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超级电信帝国 > 第219章 制造芯片

超级电信帝国 第219章 制造芯片

作者:老井古柳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13:28:12 来源:笔趣阁

如果这次与戴老他们的半导体研究所合作成功,就能够吸引大批国内人才特别是年轻知识分子,在加上不久之后接受来自苏联的、因为苏联解体而大量流失的科学家,姜新圩就根本不用担心人才缺少的问题。

有了人才,自己的事业还愁不腾飞吗?

也许到时候他担心的反而是如何充分发挥蜂拥而至的专家们的能力了。他希望能够将这些中外知识分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好能实现“一加一大于二”,至少得保证“一加一等于二”,可千万不能让人才的聪明才智白白浪费。

“得好好找一个人力资源管理上的专家,帮助我好好管理手下的人才。”姜新圩开始思考将来人才多了之后的麻烦,不过,他很快就释然了,“现在着急是不是早了一点?呵呵,等我慢慢再物色就是,现在苦思冥想也未必能想到什么高人。”

……

单晶炉乃至它所生产的单晶硅、硅晶圆是姜新圩渴望解决的,也是姜新圩一直记挂的心病,现在问题虽然没有最后解决,但解决这个问题只是时间问题,只要这个合同一签,他就不用为此担心了。

看到了戴老之后,他内心有了一个更大的想法,或者说更大的野心——制造芯片,就是制造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甚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努力实现将他设计的微处理器从纸面的图纸变成性能优良的实物。

设计微处理器、程控交换机和手机通信系统都固然重要,但芯片的制造更重要,更能体现一家企业的真正实力。

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是现代工业皇冠上的一颗明珠,也是现代通信设备所必需的基础科技。如果微处理器等芯片受制于人,他根本无法建立起现代通信帝国,不但大量的利润会流入外国芯片生产商口袋里。还可能会因为西方国家的偏见导致高级芯片难以采购到。

他清楚地知道,芯片制造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远比制造单晶硅复杂而困难得多,自己若想研发并制造芯片,必须借助国家的力量,必须拥有国家级甚至世界级的微电子专家。必须从现在开始就搜罗一个个顶级专家到自己的公司来,必须从现在购买相关专利、高科技设备,做好必要的技术储备。

单打独斗、一个人绝对不行,就是穿越者也不可能实现。

如果说之前自己想借助国家的力量根本不现实,太想入非非了,可有了戴老的帮助就不一定了,就可以通过以戴老他们为桥梁跟有关部门特别是高级科研单位联系起来:很有可能通过“引-诱”半导体研究所进入自己挖好的坑,进而拖其他研究所下水。

……

戴老和金嵩永可不知道今后的发展情况,更不知道姜新圩的勃勃野心。他们现在只感到自己单位的科研经费太少了,因为资金缺少而让很多正常的工作无法进行。如果眼前的这个小伙子真的实现他在合同里的诺言,那就太好了,不但自己所里已经安排好的试验能够顺利进行下去,还能增加另外一些项目的研究。

对他们而言,今天可以说是双喜临门,不断将来的科研经费有了着落,自己再也不用为科研之外的事情费尽心思了。更主要是自己的科研项目将填补国内单晶炉和单晶硅生产的技术空白,单晶硅生产水平很可能一下子位于世界同行的前列。

真是名利双收!

真所谓“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一直追踪世界单晶硅技术的戴老、金嵩永只是简单地跟姜新圩聊了聊,虽然一下子就掏尽了姜新圩的底细,知道他在单晶硅上的知识水平并没有他们之前所想象的那么高得恐怖,但他们却知道这个年轻的小伙为他们指明了方向,为他们未来几十年的单晶硅发展搭好了梯子。

他们只需顺着这条梯子朝上努力爬就是。这条梯子就是最快最近最短的捷径,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一下超越国外的同行。

在戴老和金嵩永询问他的时候。姜新圩打起十二分精神也没有应付好。没有多久就被对方轮番的轰炸弄得出了一身冷汗,最后不得不坦白自己也就是知道这些东西,他们才罢手不问。

平复自己慌乱的心情时,他还担忧对方知道了自己的真实水平后而生气,进而担心他们撕毁刚刚签署的协议。

总算还好。对方并不是自己所担心的小人,戴老和金嵩永都可以称得上是正人君子,他们压根就没有提撕毁合同的事,也没有说一句修改其中一些对他们不利的条款。他们还一个劲地说姜新圩是他们的引路人,还说如果将来项目取得了进展,在申报奖励或申请专利的时候一定把他的名字写最前面。

