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超级能源强国 > 第六百六十一章 船业速度

超级能源强国 第六百六十一章 船业速度

作者:志鸟村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9-16 00:35:50 来源:笔趣阁

闫学灿的心思都放在苏城这里,哪里顾得上中船重工的先生们的想法。

他一面介绍总段造船法的速度提升,一面又将船业开发的新技术一一拿出来显摆。

以前的大华实验室是重点投入,再加上技术收购的方式,如低压柴油机技术,苏城就在法国展会期间与大西洋船厂谈妥了共同研发,大华实验室借用自己研究了差不多30%的技术,以及2000万美元的现款,说服大西洋船厂投入自己的技术积累和人力资源。

如今,大半年的时间过去了,这项技术也已有了原型机,正在被刘秋等人像玩具一样耍弄,注册的上千种专利更是让闫学灿底气十足。

按照大华实业内部的分配,大华船业委托大华实验室进行并支付相关费用的研究项目,就算是大华船业和大华实验室的共同技术。

当然,只有大华实业内100%私有的分公司才有这样的内部分配模式,如德邦热水器或者中船重工这样含有部分股份的关联公司,根本就没有委托研发的说法,只能寻求某方面的专利授权,哪怕大华实验室拿着他们的钱开发出了新技术,技术专利也是留在大华实验室的。

荣尚国瞪着眼睛听,却是在等着大华船业关于普通船舶的建造说明。

对于大华船业究竟接了多少吨的船只订单,又完成了多少,中船重工根据自己的总段工厂和分段工厂的产能。可以有些猜测。但是,给大华船业做配套的船厂不止中船重工一家,总数如何。荣尚国还是非常好奇的。

对他们来说,大华船业在国际造船市场上的表现,也是他们评估自我的重要参考。

至于lng船的技术,荣尚国本人是早就放弃了。要说起来,荣尚国和他所代表的中船重工以前也是追求过lng船技术的,但那时候是对lng船技术完全没了解,本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想闯关。如今有了了解,他顿时断了心思。

大华船业亦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所不同的是。他们的勇气更甚,底气更足,方向也更明确,而且坚持到底了。

在此过程中。苏城光是为了获得lng船的技术。前前后后就付出了3亿美元左右,还有超过两年多的时间,更别提中韩建交,欧美造船业转移等非常讲究的机会了。

以国企目前的经济状况,中船重工最多也就是拿出3亿人民币而已,这还是在与大华实业合作中赚到的。掏3亿美元博几年后的回本,荣尚国相信,自己的面子再大。这样的报告打上去,发改委也根本不可能同意。

而今的国际市场风云变幻。两年前曾有的市场空缺,早就被日本、韩国以及大华船业这样的公司给填掉了,中船重工再想入场,门槛比大华船业当年要高不少,首先技术转让的价格就会飙升,韩国人估计也不会再卖了。法国人尽管开放,要价却是够狠。同时,荣尚国也没有自信再用三年时间去搞马拉松的谈判。

另一方面,拿到了技术要消化,也不是很容易的事。中船重工的负担沉重,和其他类似的国企一样,从80年代末期就减少了对研究机构的投入,旗下的研究员没有办法的时候,只能安于现状,虚度生命,但有了大华实验室的招揽,投入期间的不在少数,新的招聘工作更是大受影响。

中船重工如今做研发,都是依托大华实业来做的,普通的图纸设计他们自己做,技术改造自己做,技术研发却往往与大华实验室合作或直接转包给大华实验室,他们很乐意省下采购维护设备,以及实验研究等方面的成本,大华实业有中船重工的股份,双方关联公司的合作也是理所应当。

可荣尚国清楚,一旦中船重工要抛开大华实业,自己搞lng船,再要想获得大华实验室的帮助,那就难上加难了。

或许再过个几年,十几年,等中船重工缓过劲来,他们还会重组自己的研究院,搞独立自主的lng船研发,但到了那个时候,lng船的市场已经发生了变化,大华实业也不会仅仅是今天的规模了。

这也是国有企业的无奈,即使中船重工的高层管理明知道越早研发lng船越好,但在全国一盘棋的传统下,在发改委和国资委的管理下,资金不足又没有批准,他们连贷款都难做到。毕竟,就目前的国内局势,3亿美元可是能做太多的事了。

荣尚国只能将目光投向能够建造普通船舶的总段造船法。

以他们现有的技术,只要能掌握一些关键性的步骤,同时采购必须的设备,学会总段造船法并非不可能。

当然,绕过大华实业掌握的专利壁垒还有困难,但比lng船的无数技术壁垒要现实的多。

荣尚国也因此很想听听大华船业本身,是如何评价他们的普通船只建造的。

总量如何?建造速度如何?是可以更快?还是已经达到了速度极限?或者能否继续降低成本?

