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超级电信帝国 > 第512章 大肆宣传

超级电信帝国 第512章 大肆宣传

作者:老井古柳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13:28:12 来源:笔趣阁

张钢说道:“是的。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小时候我还和他有不少矛盾呢。我们两个不怎么说话,后来他读书去了,我们就更少见面和说话了。但是,我从我堂伯那里知道这小子很牛,很懂得机械加工企业的管理。要不,上面也不会派他来。”

姜新圩想了一下,说道:“那你让他主持这次收购,收购成功,就让他当里面的总经理兼总工程师,由他任命工厂的管理层。”

张钢大喜,说道:“你同意了?……,呵呵,太好了!用不了多久,我们也有自己的汽车发动机了。”

姜新圩心里也是心潮澎湃,内心也认为有这么多专家参与研究,应该能研究出一些成果了。他笑道:“你就祈祷吧。但愿你的美梦成真。”

张钢说道:“难道不是你的美梦?”说到这里,他突然想起一件事,说道,“对了,一个意大利专家说他希望我们执行股份制,让他们这些专家也持有一部分机械厂的股份。他说现在我们给他们的薪水太少,只有持有股份,他们才有信心。”

姜新圩脱口骂道:“这些王八蛋,老子给他们这么多钱还嫌少了。……,行!你告诉他们,就说我愿意拿出最多百分之十的分红股份给他们,只要他们研制出来的发动机性能好,市场竞争力强大。”

事实上,意大利专家这么说还是有理由的。这些意大利专家可不比前苏联的专家,前苏联专家以前工资就不高,后来苏联解体,工资就更不用说了,有的甚至失业连吃饭都成了问题。飞讯集团给他们每月一千美元,他们就知足了,给他们两千美元,他们就高兴,给参与项目的人五千美元,他们欣喜若狂。

可意大利专家的眼界就高得多,就算每个月给他们一万美元,他们也没有什么高兴的,他们还因为背井离乡而心生不满。

而姜新圩为了公平,为了不冷落华夏的专家,不冷脸前苏联的专家,不可能额外给出一笔高薪水。如果不是因为自家公司委派,如果不是east-jm投资公司进行一定数额的补贴,他们早就囔着要回家了。

用股份笼络他们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反正所有三个国家的专家都是一视同仁,股份的分配按贡献大小来定,谁也不会有怨言。

张钢脱口而出,吃惊地问道:“百分之十?这么多?”随即他笑道,“姜董,你这是要累死多少人啊。百分之十仅仅收购动力机械厂四亿元他们就能得四千万元,将来投入技改,采购设备,还不知道要花多少钱,说不定他们一下就拥有了一亿元的股本金了。”

姜新圩无所谓地说道:“一亿就一亿,反正只有分红权没有决策权。我们不能又叫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现在不是发动机的前途还不明朗吗?多给一点是应该的。古话说,千金买骨,不就是给他们一个盼头,让他们拼死工作吗?”

当初姜新圩只给了任振飞和他的团队在新成立华威公司里拥有百分之二的股份,是考虑到新的华威公司价值太高,加上飞讯公司的业务发展很顺利,市场范围很广,每年的销售利润至少上百亿,这才没敢多给。

给股份是老板说了算,张钢见姜新圩决定了也就不再多言,开始说起三件要钱的事情。

这次张钢说的是公司从专家们手里收购技术或者专利的事情。

“购买我们公司专家手里的专利?”姜新圩先是一愣,但随即明白了什么,“哦,是啊,你说的对。就是不知道能从他们手里收购多少。”

很多专家,特别是来自前苏联的专家,很多人手里都拥有或多或少的新技术,有的已经由他们申请了专利,有的还没有申请。但这些技术是他们来飞讯集团之前就拥有的,不属于职务发明。

就算他们是拿公司或单位的资金、设备、资源研究出来的技术,那也是拿以前单位的,跟飞讯集团一毛关系也没有。

这些人显然都是聪明人,不想无条件交给飞讯集团,而飞讯集团又不想白白放弃这些技术,有的还是前沿科技呢,放弃了多可惜?

