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动力之王 > 第959章 扩大规模

动力之王 第959章 扩大规模

作者:千年静守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13:19:50 来源:笔趣阁

陈耕笑眯眯的看着小麦克唐纳离去的背影,他很清楚,这家伙心动了。

心动是理所当然的,身为麦道集团的**oss,小麦克唐纳应该很清楚现在麦道飞机内部的问题和积弊有多么严重,而自己提出来的这几条建议,对于现在的麦道而言都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

不过心动归心动,陈耕也明白,老头儿要面子,当然不好一口答应自己,不过没关系,慢慢的等着就是了,倒是趁着这个功夫,陈耕去了商飞集团一趟,看看正在做静力测试的F120一号原型机。

是的,在福克F100的基础上,通过对机翼前的机身段和机翼后的机身段分别加长了1.5米、将最大载客量从F100的100座提升到了现在的120座的F120,现在已经制造出了原型机,而要进行的静力测试,则是飞机正式生产之前诸多关键测试中的一环,用来验证这个飞机是否满足飞行所要求的结构强度,是保证飞机飞行安全的重要手段。

陈耕赶到商飞集团的飞机静力测试实验室的时候,那架已经组装完成、接下来就要接受静力测试的F120原型机的所有测试装置已经全部到位,和我们熟悉的民航飞机不同,接受静力测试的飞机基本上不会安装任何的电子设备和仪表系统,至于座椅当然更是没有的,就是一个完全的“裸@机”,不但飞机内部没有丝毫的装饰,外面的涂装也只是刷了一层底漆,光秃秃的看着都让人别扭。

打量着上面安装了各种测试装饰的F120,陈耕向方志强问道:“方总工,现在已经完成哪些测试项目了?”

“预加载荷试验和全载荷试验已经完成了,”方志强连忙道:“现在正在进行的是破坏试验。”

陈耕就点点头。

所谓预加载荷试验,也是飞机静力试验的第一部,简单来说,就是用20%至30%使用载荷拉紧试件,消除间隙,当这一步完成之后将载荷卸载,然后再逐级加载至使用载荷。

这个试验的要求是机身结构的变形不能够妨碍飞行器的正常工作,并且在载荷卸载后,相应的部位不能有明显的残余变形,比如残余挠度不超过在使用载荷下总挠度的5%、残余应变不超过0.2%等等。

而破坏试验也是对飞机整体设计强度的检验,比如机翼这个位置,设计标准是100,为了留住足够的安全余度,通常会有10%左右的冗余,也就是在设计的设计当中,设计师们会将机翼的设计强度定在110上,而破坏试验的要求就是要对设计和工程实现进行检验:如果当机翼在载荷达到105甚至103就断裂了,没说的,不合格,强度不够;

可如果机翼在载荷达到了115的时候还没有断裂,那也同样是不合格,因为这意味着机翼的强度过剩了,而强度过剩也就意味着这个位置的重量过重,需要重新减重。

说话的功夫,已经布置好的专用液压机开始逐渐给机身和机翼加压,随着施加在机身和机翼上的压力逐渐变大,机翼已经开始呈现出了明显的弯曲变形,而陈耕和方志强面前显示器上,显示压力数值也在不断的跳动:85%、86%、88%……

当施加在机翼上的压力达到设计强度的105%的时候,机翼已经已经弯曲的很厉害了,但机翼依旧完好没有断裂,最重要的是机翼蒙皮也没有出现明显的褶皱,不单单是方志强,商飞集团的其他领导们也跟着松了一口气:这万一当着**oss的面断了,那可就丢人丢大了。

“陈董,咱们还继续吗?”方志强小心的向陈耕问道。

陈耕看了方志强一眼,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怎么?没信心?”

这话一问出来,方志强顿时就有些坐蜡了。

为什么坐蜡?

因为F120就是在F100的基础上稍微加上了3米,机翼、垂尾和平尾都没有进行任何改动,当初F100在做实验的时候可是通过了的,现在你们竟然对F120没信心?

这意味着boss对自己这些人的工作能力都开始怀疑了啊。

其实按照国际惯例,像是这种改进型,其实是没有必要进行全尺寸机身破坏试验的,毕竟此前的所有的机身组件都是进行过实验、并且验证通过了的,类似的改进型之需要对改进部位进行试验、确定没有问题就好,当造这么一个机身不要钱?

可“任何一个改进型都要进行全尺寸机身破坏试验”是陈耕定下的规矩,谁又能反对?

方志强自然也不敢,不敢反对的他,哪里还敢犹豫,立刻站直了身子,大声说道:“我们有信心!”

“有信心就好。”

陈耕点点头,也没说什么,就这么等着方志强继续指挥。

“各小组听我的命令,”方志强用力攥了一把对讲机,吩咐道:“按照既定程序继续进行测试。”

下一刻,伴随着屏幕上显示的机身上各处测试点的压力数值的变化,机身和机翼上的载荷已经来到了109%,而伴随着一阵吱吱嘎嘎的、刺耳的金属摩擦声,当载荷来到111%和111.04%的时候,这架F120的机身和机翼轰然断裂。

“成功了!”

看着断裂的机身和机翼,指挥室内的众人非但没有任何的失落,反而是一脸如释重负的欣喜和开心,大家自发的、热烈的鼓起掌来:机身和机翼的断裂强度,和F100的强度完全一致,这意味着这次由商飞集团完全自主进行的F100的改进型号,在机身结构方面改的十分成功!

对这个结果,陈耕也很高兴,他大声宣布道:“大家继续,把后续的工作做好,今天晚上我请大家吃饭,大家好好放松一下!”

