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超级电信帝国 > 第324章 学术会议

超级电信帝国 第324章 学术会议

作者:老井古柳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13:28:12 来源:笔趣阁

这个大佬很是欣慰地说道:“小姜不错!有大局眼光,除了技术强,其经济大局观还是不错的,刚才把问题说得非常透彻。”

刘姓大佬笑道:“朱老,你这话是夸他还是轻视他?如果他经济大局观不强的话,他能创建这么大一家公司,他的产品能如此畅销?”

说着,他对姜新圩说道:“你就放心吧。只要你认认真真地办企业,我想是没有人会对你们怎么样,也没有人敢对你们不利。你说的不错,国家的政策只会越来越好,企业只会越来越宽松,经济改革的车轮是谁也阻挡不了的。”

刘老最后这句话说得掷地有声。

这让姜新圩喜形于色:他说的这些话无疑是一种承诺。自己只要做好“认认真真办企业”这个前提条件就行,只要不去做歪门邪道的事情就好。

接下来这些昔日威风凛凛的大佬们兴致勃勃地询问了姜新圩的有关发家史、产品情况以及飞讯技术公司未来的计划……

姜新圩亲自为他们进行讲述,只不过对自己的发家史没有太多的阐述,主要讲的是他如何生产电话机又如何销售电话机。虽然这些大佬阅历深,经验足,但**-丝逆袭的励志故事听起来还是很舒服的,也很激动人心,以至于他们都差点忘记去打听姜新圩为什么变得如此厉害,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本事。

每当大佬们将话题重新扯回到追问他的知识来历,姜新圩就环顾左右而言他,又拿寻呼机在香港取得令人成绩的事情来述说一番,几下躲避,终于让那些大佬放弃的追问。他们知道这是姜新圩不愿说,姜新圩本身肯定存在不少秘密。

满头大汗地送走了这些大佬。姜新圩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他将公司的事情稍微交待好之后,立马前往省城双州市的科研基地,准备跟那里的一些数字移动通信专家们见面。

这个科研基地在姜新圩眼里可比什么都重要,因为这里是未来科研成果的摇篮,是未来高新技术产品的孵化器。

正因为这里重要,他将来的工作重点就在这里。

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现在科研基地的工作已经走上了正规,各研究室和各课题组都已经按照姜新圩的要求在进行各种研究,而与此同时进行的就是科研人员以及实习的大学生们之间的相互学习。

当然,伴随着科研和学习的进行,这个基地对资金的需求也是非常巨大,每天投入这个基地的资金都数以十万计,这还不包括科研人员的固定工资。

现在基地的科研人员已经有两千多人,而从全国各地招聘来的大学生、研究生更高达六千人,加上其他服务人员、安保人员以及政府外事部门派来的人。总算超过了一万二。

一万两千人看起来似乎不多,但在华夏国而言,可是一个非常非常庞大的科研机构了。要知道国内一般企业纯粹从事科研工作的也就是几十个人、十几人而已,有的甚至只有几个制订工艺流程的人。近万人的科研队伍完全可以跟国家级的科研机构相媲美。

当年美国开始曼哈顿计划研制原子弹的时候也就是二十来万科研人员,投入的资金也就是一百亿美元。当时美国可是集中了全国的科研力量。当然,他们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功地研制出了原子弹,总算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将两颗原子弹扔在日本人头上。

姜新圩这个科研基地目前的中坚科研力量也就是两千人左右。差不多只是二十万科研人员的百分之一,但这个科研基地的科研人员还在继续增加。基地也在不断扩大。

按照姜新圩的设想,他的这个科研基地将成为全国最大科研基地,核心研究人员将来至少增加在两万人以上。即使与美国的摩托罗拉公司、瑞典的爱立信公司还是芬兰的诺基亚公司相比,也毫不逊色。

在研究领域方面,姜新圩注重的是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无疑是移动通信技术,注重的是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技术;第二个方面就是芯片设计和制造技术;第三个方面则是半导体材料的研发和生产技术。

姜新圩今天前来与数字移动通信专家见面就是为了研讨数字移动通信技术。也是为了参加一次技术交流学术会议。

这次学术会议是姜新圩赶时髦弄出来的,目的除了让研究基地的专家多接触外界的技术,相互学习相互进步之外,更主要的是为了提高飞讯技术公司的名气,为了让飞讯技术公司早日成为世界知名公司。有利于公司今后的发展。

