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帝御仙魔 > 第七十一章 见招拆招

帝御仙魔 第七十一章 见招拆招

作者:我是蓬蒿人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09-26 13:18:15 来源:笔趣阁

宣武四州,除汴州外,宋、亳、颍三州自北向南分布,东跟武宁节度使的徐、宿、濠等州相邻,西跟忠武节度使的陈州相接,其中位置最南的颍州,南部边界即是淮河。

从汴州出发进入武宁境内,水路就有两条,一是顺泗水而下,经过宋州直达徐州;二是顺汴河(运河)而下,经过亳州抵达宿州。

宋、亳两州接壤,州城相距不到百里。

李晔率军从汴州出发,进驻于宋州;击败蜀军后的各军精骑从忠武东奔,眼下正陆续到了亳州两人麾下在中原活动的大军,主力会在宋、亳一线完成集结。

李茂贞在宋州跟李晔碰头后的次日,召集双方主要官将不到十人,召开了军议。

“大战之前,根据探听的情报,我们判断吴军在攻占徐州后,会分兵两路。一路北上攻打衮州,向青州方向进军,谋求攻占平卢全境;一路西行,通过宋、亳两州进入宣武得此二州后,与蜀军汇合北上攻占汴州,最后跟占据平卢西下的大军完成会师。”

“等到那时,吴军跟占据许州忠武、洛阳东都的蜀军地盘连成一片,就会拥有中原**成的州县。本王虽然名义上可以进占郑州河阳、滑州义成,但此二人在汴州会师、击败安王旧部后,势必联手来攻打河阳和义成,驱逐本王兵马,从而完成对中原的彻底瓜分。”

大帐中悬挂的巨大舆图前,李茂贞手持一根长杆,一边说着上面的话,一边在地图上点出相应地点,最后画了个圈。

他看向帐中的人,语气不变继续道:“为此,我们制定的战略是:其一,先集中大军精锐击败实力相对弱小、又离开本镇过远的蜀军,然后挥师东进,在宋、亳一线伏击西进吴军,与其决战。”

“其二,用魏博、成德、静海、天平等镇兵马,配合青州方面的平卢军一部,在衮州伏击北上吴军,力求击败,保底也得拖住对方。”

“其三,在西、北大战时,命令一部精骑迂回奔袭,突入武宁南部的泗州,并攻占州县,进而控制淮河要津,切断吴军粮道与后援。”

“如果各方战事顺利,我们最后将在武宁境内,将吴军彻底围歼,不使其走掉一兵一卒!”

说到这,李茂贞收了长杆,回到舆图前的小案后坐了下来,端起茶碗饮了口茶润桑。

帐中的人分作两部分,李晔跟李茂贞的座位在矮台上,相对而设;两人的部将数人,则在帐中分作两排而坐。

参与军议的人之所以少,还是因为李晔现世的情况至今仍是只有极少数人知道的秘辛,而且这个秘辛保持得越久,也就越有利于后面的战事。

除却李晔和李茂贞的一些心腹,以及各镇节度使,下面的官将百姓,现在也都只是认为李茂贞跟安王旧部达成了某种盟约。

李茂贞稍作停歇的时候,李晔接过话头,“因为孤王跟岐王的联合出人预料,行动隐蔽、周密、果断,原本战事进展十分顺利,我们也成功击败了蜀军。但是到了眼下,情况有所变化,简单说就是吴军已经开始收缩战线!”

“西进吴军,前两日本已进入宋、亳两州境内,即将如蜀军一样,鲁莽无知踏入我们设好的埋伏中,却突然在一夜之间后撤数十里,并且扎下坚固营寨,摆出严防死守之势!西进吴军如此,北上吴军的情况也差不多。”

顿了顿,李晔看了众人一眼,神色肃然:“吴军举动如此反常,让我们不得不思量,他们很可能已经察觉到了我方行动,故而改变了原本的进军策略。”

此言一出,在座的将领们神色都有些变化,刘大正、赵炳坤这些人眼中,则是有了沉思之意。

李茂贞放下茶碗,轻笑一声:“能成功伏击吴军,像对付王建那头肥猪一样,轻松解决掉他们自然最好。若是他们没有那么愚蠢,提早察觉到了异常,并且有所防备,那也不过是正面较量而已,我们何惧?”

李晔跟李茂贞联合起来,能控制的节度使超过了二十个,出动的兵马也是一百多万。如今蜀军已经败退,他们大可以集中力量对付吴军,仅兵力优势就足以让他们毫无顾忌的正面强攻。

停了片刻,李茂贞撇嘴补充道:“要是连王建那蠢猪都已经败了,高骈还没发现异常,那他和儒门也就根本不配谈逐鹿中原。”

话说完,李茂贞端起茶碗,又在嘴边停住,继续补充:“虽然他们一直都不配。”

李晔没有评论这话。李茂贞和高骈互相看不起,这是众所皆知的事,而且已经到了不加掩饰的地步,早在昆仑之役的时候他们就没少拌嘴。

按照之前跟李茂贞的交流,李晔说起下面的战事安排:“既然吴军已经有所防备,开始收缩战线,那我们也就不必再遮遮掩掩,跟他们来什么昼伏夜行、隐蔽奔袭了。接下来,我们调集所有军力,集中于武宁西、北两面,先压缩他们的活动范围,等兵马到齐,便跟对方正面会战,堂堂正正的击败他们!”

