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帝御仙魔 > 第十章 南下

帝御仙魔 第十章 南下

作者:我是蓬蒿人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09-26 13:18:15 来源:笔趣阁

根据青衣衙门探报,自打上回见了契丹和南诏使者,这些时日以来,马殷虽然言行举止跟往常一样,但外出活动的次数却频繁了许多。uu234

有时候是打猎,有时候是踏青,有时候泛舟游于洞庭湖,有时候还去自己各处的庄子一住就是好几天。

严格意义上说,这算不上什么异常举动。

作为一个闲散人,能够处理的公务本就不多,除了在府邸饮酒作乐,就只能外出游玩。马殷好歹是封王的存在,断然不至于去青楼如果是长安的青楼也就罢了,长沙的青楼,还不值得他一去。

说到底,岭南刘隐跟马殷的所作所为也就差不多。

如果说是寻常时候,李晔非但不会起疑,反而还会认为马殷很识时务,知道自己的人生跟权力再也无关,明白享受辜富贵才是正经事。

可惜的是,青衣衙门的触角早已遍布各处,马殷自以为暗中召集旧部,命令旧部召集部曲、仆从、打手的行为,做得很是隐蔽,实际上在李晔看来,就跟在舞台上表演差不多。

青衣衙门在河西兰州金城县,都能安插那么多连楚铮这个白鹿洞弟子,都看不出任何端倪的棋子,以普通人的身份存在着,楚地的情况就可想而知。

宋娇信誓旦旦的跟李晔保证过,青衣衙门在楚地已经编织了一整张蜘蛛网,马殷顶多就是蜘蛛网上的蚂蚱而已。

虽然李晔想不明白,蚂蚱为什么会跳到蜘蛛网上,但既然宋姨说的一本正经,他也就无从反驳。

“我觉得你其实没必要亲自去楚地,甚至都不需要让岐王、蜀王去,仅凭青衣衙门自己,就能完全将这件事平定。”这是宋姨的原话。

说这话的时候,宋姨看李晔的眼神很不满,似乎是觉得李晔小觑了她和青衣衙门的能力。

李晔当然不会小觑宋姨和青衣衙门,哪一个都不能。

宋姨跟楚南怀其实是一辈人,而论修为战力,宋姨比起楚南怀来,可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这一点上,就连李岘都不如她。倒不是说李岘天资差了,而是在最应该砥砺修为的时候,李岘耗费了太多精力在军事政事上。

宋姨则是不同,她起初帮助李岘的时候,就是个护卫的角色,虽然也有为李岘探听天下消息的职责,但更多走的是江湖路子,自然不需要分散多少精神。

结果虽然不大好,李岘在八公山被围杀,宋娇都只来得及跟白鹿洞门人救援,完全无法事先将这件事消弭于无形。但这也怪不得宋姨。

其实八公山之役,一直是宋娇的一个心结。

作为李岘的师妹,又是为李岘探听天下消息的存在,发生了这样的围杀行动,怎么看都有失职之嫌。正因如此,宋娇在来到李晔身边后,尽职尽责到堪称殚精竭虑。

也亏得她是白鹿洞弟子,本身才学非凡,要是换了旁的什么人,就算是呕心沥血,恐怕也无法将青衣衙门经营到现在这番模样。

别的不说,短短几年来,在天下完成布局,让李晔无论是平定河东、底定中原,还是出征河西,都能有事先布置好的棋子可用,就是堪称逆天的表现。

宋娇近来老是跟李晔抱怨,说自己未老先衰,被繁重的事务压榨得眼角都有了皱纹,其实并不都是自怨自艾。

李晔两世为人准确的说,应该是三世为人,毕竟还有这具身体前世的记忆,对人情世故看得十分透彻。他当然知道,宋娇没命的帮助自己,追根揭底跟对李岘的愧疚没有太大关系。

白鹿洞弟子都是骄傲的,自视甚高,对自己才能的肯定与抱负的执着,让他们的超脱了一般的世俗眼光。

宋娇耗费所有精力经营青衣衙门,最大的目的还是想要证明自己。让白鹿洞和天下人都看看,她如果真正毫无枷锁施展平生所学,绝对拥有惊天动地的能力,而不是连李岘在八公山被围杀都无法避免。

