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奋斗在晚明 > 第三百一十三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下)第四更

“既然如此...”宁修音调陡然升高:“那本县在香山县境内设卡收税不是很正常吗?从澳门来香山县的要收,从香山县去澳门的也要收。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

赵广宁的面色不由得变得惨白。

这句话他当然听过,只是宁县令用在这里听起来却似别有一番味道。

宁县令这是在敲打他,澳门的座商也是大明子民,自然也应征税纳税吗?

赵广宁来香山县前信心满满,现在心气却泄了大半。

他总觉得宁县令那双眸子里有一股令人难以拒绝的东西。

赵广宁咽了一口吐沫,讪讪笑道:“宁县令说的好啊,小人佩服,小人愿意支持大人此举。”

宁修嘴角微微上扬:“本官还有一句话送你。”

“大人请讲。”

赵广宁扳直了身子,一副恭敬聆听训导的样子。

“*******,*******!”

宁修一字一顿的说道。

赵广宁听得一怔,口中默默念着:“*******,*******!*******,*******!”

赵广宁深吸了一口气,感慨道:“大人字字珠玑,小人受教了。”

宁修满受了赵广宁的恭维,和声道:“润田,你是商贾不假,但商贾亦是陛下的赤子。”

宁修借用了一下崇祯皇帝的名言“贼亦朕赤子”并加以改编。当然,现在崇祯皇帝还没投胎呢,他的祖父万历皇帝才是个半大小子。

宁修当然不会认为赵广宁真的服气。但他不需要赵广宁完全服气。

赵广宁服从他的命令即可。只要赵广宁这个澳门最大座商服软,其余行商坐贾必定不会再与香山县衙呈对抗姿态。

宁修举起茶杯抿了一口茶,用茶盖刮了刮茶沫。

只这一个小小动作,赵广宁便知道宁县令是要送客了。

这是官场潜规则,根本不需要明说。

“小人会与澳门商会之中的商贾言明此事,必不会因为此事再叨扰大人。小人告辞!”

赵广宁冲宁修拱了拱手,躬身离去。

赵广宁走后宁修唤来了戚文嘱咐道:“派个人盯着那个商人,我对他不放心。”

戚文抱拳领命而去。

宁修突然有兴趣到香山县学去看看,便打了知县仪仗出了县衙直奔县学而去。

香山县学和其他县学大同小异,都是学庙合一的。

所谓学即指县学,所谓庙即指孔庙。

大明尊孔,孔圣的地位比亚圣孟子不知高出多少。

香山县地处广州府,文教与南直隶、江西、浙江那边自然没法比。这边的子弟大多受到父辈耳濡目染从小就开始经商,胆子小点走走陆商,胆子大的则做起海商。

陆商相对安全,尤其在这万历年间,天下太平河清海晏,只要肯吃苦总能赚到银子。

海商的风险就大多了,不但有可能遭遇到海上风暴,还有可能遇到海贼海盗,这些都是穷凶极恶之辈,杀人越货无所不做。南洋哪里是那么好下的,一趟下来总会有些人员折损。

当然,读书人在这个时代毕竟身份卓然,还是有不少人愿意读书的。

广东文教虽然不比最出挑的那几个布政司,但仍是中上水准,比之北面诸省更是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县尊突然驾临,香山县的学官都惊慌失措起来。

在教谕孔方的带领下,一众训导、生员都来到县学大门前迎候县尊大人。

他们都听说这新任县令年纪很轻,可当他们看到宁修时仍然骇了一跳。这县令竟然如此年轻啊!

看模样也就是十七八岁,甚至比不少香山县的生员都年轻。

“下官香山县学教谕孔方拜见县尊大人。”

孔方冲宁修躬身一礼,神态极为恭敬。

宁修连忙把他虚扶起来,说了些场面话。

教谕主一县学政,地位十分清高,便是县令也得给他几分面子。

“孔教谕,本县共有生员多少人?”

“禀县尊。”

孔方渐渐恢复了镇静,慢条斯理的说道:“本县共有廪生十人,增广生员二十人,附学生员五十人。”

一共八十人,倒也不算多!

按照明初定制,一县生员大概是二三十人。但那是明初,明中期以后增加了附学生员,这一部分基本属于捐钱就可以当的。

明末连官都能捐买了,别说区区一个生员了。

“廪生之中,又以张笛,海逸,王元,张义成绩最为优良。”

教谕孔方接着说道。

“学生张笛(海逸、王元、张义)拜见县尊。”

众人齐齐施礼。

宁修微微颔首还礼。

孔方捋着胡须笑道:“县尊,这张笛字伯彦,是本地望族香山张家的长房长孙,学问是极好的。”

他稍顿了顿,继续道:“张义字云天,是张笛的族第,学问亦极好。”

“海逸字灏明,王元字伯约,文章皆写的极佳。”

介绍到后两人时孔方绝口不提他们的身世,看来此二人大概是寒门出身。

宁修对此倒是不觉得有何不妥。毕竟大明是一个看门第的地方,要想别人看的起你,除了靠亲娘老子以外只能靠自己。

“儒学之盛乃国之昌盛之兆,汝辈既为生员,当刻苦研读圣人之书,有朝一日好报效朝廷。”

宁修见孔教谕说的差不多了,便开始训话。

他是香山县县令,当之无愧的一把手,由他来说这些自然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学生受教了。”

众人齐声应道。

“汝辈不仅需要读圣贤书,更要以圣贤的标准要求自己。”

宁修扫了众人一眼道:“人之为人,就是因为明廉耻知道义。在本官看来人有三个境界,分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是第一个层级。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称之为人。齐家是修身的进阶,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宁修稍顿了顿,给这些生员们时间消化,继而道:“之后便是治国,平天下了。文为治国,武为平天下。吾辈读书人当谊治国为目标,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