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帝御仙魔 > 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唐万年(下)

帝御仙魔 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唐万年(下)

作者:我是蓬蒿人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09-26 13:18:15 来源:笔趣阁

崔克礼退下后,李晔继续在御案后处理奏折,李振没有得到命令,只能一直在殿中趴着。从未时到黄昏,李晔没有离开座位,李振也不曾动弹一下。

最后一片夕阳余晖从殿前广场移到宫墙的时候,李晔站起身。从李振身边走过的时候,漠然吩咐对方起身跟随。他来到殿外,迈步走下玉阶,一路直行,走上皇城城楼。

皇城城墙很高,从这里向南眺望,大半个长安城都能纳在眼底。华灯初上,纵横如棋盘的街坊人影幢幢。眼下的长安城已经没有宵禁,繁华之地的热闹可以一直持续到深夜。

夜风习习,负手而立的李晔衣发轻卷,面上的肃杀愠色徐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几分追忆:“朕刚刚继承王爵,执掌安王府的时候,就在风雨桥遇到了你。彼时朕手中无权,身旁无人,却要面对奸臣道门的敌视,是真正的逆境。

“从彼时起,你跟在朕身旁,为朕打理王府之事,出了许多良策。而后朕出镇平卢、平定四方、征伐边疆,你一直都是朕的肱骨。论功劳,文官中你称第二,没有人敢称第一。”

李振躬身站在李晔侧后,一直低头看着脚面。

闻言,他稍稍抬头,勉强露出一个笑容,“风雨桥偶遇陛下的时候,正是臣走投无路,就要露宿街头之际。彼时虽然穷困潦倒,臣却有一腔热血,想要报效国家,改变大唐颓势,为百姓......成为一代良臣,青史留名。”

李晔没有回头,望着灯火渐渐辉煌的长安城,语调沉缓:“朕一直以为,你和崔克礼会是朕的房、杜,你们也一直做得很好,为此,朕从来不吝啬对你们的奖赏。却没想到,曾经为民请命、为国事抛头颅洒热血的人,最终竟然倒在了富贵之乡里!”

李振俯首无言。

半响,见李晔没有继续说话的意思,李振苦涩道:“这天下的有志之士,心忧家国,多是在还未掌权之时。一朝大权在手,面对金山银山,又有几人能够初心不改?个人如此,群体更是如此。

“说到底,天下的有志之士是一样的,天下的权贵也是一样的。当有志之士的身份,变成了国家权贵,面目自然也会改变。这是规律,谁也无法违背。

“臣也曾艰苦奋斗,臣也曾为这个国家立下不小功勋,臣也喜欢拿着这份功绩说事......但事实就是,历史并不代表现在,臣现在堕落了,便是真的堕落了,罪责无法遮掩。”

说完这些,李振俯身下拜,“艰难困苦,臣走过来了,刀山火海,没有让臣改变心志,臣也曾以为这世上,不会有什么能改变臣。但臣现在明白,论改变人的力量,权势富贵要比艰难困苦强太多。

“臣有负陛下信任,愿意承担罪责,请陛下责罚!”

李晔没有回应李振要求责罚的请求。

他两世为人,经历过的事情非常人可比,多种多样的见识,让他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更加深刻。对李振的经历,他其实很能理解,对李振嘴中关于一群人改变的论断,他也认同。

但这并不意味着,李晔就能原谅李振。

李振错了,李晔可以原谅

他自己错了,谁能来原谅?

“太宗说,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朕倒是觉得,这句话里的‘君’换成‘朝廷’更恰当一些。朕斩了开封刺史,处置了户部尚书,你可能觉得朕已经做得够狠。但朕告诉你,这只能平息一时民愤,要让国家长治久安,再无权贵侵夺百姓财富之事,这还远远不够。

“物价陡然大幅上涨,百姓日子过不下去,就算大唐皇朝建立再多功业,也是镜中花水中月。当百姓的衣食住行无法被保障时,谁还能要求他们去感受大唐荣耀?

“若是以前,土地兼并也就兼并了,百姓虽然怨忿,也无力反抗官府,不过上两三百年,情况严重不到皇朝覆灭的程度。

“但现如今的大唐不同,修士多如牛毛,百姓手里掌握了武力,拥有了制衡朝廷的力量,朝廷若是不把他们当人,他们就会立马起来反抗!开封城的事,就是明证。”

说到这里, 李晔目光又逐渐锐利,他回头看向李振,“如果这天下的人都是书生懦夫,手无缚鸡之力,就算心中不满,也不敢对抗官府,顶多耍耍嘴皮子。

“但唐人勇武奋发,不是这样的软脚虾!修行就相当于他们胸怀的利器,有了这件利器,遇到不平事不公待遇,在血气之勇的激发下,他们很容易就会拔刀而起!

