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帝御仙魔 > 第八十章 儒门士子(下)

帝御仙魔 第八十章 儒门士子(下)

作者:我是蓬蒿人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09-26 13:18:15 来源:笔趣阁

“儒门士子?这么多儒门士子入了行伍?”

听到上官倾城的话,薛威和周明瑞都不禁感到很是疑惑。

上官倾城目不斜视、声音沉静道:“诸子百家,儒释道兵为首,释门为外来势力,且不去说,儒道兵在争天下之局中,各有鲜明特色、自身优势。道门多修士,兵家多战将,到了战场上,这些都是正面战力,发挥实力的方式也很直接。但儒门不同。”

说到这,上官倾城眼中露出回忆之色,像是在回想某个人跟她说的话。

她继续道:“殿下曾说,儒门士子,能力有三个方面。其一,理政,也就是儒门时刻挂在嘴边‘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能力,儒门士子体现这种能力的方式,一般为出仕做文官。

“其二,教化,儒门士子能够教化百姓,让他们知书识礼,这在地方上的表现,是士子通过教化文章,让百姓守规矩,到了战场上,就能激励他们忠君报国、奋勇杀敌;其三,儒将,儒将并不只是儒门跟兵家的简单结合,突出能力也不止谋略非凡,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薛威、周明瑞听得连连点头,便是赵念慈在听的过程中,眼中也有恍然明悟之光,或许是因为这番话想通了许多之前不理解的关节。

“看来吴军那些呐喊的将校们,就是儒门士子在发挥第二种能力了。”薛威啧啧感叹,“能够控制人的思想,关键时候还能让人奋不顾死,儒门这种能力......太可怕了!”

上官倾城淡淡道:“殿下说过,能够控制人思想的东西,才是普天之下最厉害的武器,也是君王凝聚人心、维护统治的不二选择。”

这话薛威一时间就无法领悟精髓了。

他转念一想,又奇怪道:“儒门如此厉害,往先怎么会败给道门?按理说,他们应该天下无敌才对。”

周明瑞连忙附和。

照上官倾城所言,儒门如此强大,那天下还有道门什么事?

赵念慈也看向上官倾城,认真等着她说话。

上官倾城想了想,“道门毕竟有仙人......儒门虽然能力突出,但也有许多致命毛病,这导致他们在争天下的过程中一般只能作为辅助角色,为君王治理后方。只有天下太平的时候,才能掌握文官权柄,真正煊赫这话也是殿下说的。”

“什么毛病?”

急急忙忙问这话的却不是薛威,而是赵念慈。

她迫不及待想要知道战胜她的孙儒,或者说儒门士子的弱点。

薛威和周明瑞看了赵念慈一眼,又漠然收回目光。

上官倾城摇摇头,示意自己并不知道太多。

这下不仅是赵念慈,连薛威、周明瑞都露出失望之色。

上官倾城望着前方战场,神色平静。

她并非不知道儒门弱点,只是不愿跟眼前的人说。

这么关键的东西,要是闹得人尽皆知尤其是让李晔的对手知道了,那对李晔的大业宏图可是很大麻烦。

上官倾城清楚记得,李晔跟她说过儒门三个致命弱点,并且用一句话做过总结。

其一,为了维护儒门地位,儒门士子惯于排斥一切外部势力;

其二,为了彰显自身高尚,儒门士子惯于神化先贤、因循守旧、固步自封;

其三,为了争权夺利,儒门士子惯于内耗。

所以儒门中儒将极为稀缺,而若是儒门一家独大,百家百工必然凋敝,尤其是兵家。

李晔总结儒门士子时说,儒门士子一个个胸怀天下到比肩圣贤,又一个个自私自利到胜过魔鬼。

上官倾城记得,李晔在跟她说完儒门弱点后,曾经戏言,如果有一天高骈真的在儒门扶持下独大于南方,跟他划江而治,那么他征服对方最省力的方法不是挥师百万立即去攻打,而是只需要坐等几十年,南方就能挥手而定。

