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藩镇 > 7.莫州讨逆

藩镇 7.莫州讨逆

作者:燕歌豪气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20:08 来源:笔趣阁

书友兄弟,投票收藏,证明你对《藩镇》的喜爱程度,给燕歌写作的动力和坚持完本的信心。

莫州西北二十里,一片淀泊烟波浩淼,势连天际,春风徐来,岸边翠绿的芦苇轻轻摇曳,显出一派勃勃生机。

莫州隶属幽州节,治所任丘。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巡海使中郎将任丘,筑城以防海口,遂以其名为地名。莫州与易州相距两百多里,同在幽州南边。

那片淀泊正是后来由海而湖,由湖而陆,名闻遐迩的白洋淀。

武威郡王李载义率唐兴军越骑日日在这湖畔演武,每天操练重骑冲阵,轻骑骚扰,直练得浑身热,汗如雨下,有股子说不出的畅快,又回到了熟悉的军旅,这些日子的积郁一扫而空,此刻缓辔轻驰,吹着暖熏熏的湖风,沿着湖畔慢慢遛马。

那日衙署后院马球赛,弟子李贤齐被人暗算,扫落马下,正忙着接待朝廷敕使,幽州监军也在座,竟未去瞧上一眼。

谁料杨志诚借机调走张允皋等,马球骑士向亭台驰来,大呼:“李载义杀使谋反!”围观将士一时不明就里,跟着大呼,藏在人群中的杨志诚心腹党徒提刀握棒,冲了过来。

李载义酒意被吓醒,环顾左右,只有张简金、张简木率一百牙军护在左右,一时乱了心神,匆匆取了家小,召集了几百牙军,逃奔涿州。

杨志诚率军紧追不舍,李载义身边的六百牙军被追截围杀殆尽,牙军都知兵马使李载宁,自己的亲弟拖着病躯战死,最后连李载义的家小都被掠去,张简金、张简木等几十骑舍身忘死,护着李载义与其子李正元杀出重围,来到义武节治下的易州境内。

义武节应变不及,杨志诚明明可以越境追杀李载义,忽如潮水退去,让人摸不着头脑。

到了易州,义武节度使傅毅不咸不淡,将幽州兵变上奏朝廷,要李载义安心等待朝廷答复,李载义纵横幽燕十载,河朔三镇称雄,现在寄人篱下,数日之内,饱尝到背叛、忠诚、生离、死别、人情冷暖等世间百态,郁闷愁苦不足为外人道。

莫州刺史,唐兴军使张庆初,忠义鲠直,感念李载义擢拔之恩,闻听杨志诚逐帅自立为留后,先在莫,瀛二州举起拥李讨杨的大旗,厉兵秣马,筹备粮草,得知武威郡王在易州,立刻遣使前去延请武威郡王到莫州主持大局。

武威郡王李载义抵达莫州后,开始向幽州节治下各军派出使者,号召各军讨逆,杨志诚早有防备,派兵封锁了幽州各处道路,应者寥寥。

操训了几日莫州的唐兴军越骑,李载义暗自叹息,冲阵穿刺时竟然有越骑坠落马下,更不要说转向骚扰掠阵,堕马者更多。

莫州承平已久,守着白洋淀这片水泊,鱼虾王八,菱角莲藕,从早春到深秋源源不断,恐怕唐兴军健儿摇桨荡舟远胜过驰骋骑射。

要是有大破契丹的三千铁骑在手,不,就是一千铁骑,以顺讨逆,临阵之时,以武威郡王的威信,幽州各军临阵倒戈的把握不大,但踌躇观望者肯定甚多,要是小胜一二,平定杨志诚之乱,李载义还是有信心。

三千铁骑,惯经杀阵,百战余生,以一挡十,又有前衙都兵马使张允伸统领,岂是战力孱弱的唐兴军可比。

树倒猢狲散,武威郡王眼下失势,燕州刺史李俨,前衙都兵马使张允伸率牙军铁骑、镇安军防御东北的契丹、山奚,恐怕也无法率军前来。

要是有前衙一千铁骑劲锐……平州离莫州路途遥远,更不要提千里之遥的燕州,李载义叹息着摇了摇头。

平坦宽阔的湖畔,设有鹿角木栅,建起辕门望台,数十座军帐如群星拱月,散落在一杆丈六大旗周围,大旗之下,就是中军大帐。

武威郡王李载义翻身下马,莫州刺史张庆初,行军司马李正元紧随其后,快走几步,张庆初追上李载义,指着东边道:“郡王看这淀泊风光如何?淀泊东边为赵北口,有十二座连桥,相传战国时为燕南、赵北的分界线。”

李载义站住,抹了一把虎须髯,瞧着张庆初黑廋的脸,脸上皱纹如刀刻一般,牧民一方辛苦了他,拍了拍他的肩,赞道:“水天一色,九河下梢果然名不虚传,张刺史在此屯田种稻,捕鱼捞虾,黎庶安居乐业,张刺史功不可没。”

“郡王,快近正午,某备了一席河鲜,请郡王品尝。”张庆初执礼甚恭。

“张莫州还这么客气,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危难时节方知张莫州的忠义!”李载义唏嘘感叹。

又走了几步,李载义忽地站住:“张莫州,你新募了三千团结兵,去看看军士的伙食如何?”

