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超级能源强国 > 第四百零四章后勤保障

超级能源强国 第四百零四章后勤保障

作者:志鸟村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31:58 来源:笔趣阁

第四百零四章后勤保障

大华实业的培训机制是非常完善的,这多少有点继承济柴动力机厂和胜利油田的国企基因。

和21世纪人想象的不同。中国的国企,差不多是中国最重视教育和培训的部门了。因为国企是一个大家庭,无论是国企的幼儿园、小学、中学、技校,还是部属的高校,它们主要的生源都来自国企子弟。再大的领导,总有孩子要读书上学,因此,除非是穷的掉底的国企,学校办的都不错。

直到90年代,国企的学校技校,都是一个地区最好的学校和技校。越是贫穷落后的地区,这种差异xìng就越明显。

尤其是石油系统这样的大单位,它们甚至有自己的教育体系,系统内的师资力量也能一定程度上的流动,这种优势,是当年jīng穷jīng穷的地方zhèng fǔ无法比拟的。

当石油系统的教师拿着500元薪水的时候,北大教授都只有三四百元。这样的教育系统,自然能够收纳到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从而形成滚雪球的教育优势。

在石油部撤销以前,邮电部穷掉底之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等,都是国内有数的好大学。

而中国教育部最不重视的职业教育的责任,差不多全都落在了国企身上。职校的地位,差不多也是随着国企的起伏而起伏的。

大华实业的培训机构,一部分来自内部的济柴等工厂,一部分则是在争夺海沧基地期间,以大华石化的名义兴办的。

大华石化名下的培训基地,也是国内少有的拥有外国教员的职业学校。

为了保证大华船业的培训效果,苏城把雇佣来的外国技工一股脑的给拉了过来。

大华船业的工人也不含糊,每天收工回家,匆匆吃个饭,就赶回船厂上夜校。

9月的本埠,rì照时间算长的了,工人们下班时天还大亮着,等培训班的三四个小时结束,天差不多就黑下来了。

就算回家立刻休息,晚上的睡眠时间也很难达到8小时,更别说去做一些爱做的事了。

工人们忙忙碌碌,苏城也没有闲着,他每天早晨做好rì常工作,下午开几个小会,晚饭以后,就拉着集团和大华实验室的人,到大华船业来帮忙。

或者是请刘秋等大牛派上台教学,或者是慰问关心……总之是营造一种全厂努力的状态。

这种气氛在大集体中是非常有意义的。用来形容的话,就是军队中的士气。

拧成一股绳向前进的工厂,就像是士气充足的军队,往往能以弱胜强。整天想着蒙混过关贪污**的工厂,就像是没士气的土豪军队,碰到硬壳就会一触即溃。

霍昌,陈祖年等人都是50多岁的人了,调节气氛是一把好手。加上苏城身先士卒,竟是让船厂的进度有加快的趋势。

如果不是失去了百余名技工,技术劣势实在太大,202号船是有机会提前完工的。

9月的第一个周末。培训班照常举行,只是提前到了午后。

站在船厂门前,看着周末还来的工人,苏城不经意的想到学校的周末补习。

国人的传统果然是贯穿全社会的。

陪苏城站在船厂门前迎接的霍昌,忍不住赞道:“咱们这工人,比当年学工学农还积极。”

经过一个星期的补习,工人们疲惫之余,也有些习惯了。一些年轻人看起情况不错,甚至有兴高采烈的。年纪较大的工人普遍比较沉稳,但jīng气神尚可。

张超从国外留学回来,满脑子的经济哲学,却是不相信霍昌当年的学工学农,不禁道:“咱们的培训自愿,但是按照加班工资的一半来补偿,等于是参加培训的工人每月能多得60的薪水,不积极才怪呢。”

“那也不能否定大家的主观能动xìng。”霍昌和张超是说不到一块的。不过,霍昌虽然是集团副总裁,张超却是直属于苏城的集团战略部,两人互不相让的情况不时就会发生。

此时,张超就不准备让步,接着他的话头便道:“主动是因为培训的项目很有用。咱们把集团的七级工八级工都请来了,这种机会,以后哪里会有。再说了,工厂里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要不是中船把人拉走了,这些才培训出来的工人做候补都不够成熟,更别说是培训合格就上岗了。按照薪资状态来看,参加了培训的工人,要比没有参加的,价值提升10,薪水提升20以上,怎么会不主动。”

