

而姜新圩能够有这个自信,能够企望自己现在设计的微处理器的基本构架作为今后微处理器升级的平台,完全得益于他是一个穿越者,知道将来近三十年的集成电路发展情况,特别是对通信设备所采取的主要微处理器的技术一清二楚,完全可以避免走很多弯路而直达目的地。

当然,他这种空间预留和功能扩充更多的是体现在设计资料上,而不是体现在芯片的硬件设计上,一方面受制于目前的芯片硬件加工技术,无论是硅晶圆上的激光刻蚀技术还是芯片封装技术,都无法达到二十一世纪的水平,他现在就是设计出二十一世纪那种大规模集成电路,也没有工厂能生产出来,等于是纸上谈兵。

另一方面是因为他没有那么傻。如果他在硬件上进行空间预留和功能模块预留,势必会提醒其他竞争者,会泄漏姜新圩将来的研制方向。得到了研制方向,那些国际大公司还会给姜新圩留一口汤喝?做梦吧!那些大公司无论是从资金还是技术人才以及技术储备、加工水平,都是姜新圩望尘莫及的,他们碾压飞讯技术有限公司比碾死一只蚂蚁还容易。

市场上的睿智者都知道一个事实:领先半步是天才,领先一步是疯子。

姜新圩只愿意做人们眼中的天才,而不会去做疯子。他在微处理器上的先进性只会藏在他的设计资料中,绝对不会体现在硬件设计上。他的硬件设计只会保持比他人有五年甚至三年两年的先进性,让其他竞争者无迹可寻。

其他竞争者只能按照历史的走向继续进行他们的发展,每一步的创新都走得异常艰辛,或者永远跟在姜新圩身后追赶,吃他后面扬起的灰尘。

姜新圩要赚尽电信设备所需微处理器在技术进步所产生的每一个铜板。

时间不知不觉地到了1991年2月6日。这天上午姜新圩正在加紧整理这一段时间所积累下来的大批资料,准备今天晚上乘船回石桥镇的老家见一见好久没有见的父母,明天与家人一起过农历小年。

他现在回家跟家人过小年,主要是想腾出时间来准备春节期间的公司值班。毕竟苏鼎宇也好,冷兰也好,顾长风也好,他们都是年轻人,都得回去陪自家长辈过年的,而值班的事自己由自己这个老板来。更何况过年那一天他这个老板还得跟员工聚一些,要送那些家在外地的员工回家,到时候忙乎起来他肯定就没有时间回家陪父母了。

当他把一些书面资料整理得差不多了、准备打电话回家的时候,桌上电话机响了。

现在家里已经装上一台拨盘式电话机,花了三千多元。如果是以前,家里肯定是舍不得出这么一笔“巨款”的,全年行医的收入还没有这么多呢,家里要供姜新圩和他的妹妹姜小青读书,也要为他的哥哥姜新安娶老婆,每一元钱的使用都要考虑又考虑。虽然后面姜新圩被大学开除了,不但不再需要学费,还因为在邮政所上班而有了四十多元的工资,但父母依然不敢大手大脚,因为他们又要为姜新圩娶老婆做准备。

现在姜新圩的哥哥在煤矿上班,连带他未婚妻也过去了,家里自然不需要花多少钱,而且亲家那边也不再需要多少彩礼,等于让姜家大大减轻了一个负担。

更主要的是姜新圩现在去了外资公司,按姜新圩自己的说法他一个月的工资收入至少是两千元以上,可以拿出一千五百元资助家里。姜家父母和其他家人根本不知道飞讯技术有限公司压根就是姜新圩自己的,只要政策允许,他愿意开多高的工资就能开多高的工资,几百万的年薪都行。

这样一来,姜家的经济情况自己大为好转,虽然姜母担心姜新圩在外资干不长,这么高的工资有点让心里不踏实,但他们还是认可家里没有必要像过去那么死抠了。当姜新圩上个月抽时间回家拿回来五千元现金要家里装电话时,他们老两口也只是劝说两句就同意了。

有了电话,他们老两口与子女的联系多多了,不时能接到他们从外面打回来的电话,时不时聊上几句,感觉很好。

电话是苏鼎宇打来的,姜新圩问道:“苏总,找我有事?”

“咦——”苏鼎宇夸张地惊讶了一声,问道,“姜大老板,今天的心情怎么这么好,接到我的电话竟然没有说我打扰你?”

姜新圩笑了一下,说道:“有屁就放,别说这些没有用的……”

(感谢赫赫威龙、烟雨潜航071、00000kk的打赏,感谢juhuuhkhuhu、tongxiang、我的名字不够长、书友141024153019019、lwj09的月票)(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