与世界著名大学一样,世界知名企业经常邀请世界著名的专家、学者召开技术研讨会或学术交流会。姜新圩利用飞讯技术公司生产出高质量寻呼机的这个契机高调地对外宣布了飞讯技术公司将进军移动数字通信技术行业,并向世界知名大学和通信企业以及一些科研机构发出了邀请函,请求他们派人参加这次学术研讨会,并请他们在会上宣读他们的论文。

让姜新圩意料之中而又有点尴尬的是,飞讯技术公司发出的邀请函很多,但国外答应出席这次学术研讨会的人却很少很少,除了欧洲三家科研机构和日本两家机构答应派专家参加外,其他的邀请函都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应。

而且这三家欧洲的科研机构基本都是姜新圩以人情做底子换来的善意回应:其中一家是德国德飞凌公司,姜新圩设计的微处理器在这家公司生产,他们因为生产这种微处理器而赚了不少钱,现在见姜新圩的公司召开学术研讨会,自然要来捧场,也顺势向姜新圩吹嘘一下他们在数字电路研究上的成就,希望飞讯技术公司将来能采购他们更多的电子元器件和芯片。

一家欧洲研究机构则是意大利一家大学派来的,因为这家大学与姜新圩在意大利的east-jm投资公司有业务往来,知道了华夏国的飞讯技术公司拥有不少不错的技术专利,前来学习学习也好。而另外一家欧洲机构姜新圩两辈子都没听说过,只知道来自英国,属于一家名不经转的企业。

如果不是才开始第一次召开学术会议,如果不是为了在媒体宣传时增加“国际”性,他还真不愿意邀请对方来,要知道邀请对方过来必须支付对方来回飞机票、交通费以及在华夏国内部的住宿、用餐和旅游费用的。

这可不是一笔小小的费用。

日本两家机构则还算有名,一家就是在香港展销会上被飞讯技术公司打败的jnec公司,另一家则是目前还不怎么出名的will公司。这家公司将在几年之后威风凛凛,因为这家公司将生产国人都知道的“小灵通”。

与国际上的反应一样,国内也没有多少家机构派人来参加。答应前来参加的十来家机构不是因为看着中科院戴老的面子前来,就是因为想获得飞讯技术公司公司的电话机、寻呼机的组装订单而来,要不就是因为湖东省相关领导跟省内某些大学打了招呼……

可不管怎么样,姜新圩硬着头皮组织起来的这次学术研讨会多少有了一点点样子,加上自己科研基地里那些俄罗斯专家,多多少少与国际粘了一点边,媒体报道的时候也不至于太难堪。

不过,因为这次研讨会没有钓到什么国际知名的大鱼,也没有邀请到国际知名通信设备厂商的专家,对提高飞讯技术公司的名气没有多大的作用,姜新圩就决定降低自己宣读论文的技术水平,特别是减少论文里对未来技术的描述,而是宣读一份中规中矩的有关数字移动通信的帧结构论文。

而且,他与通信专家朱耀旭探讨了技术之后,将这篇论文的作者增加到两人,宣读任务的事交给朱耀旭。

姜新圩的大度让朱耀旭很是不安,他可是知道自己对这个领域的研究水平如何,跟姜新圩相比简直就是肤浅,自己不但此时写不出这么高水平的论文,就是理解这篇论文的精髓都有点困难。

如果不是姜新圩耐心地给他讲解了几个小时,如果不是姜新圩不断鼓励他,如果不是姜新圩认真解释了他不上去宣读论文的原因,他朱耀旭还真不敢也不好意思上去宣读。

作为学术会议举办方的老总,姜新圩自然在会议召开之前要去见一见参加会议的专家们,要主持至少一场晚宴欢迎这些外地的客人。

因为大家都不知道姜新圩的技术水平,都以为他们只是企业老板,因为当姜新圩去拜访他们的时候,那些专家都是随意应付着,说一些场面上的话,比如高兴见到你,感谢你的款待什么的客气话。

姜新圩也随意地应付着,稍微装了装企业老总的高姿态,谈话时也不涉及技术方面的话题。只有在见那位来自日本will公司的专家时,姜新圩才开始谈起了技术……

(感谢赫赫威龙的打赏)(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