在他们看来,姜新圩这样的表现才正常,甚至已经超过了他们的想象,如果他真的什么都回答得上,那他们才怀疑自己是不是见到鬼了。

姜新圩可不想在这个领域也出名,不想因为出名的地方太多而被别人视为怪物,坚决拒绝了他们的好意,只同意将自己公司的名称写上去。

因为这毕竟是今后的事,三人说了几句也没有再争,等真的出了成果再决定这些事不迟。好事还怕没有人接受?

戴老完全没有掩饰对姜新圩的欣赏,虽然将飞讯材料公司确定为国家重点扶植企业还需要很多手续要履行,戴老本身也没有最后的决定权,就是他所领导的半导体材料研究所也只有建议权,但他却面对省长等人直言:他们半导体材料研究所这一关绝对通过,而且会极力向有关部门推荐和建议,如果国家有关部门最后因为各种原因而不同意,他会一直坚持并发动所有他所认识的人一起再次推荐,他说至少中科院会重点扶植这家企业的。

没有人觉得他太狂,他只是中科院下属研究所的一个所长,怎么能替院里的领导做主?知道他的人却知道院里的几个领导不是他的同学就是过去的同事,而且因为他的人格魅力,在院里的话语权很大,很多领导愿意听取他的意见。

省长等人知道,有了戴老这个表态,飞讯材料公司成为国家重点扶植企业可以说是十拿九稳了,试想想,上级有关部门做决定还不是根据下面单位的意见来的?再说,有了中科院的重点扶植不就等于是国家重点扶植吗?哪一个领导会傻乎乎地跟着中科院的科学家们对着干?就算这个领导的意见是正确的,其他人都会以为这个领导心胸狭隘,不尊重科学。

接下来,戴老还吩咐省工业厅的领导立马安排省里技术最好的机械加工厂生产姜新圩所“设计”热反射器。等到工业厅的领导高兴地答应并马上打电话通知省属一家机械厂的领导前来接受任务后,戴老又代替了姜新圩向省里要政策,请省里、市里在政策上对飞讯材料公司进行倾斜。

这让姜新圩有点哭笑不得的同时,更是高兴不已。很多他不方便说出的话,经过戴老的嘴巴说出来,效果更好,气氛也更和谐。如果是他或者苏鼎宇说出来,那些官员也许还会觉得他们要求过分,有点得寸进尺呢。

“呵呵,我的捆绑战略这么快就结出了果实?如果没有戴老他们,这单晶炉改造的事还不知道会拖到什么时候,还不知道会耽误我多少时间。现在把他们扯进来,自己可以完全放手,只坐在家里享受成果就行,真是太好了!如果其他事情也能找到这种牛气哄哄的单位帮忙就更棒了,我可以集中全部精力来进行技术开发,我上辈子的技术肯定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并完美地转换为产品、转化为金钱。”姜新圩美美地想着。

姜新圩知道跟戴老这些人建立起牢固的联系后,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那就是很多他不方面出面的事情由他们来办理就顺利多了。

比如这次让省里实力最雄厚的机械加工厂加工热反射器,自己就算亲自跑到那家工厂请求对方加工,答应付出远比市场上的加工费用,对方也未必会爽快地答应加工,加工的速度未必快,或许还要搭上大量的时间请对方吃饭什么的。

可是,这些要求从戴老嘴里说出来后,根本不需要那家加工厂的领导同意事情就办成了。省长、市长以及工业厅的领导还感觉很有面子,觉得能帮上中科院的忙是戴老他们看得起自己辖区内的工厂,是一种荣幸。

而且他们还觉得戴老是在为自己辖区内的企业要政策,是帮自己人的忙啊。至于姜新圩他们得好处,也是他们乐意看到的。飞讯公司腾飞,不就让地方税收大增吗?最后的政绩还不是落在自己头上?

……

中午,飞讯材料公司宴请了前来参观的领导和戴老等人,虽然大家没有喝得酩酊大醉,但宴会期间的氛围都很好。

(感谢铧敖天下的月票,求推荐)(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