“你也不想想,若是物价上涨,蔓延到全国,一旦百姓起来举事,朕该当如何?朕也恐惧,非常恐惧!因为这份恐惧,所以朕敬畏百姓,因为敬畏百姓,所以朕不敢让百姓遭受不公!”

李振震惊抬头,愕然的看着李晔,讷讷道:“陛下修为无双,麾下还有仙人大军,何惧百姓闹事?有乱民,镇压就是,杀掉一批,余者自然畏惧。”

李晔冷笑一声:“那样的大唐,还是盛世大唐,还能统一天下,让四海臣服,长安万年吗?”

李振脸色阵阵发白,张了好几回嘴,“可,陛下,普修炼功法,让百姓掌握武力,是陛下执意推行的国策,现在......现在岂不是......”

“自食其果?”

李振不敢说是,但意思就是这个意思。

李晔看了李振两眼,失望的摇了摇头,“李振,你根本就不明白,这,才是朕想要的结果。让百姓拥有制约皇帝的能力,才会让皇帝敬畏百姓,才不能祸害百姓。让朝廷敬畏百姓,国策国政才会对百姓有利。

“这,才是一份完整的社会契约。

“在这样的皇朝里,官员才是为民谋福的官员,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权贵。在这样的皇朝里,百姓自然就会拥护朝廷,两者携手并进,皇朝才能获得真正的强大,并且长久强大下去。这才能避免每过几百年,国家就要改朝换代的死循环。

“朕要的,是大唐永久强盛,这个道理,你难道真的不懂?”

李振呆呆跪立着,张嘴无言。

李晔回过身,继续面向长安市井,安静遥望他的帝国与子民。

说到底,他的修为来自于百姓效忠,如果朝廷失去了民心,百姓气运之力消散,他的修为就会不复存在。到了那时,他将

一无所有,成为草芥。

因为这个原因,他不得不认真仔细的思考,如何让大唐一直保持强盛,让权贵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能去压榨侵夺百姓的财富,让天下摆脱富人越富、穷人越穷的怪圈,达到真正的政通人和、昌盛不衰。

龙气决定李晔修炼帝道,帝道让他必须治理好大唐。

古人说,治国先治吏。只要官员规矩,天下自然太平,究其根本,是权力需要得到约束。在李晔看来,治吏不能靠皇帝,得靠百姓。让百姓拥有约束官员的力量,拥有监察官员的思想。

也就是开民智,同时让百姓拥有武力。这是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后续的上层建筑种种措施、律法、机构,就会自然而然形成。

站了一会儿,李晔打算回宫。

在他将要转身的时候,他听到李振悲恸的哭音:“陛下,是臣无能无才,荼毒了大唐的江山社稷,妨害了陛下的治国大事,臣罪该万死!”

话音方落,一声气爆传来,随后便是一句语调高亢、苍凉的呼喊:“陛下万年,大唐万年!”

李晔转过身,看到李振的手从血淋淋的额头耷拉下来,尸体软绵绵倒在了地上。

是日,大唐宰相李振,自尽于皇城城楼。而这时,开封刺史的人头,还悬挂在城门上。

凝视李振双目未闭的尸体良久,李晔蹲下身,为他合上眼帘,叹息道:“抑制权贵,创立规矩,必须在类似开朝立国之时。时间长了,权贵阶层势力庞大起来,君王再想有所改变,也是无能为力。所以朕,必须下狠手,你,也必须死。”

站起身,李晔挥手招来记载起居注的官员,对他道:“宰相李振,畏惧自杀,朕念其多年功勋,免诛连。”

......

天授九年秋,西征大军凯旋。

加上天授七年征服的天竺,至此,大唐皇朝基本完成此界一统。

是日,李晔在灞桥之畔为西征将士叙功。长安城万人空巷,无数人前往城外观礼。李晔册封上官倾城为齐王,遍赏三军,敕令下达之际,无论是西征将士,还是长安百姓,皆山呼陛下万年,大唐万年。

“大唐是真的要延续万年了啊!”站在百官首位的崔克礼,感受到大唐军民气冲斗牛的豪勇,心潮澎湃之下不禁感慨万分。

他知道天外形势,还亲自处理了开封之事,很清楚大唐在李晔手下,统一此界意味着什么。

李晔检阅西征大军完毕,正要离开之时,晴朗的天空忽然风起云涌、电闪雷鸣。转眼间,便有两个两个深不见底的巨大漩涡,如天眼一般浮现在长空。

须臾,在大唐军民仰望的视线中,两座庞然大物从漩涡中现出身形,像是从另一个空间跳跃出来的一样。

那是两艘星舰。

一艘长似巨蛇,舰体上镌刻着两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女娲!

另一艘巍峨如城,舰体上同样有两个白光闪闪的大字:盘古!

本卷《大唐》完。

下一卷:终卷《文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