按照张钢的意思,就是将专家的这些技术或专利买下来,将来转让也好,做技术储备也好,都是不错的。

要知道以前的苏联和华夏国一样,都不重视专利保护,很多尖端技术压根就没有申请专利,如果飞讯集团将这些技术买下来自己去申请专利,等于从半途截取了前苏联花费巨资研究出来的成功,绝对是一本万利的事。

事实上,姜新圩曾经或明或暗地跟很多前苏联专家、科学家做过工作,希望他们把技术卖给自己,但这些专家或待价而沽,或心存疑虑,还有的人还有很大的祖国情结,宁愿将那些高科技烂在肚子里也不愿意帮助华夏强大起来。

所以,姜新圩得到的技术并不多,就算有,也很多是普通的、稍微领先的技术。

可现在情况不同了,因为飞讯集团有了小克留齐科夫!

这个小克留齐科夫之前是克割勃的高官,干的就是情报分析,对前苏联的科技情况非常熟悉,虽然不懂具体的高深技术,但他知道很多科学家、专家之前从事的是什么项目,特别是知道一些外人所不知道的秘密项目。

被姜新圩任命为战略信息分析中心副主任后,享受着高薪水的小克留齐科夫主动向张钢提出了劝说前苏联科学家、专家贡献技术。

张钢自然大喜,立马就代替姜新圩做出了承诺:只要他能劝说那些科学家、专家献出高深技术,他就可以获得技术成交额的百分之十,多多益善,不设上限。

小克留齐科夫自然也是大喜过望,连忙去找人谈心了。他首先从那些佬家在俄罗斯之外的独联体国家的俄罗斯族科学家、专家开始谈起,利用这些人没有什么归属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属于俄罗斯还是属于其他独联体国家,利用他们的茫然来消除他们内心的负罪感,然后一步步让对方敞开心肺,说出他们的技术秘密。

小克留齐科夫是克割勃出身,最擅长的就是心理战,那些学者专家一辈子都痴心学术、痴心技术研究,哪里是他的对手,没有多久就答应说出自己的技术。

当然,小克留齐科夫也不忘拿巨额的资金诱1惑他们,说只要他们拿出的技术真的好,飞讯集团就会拿出他们一辈子都花不完的钱给他们作为技术转让费。

小克留齐科夫进展非常顺利,等到那些老家在俄罗斯之外的独联体国家的专家敞开了心肺,那些老家在俄罗斯的专家也慢慢松动了,也认为科学无国界,开始一边拿钱一边说出自己的技术。

这样一来,张钢的资金压力自然就大了,不得不向刚刚拨了巨款给科研院的姜新圩救援。同时,他也想有关部门救援,毕竟很多技术是飞讯集团用不上的。

对于这种钱,姜新圩没有不答应的道理,只是他还是要张钢区分一下自家公司可用的和自家公司不能用的。不能用的技术自然得由有关部门掏钱。

……

好不容易没有了电话骚扰,姜新圩立马开始翻看周建亮从街上买来的新报纸。

他如此破天荒的要看报纸,自然是有原因的,那就是看看有关部门是不是按照他的要求将应急通信设备试验成功的消息刊登出来,是不是刊登得很多。

他之所以这么要求,就是为了让日人看到。等到一周之后日地震发生,那时候就是应急通信设备大显身手的时候。

不得不说有关部门说话还是算数的,不但大部分报纸都刊登了这个消息,有的报纸还发表了长篇通信,甚至还配了好几张大图,并用示意图做了说明,说明这些设备如何在灾区发挥作用。

当然,报纸还吹不了不少牛,说这些应急通信车、应急通信直升机具有世界水平,是国际首创,意义非常重大什么。

看到这些报道,姜新圩哈哈大笑,开心极了。

两天之后,姜新圩知道了应急通信车和应急通信直升机试验成功的事登上了香江的报纸,也登上了日的报纸。这让姜新圩彻底放下心来:该做的都做了,剩下的就是等待。

十四日下午,他接到了梅奥妮打来的电话。

她询问日那件事什么时候发生。姜新圩不敢说的太具体,但也没有太笼统,而是告诉她越来越多的征兆显示地震估计在一周左右发生。

梅奥妮则神神秘秘地说道,她已经在日股市期货悄悄地投入了二十多亿美元,还在继续投入,只要那件事真的发生,姜新圩这次买米26直升机和伊尔76运输机的钱肯定能赚回来。她告诉姜新圩,日经225指数每下跌一个百分点,她就能赚回这次采购飞机所付出的全部资金,现在就看日经指数跌多少了。

(感谢一路相随,求推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