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帝御仙魔 > 第四十四章 突然到来的李岘

帝御仙魔 第四十四章 突然到来的李岘

作者:我是蓬蒿人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09-26 13:18:15 来源:笔趣阁

现在局势很艰难,对手很强大,咱俩最好是集中一切力量,做好血战的准备;不过前途也很光明,咱俩要是赢了圣佛,你就有佛域力量作为臂助了......这就是飞鸿大士,跟李晔说刚才番话的核心意思。

李晔虽然腹诽飞鸿大士的顽皮,对方的建议他还是决定接受。

此外,他也不认为,敢于强势“造反”的飞鸿大士,会真没有自己的安排与依仗。她是修士,不是壮士,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明晃晃找死这种事,肯定不会做。

既然大战即将到来,李晔当下最重要的事,自然是调兵遣将。

这很容易,释门来的是修士大军,李晔需要调遣的,必然也是修士大军。刚刚出战河西十二州的这些人,现在都已经休养的差不多,除了留下一部分维持秩序的力量,正好都北调凉州一线,速度很快。

至于原计划去高原,清楚月神教残余势力,在高原建立全真观的人手,现在也可以暂缓这个计划,先过来对付了释门的修士大军再说。

同样的,上官倾城麾下的军队,还是起辅助作用,主要负责战后土地占领。

兰州之役后,朝廷的军队已经在赶赴河西,他们将会接收河西十二州的防务。在主要负责地方治安的当下,军队数量并不需要太多,而且将士们也不用拼杀,所以哪怕眼下是寒冬,问题也不大。

时隔百年后,安王和岐王代表朝廷收复了河西,现在正是大唐将士士气高昂的时候。这不同于张议潮那会儿,彼时对河西各州的统辖是名义上的,朝廷没有派遣驻军,现在就不一样了。

按照眼下大唐军民的斗志,莫说让军队移镇河西,就算是让他们来攻打凉州,他们也会举着横刀急吼吼的向前冲。

等修士大军到位的过程中,李俨来圣旨了。

他直接让青衣衙门修士送来的,李晔这位挺靠谱的义气兄弟、大唐这位不靠谱的玩乐天子,给李晔加了一大通职衔,譬如说太子太师什么的,食邑一下子就给李晔增加了万户。

当然,对李俨来说,这些封赏都是例行公事,他还给了李晔一封私信。

在私信中,李俨得意洋洋跟李晔提及,他最近在钻研乐音有成的同时,也亲手调减了不少才艺双绝的才女,等到李晔回京,就分给李晔一些,让李晔好好享受一番,慰劳他连年征战的辛劳。

对才女的数量,李俨很大方,用了一半这个词,以表大唐都是咱兄弟的,好东西必须得一人一半,李晔想不要都不行。

在私信的末尾,李俨不例外的又调侃了李晔,贱兮兮的问他跟岐王相处如何,是否日久生情了。生怕李晔不能领会精髓似的,成语中的某个字,李俨故意写得格外大。

看着那个大了一倍的字,李晔隔着信纸,仿佛都看到了李俨猥琐的眼神。

当然,作为兄弟,李俨没忘记提醒李晔,要注意沙场上的危险,重中之重,是提醒李晔看信的时候要隐蔽一些,千万莫让岐王发现了,要不然等岐王回到长安,怕是要给他脸色看。

信还没来得及合上,就被不知何时悄悄来到李晔身后,伸长了白皙的脖子,把脑袋凑在李晔肩膀上看的岐王,给一把抢了过去。于是李晔知道,李俨那些嘱咐他小心的话,算是白说了。

今天李茂贞不应该叫岐王,因为她扮上了圣姬的装束。

也不知这厮是怎么想的,岐王突然消失,圣姬凭空冒出来,就不怕旁人奇怪?别的人没胆子没心思多注意岐王,可大少司命那两双闪亮的眸子,可是从来不肯离她太远的。

现在她俩的脑袋就已经挨在一起,拿手遮着嘴巴窃窃私语,贼眉鼠眼的,还不时频频点头,也不知道看出什么了。

李晔最佩服的,还是李茂贞在岐王、圣姬这两个角色中,来去自如的转换。扮上岐王,她就是一本正经的藩王,顾盼生威当然,在旁人看来是这样。至于李晔嘛,只会觉得她稍微英姿飒爽一些,俏皮可爱一些。

脸颊红嘟嘟的藩王,难道不可爱?自从李晔发现了这个新大陆,就会有事没事去调戏岐王一番,要么讲些荤段子让她羞涩,要么就说些没由头的话惹她生气。

在这两种情况下,岐王那张水亮欲滴、圆润娇嫩的脸,就会染上一抹飞霞,配合他正儿八经的藩王装束,想要憋住羞恼或是怒意,辛苦维持藩王气度的模样,当真是可爱无敌,李晔百看不厌。

