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动力之王 > 第329章 一份尊严

动力之王 第329章 一份尊严

作者:千年静守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13:19:50 来源:笔趣阁

虽然众人今天就是冲着陈耕来的,但既然陈耕说了今天不谈这件事,大家就纷纷闭上了嘴……谁也不傻,惹的陈耕不高兴了,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暗中观察廉长恒和丁海军的也是松了一口气:如果再继续下去,今天这个大年夜就成了专门为陈耕举办的招商会了。

“看到了没?老丁,”廉长恒低声对丁海军说道:“这就是陈耕在北美华人群体、而且是北美华人精英群体中的号召力,你也是老外交了,该知道这么一号号召力强大的人物意味着什么。”

丁海军极其不情愿的点了点头。

眼前这个年轻人确实有些颠覆了自己对陈耕的固有印象,此前自己一直以为他不过就是有些成就的年轻人(好吧,其实成就还是有些大),但也就仅此而已了,可现在看来,他在北美华人这个国内最重视的群体中的号召力不是一般的强,虽然没办法和二战时期的美堂先生没法比,可也不是什么籍籍无名之辈,总之一句话,像是这样的人,外交系统乃至国家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一个这么有为、前途不可限量的年轻人,女儿如果能够跟他走到一起,似乎也不是什么坏事?

还是丁海军稍稍有些好奇,陈耕总不能空着手来吧?

……………………

陈耕确实没有空着手来,但他给大使馆带来的新年礼物却出乎了大使馆所有领导的意料……

“陈先生,您没开玩笑吧?”廉长恒的声音都颤抖了,他情不自禁的站起身来:“您真的要每年出100万美元,成立一个留学生基金?”

廉长恒激动的整个人都在哆嗦,其他几位陪同的大使馆的领导也没好到哪里去,大家都被陈耕刚刚说的话给吓到了,或者说是被陈耕的大手笔给震惊到了:每年100万美元啊,这可是老大老大的一笔钱!

对于这个时代的华夏来说,100万美元的意义有多大?

看看一重和二重为了费尔南德斯公司的这条汽车生产线的订单都快要打出脑子来就知道这笔钱有多么重要了,但这么重要的一笔钱,陈耕竟然毫不犹豫的拿了出来,而且是专门提供给华夏赴美留学的留学生?!

陈耕点了点头,叹了口气:“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想要振兴,需要有大量的高精尖的人才,我实话实说,虽然国内在个别领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但就整体而言是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的。”

“是。”廉长恒叹了口气,这是事实,没有什么不好承认的:“所以在以经济建设为核心的当前,国家还是咬牙挤出尽可能多的外汇,送优秀的学生出国留学、学习国外先进的知识、技术和理念。”

“所以我决定成立这个留学生基金会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这些留学生,让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好好学习上,而不是将精力放在如何找工作、如何维持生存上,”陈耕说道:“另外我们也在积极的与美国各大高校联系,努力为我们这个留学生基金会争取一些留学生名额,给国内那些可能只差个一两分而失去了出国学习的学生一个机会。

另外呢,你们也知道,我们在美国有很多自营的、持股的汽车拆解公司和车辆维修、二手车销售公司,我会尽可能的给这些学生提供兼职的机会,多了不敢说,起码工作同样的时间能比刷盘子多赚个两三倍,而且不用看那些外国人的脸色、不用受歧视……”

“谢谢,陈董,谢谢您为这个民族所做的一切……”握着陈耕的手,廉长恒的眼泪再也忍不住,流了下来。

不仅是廉长恒,其他几位大使馆的同志也是不停的擦着眼眶。

在场的大使馆的同志,有一个算一个,每一个年轻的时候都是在国外留学过的,非常清楚那些在国外留学的华夏留学生群体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作为公派留学生,国家承担大家在国外的学费和一部分生活费,但实际上这笔钱根本就不够生活,至于去买点学习专业所需要的书籍、资料,更是想都不要想,想要填饱肚子、取得一个好成绩,几乎每一名华夏的留学生都要去打工。

但能去什么地方打工呢?

只能去当地华人开的那些餐厅去刷盘子,辛辛苦苦四五个小时的盘子刷下来,手被泡的惨白,却只能赚两三美元。可就算是这么辛苦的赚这点钱,还动辄被老板以各种借口和理由克扣。

以至于对于这些留学生们来说,为了维持生计,大家不得不打多份工,每天睡五六个小时是常态,否则根本没办法保证生活和学习。

与生活的艰难相比,更让人难受的是无所不在的歧视:留学所在国的人对自己的歧视、打工的华人饭店、商店的老板对自己的歧视、其他国家的留学生对自己的歧视……

正因为这些无所不在的歧视,陈耕为赴美留学生们提供的这份帮助才难能可贵,这不仅仅是一份帮助、一份支持,更是一份尊严。

“陈先生,”廉长恒使劲抹了一把眼泪,用力的握着陈耕的手,说什么也不肯松开:“其他的话我就不说了,总之,我代表华夏、代表华夏的留学生们谢谢你的慷慨帮助……对了,老丁,你不是跟我说若烟哪丫头早就想见见他陈耕哥哥了吗?还不赶紧带过来?”

