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奋斗在晚明 > 第一百四十六章 群魔乱舞(第十一更,求订阅,求月票!)

翌日一早,宁修便来到县学。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和昨日不同,今日是正式进学的日子。

故而生员们大多调整好了状态,用最饱满的热情迎接接下来一个月的考前集训。

其实备考这种事情,古往今来都差不多,无非就是系统化的串一串知识点,再辅以大量的练习,用魔鬼训练来最大限度的提升能力。

当然,这种方式有个弊端,那就是容易让考生跑偏。万一引导的方向错了,那就真要一路错下去。

好在江陵县学的几位学官业务水平都是不错的,别管是何教谕还是三位训导,对于科举题目的把握都很到位。

宁修选择的本经是《诗经》,和刘惟宁是一样的。这让他与刘惟宁能有更多的机会接触。

宁修发现刘惟宁是个典型的外冷内热的人,虽然外表看起来冷若寒冰,但实际上却是副热心肠。

宁修有好几处不明白的问题,刘惟宁都热情的解答了。

张懋修说的不错,这个刘惟宁确实是个学霸。至少在对《四书》、《诗经》的理解上,刘惟宁高出宁修一个档次。

这让宁修不禁感慨,何教谕真是毁人不倦,这样一个学霸被耽误了这么多年,不然说不准刘惟宁已经外放授官了。

刘惟宁显然也明白这点,这次科试他准备最后一博,如果还不能获得乡试的参试资格他便准备先不考了,等到何教谕卸任再复出。

反正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嘛,心态一定要好。

何教谕虽然人品不咋样,但学术水平还是很高的,加之其授课方式很特别,宁修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的。

中午吃饭的时候,宁修便和刘惟宁闲聊了起来。

“汝安兄,听说你最近喜得一个千金,恭喜恭喜啊。”

提起刚刚诞下的女儿,刘惟宁的面上终于堆满了笑意。

“哈哈,要说嘛为兄虽然举业上一直难以更进一步,但子嗣也算不少了。你嫂子给为兄连生了三个大胖小子,此番又添了个女儿,算是无憾了。”

宁修一脸羡慕道:“汝安兄儿女双全,让小弟好生羡慕。”

“咳咳,宁贤弟还年轻嘛,以后有的是机会。你若少年登科,还怕没有女人吗?怕是来提亲的人都会踏破门槛吧?哈哈......”

宁修直是一脸尴尬,他当然不会与刘惟宁提起戚灵儿的事情。二人现在虽然算是朋友,但也没到无所不说无所不提的地步。何况他与戚灵儿毕竟还没有正式订婚,还是不张扬的好。

一旁饮酒的一个生员主动凑过来道:“这位,就是写出‘莫误双鱼到谢桥’的宁朋友吧?在下贺敏之,久仰宁朋友大名。”

说着便冲宁修抱了抱拳。

宁修淡淡一笑:“原来是贺朋友,过奖过奖。”

其实他哪里认识这人,不过是礼尚往来,互捧一番罢了。

“宁朋友太谦虚了。贺某自诩小有诗才,乍一听到这首诗人都湿了......”

“呃......贺朋友也是眼眶湿了?”

贺敏之点了点头:“当然了,宁朋友以为是什么?”

宁修听罢只想翻白眼,我靠,大明朝的读书人动不动就湿了湿了,这是一句口头禅吗?

“宁朋友有如此大才,日后必定金榜题名,琼林宴饮。届时还望不要忘了同窗之情啊。”

这个贺敏之还真是一块狗皮膏药啊,宁修怎么甩就是甩不掉,搭理他几句也就罢了,偏偏不知进退的往身上凑......

“一定一定。”

宁修拱了拱手,直是苦不堪言。

“宁朋友有如此大才,何不加入我鹿鸣诗社?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吾社每日以诗会友,正适合宁朋友这样的大才子。”

“闪开闪开,姓贺的,就你鹿鸣诗社那些乌合之众,也能入得了宁朋友的眼?人啊要有自知之明,有多大能耐办多大事!”

一个身着青衫,头戴四方平定巾的书生踱步而来。

看他身材高挑,面容白皙,本是一副翩翩佳公子的扮相。可他却是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那贺敏之见了他就像老鼠见到猫一样闪开数步,宁修判断此人应该就是县学中的一霸了。

对这样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不亲近也不得罪。

宁修笑着应道:“这位朋友怎么称呼?”

“在下李府义,也是这县学生员。今后咱们也是同窗了。”

那李府义笑吟吟的打量着宁修,看的他有些发毛。

“咳咳,好说好说。”

“贺敏之那鹿鸣诗社没有啥能人,宁朋友还是来我虎啸诗社的好。”

噗!

光听名字,就知道李府义创办的这诗社是什么水准的了。

宁修知道县学生员分为三等。第一等是廪膳生员,享受每月六斗米的补贴,也就是后世享受奖学金补贴的优等生。

第二等叫做增广生员。增广生员也有定额,只不过不享受每月六斗的廪米罢了,也是走正常程序录取的。

第三种叫做附学生员。附学生员嘛听名字就能明白意思。这些人的生员身份都是家底殷实的缙绅商贾花钱买来的,也就是所谓的走后门的。

怪不得明初的时候规定县学名额为二十人,后人数不断增加,到了晚明,区区一江陵县学竟然有近百人。大概多出的这些都是附学生员吧。

其实也不能都怪学官们贪心。毕竟朝廷财政紧张,拨款都紧着九边,军费吃掉了一大半,剩下的还要发放俸禄,还要赈灾,能留几个钱给各地府州县学?

所以地方府州县学基本都是自己想办法自负盈亏的。

这种情况下朝廷基本也就默许地方用附学生员这个名义捞钱。只要吃相别弄得太难看,朝廷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对于地方缙绅土豪来说,也乐得花钱捐个秀才出来。他们也清楚自家子侄的水准不可能再进一步,高中举人,所以得了秀才也就知足了。

这也是秀才在晚明不值钱的原因。秀才烂大街了,许多有志向的读书人便一定要发奋中举,好与这些花钱买来的附学生员区分开来。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