当然,每回这个时候,李晔也是有些担心的。倒不是担心把岐王折腾出个好歹,而是担心她手中的折扇。岐王忍受羞恼、愤怒的时候,总会把折扇攥得紧紧的,不时发出咯吱的响声。

一般人附庸风雅,才会给自己弄柄折扇,大冬天也摇个不停,岐王手持折扇则是为了掩饰身份,衬托自己的藩王风仪,李晔知道这个,但大少司命没少私下对此翻白眼。

眼下观之,李晔的恶趣味终于让岐王无法忍受了,所以干脆换了圣姬的身份,这样一来,无论她是怒是笑是羞是恼,都可以大大方方的展现出来,而不用担心被人看出奇怪的地方。

就譬如说现在,圣姬举着手中的信件,满脸通红的质问李晔:“说,陛下还给了你多少美女?这多年了,你的王府是不是已经人满为患?好啊,我就觉得奇怪,大少司命那两个小丫头片子,为什么老是对你形影不离,感情她俩不是护卫,而是你的暖床丫鬟?!”

其实圣姬最开始不是想问这个,她接了圣旨后过来,想问的是“为什么陛下给你增加食邑一万户,到我这就只有五千户了?”不过在偷看到信件的内容后,就把这事给忘了。

圣姬这个问题,李晔当然是不屑回答的。男人嘛,面对这种问题的时候,无论怎么解释,无论说什么,都是越描越黑,只要女人愿意,她可以怀疑你袜子里都藏了别的女人。

最佳处理方式,就是表示对这个问题不屑一顾。

这样的话,会死得比较有尊严一些。

当然,不想死的话,可以第一时间把女人抱上床,用强有力的实际行动证明给她看。什么?没用?请注意强有力三个字。说没用的一定是没做到这三个字,或者没实力做到。要不然,瘫软在床的女人,是没力气跟你多费唇舌的。

只是眼下是大白天,李晔不能做这个选择。

大司命对岐王的指控很愤慨,她很想澄清自己的清白。

她也的确这么做了。结果不言而喻,圣姬哟呵了一声,看李晔的眼神更加充满杀机,说你调教得挺好啊,这都能主动给你打掩护了?是不是嫌我不如她这么乖巧?

堂堂安王殿下,哪里受得了这等鸟气,于是背着手,摆出潇洒大气的姿势,一溜烟儿就不见了人影。

兰州距离凉州最近,第一批赶到琵琶山的修士,就是从金城县出发的。张长安、楚铮就在队伍中,身为热血少年人,他们很愿意做先锋、打头阵。

在山脚前看到这两个志在报国的少年,李晔在圣姬那受的鸟气,顿时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很开心的招呼两人进凉棚,一起坐着喝碗热茶。

其实到了这时候,李晔已经反应过来,方才圣姬对他吹鼻子瞪眼,并不是恼火她有多少美姬,作为王的女人,这点胸怀她还是有的。所以,她纯粹就是这几天被李晔捉弄得很了,今天逮到机会,就可劲儿报复。

小心眼的女人,还岐王呢。

李晔决定不去想李茂贞,正经跟张长安和楚铮闲话家常。马上就要跟释门僧人血战,谁也不知道彼此间以后还没有说话的机会。对眼前这两个少年,李晔打心眼里欣赏,委实不希望他俩就这么没了。

李晔问张长安:“你已经是家主了,现在到战场上来,族中事务怎么办?”

张长安放下喝干净了的茶碗,扰扰头腼腆道:“暂时有祖父管着呢,不会出什么问题。殿下也知道,兰州之役后,祖父就变得容光焕发,看着年轻了许多,时常还跟我念叨,说身体有力了,下雨阴天的时候腰也不疼了,晚上也很少起夜,能一觉睡到天亮,好像年轻了十多岁!”

李晔点点头,张钟黎这个变化,他之前就看见了,一起吃烤全羊的时候,老人笑声就很洪亮,虽然身体的损伤难以复原,但感觉的确是精神大好。

“你祖父,有没有跟你说过,他原谅了你父亲没有?”李晔又问道。

张长安神色变得复杂,“没有。”

不过他的情绪并没有低沉,反而笑容温暖道:“离开前的那天晚上,夜深的时候,我看到祖父去宗祠了,虽然烛火昏黄暗淡,但我还是看见祖父亲手擦拭了父亲的灵位。我想,祖父大概也就是嘴上不说,但心里多少还是理解父亲的。”

李晔拍拍张长安的肩膀,没有多说宽慰的话。

他转头看向楚铮,微笑道:“你呢?你师父不是一直不想你离开他身边?”