廉长恒果断的把老丁同志个卖了。

“若烟也来了?”陈耕愣了一下,随即一脸大喜的看向丁海军。

看着欣喜不已的陈耕,不知道为什么,丁海军总有一种自家辛辛苦苦培育的小白菜马上要被野猪拱的感觉,强忍着这份每一个养小白菜的农夫都极度不爽的感觉,丁海军挤出个笑脸来:“是啊……”

廉长恒不动声色的吧话题接过来,对陈耕笑着说道:“国家体谅我们,今年咬牙挤出了一点经费,送爱人和孩子过来一起过个年。”

陈耕倒是没觉得这话有什么不妥,外交战线上的同志不容易,在国外一呆动辄就是一两年,国家挤出一点经费,让这些同志一家人趁着过年的时候团聚一下也是应该的,笑道:“您也不早说,早知道大家要来,我该给大家准备一点新年礼物的。”

“不用不用,老弟你太客气了……”

没等廉长恒说完,陈耕就摆摆手,略一思索,他向廉长恒问道:“廉大使,大家这次在美国呆几天?”

廉长恒说道:“一个星期。”

“一个星期?”陈耕有些惊讶:“不等到过了十五吗?”

“这个……国家的经费比较有限……”廉长恒苦笑着道。

明白了!

作为华夏驻美的大使馆,这里的同志日常的衣食住行都是国家从宝贵的外汇储备当中硬挤出来的,花的都是美元,虽然大家都很希望爱人、孩子能够多陪自己几天,可在这里没多待一天,国家都要为此多支出一笔外汇,考虑到这一点,自然是能早回去就早回去。

一句话,都是穷闹的。

“一个星期啊,”陈耕皱了皱眉头:“我还准备在正月十五的时候邀请一些朋友聚聚、到时候请大家带着夫人和孩子也一起过去呢,这个……廉大使,你能不能把这个情况跟你们上级领导反应一下?”

“这个……陈先生,您说的是真的?”廉长恒连忙问道。

虽然大家都知道这里面有些弯弯绕绕,可如果真的有充分的理由让爱人、孩子在美国多呆几天,只要这个理由说得过去……那当然是要努力争取。

“当然是真的,”陈耕点头说道:“我们公司接下来准备在全美再开20个计算机大卖场,需要找一些合作伙伴。”

至于为什么这个活动被安排在了农历的正月十五,陈耕没说,大家也都聪明的没问:自己心里有数就行了,说出来有什么意思?

廉长恒看了老丁同志一眼,立刻点头:“那我回头跟领导们汇报一下。”

陈耕不知道的是,他成立了一个旨在帮助华夏赴美留学生的留学生基金的消息在国内引起了多大的轰动。

惋惜者有之:一年100万美元啊,如果将这笔钱投入到国内的经济建设当中,能发挥出多大的作用?

赞同者有之:有了每年的这100万美元和每小时6美元的兼职机会,咱们的学生在外面就终于不用过的那么辛苦和捉襟见肘了,也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来,尽快的学成归国,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添砖加瓦……

阴谋论者同样有之: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家,他这么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帮助咱们的留学生,到底打的什么主意?一定有阴谋!嗯,说不定他是在用这种方式腐蚀和拉拢咱们的学生……

但在高层,每一位领导却无一例外的为陈耕的这个举措震惊和动容。

身处他们所在的高度,自然不会像那些阴谋论者那样狭隘,结合这一年多来陈耕为这个国家和民族所做的一切,他们很容易就能分析出陈耕这么做的原因:陈耕是真的深爱着这个民族,他这么做,是为了让这些被派到国外学习的、国家的精英和未来尽可能的将宝贵的精力放在学习上,而不是为一日三餐发愁。

所以在知道有些同志竟然还以那么阴暗的看法在看待陈耕之后,老人家怒了,在某次讲话的时候,他对这种现象做出了点名批评:“帝国主义忘我之心不死,这个情况是现实存在的,也值得我们提高警惕,但我们当前的重点是什么?不是阶级斗争,是努力发展经济和科技,尽快的实现四个现代化!

但我们的有些同志,脑子还停留在阶级斗争的阶段转换不过来,我听说最近有些同志对陈耕先生成立的那个留学生基金意见不小、说这是资本主义拉拢和腐蚀我们的同志的工具?简直乱弹琴!

一年多了,还不够我们看清楚一个人是什么样的吗?在我看来,陈耕先生是一位真正的爱国者,是继美堂先生之后最爱国的海外游子,某些同志的做法,让每一位希望国家繁荣和强大起来的海外华人心寒……”

老人家的一席话,为陈耕、为陈耕的这个留学生基金会做了定论。

美堂先生是谁?

那是为抗战、为国家、为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华人,见过之后国家对美堂先生的厚待也是人所共鉴,现在老人家认为陈耕是可以与美堂先生媲美,这评价简直没法再高了。

再结合陆续有在美留学生成功的在陈耕的各处产业里兼职的消息传来,之前的一些说法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比如首都招商局就将一份准备在长安街兴建一座大型商场的计划通过费尔南德斯在首都的汽车拆解公司发到了陈耕手里,问陈耕是否对这个计划感兴趣;之前与各大高校的合作一直不是很顺利,磕磕绊绊的,但现在,忽然一下子顺利了起来……

但明眼人都知道,这件事更深远的影响才刚刚开始。

……………………

“首都准备在长安街新建一所西方的超级大卖场?”看着辗转送到自己手里的这份首都招商局的投资计划,陈耕哭笑不得:“咱们也不是高商业地产的啊,怎么就找到咱们这儿来了?”

罗斯玛丽耸耸肩:“boss,要不要我回绝他们?”

在长安街附近改一所大商场啊,陈耕毫不怀疑这个大卖场的盈利能力,他也明白首都为什么会找上自己:如果自己愿意投资,这所大卖场成了“中美合资”,有了中美合资的这块招牌,还愁这个项目不准赚钱?

陈耕也不是圣人,既然人家都朱东巴机会送上门来了,自己也没有客气的道理,他点点头:“先问问他们详细的设想,如果可以,咱们用美元投资。”

PS:4000字,还上欠账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