至于发奖金、放假之类的话,陈耕一句都没说。

陈耕虽然没说,可谁也没感到失望,现在的商飞集团已经是一家高度成熟的公司了,员工的薪资、奖金、假期之类都有明确的规定,大家都知道做好某个工作之后自己能够得到什么,如果陈耕这个时候凭借自己的心情乱做决定,反倒是干扰了公司正常的运转。

从测试中心出来,陈耕向聂光问道:“聂光同志,F120最快能够在什么时候投入市场?”

聂光抿了抿嘴,说道:“最快也要两年。”

“两年?”

两年其实不算慢了,虽然只是一个小改型号,但该走的试飞取证流程一样都不能少。陈耕点点头:“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还是尽量加快一下速度吧。”

言外之意,他对这个进度其实还是有点不太满意。

聂光有些疑惑:F120现在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因为质优价廉的缘故,国内的几家航空公司对F100非常喜欢,现在订单已经排到了三年后,而随着国内的航空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选择飞机这种出行工具的人越来越多,F120以及接下来的F150正好满足了市场以及各大航空公司的需求,如果再大,到时候以从苏联图波列夫设计局引进的图—204的机身为基础、以F100系列机身的航空电子系统和计算机系统、以商飞集团自产的RB211发动机组合而成的商飞版图-204正好可以满足市场的需要——那可是个200多个座位的大型窄体干线飞机呢,是标准的大飞机,就这样,陈耕董事长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但聂光什么都没说,只是点头:“请董事长放心,我们一定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加快整个工程的进度。”

说到这,聂光微微一顿:“另外,董事长,还有一件事。”

“哦?说说看,什么事?”

“是这样,”聂光解释道:“咱们这边不是要进行二期的建设了么,津门的领导们希望咱们能加大一下规模。”

“嗯?”陈耕怔了一下:“这是怎么说的?难道津门的领导想要在这里面插一脚?”

现在的商飞集团,年产福克F100飞机24架,这个产能冠绝国内,哪怕是西飞的运7客运型也达不到这么大的产能,而按照此前的规划,二期的产能是年产F100系列(包括F120以及未来的F150)36架,这样一来,等二期工程完工之后,商飞集团津门制造工厂的年产能将达到60架,这已经是一个很恐怖的数字了。

而聂光提到的事,让陈耕没办法不多想:津门的领导是想要干什么?

“不像,”聂光摇摇头,说道:“根据我之前和市里领导的接触来看,他们只是单纯的希望咱们扩大产能……税收优惠期这不是马上就要过去了么,咱们的产能越大,销售额越高,他们能够收到的税也就越高。

另外一个,如果咱们再次扩大了规模,势必也要招收更多的工人,到时候这些工人对津门市经济的带动作用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懂了!

不等聂光说完,陈耕已经大致明白了津门领导们的想法:他们没有插手商飞集团的想法,但他们看中了商飞集团生产规模扩大之后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

不过在陈耕看来这不是什么坏事,商飞集团和地方政府相互彼此帮助,这本来就是应该的,而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提出一些要求也完全不奇怪,事实上津门的领导们提出来的这个要求已经算是相当克制了。

他想了一下,对聂光说道:“这样,你和津门的领导们说一声,就说我可以和他们面对面的沟通一下,大家有什么诉求,都可以坐下来谈一谈。”

聂光没想到自己老板竟然这么好说话,立刻点头:“好的,回头我就和他们说一下……boss,您也准备扩大规模?”

身为原成发厂负责生产工作的副厂长,聂光脑子一转,很快就反应过来自家董事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莫非老板已经想着扩大二期的产能了?

陈耕笑了笑,也没隐瞒:“咱们决定建设的津门工厂的时候是什么年代?谁想到国内航空市场的规模已经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了?如果保持现在这个速度,十年后国内航空市场对飞机的需求量又要多大?如果未来十年,国内航空市场的发展速度比现在更快呢?”

也是!

聂光赞同的点头,想当初,陈耕董事长决定将商飞集团津门工厂的一期年产能定在24架的时候,整个集团上下几乎是一片反对声,大家都觉得这个产能定的太高了:一年就能生产24架啊,5年就是120架,这么大的产能基本上就满足国内各大航空公司的需要了,五年之后再生产的飞机卖给谁?难道工厂就等着停产吗?

最终,还是在陈耕董事长的一力坚持下,将这个产能定了下来。

而事实也证明了陈耕董事长的高瞻远瞩:随着国内航空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24架的年产能根本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商飞集团手中持有的订单也越来越多,现在已经排到了三年后了,这几年,靠着这些F100,商飞集团可是赚的盆满钵满,而靠着与商飞集团的合作,国内几大航空企业也是吃的满嘴流油。

现在想想,如果国内航空市场继续保持眼下的这个发展规模,新增的这36架的年产能还真不一定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董事长此前可就说了,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在国内称王称霸,当我们修炼好了“内功”之后,可是要走上国际市场,要与国际巨头们进行竞争的。

聂光觉得,看来董事长是准备借着进行二期建设的机会,开始试探性的走出去了。

…………………………

得知陈耕会亲自过来沟通商飞集团津门工厂二期产能规划的问题,津门市的领导们高度重视。

不能不重视啊,自打商飞集团津门工厂建成的这几年来,津门工厂算是知道了自己下去内有一家高科技企业之后,自己能够跟着沾多大的光:受商飞集团津门工厂的带动作用,多家和航空领域相关的高科技公司和科研机构纷纷在津门落户,后者成立分支机构,而这些来津门落户的单位,再加上商飞集团津门工厂,对津门市的经济起到了极大的带动作用,津门市的领导们早就盯着商飞集团津门工厂的二期工程的建设了,现在听闻陈耕要来,津门市的领导们立刻意识到:机会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