李晔明白这些。

但明白这些,并不代表他就不对宋姨心怀感激。

就像他之前跟宋娇说的那样,他并不是一个矫情的人,骨子里的大男子主义,让他无法说出令人肉麻的话。但他对宋姨的感激与感谢,其实胜过他身边任何一个人。

实事求是的说,上官倾城的地位是独特的。前世李晔**的时候,上官倾城那句“我以我血为陛下践行”的话,早就让李晔将她视作了自己的一部分。所以只要不跟上官倾城比,宋姨的地位就无法撼动。

“我之所以要亲自去楚地,其实另有原因,并非不信任宋姨和青衣衙门。”

李晔如是说道,“马殷虽然有糜烂楚地山河的可能,但在我眼里也不过是跳梁小丑罢了。如果仅仅是他,还不足以让我亲自南下。”

河西之役后,青衣衙门已经完成对幻音坊的改编,现如今天下已经没有幻音坊,只有青衣衙门。

原先的幻音坊圣姬,就此消失在天下人的视野,自然不用多说。第一统率等幻音坊元老,也都在青衣衙门得到了妥善安排。所以眼下青衣衙门的力量,非常庞大。

“此行你亲自去楚地,却让王建带人去对付南诏,这样的安排其实我并不那么认同。”宋娇认为李晔亲自南下,就是存了考验王建的心思。

她接着道:“王建在蜀中多年,已经有不俗的影响力,就算说不上根深蒂固,也绝对不能等闲视之。

“而且他接受你的招降,避免了蜀中遭受兵祸,无论是军中将士还是百姓,都是打心眼里感激他的。你让他从蜀中出击,去对付南诏王,就不怕他借着这次机会做大?”

按照宋娇的想法,李晔不用王建是最稳妥的,让他安享富贵就是了。

从“帝王心术”的角度上说,在皇朝四面受敌,大举用兵的时候,应该消除内部一切隐患。将王建干掉其实最为省事。

如果李晔不想背信弃义,还一定要用王建,那让王建去北境,也比让他过蜀中去对付南诏强。

任何一个臣子,能够在这样的局势下,得到人主重用,去防卫重要边地战场,就没有不感恩戴德的理由。

所以宋娇觉得,让王建去对付南诏就是画蛇添足。

李晔却不这样认为,他道:“我接受王建的归降,还留着他的性命,不是为了给天下人做个样子,彰显我自身的仁义厚德,而是我的确能容得下这个人,也容得下他的人生抱负。”

这话落在宋娇耳中,让她看李晔的眼神,都变得格外怪异。

天下形势,早已清楚明了。在宋娇看来,以李晔的功勋才能,继承皇位是必然之事她也不认为这有悖人伦。

太宗皇帝为了皇位,可以杀兄弑弟,软禁逼迫父亲虽然从史实的角度上说,太宗这也是为了自保,不这样做就会被兄弟害死,但事情毕竟就是这么个事情,既然做了,天下人想怎么看太宗皇帝都得接着。

大唐皇朝有这样的先例,李晔让李俨将皇位让给他,有什么不可以?且不说李俨本身就不管事,在宋娇心目中就是一个昏君,就算他是个明君,那又怎么样?

既然是要做皇帝的人,自然不能对听由隐患在身边一直存在。就算李晔有太宗皇帝的胸怀,不杀功臣,但也没有重用昔日对手的道理。

李晔能够容许岐王领兵征战,已经足够让宋娇吃惊,后来知道了岐王是女子,她也就不在意了。虽说修真世界男女位差并不那么大,皇位可从来没有女子来坐的除了武则天。

但王建却是货真价实的男子,他是有可能谋求大业的。

连马殷都敢在举世攻唐的局势下,谋求成就自己的功业,王建比马殷要强十倍,先前迫于形势,不得不向朝廷投降,现在难道就果真没有别的心思?