比起张长安,楚铮虽然出身寻常,但面对李晔,就没有那么局促,大概是觉得白鹿洞跟安王比较熟,撇撇嘴道:“他老了,我也长大了,翅膀硬了,他管不了我了。再说,我这是为国征战,他没理由阻拦。”

说完,楚铮嘿嘿笑道:“这些话,是我临走的时候,师父跟我说的。虽然听着不像好话,但道理好像就是这么个道理。”

李晔竖竖大拇指,表示你们师徒俩都不是一般人。

跟张长安和楚铮并没有说太久的话,有人远道而来,专门见李晔。

看到站在凉棚外的青袍男子,李晔连忙起身迎出去,规规矩矩见完礼,才在请对方请凉棚的时候,纳罕的问道:“您怎么到这来了?”

能让安王表现出这番模样的,普天之下也唯有一人。

老安王,李岘。

跟在河东分别的时候相比,李岘容貌上没多大变化,只是看起来苍老了不少,一身刚从沙漠戈壁中走出来的风尘仆仆气,也不知,在边地这些时日经历了多少艰苦。

不过整个人的精气神,却比在河东的时候要坚毅刚烈得多,不再闷气沉沉,多了许多鲜活气。

在中原,他是已经为国捐躯的老安王,为了李晔,不能明目张胆出现在人前,空一身本领一腔报国壮志,却没有能真正放开手脚的地方。

但在沙州,在阳关,在沙漠戈壁前,他却能挥洒自如的做一个战士,跟浴血奋战的将士们一起,与异族大军厮杀不休,为大唐守卫国门。

李岘在简陋的板凳上坐下,接过李晔递来的茶碗,一口气喝完滋味跟树叶水没太大区别的温热的茶,随意抹了一把嘴,这才道:“我来,自然是有事要你帮忙。”

一句话,把李晔说的恨不得给自己来上一下。

原本,他就不该问李岘为何来的。分别多时,父亲专程来看望自己的儿子,也是入情入理的事。

然而李晔对李岘的观感其实很复杂,主要是,很难将自己代入到儿子的角色中去。作为一个穿越者,而且之前就是大修士,这大概是最别扭的感受了。

这与代入跟郡主青梅竹马的角色是不一样的,毕竟那是平等的关系。

被李岘说来找自己帮忙,李晔油然而生一种不孝子的自觉。且不说父亲找儿子办事,没有说帮忙的道理,仅是如今李岘正在做的事,本身就是为大唐也是为李晔,在这种情况下李岘说这样的话,足够让李晔无地自容。

抛开这些杂念,李晔对李岘道:“沙州面临的局势并不好,现如今就更是危急,您需要什么都行。”

李岘笑着道:“我要的倒也不多,一批修士足矣。”

说着,他看了看站在凉棚外的张长安跟楚铮,“旁的我只说要求,你给我配人就行。不过这两个少年,你得给我。”

张长安跟楚铮,站在凉棚外,一副一本正经聊天的模样,实际眼角余光不时往凉棚里瞥。他俩委实不明白,是什么人,有资格让安王执礼甚恭的相待。就算是岐王在旁边,安王也没这般规矩过。

听说安王跟皇帝都是打小厮混的玩伴,两人在一起也跟普通兄弟没两样,这人何德何能,让安王这般礼敬?这普天之下,还有谁能让安王如此?

两人正好奇疑惑的时候,听到李岘一番话,不由得大吃一惊,面面相觑。

咱们可是要纵横沙场,大展拳脚,为国建功,青史留名的大好儿郎,怎么能跟着这不明不白的家伙就走了?不,凉州还需要我们去攻打,吐蕃蛮子还需要被我们征服,那里的同胞还等着迎接我们......

在两个少年惊吓、哀求的目光中,却见李晔点头道:“这两个毛头小子,虽然年轻了些,不过本事、心智都是上佳之选,稍加磨砺,未尝不能委以重任,您的眼光果然毒辣。除了这两个小子外,您还需要多少人手?”

李岘没有直接给出数字,而是肃然对李晔道:“近来,边地出现了大量番僧,实力不俗,意图不明,你心中是否有数,对此又是何看法?”

李晔顿时了然,原来李岘是发现了这个,才专程过来找他。

若没有这等变故,以李岘的性情,仅是坐守阳关,是断然不会主动来麻烦李晔的。

李晔心头触动之余,跟李岘交流了相应的情报。

张长安和楚铮见自己的命运,被对方三言两语就决定,自己完全没有表达想法的机会,顿时感到天旋地转、暗无天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