在那几十年中,儒门必然因为内耗和自我腐化而导致国家孱弱,别的不说,军力肯定差得一塌糊涂。

赵念慈忽然看着上官倾城语气怪异道:“将军之前曾说,吴军听闻将军名号势必胆寒,可现在他们却一个个悍勇死战,似乎并不畏惧将军。”

看她的样子,显然是觉得很解气、快意。

上官倾城瞥了赵念慈一眼,目光冷漠,没有说话。

周明瑞逮着拍马屁的机会,立马冷笑道:“能够被孙儒带出来设伏的,必然都是精挑细选的悍勇之辈,自然不怕死。而且看吴军阵势就知道,他肯定也集中了儒门士子,有这些人控制他们的思想,他们当然不知道后退。话又说回来,吴军现在之所以敢信心膨胀到主动求战,还不是赵将军那二十万将士的性命为喂的?”

薛威也冷哼着傲然道:“赵将军......哦,赵卒,怪不得你之前会败给吴军,你就没看到,吴军虽然悍勇,但已经快被平卢军杀得七零八落了?你一个败军之卒,竟然敢嘲讽大胜之将,敢问阁下可知何谓羞耻?”

“你们......”赵念慈给两人如疯狗护主般一顿乱咬,气得恨不得佛袖而去。

......

孙儒来到吴军阵后,面沉如水的看向混乱战场。

在平卢军的持续猛攻下,吴军伤亡惨重,山头丢了一座又以座,战线一退再退,尸横遍野。

因为他们在这里只是为了设伏,并没想过也没有时间在险要地带修筑山寨,这下大军防线一崩溃,剩下的就是全面失败。

眺望远处山丘,万余平卢军后面,还有数不尽的甲士跟了上来,一眼看不到尽头,不知道有多少。

吴军人群中担任军官副职的儒门士子们,虽然还在呼喊奔走,鼓舞将士们的士气,但却敌不过一个个被砍翻在地,攻势再也维持不住。

两军对垒,很多时候士气决定胜败。但在绝对力量的差距面前,士气并不那么顶用。

奋不顾死的战斗自然攻势非凡,但人都快死完了,还谈什么攻势?

“传令下去:撤退。”孙儒寒声下令。

“将军,我们还没败!”他身后一名儒家将领立即面红耳赤的出声,“将军给我五千甲士,我去把失去的地方夺回来!”

“不必夺了。”孙儒摇摇头,“我军修士哨探全部失去音讯,约莫是都被杀了,现在根本无法清楚上官倾城派了多少人出战。他们有二十多万大军,我只带了几万精锐前来伏击他们的前军,无力与他们决战。此战未能成功设伏,便是已经败了,趁着大军死伤还不是太多,赶紧撤走。”

言及此处,孙儒叹息一声,不得不承认:“此战一败,接下来的仗就难打了。没想到,上官倾城宁愿舍弃重创我军的机会,也要选择这种堂堂正正的作战方式......她果真不是赵念慈能比。”

话说完,孙儒转身离去。

日暮前回到砀山县,孙儒清点伤亡,发现将士死伤了五六千。在大军及时撤出的情况下,这个伤亡不大不小。丘陵林野区域不利于大规模作战、追击,这也是吴军能够成功撤出、伤亡不太大的重要原因。

但是军官伤亡却远超正常情况三倍之多,尤其是那些担任副职的儒门士子,虽然战力强过普通士卒,但跟平卢军修士正面硬拼,死伤免不得尤其惨重。

“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副将忧虑的询问。

孙儒道:“依仗坚城,死战固守。”

副将诧异道:“将军难道就没有别的计策、谋划?”

