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动力之王 > 第842章 发挥主观能动性

动力之王 第842章 发挥主观能动性

作者:千年静守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13:19:50 来源:笔趣阁

“是的,我比你们还担心,”陈耕再次重复一遍,同时一脸严肃的说道:“我很担心你们接着这个机会让我给你们发奖金。”

“哈哈哈……”

众人哈哈大笑起来。

虽然大家知道这是老板跟自己这些人开的玩笑,但玩笑归玩笑,老板话里面的意思大家都听出来了,那就是老板对大家伙儿的工作成果非常满意。

这就够了!

对于会议室里的一众技术骨干们来说,自己的工作和劳动成果能够得到老板的认同,也算是对得起老板给自己开的这么高的薪水了。

一阵嬉笑之后,会议室里的气氛果然融洽了许多,这个时候陈耕才说道:“当然,成绩是有,但我实话实说,作为华夏第一款真正自己设计的轻型固定翼飞机,在使用过程中还是暴露出了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我相信大家自己也都明白,比如Y11的发动机功率不足,没办法满足单发起飞的要求,在比如Y11上面搭载的活塞-6型发动机不但可靠性不足,而且与大陆、莱康明、rotex等国际上主流的活塞式航空发动机供应商的同类产品相比,大修间隔甚至不足他们的三分之一,最重要的是,和国际上同等输出功率的活塞式航空发动机相比自重比较大……这些都是问题……”

陈耕的话还没说完,有人高高的举起了手。

陈耕仔细一看,是Y11运输机负责动力系统的副总设计师徐向东。

“徐副总师,你有什么要说的?”陈耕客气的道。

徐向东站起来,小心的提到:“董事长,您说的这些问题我们都认可,与大陆公司、莱康明公司、rotex公司的同功率级别的发动机相比,咱们Y11上面搭载的发动机却是在寿命、体积、重量、大修间隔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但这不是我们左右的,活塞-6是331厂的产品啊。”

言外之意,您说别的我们承认,可活塞-9发动机不是咱们自家的产品,质量的好坏、性能到底如何……这些不是咱们能够左右的,这板子不应该打到我们的屁股上才对。

徐向东这话刚一说话,不少人就情不自禁的点头。

他们对徐向东的这番解释和说辞都很认可:老板,您说的这些问题,咱们都承认,可问题在于Y11上面的活塞-6发动机不是咱们自己家的产品啊,这板子怎么能打到我们的屁股上?

陈耕没有立刻回答徐向东的这个问题,而是向众人问道:“对这个问题,大家都是这么看的吗?还是大家有什么与徐副总师不同的看法?大家尽管畅所欲言,有吗?”

很遗憾,没有。

尽管陈耕一再询问了,但没有人站出来,或者说,大家对于徐向东的这个观点都是认同的:331厂的问题,为什么要让我们承担责任?

“没有人有不同的看法……很好,坦率的说,我有些失望,”手里握着话筒,陈耕毫不掩饰自己对徐向东的这番观点以及所有支持徐向东这番观点的人的失望:“你们都意识到了Y11的动力系统的一系列的不足是因为331厂提供的活塞-6型发动机的问题,但谁能告诉我,既然我们有这么大的发动机的用量,为什么我们不直接去与331厂沟通、让他们改进发动机、告诉他们我们需要一台有着更大输出功率的同时,重量更轻、大修间隔更长、质量更好的活塞-6型发动机?或者谁能告诉我,你们有没有人就这个问题与331厂沟通过?”

“……”

一屋子的人,包括徐向东在内,一下子全都愣住了,一个两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傻乎乎的面面相觑。

“怎么?在大家都知道活塞-6有太多问题的情况下,就没有人主动跟331厂沟通过吗?尤其是您,徐副总师,”陈耕抬头望着徐向东,问道:“您是负责Y11运输机动力子系统的总师,难道您就没想过主动跟331厂沟通、提出我们对动力系统方面的要求?”

“我……我……”

徐向东张了张嘴,想要解释Y11运输机在立项的时候是70年代初,当时的社会本身就处于一个特殊的年代,而且当时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决定了哈飞厂“有什么发动机就用什么发动机”,而不是“我需要什么样的发动机,然后你们给我提供什么样的发动机”,否则就是政治错误。

但话到了嘴边,又被他给咽了回去:70年代的情况特殊,就算哈飞厂与331厂沟通,331厂也不会搭理哈飞厂,但到了80年代之后,尤其是在陈耕的撮合下成立了商飞集团之后,还不好与331厂沟通吗?

PS:兄弟们不好意思,请稍等几分钟。

“没有人有不同的看法……很好,坦率的说,我有些失望,”手里握着话筒,陈耕毫不掩饰自己对徐向东的这番观点以及所有支持徐向东这番观点的人的失望:“你们都意识到了Y11的动力系统的一系列的不足是因为331厂提供的活塞-6型发动机的问题,但谁能告诉我,既然我们有这么大的发动机的用量,为什么我们不直接去与331厂沟通、让他们改进发动机、告诉他们我们需要一台有着更大输出功率的同时,重量更轻、大修间隔更长、质量更好的活塞-6型发动机?或者谁能告诉我,你们有没有人就这个问题与331厂沟通过?”

“……”

一屋子的人,包括徐向东在内,一下子全都愣住了,一个两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傻乎乎的面面相觑。

“怎么?在大家都知道活塞-6有太多问题的情况下,就没有人主动跟331厂沟通过吗?尤其是您,徐副总师,”陈耕抬头望着徐向东,问道:“您是负责Y11运输机动力子系统的总师,难道您就没想过主动跟331厂沟通、提出我们对动力系统方面的要求?”

“我……我……”

徐向东张了张嘴,想要解释Y11运输机在立项的时候是70年代初,当时的社会本身就处于一个特殊的年代,而且当时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决定了哈飞厂“有什么发动机就用什么发动机”,而不是“我需要什么样的发动机,然后你们给我提供什么样的发动机”,否则就是政治错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