李晔看宋娇的样子,就知道对方在想什么,他自嘲的无奈笑笑,“宋姨多虑了。我能不杀朱温,能重用岐王,还能许诺蜀王显贵一生,最根本的原因,不是我无条件相信他们,而是我有控制他们的能力。

“天下诸侯,在我眼中,也不过尔尔。我若想要杀他们,真的就是反手之间。我对大唐天下有绝对的掌控力,这是我能海纳百川的基本道理。”

听了这番话,宋娇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

古往今来,有资格说自己能够以一己之力,掌控整个天下的帝王,或许根本就不存在。恐怕只有秦皇汉武,能够勉强够到这个水准。

为什么这个可能性微乎其微?只需要说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如果所有臣子加起来的力量,超过了帝王,那帝王就不能说能只凭自己镇压天下。

这个说法看起来很无理。毕竟要所有臣子都跟帝王为敌,恐怕也只有皇朝末世才会出现。但身为帝王,就该这样看问题。

只有这样看问题,他们才会防范每一个臣子,不付出绝对的信任,始终保持臣子力量的平衡,甚至刻意营造对抗。为什么帝王心术最核心最基本的观点,就是平衡术?这就是道理。

天下之大,帝王才是最没有安全感的那个人。

他得防备所有人觊觎他的皇位。

天下没有比皇位更加尊贵的存在。

所以帝王认为每一个人都在觊觎他的皇位。

但这样的道理,放在李晔这里是不准的。

纵观历史,并非所有君王,都会在朝堂上施展平衡术,以保证自己对朝堂和天下的绝对掌控。

譬如说,秦孝公嬴渠梁。

他用商鞅变法,就是彻底信任商鞅。

秦孝公这么做,是因为秦国已经到生死存亡之秋,不如此,不足以让秦国在战国中继续生存。

但李晔不同。他这么做,是为了让大唐恢复盛世。

从表象上说,两人的确有所差异,但从本质上看,两人其实没有区别。

秦孝公需要通过商鞅,来让秦国凝聚所有子民之力,李晔虽然不是通过岐王、蜀王达到凝聚人心的目的,但他的根本所求,就是为了让所有百姓都忠心于他。

所以他的形象,必须是完美的,甚至是高于之前一切帝王的。

李晔现在表达的态度,就是他之所敢谋求这个,是因为完全能够凭借自己掌控天下。

宋娇无法反驳这样的李晔。

她看着李晔哑然失笑,眼神奕奕又明显有些奇怪道:“我从很早之前,就告诉自己,你跟李岘是不同的,不能用对李岘的标准来衡量你。所以这些年来,我一直用先前的明君雄主的标准来看待你。

“现在我发现我还是错了,你或许跟所有帝王都不同。虽然不知道这究竟是什么原因,但事实无法辩驳。你的确能够凭借一己之力,掌控整个天下。昆仑之变的旧事,再也不会上演了。

“现在就算是朱温、王建、李茂贞联手,也无法危及你的性命。就算是他们跟攻唐的那些对手内应外合,也无法倾覆你的江山社稷。我不知道事情是从什么时候变成这样的,但我现在感觉到了,很清楚的感觉到了,现实已经成了这样。

“这真是奇怪,明明都是阳神真人境巅峰,你却有瞬杀天下一切修士的能力。这简直匪夷所思。但或许,这就是真正的帝王应该有的能力。你做到了,你就该成为天下之主。

“如果这回举世攻唐的局面被你化解、打破,我甚至都想不到,还能有什么样的存在,能够阻止你恢复大唐盛世。甚至,我已经隐约感觉到,你创造的大唐盛世,甚至可能超过天宝大唐!”

