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帝御仙魔 > 第六章 吴钩

帝御仙魔 第六章 吴钩

作者:我是蓬蒿人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09-26 13:18:15 来源:笔趣阁

南方已经颇显炎热,北方稍微清凉一些,枝叶繁茂起来的树木清晰传达出初夏的讯息。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许州忠武节度使府的二进大院内,有两棵绿阴如盖的老槐树,在青石板地面上投出一大片阴影。

此刻阴影中站着一名作书生打扮的年轻人,他束手抬头,望着枝叶缝隙中星点般的阳光,双眼微微眯起,好似在思考什么。

他身材普通,容貌寻常,跟丰神俊朗这四个字完全沾不上边,走在大街上绝对不会被大家闺秀和江湖女修多看一眼。

但他衣着得体,边幅修饰得一丝不苟。他站在那里,便有一股气质,不只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还有一股不属于他这个年龄的厚重与沉稳。

他的眸底不时掠过一抹闪电般的厉芒。

“吴司马,廉使有请。”一名书吏走到年轻人身边,执礼甚恭。

吴钩对来人点点头,跟随对方穿过回廊院门,来到三进院落,径直走进东书房。

忠武军节度使秦宗权已经起身迎出座位,他满面笑容:“吴先生来了?快请坐。”

秦宗权本为蔡州刺史,之所以能够占据许州,乃是发兵击败了前忠武军节度使周岌。在这场以下犯上的战役中,他面前的年轻书生出谋划策,起到了很大作用,所以秦宗权对吴钩表现得十分亲近。

此刻秦宗权看吴钩的眼神,就像看天上掉下来的珍宝一样,而实际上,这名年轻人的确是跟天上掉下来的差不多。

昔日秦宗权还是蔡州刺史,在蔡州招兵买马时,一日忽闻有布衣书生求见,在问过对方的身世出处后,秦宗权拒绝了对方请求,因为对方并没有显赫家世。

不出自书香门第,没有名师教导,没有家族历练,又哪里会有多大的真才实学呢?

都说孔明躬耕于南阳,是一介乡野村夫,而实际上孔明并非平民百姓。祖上世代为官不说,诸葛氏更是琅琊有名的士族之家,孔明结交的也都是一时名士,是真正的往来无白丁。

最后拗不过吴钩日日到刺史府外等候,秦宗权当时又正在招贤纳士,不想落一个怠慢士子的名声,这才屈膝接见。

没想到,一番座谈,秦宗权意外的发现,对方学识不凡、才思敏捷,尤其很多针对蔡州时事的建议,让秦宗权获益匪浅。秦宗权也不是庸人,当即将吴钩纳入府中做了门客,并且以礼相待。

一番寒暄后,回到主座的秦宗权问:“先生此来,可是有什么指教?”

吴钩拱了拱手,语调平稳道:“安王败李克用,李茂贞攻打长安,朱温发兵平卢,敢问廉使有何看法?”

秦宗权露出笑容:“天下大乱,我忠武自然要趁机崛起!”

吴钩点点头:“那便请廉使授命,让钩出使河东。”

秦宗权怔了怔:“去河东做什么?”

吴钩道:“跟安王结盟,共同对付朱温。”

秦宗权脸色肃然下来,他看了吴钩好几眼,这才徐徐道:“安王攻河东,我趁机夺忠武,这对安王而言,是对朝廷秩序的冒犯。安王回过头来之后,不对付忠武就不错了,怎么能在这个时候跟他联手对付朱温?”

吴钩笑了笑。

这一笑,有千般从容,万般丘壑,就好像滔滔江水,终于遇到了缺口,可以肆意倾泻而出。

他道:“廉使夺忠武,是破坏朝廷秩序,正因如此,才更应该在此刻匡助安王。安王承了廉使的情,事后就不会追责,廉使若能有一些作为,立下一些功勋,事后要让安王承认廉使的节度使地位,也顺理成章。”

秦宗权默然不语,陷入沉思。

吴钩继续道:“朱温攻平卢,无论成与不成,他接下来都要向宣武四面藩镇下手,以求荡平中原。到了那时,忠武首当其冲,如何面对有道门支持的朱温?没有安王声援,忠武独木难支。”

秦宗权点点头。

吴钩又道:“廉使有大志向,北取河洛,南下淮河,是必有的谋划。而朱温若是做大,廉使的谋划便无从实现。一山不容二虎,中原之地,除了廉使之外,不应该再有一个强力藩镇。”

秦宗权眼前一亮,他期待的看向吴钩:“先生有把握能够说服安王,跟忠武结盟?”