刘大正、赵炳坤等人听到这话,无不点头赞同,而且眸中战意炙热。

无论何时何地,能够用优势兵力以泰山压顶之势,正面击垮敌军,那都是将军们最喜欢做的事。

见众人没有意见提出,李茂贞又开始补充:“吴军显然已经察觉到异常,但他们到底知道多少我们的情况,我等却没底,而他们知道多少会直接决定他们往下的战事安排。此事极为紧要,幻音坊和青衣衙门的修士,要发动一切力量,深入武宁境内打探清楚。与此同时,必须不遗余力拔除我们周围的吴军修士哨探!”

他这个安排,主要还是防备对方知道安王重新出现了。

这是目前李茂贞最注意的问题。

因为一旦高骈知道安王重新出现对方当然不可能深入了解到安王是假的,那么高骈和儒门就有很大可能心生畏惧,甚至是就此撤军回淮南也不是不可能。

李茂贞当然不能接受这个局面。

他的目标始终是争夺整个天下,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解决掉一个个强劲对手。高骈占据包括一部分江南在内的淮南大片地盘,若是兵力不损的退了回去,李茂贞日后要渡过被严密设防的淮河、长江,军事上无疑会有巨大困难。

趁此机会,将吴军主力聚歼于淮北,为日后攻打淮南扫除障碍、铺平道路,这是李茂贞并须争取的结果。

李晔不着痕迹瞄了李茂贞一眼,心中暗道:“李茂贞这厮想的还挺多。”

想得多并非坏事,只不过有时候在某些方面思虑过于深入,就容易忽略其它方面的问题。

数日后,徐州,节度使府邸内,高骈正在跟郭璞、张仲生、钟繇等人紧锣密鼓的讨论最新军情。

首先说话的是郭璞,他通报了最新探报:“近日来,几乎每时每刻都有大批敌军开赴到宋、亳一线,甚至连颍州都出现了许多兵马,这些地方的州县大小城池,已经被各镇军队塞满!之前滞留在潼关的李茂贞部曲,也离开潼关急速向宋、亳方向进军。不仅如此,北面的沂州、衮州境内,也不断有敌方援军赶来!”

随着探报的深入讲述,郭璞神色愈发肃杀。

最后他总结道:“一言以蔽之,李茂贞正调集他和安王旧部的所有兵马,还有原属朱温的藩镇军队,向徐州合围!这完全是决战之势!因为兵马实在太多,所以哪怕其大军尚未完全集结,但其先锋已经离开宋、亳二州,开始向武宁境内进发,不日就会跟我们的西进大军碰上!”

高骈沉面不语。

张仲生道:“我们虽然号称百万大军,但实际兵马只有七十多万,而今面对近三倍之敌,局势的确不妙。但自古以来,沙场征战,兵马多寡并不直接决定胜负,最重要的还是靠策略和奋战。”

高骈仍旧没有说话。

钟繇一拍大腿,大声嚷道:“李茂贞不过是个白脸小厮,娘们儿唧唧的,难成大器,怕他作甚?就算他有千万大军,我淮南骁勇在吴王率领下,杀他也跟屠狗一样!”

对于钟繇的咋呼,郭璞和张仲生直接选择了无视。

倒是高骈,终于开口,他波澜不惊道:“我军渡河北征,最重要的是保障后方粮道,故而宿、泗二州绝对不容有失,诸位谁能为孤王守此二地?”

钟繇一听是守后方,等着别人来打,缺乏进攻主动性,便没有争取的意思,不过他还是说道:“李茂贞也好,安王旧部也罢,都是北方兵马,不熟水战,淮河、泗水有我们的水师精锐把守,他们只要敢来,那就是送死。末将觉得,只要派遣一名稳重将领,即可守好宿、泗二州。”

高骈点点头,“说的不错。杨将军,你去吧。”

屋中一名面容坚毅的武将闻声出列,抱拳道:“末将领命!”

这名杨姓将军,叫作杨行密!

高骈接着道:“贼军先锋既然已经从宋、亳出发,我们不能不迎战。我们淮南水师既然精锐,那就不能只作防守之用,泗水、汴河都是好战场。谁愿意去迎战贼军先锋?”

不等钟繇说话,一名身材高大的武将应声出列,抱拳道:“末将愿往!”

见是此人请命,高骈脸上有了笑容:“孙将军愿往,自然是再好不过。”

“末将领命!”

这名身材高大的将军,名为孙儒!

郭璞和张仲生见高骈轻描淡写间,就已经安排好了军事,心头大感安定。

也是在这时,他们才回想起来,高骈曾经战功赫赫,跟李岘、张议潮齐名。

论兵家之道、沙场征战,只要高骈不犯糊涂,当世谁敢说比他更强?

安排完军事,高骈安坐的动作没变,右手拇指摩擦着食指,平静道:“李茂贞吞并了安王兵马,还能让朱温旧部也为其所用,所以声势浩大,我们得想个法子从内部瓦解他们。朱温从昆仑离开之后就没了消息,如今在作甚?去找找,孤王这里有份大业要送给他。”

郭璞眼前一亮,连忙道:“卑职这就派人去找!”

高骈微微颔首。

张仲生看着高坐主位、不动如山的高骈,内心忽然涌现出一股难以言状的情绪。

他暗暗想道:“吴王本就是兵家奇才,黄巢之乱时虽然举止不当,但毕竟根本尚在,如今二度奋发,未来可期......如果仅是兵家才能也就罢了,如今吴王有我儒门辅佐,受我儒门熏陶,智慧谋略更上层楼,这岂非正是如日中天之象?”

念及于此,张仲生低下眉头,心中暗叹一声,“昔日安王尚在凡间时,是那般光芒万丈,天下群雄与之一比,大部分都犹如草芥一般。而今安王不在了,天下英雄,还有谁能跟这样的吴王争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