李晔听得连连点头,毫不掩饰自己的心情。

他不需要掩饰自己。

只有强大到一定程度的人,才能够不掩饰自己。

不管怎么说,有知音都是一件幸福的事。

宋姨能够这么了解自己,还对自己这么有信心,就算李晔不骄傲,内心也是愉悦的。

......

从关中南下,就不得不过秦岭。

连绵大山地势险峻,要道隘口无不有雄关耸立,这是保卫京畿的必要措施。只可惜,固国用山川之险,注定是无法长久的。再险要的关隘都需要人守,一旦守城将士人心涣散没有战心,天堑也是通途。

黄巢能正面攻破潼关,根本原因当然不是潼关年久失修,也不是他的部曲有多能打,而是守关将士一触即溃。

李晔跟王建、李茂贞等人,通过秦岭进入汉中的时候,眺望山川云海,不由得想起当年初到终南山时,被终南山道门针对的那些往事。

彼时,他刚成就练气不久,出仕考核的时候到这里来追查一宗大凶案,顺藤摸瓜之下,揭开了道门陷害李岘的阴谋,还将宋娇这个青衣衙门大统领带回了长安。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面对熟悉的山河景致,李晔情不自禁吟出这句词。

岐王暗自复述了一遍,奇怪的看着李晔:“这好像是词?韵味倒是不错。然而现今是春日,你怎么说萧瑟秋风?还有,这词我从来没听过,难道是你的新作?”

李晔随口回答道:“倒不是我的作品,是太祖的词。”

“太祖?哪朝太祖?”岐王怔了怔,仔细回想了一遍历朝历代的帝王,“秦汉以来,好似没有那位帝王被称作太祖吧?汉唐开国之君,也都是叫高祖......”

李晔这才发现自己说漏了嘴。他当然没法跟岐王解释,那是自己在地球上那个时代的太祖,只能打着哈哈掩饰过去。

“殿下,此行下官从蜀中出发,带领青衣衙门大修士与蜀兵直取南诏,战事如何尚且不可预料,不过有殿下派遣的帮手,想来不会有太大问题。不知殿下还有什么需要嘱托的?”王建说这话的时候,显得有些局促。

不只是宋娇,他自己都觉得,李晔这样的安排好像有些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对自己太过信任。

当然,也可能有另一种可能。李晔认为自己天生反骨,对自己非常不放心。

甚至认为自己一有机会就会想要造反,所以干脆给自己这样一个机会,让自己露出狐狸尾巴。然后再在事情还未失控的时候,以雷霆手段将自己灭杀。

就像这回对待马殷那样。

李晔正愁着如何敷衍岐王,让她不要老是追着问太祖是谁,有王建的话让他转移话题,自然是非常乐意解答。

他笑容随和道:“南诏虽然危害蜀地、岭南边境多年,但相对整个皇朝而言,也不过疥癣之疾,调集长安禁军对付他们,那是小题大做了。要平定南诏,只需要遣一偏师即可。蜀王跟南诏有旧怨,此番算是我帮你了却一桩心事。”

南诏就是后来的大理国,金庸小说里“段誉”的地头,在后世也就是云南及其周边。

如果说相对中原而言,吐蕃、契丹就是一群蛮子,那此时的南诏,大部分人都是野人。山寨和山头部族是主要群体,有限的几个城池百姓也并不多。南诏王名义上是南诏的王,实际上也就是个联盟首领。

他们先前能够危害蜀地、岭南边境,不过是趁大唐虚弱而已。

现如今大唐国内平定,要解决他们,在李晔看来,也就是挥挥衣袖的事。

若不是知道自己不强,南诏王也会跟契丹结盟,还处处以其为尊。

南诏以为他们靠上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可以优哉游哉的乘凉了,殊不知,在李晔心目中,如果说契丹是一棵大树,那大唐就该是大树头上的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