可是等啊等,等啊等,等闫学灿都将大家领到正在建造的lng船跟前了,普通船舶的说明,仍然没有出现。

荣尚国不得不使了个眼色,给旁边的副总钱腾。

自从大华实业入股中船重工,原先的常务副总詹志芳就退居二线了,取而代之的副总钱腾,正是苏城当年的同盟军,他也是小胖黄平的父亲黄恒丰的老领导。

由于这层关系,钱腾是中船重工内部和苏城联络最紧密的人之一。荣尚国不好问的话,钱腾毫无顾忌的打断闫学灿,道:“工厂前两月不是送了三艘巴拿马型的总段过来,船业组装完了吗?”

巴拿马型船只是能通过巴拿马运河的最大型散装货船,载重量在6万吨左右,也是各个船厂生产的主力船型之一。

闫学灿正说的口干舌燥,趁机抿了一下嘴,笑道:“两个月前的巴拿马船型,肯定是组装完了,我让人去查一下。”

为了接待苏城,他后面跟着十多人充当助手,立刻有人从最近的订单中找出符合的,道:“两个月前,我们一共有7艘巴拿马船型的订单,其中3艘船的总段交给了中船重工,目前已组装完毕,交付使用了。嗯……回款是在下个月的中旬。”

像中船重工这样的供应商是不会参加大华实业的预付款项目的,他们的盘子太大,也不缺乏生产资金,需要单独签订双方认可的协议。

而就重工业生产来说,3个月回款是超快了。

荣尚国惊讶的抬起眉毛,道:“总共7艘?”

过去一年多,中船重工的总段和分段工厂都是超负荷生产的状态,为了能够按期完成大华船业的订单,他们不得不将其他分公司和车间的工人调到这几个工厂来。

照荣尚国等人的想法,中船重工至少能完成大华船业七成以上的分段订单,6成以上的总段订单,而大华船业自身肯定是将精力集中于总段和分段的组装上。

现在听说7艘巴拿马型船只,中船重工偌大的公司只有3艘的分段和总段,这让荣尚国不由看向钱腾。

后者也不是太清楚大华船业内部的事。这在国内其他公司比较少见,可大华实业有信息局有保密局,订单一类的信息,知道的不多,敢露出来的就更少了。

闫学灿并不细说,解释道:“我们自己的船厂,还有中远等供应商,把剩下的4艘分掉了,中船重工在这方面还是得到最高分配的。”

大华船业的工人总数并不多,少不了中船重工的服务外包,他等于是什么都没承诺。

荣尚国知道也管不着,咳嗽一声,道:“这么说来,大华的总段工厂的速度又提升了?”

“目前还没有达到最高速度,我们的计划是每个季度提升10%的生产速度。”闫学灿颇有些骄傲的说。

就实业来说,10%的生产速度提升,要付出的可不止是10%的努力。

荣尚国深知此点,诧异的道:“这么说,大华船业的总段工厂,现在的建造速度提升了40%以上?”

“从我们的评估来看,提升了80%以上。”闫学灿是对苏城说的,这都是他的业绩。

苏城微微点头,认可了他的付出。

大华船业的扩张有目共睹,如今已能做到自给自足,想来用不了多久,又是一只现金奶牛。

荣尚国却是想到了中船重工的工厂,他们有大华船业援助建设的总段工厂和分段工厂,前者生产船只的总段,也就是一艘船的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生产好的总段拖拽到大华船业的总段工厂,拼接组装成船只。分段工厂就较为简单了,一艘船往往有十几块乃至更多的部分组成。

在生产的过程中,中船重工的几个工厂也随着熟练度的提升而变的生产效率提高,但别说80%的提升了,18%估计都悬。

而大华船业的总段工厂也是满负荷运行的。

这样一想,荣尚国的脸色就变的不好了。

“我们今年会投入大力气,将新购入的机器全部用起来,估计生产速度还能有所提升,原计划4年完成的订单,大约1年半就可以完成……”闫学灿哪壶不开提哪壶,接着还邀请众人进入正在建造的lng船内部参观。

荣尚国默默的跟在后面,打探消息的心情都淡了。

差距太大了。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