吴钩嘴角微微扬起:“事若不成,钩提头来见。”

旬日后,吴钩带领忠武军的使者队伍,离开许州城,自北门出。秦宗权亲自相送出城。

明媚的阳光在马蹄下扬起的黄尘里翻腾,百十人的使者队伍堪称大张旗鼓。服色各异的大小官吏,在甲士的护卫下跟在吴钩身后,身着劲装的练气高段修士贴身扈从。

秦宗权给了吴钩他该给的底气,此行要面见安王,队伍里还有近十辆马车,装载着秦宗权带给安王的见面礼。

吴钩回头看了一眼许州城,彼此相距已经超过三里,秦宗权带领的官员还在城门前目送。官道两旁的行人百姓,见到如此阵仗,都向吴钩投去敬畏的目光,行走在其中的小娇娘与江湖女修,看吴钩的眼神也神采奕奕。

吴钩收回目光,看向官道前方,他忽然笑了笑,谈不上志得意满,但绝对意气风发。他对自己说道:“出名要趁早。”

......

绕过宣武,一路北上,经过多日的长途跋涉,吴钩终于到了太原城近郊。

道旁的小亭内外,许多即将远行的人,正在和送别的人话别。在这个天色阴沉的上午,离别的愁绪好似格外浓厚,很多人脸上都有了泪水。

吴钩收回目光,轻轻一笑,心里念了一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他看向高峻巍峨的太原城墙,意态勃发。

城楼前的甲士后面,立着一个玄袍飘飞的年轻人,两人的目光不期而遇。

而这时,有一名白袍剑客,跨着青鬃马从使者队伍身旁飞驰而过。

吴钩陡然神色一凛。无论是站在城楼前的玄袍年轻人,还是从身旁疾驰而过的白袍剑客,都让他感受到了非同一般的气质。一个如君王临世般霸道无匹,一个如仙人般飘逸绝尘。

“千年太原城,果然人杰地灵。”吴钩心里默念一声,心里多了一些敬意。

李晔送完南宫第一回府,处理公文没多久,就得到下面的人上报,说是忠武节度使周岌的使者求见。

李晔接了帖子,但是没接见对方,而是让人把他们带去驿馆。

过了两日,李晔已经决定动身去成德,在启程之前,他见了吴钩一面。

接过秦宗权的信浏览了一遍,李晔将书信放在书案上,开始打量站在堂中的吴钩。

秦宗权的来信言辞甚为恭敬,前面一大半都在吹捧李晔功高盖世,说他如何钦佩敬仰李晔等等,后面小一半则是说明了派遣使者的意图。

在这部分中,秦宗权先是把朱温好生唾骂了一顿,说他以下犯上,祸乱中原,罪不容诛,然后表示愿意和李晔马结盟,共同对付朱温,还中原太平。

吴钩自然已经认出来,面前的安王就是前两日站在城楼前的玄袍男子,面对李晔的打量,他只能尽量站直身子。不过让他感到意外的是,李晔并没有用修为威压来给他一个下马威。

饶是如此,吴钩也半点都不敢怠慢,他进府的时候就发现了,府邸内外有无数大修士,整个王府深邃如海。

即便没有这些修士,吴钩也得恭恭敬敬,因为他知道,忠武和他的命运,都掌握在眼前这个男人手里。

在见李晔之前,吴钩脑海中已经想象过无数遍,今日会面会是怎样的景象,针对李晔会有的各种态度、言辞,他也想好了应对之法。

然而再度出乎吴钩意料的是,李晔没有问许州的事,没有诘问秦宗权为什么敢夺取忠武,也没有斥责秦宗权蔑视朝廷权威,甚至对秦宗权恭敬和送上的礼物,都没有发表任何评论。

李晔徐徐道:“吴长史学的是哪一派的学问?”

临行前,秦宗权已经把吴钩升为长史,算是增加他的出使的份量。

面对李晔这个问题,吴钩虽然意外,但还是很快回答:“卑职勉强算个读书人。”

李晔笑了笑:“儒家?”

吴钩认真道:“卑职窃以为,读书人当习百家之学,不必拘泥于哪一家。如此方能真正有所作为,不误事、不误民。”

李晔哦了一声,有了点兴致:“长史年纪轻轻,竟然已经精通百家之学?”

吴钩谦逊道:“不敢说精通,只是略知一二。”

李晔眼中多了一丝玩味之色:“既然如此,长史便说说,孤王会如何处置秦宗权?”

吴钩悚然一惊。

李晔用的是“处置”这两个字。

吴钩想起,原忠武节度使周岌,在黄巢之乱中,可是跟着李晔鞍前马后,立过不少功劳的。要说周岌跟安王没有交情,他绝对不信。但现在秦宗权却夺了忠武,还把周岌囚禁,李晔的心情当然不会好。

但吴钩早就料到了这一点,他略微斟酌了一下语句,马上道:“朱温倒行逆施,竟然进犯平卢,此乃十恶不赦之罪。秦廉使自知对社稷无甚功勋,所以愿意跟殿下联合,共同对付恶贼,还大唐一片朗朗乾坤......”

李晔冷笑一声,打断他的话,“联合?结盟?他秦宗权有什么资格,敢说跟孤王结盟?你现在就回去告诉秦宗权,他祸乱藩镇,蔑视朝廷权威,罪在不赦,要想戴罪立功,就乖乖听孤王军令,立即进兵汴州。否则,孤王反手就让他脑袋搬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