孙儒摇摇头,“今日这一战告诉我们,计策对上官倾城起作用的可能性不大。说到底,这天下的计策谋略要成功,九成九都是建立在对手犯错的基础上。要引诱上官倾城犯错,这不太现实,要是强行施为,反倒是自己会露出破绽。”

这话有些颓然,也是事实。

孙儒很快话锋一转,正色坚定道:“我们有十七万大军,还可以依托泗水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上官倾城不过二十多万兵力,她军中虽然修士多,但也只是集中在平卢军,小规模遭遇和战阵突破固然势不可挡,但攻城是双方大军轮番上阵,平卢军中多出来的那些修士,分摊到大军中就没那么大优势了。她毕竟没有二十多名兵家战将,要攻克有我大量儒门士子把守的坚城,一年半载也不可能!”

副将认真想了想,“将军说得是。”

不过他很快又问道:“但是坚守一年半载之后呢?”

“一年半载,足够发生太多事了,战场形势怎么会不变。”孙儒轻笑一声,眼中露出某种异样光芒,“上官倾城是贼军第一将,我把她挡在这里,还有谁能去阻止杨行密?”

“杨将军......”只是提到这个名字,副将便精神大振,变得底气十足起来,“以杨将军的本事,就算赵炳坤、刘大正亲自去宿州,那也只有吃败仗的份!只要他有大展拳脚的机会,一定会建功立业!”

孙儒脸上笑容越来越坚定,“我们在这拖住越多贼军,杨行密施展拳脚的空间就越大。”

......

旬日后,徐徐行军的上官倾城所部,终于在砀山县外完成驻扎。

如之前赵念慈巡查砀山城防一样,翌日,上官倾城也策马围着城池转了几圈。

“砀山墙高沟深,守城器械足备,城防的确坚固异常。”薛威望着城头感叹道,然后乜斜赵念慈道:“之前一战,兵家二十多名战将攻城,好像没有破坏城防太多。”

赵念慈沉着脸不说话。

之前她正经攻城实际没几日,对城防的破坏自然有限。

不时有几骑从城北泗水河畔的方向归来,向上官倾城复命:“依照将军布置,狼牙军已经泗水河畔选定好了地点,扎好营垒,分段布防完毕。吴军水师在泗水行驶我们管不着,但他们想要就近登岸绝对没有可能。”

上官倾城点点头。

三万狼牙军都是精骑,用来攻城却是浪费了,把守泗水沿岸再合适不过。

见上官倾城又开始盯着城头凝望,良久不言不语,赵念慈忍不住了,问道:“砀山城里有十多万吴军,城防又如此坚固,你要怎么破城?”

“很简单。”上官倾城没有任何犹豫,“叫援军。”

......

宋州。

李晔看罢上官倾城的军报,将其递给李茂贞,笑着道:“上官倾城在信中说,要破砀山城,还需要二十万大军支援。”

李茂贞迅速浏览了军报一遍,长眉挑了挑,意味深远道:“她本就有天平、忠武两镇兵马,加上部分平卢军,兵力足有二十四万,现在又要二十万援军......若要派四十多万大军攻打一个小小的砀山,还需要她上官倾城做什么?”

李晔道:“不管怎么说,磨山一战她是胜了,斩首近六千。”

李茂贞放下军报,眼帘微抬,瞄着李晔道:“你在为她说话?”

李晔只能佯装惶恐:“我这不是想着,如果岐王不给她援军,崔克礼那些人肯定又要闹腾嘛?”

李茂贞淡淡哼了一声,“给她二十万援军不是不可,但她得打到徐州城下才行,如果她愿意立这个军令状,本王自然不会小气了。不过......”

打到徐州.......还好你没说打下徐州,这倒是不太难......李晔顺着对方的话头问:“不过什么?”

李茂贞拿起另一份军报,眸底有隐藏不住失望、愁闷,幽幽道:“宿州,贼军主将杨行密,竟然在刘知俊还没进入宿州之前,就夜袭了他的营寨,导致他损兵折将。据刘知俊军报上说,对方十分精锐......”

杨行密......那不是吴王么,前世黄巢之乱后,高骈一蹶不振,也没有得到儒门扶持,淮南大乱后没多久就陨落了,迅速荡平江淮的就是杨行密,后来做了吴王......李晔回忆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