张庆初点头应允,派人通知伙房稍后开席。

唐军编制为每火十人,设火长;每队五火共五十人,设队正;每旅两队共百人,设旅帅;每团三旅共三百人,设校尉;五团一千五百人编为一营,营设指挥使。

新募的莫州土团分为两营,由张简金、张简木分任两营指挥使。

土团大营,一火团结兵正在熬煮鱼汤,一个健壮的小伙嚼着难以入口的杂粮野菜饼,大声埋怨:“赵火长,团结兵春夏归农,秋冬追集,官府给身粮熏鱼酱菜,张刺史现在招募土团,每日都是野菜饼,喝的是清淡的杂鱼汤,如何有力气操训?”

一个面目黝黑,渔夫模样的中年人道:“刘二,你这厮,就知道吃,现在青黄不接,你道为何在淀泊湖畔练兵,还不是打的鱼虾主意,赵老大愁眉不展,你知道忧的是什么?”

刘二楞头愣脑,撇嘴不服:“黎庶百姓图的不过是两顿食,一宿好觉,什么事还能大过这?”

中年渔夫拿筷敲了敲刘二的头:“数你最笨,你今年不想娶媳妇了,家里那二亩稻田快到播种插秧的时节,赵老大忧心的是这个。”

赵火长猛地站起,一脸的烦躁,喝道:“别吵了,谚语道,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刘二,你还为两顿饭食抱怨,羞也不羞?”

躲在营帐后的李载义听到这儿,心事重重,土团不入军籍,一般在本境保土安民,或调配作战,战事结束,立即回乡耕种,眼下到了春播时节,军心已是不稳,如果知道是藩镇之间的混战,军心立马涣散,看来只有唐兴军健儿勉强可用。

张庆初在旁,也听到这火团结兵的吵闹,看李载义面色凝重,上前悄声禀告:“武威郡王,去岁大破契丹,莫,瀛二州的府库存粮全调往平州,以作军粮。现在整军备武,各处用项极大,粮食马料、打制兵器,购买战马,下官已下令提前征收今年的两税。”

李载义吃了一惊,无言以对,闷声不语悄悄离开了。

莫州一无铁骑劲旅,二来无钱无粮。临近春播,军心浮动,难道上天要弃我李载义不成?

李载义心事重重在大营内走了一段路,蓦地看见一堆团结兵中有熟悉的人影,脱口问道:“张简金,怎地坐在这儿?”

张简金见是武威郡王在前,莫州刺史、行军司马随行,连忙拱手见礼。

张简金手里的杂粮野菜饼无处可藏,落入二人眼里。张庆初疑惑:“张校尉,军校不是另开小灶吗?”

张简金恭敬答道:“伯父禀性勤俭,常常教诲子侄,一日在军中,就要与军士同衣同食,简金不过是效仿伯父。”

张简金身边的火长禀告:“张指挥使将自己的饭食轮流拿到每火,与军士分享,他自己却吃得很少。”

李载义扭过头,眼眶湿热,拉着张简金介绍道:“此是前衙都兵马使,定远将军张允伸的侄子,其父张允平现为燕州游击将军,镇安军兵马使。”

张庆初方才知晓张简金乃将门虎子,肃然起敬:“幽州将门,家世显赫,忠义传家者。当推二张,檀州刺史,雄武军使张仲武,其父官至六部尚书;定远将军,前衙都兵马使张允伸,其祖为纳降军使。其父曾为妫州刺史,清夷军使。”

张简金躬身肃立,连称不敢。

李载义心澜起伏,朗声大笑:“如有张允伸亲率前衙三千铁骑,何惧杨志诚此等宵小之辈,自今日起,某也要学一学张简金,与军士同甘共苦。”

一旁的行军司马李正元眉头不展,忧虑重重,喃喃自语道:“合家老幼还在杨志诚之手,生死不知……”

平州通往莫州的驿道上,残雪初融,道路泥泞,道旁的柳枝已吐出鹅黄色的新芽,看着让人清新悦目,三千铁骑正在泥泞中行军,驿道旁停马驻立着几十骑,环拥着两位将军。

右边的将军正是定远将军张允伸,身着明光铠,剑眉浓须,身姿魁伟,心里措词良久,小心劝解左侧的将军:“肃之,为助武威郡王平叛,铁骑马不停蹄,连续行军,你事事亲历亲为,军需粮草,安营扎阵,无一不经你妥善安排,千万不可累坏身子,唉,逝者已矣,节哀顺变,小妹连同腹中的胎儿走了,不是还有贤齐么?”

高大清瘦的燕州刺史李俨着一身皮甲,面容看起来爽朗清俊,“逢昌,某知道,世守辽东的大业未成,怎会不爱惜自己?”

李俨忽地压低了声音:“逢昌,我们将武威郡王的古玩字画、金银拿到渤海国换粮购马,购置兵器,郡王会怪罪咱们吗?”

张允伸笑道:“古玩字画不过是些玩物,金银也是身外之物,怎比得上这锦绣河山,我们带了两车金银,足够此次平叛之用。”

斥候回报,武威郡王闻知燕州刺史李俨,定远将军张允伸率三千铁骑前来莫州会师讨逆,亲自出城百里相迎。

距李载义出走幽州不到一月,莫州风云齐聚,看来扫平叛乱,指日可待。

这章算是故事背景吧,别忘了投票收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