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奋斗在晚明 > 第三百六十五章 帝尊(第二更)

奋斗在晚明 第三百六十五章 帝尊(第二更)

作者:一袖乾坤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19:48 来源:笔趣阁

京师,内阁。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张居正反反复复的将面前的书信看了几遍,终是长叹一声。

见张居正叹息,张四维和申时行都凑了过来。

“太岳公,因何叹息乎?”

申时行一副忧其所忧的表情,恨不得亲自倒上一杯茶端到张居正的面前。

“汝默看看这封信吧。”

申时行遂从张居正手中接过信纸,小心翼翼的读了起来。

他越读越惊,读到最后直是冷汗都冒了出来。

“这,这宁修所说可是真的?”

“应该不会有假。此子不是孟浪之辈。”

张居正又是叹息一声道:“想不到倭患刚刚平定,这些佛郎机人又跳了出来。大明的海疆何时才能彻底的安靖啊!”

“子维,你也看看吧。”

虽然和张四维在政见上有许多不同,但毕竟张四维是内阁次辅,张居正还是想听听他的意见的。

张四维点了点头,恭敬的接过信纸。

这段时间他一直十分低调,在一些大事上尽量不发表意见,以免让张居正抓到把柄借题发挥。

但既然张居正亲口说了,他也不能拂张居正的面子。

“太岳公,若真如这宁修所说,恐怕广东、福建要遭祸了。”

张四维看过奏疏后亦是倒吸了一口凉气。他虽是山西人,但也知道广东、福建对于大明的重要性。

“恩。故而老夫决定面奏陛下,恭请圣裁。”

张居正稍顿了顿道:“以陛下的英明一定可以做出最合适的决断。”

张四维和申时行对视了一眼,都垂下头去眼观鼻,鼻观心了。

他们实在不明白张居正说这番话是什么意思,圣裁?这些年来,有谁不知道皇帝陛下的旨意都出自于内阁,出自于他张江陵?

“二位以为如何?”

“自该如此,但凭太岳公做主。”

张四维与申时行齐声道。

“恩。”

张居正满意的点了点头,拿起书信转身出了内阁直房,往文华殿而去。

......

......

此时文华殿正殿中,万历帝朱翊钧正襟危坐。在殿中,有一须发皆白的翰林院官员正意气风发的诵读着《左传》。

“夏,卫侯入,放公子黔牟于周,放宁跪于秦,杀左公子泄、右公子职,乃即位。君子以二公子之立黔牟为不度矣。夫能固位者,必度于本末而后立衷焉。不知其本,不谋。知本之不枝,弗强。《诗》云:本枝百世。

冬,齐人来归卫宝,文姜请之也。

楚文王伐申,过邓。邓祁侯曰:吾甥也。止而享之。骓甥、聃甥、养甥请杀楚子,邓侯弗许。三甥曰:亡邓国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图,后君噬齐。其及图之乎?图之,此为时矣。邓侯曰:人将不食吾余。对曰:若不从三臣,抑社稷实不血食,而君焉取余?弗从。还年,楚子伐邓。十六年,楚复伐邓,灭之。”

也许昨夜没有睡好,万历皇帝忍不住打了个哈欠,这一细微的动作却被这名翰林院讲读官发现。

他当即停止了诵读,面露不悦的劝谏道:“陛下,经筵大讲时怎可分神?臣方才所讲,陛下有何看法?”

“朕...朕...”

万历皇帝面色涨的通红,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这场面要是被京城百姓看到,一定都得惊掉了下巴。

堂堂大明帝国的皇帝,圣天子竟然被一个翰林院的官员逼得说不出话来,到底谁才是这个国家的主人?

偏偏万历皇帝还不能动怒。

祖宗定制,言官和翰林官员不可轻责。

即便是这些官员做的不对,皇帝也得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不然就会被扣上一顶无道昏君的帽子。

万历皇帝从小就被教育要尊师重道。经筵的讲官理论上讲也都是他的老师,他自然不能对老师发怒。

“朕方才没有听清,陈侍讲可否再读一遍?”

万历皇帝的底气显然不是很足,那陈侍讲更是不打算给皇帝陛下面子。

“陛下,老臣心痛啊。老臣有负张阁老之托...”

说罢这陈侍讲竟然挤出了几滴眼泪,然后就用袖子去擦。

万历皇帝的脸色顿时就拉了下来。

张阁老,张阁老,又是张阁老。

这是他现在最烦最怕听到的几个字。

一直以来他都严格按照张居正教他的去做,认为这样就能成为一个尧舜一样的明君。

可他渐渐发现事情不像他想的那样简单。即便他再严格要求自己,一样会有官员贪污,一样会有边关战事,一样会有旱灾水灾。

那么他这么做的意义何在呢?

仅仅是为了给臣下们作出一个表率?可他的那些臣下们却没有争相效仿啊。

那陈侍讲却显然没有注意到万历帝的表情变化,仍然自顾自的说着。

“陛下为天子,当为万民表率。臣不能尽责规劝陛下,已无颜再立于朝中。恳请陛下准许臣辞官,回乡养老!”

“朕准了!”

万历皇帝一字一顿道。

那名陈侍讲显然傻了。他怔怔的看着大明天子,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陛下,陛下竟然直接准了?

一般情况下臣子请求辞官,皇帝都会出面挽留一番。

然后臣子会再上表请求辞官,皇帝依然会挽留。

到了这一步,戏就算做足了。

如果那个臣子真的想要辞官,他还会上第三封奏疏。这时候皇帝一般就会顺势准许臣子的请求。

而如果那个臣子不想辞官,他就肯定不会上第三封奏疏。

当然,最终解释权在皇帝手中。如果皇帝真的不想放人,那么即便臣子上一百道奏疏,他也一样可以留中不发。

这种辞官挽留,再辞官再挽留的套路君臣双方均了然于心,谁曾想万历皇帝今天竟然不按照套路出牌,那陈侍讲真想找一块豆腐撞死了去。

最尴尬的是这一幕被前来的内阁首辅张居正看到了。

张首辅走到大殿时刚巧听到这一双君臣的对话,直到万历皇帝说出“朕准了”后,张居正才踱步走进殿中。

“老臣张居正拜见陛下。”

张居正冲万历皇帝拱了拱手算是行礼。原本面露怒容的万历帝立刻换上一副笑脸,亲自起身走到恩师身边,虚扶了一记道:“元辅不必多礼。”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