“你算的那些细账,工人哪里算得来。”

“总是感觉的出来的。”

“别吵。”苏城摆摆手,道:“不管有好处没好处,工厂有了困难,工人们齐心合力,这就是最好的局面。我注意了一下,现在大家最麻烦的地方,是吃饭问题。船厂偏僻,进出厂区都要花不少时间,下午的时候,往返回家吃饭,太耗费jīng力了。”

“我已经命令食堂照常提供晚餐了,不过,有家世的工人,还是倾向于回家吃饭。”杨明是办公室主任,管着这些后勤问题。

苏城“嗯”了一声,不置可否的道:“有家世的工人不是不愿意在食堂吃饭,是希望能和家里人一起吃饭。你们看这样如何,我们给工人家属,提供免费晚餐。”

“免费晚餐?”杨明头一低,就开始算细账了。

苏城不管他,道:“培训的工人总数是800人,家属翻倍的话,也不过是1600人,比工厂的总人数少的多,食堂是肯定够用的。按照每人每天2块钱的标准,不过多支出3200元而已,就是要辛苦一下食堂的师傅们。”

“刚结婚的年轻人肯定愿意,那有孩子的家庭呢?有的工人,孩子比较大了,还有上学和写作业的问题。”霍昌说着叹了口气:“也是咱们的船厂太新了,要是胜利机械厂那会,家属院就在厂里面,在哪吃不是吃。”

苏城笑着摆摆手,想了想,道:“现在的交通条件很好,不堵车也不塞车的,通勤车从市区过来,也就是三四十分钟的事。这样吧,还是以他们自己的意愿为主,但咱们尽可能的提供车辆,设计好线路,方便家属往来。另一个,再找一些老师来,给孩子们免费补课,指导学习和作业……”

“苏董想的周到,这样的话,哪怕是为了孩子,大家也愿意来厂区。”霍昌抚掌微笑。92年的时候,学历正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光是一个口号,而且是年轻人的最好出路。所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可以算作此时教育思想的一个最好注脚。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90年代的父母亲很少有接受系统教育的。他们读书的年代,讲究的是“知识越多越反动”,如今社会发生了变化,许多人虽然想辅导孩子,却没有相应的能力,因此求遍亲戚的不在少数。

什么补习班,辅导老师之流,仅仅是试水阶段,还少有人消费。

“咱们是为了给工人们创造好的学习环境,也尽量不增加家庭的负担。”苏城义正严词的说了一局,再次脸带笑容的面向来来往往的工人。

当rì下午,新政策就颁布了。

小姜和张良国师徒首先举双手同意。小姜新婚不久,正是经济紧张的时候,两人一起吃免费晚餐,既省时又省钱,再好不过。张良国则考虑着给亲戚孩子报个补习班。

这年月,外面招摇撞骗的补习学校,都有收取高额的补课费。大华集团聘请的老师只会更好,这样的机会却是难得一遇的。

充足的后勤保障和一鼓作气的尽头,令船厂的培训工作进行的很顺利,没多长时间,就有七八名技工出师,成为了关键岗位上的骨干员工。

论速度来说,大华船业差不多是在创造奇迹了。

然而,202船的进度仍然落后于设计,大华给自己建设的201船进度更是近于停滞。船厂组织工人进行了两次加班,总进度也没有明显的进步。

所有人都绷紧了神经,又哪有jīng力分配给加班呢。

苏城表面上云淡风轻的,心里也着实担忧。

随着十月的到来,他跑船厂的时间也越来越多了。

不过,了解的越多,他对完成合约的预期就越来越低。按照正常的建造速度,202号船多半是无法完成了,201号的命运也许会好一些,但延迟生产是肯定的。

“如果再多半年的时间,大华船业也许就能培养出自己的第一批造船技工了。看起来,不用技术含量搞一点的东西,这个船是造不成了。”苏城虽然这样想着,也没有立刻决定,而是拨通了李沧的电话,向他介绍了情况以后,询问道:“以202和201船目前的状况,大华能不能采用巨型总段制造法的方式制造。”

李沧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苏城不甘心的问:“那平地造船呢?”

这次轮到李沧惊讶了:“不用船坞造船吗?你会?”

被如此殷情的眼神盯着,苏城不自然的说:“我不会平地造船,不过,可以研究参考一下。”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