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帝御仙魔 > 第九章 各为其主必相杀(第二更)

帝御仙魔 第九章 各为其主必相杀(第二更)

作者:我是蓬蒿人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09-26 13:18:15 来源:笔趣阁

说到这,李晔摇头笑了笑:“义军并非战无不胜,眼下之所以能攻破长安,不过是沿途藩镇,对朝廷已经失去信心,没有严加阻拦而已。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现在义军虽然已经占据长安,但却是四面征战,到如今,连关中都没有完全攻占下来。且不说凤翔郑畋,四面藩镇军,更是在跟义军到处交战,也没听说义军能迅速攻城拔寨。”

李晔顿了顿,继续道:“至于士子......若是在下所知不差,义军之中,并无多少士子书生,得到重用的就更少。义军纵横南北,说到底还是劫掠为生,未曾真正治理一方,这是义军不想吗?不,是不能。因为义军没有这方面的人才。没有一支完整的士子队伍,就无法治理民政,眼前的害处,就是义军的粮秣物资缺乏源源不断的补充,远些的害处,没有成熟的治理国家的政策,就不会让四方臣服。”

最后李晔徐徐道:“义军攻占长安,本是大好局面,但义军辖境内的百姓,就真的支持义军?非也。为何?将军方才也说过,百姓需要的,是吃饱穿暖,但义军所到之处,犹如蝗虫过境,粮食被洗劫一空,而又无法治理地方,恢复生息,你叫百姓如何支持你?”

“如今的天下藩镇,为何一直在跟义军交战?是他们忠于朝廷吗?非也。如果真的忠于朝廷,就不会让开道路,让义军攻入长安。他们正是看到了,义军没有治理国家的本事,早晚必亡,唐室必将克复长安,这才与义军作战——安史之乱,叛军也曾攻破长安,但叛军不通政事,不知治理国家之道,纵然兵强马壮,又能如何,还不是覆亡了?”

“眼下义军的局势,与安史之乱何其相似?至于藩镇军与义军交战的目的,一方面是不想事后被朝廷治罪,另一方面,当然是趁机立功,事后获得朝廷封赏,有了大义名分,就能控制更多地盘,招兵买马,壮大实力,最终成就大业,争霸天下!”

李晔这番话说的毫不客气,让朱温怔了又怔,半响没反应过来,显然还在理解当中,朱珍却不知道深究其理,这番话他也听不懂真正的深意,只知道李晔在说义军要和安史乱军一样,最终走向覆亡,不由得大怒,“一派胡言!你怎敢诋毁我大齐,你难道不想活......”

“闭嘴!退下!”

朱温骤然一声呵斥,让朱珍闭了嘴,这才看向李晔,此刻他脸上没了轻松闲谈之色,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凝重。

但他到底是义军大将,他所处的位置,决定了他思考问题的角度,他仍然不相信,义军就一定会亡。

茶棚静悄悄的,没有人在这个时候大声说话,零星的茶客看到朱温和李晔等人的装扮、做派,也都显得小心翼翼。茶老板更是不敢说什么,唯恐朱温和李晔一言不合,就打起来。

或许在他看来,那个玄袍公子真是疯了,竟然在当着义军的面,说义军必然覆亡,这不是不想活了么。他更觉得那个义军将军,也不是一般人,要是换作寻常义军将领,听到这样的话,那还不暴起拔刀,砍了那名玄袍公子?

时近六月,午后的阳光依然炽烈,一片阴凉的茶棚外,明亮的官道上蒸腾着热气,树影斑驳,数不尽的细尘在光柱里飞腾转合。官道上行人寥寥,林子里不时响起清脆的鸟叫,知了不知在何处,知了知了叫个不停。

这里是邓州边界,官道旁的树林外,有大片荒芜的良田,失去百姓照料的庄稼枯死无数,看起来格外凄凉。更远的地方,有山,有林,有河流,有蓝天,在这中原腹地的南端,抬头就可以看到整个天下。

战火绵延,风起云涌的天下。

在天下中心,卷腾的烽烟缝隙里,在这个平静的野外,两个都只不过二十几岁,却命中注定互为敌手,不死不休的年轻人,此刻如知己如故交,面对面坐而论道,议论大势,指点江山,评点群雄。

朱温拽了拽甲胄里的衣领,感觉有些燥热。

他看着李晔,“我大齐军队纵横大江南北,七年间转战何止万里,军中士卒都是百战精锐,攻破州县一路杀破长安,从府库里得到数不胜数的兵甲器械,就算是最强大的藩镇,也不会比我们装备更精良。我们有一路喋血的百战勇将,各个都能冲锋陷阵;我们上下齐心,没有那么多勾心斗角,所以能发展壮大。眼下陛下坐镇长安,唐军四面来攻,但那又如何,现在还不是我军势大?”

说到这里,朱温渐渐理清了思路。

他掷地有声道:“唐室倾颓,皇帝昏聩,朝堂上奸臣当道,州县里臣民离心,正因如此,我大齐军队才能一路披荆斩棘,攻破长安。在唐皇帝坐镇长安、统率天下的时候,我们能攻破长安,将唐皇帝赶去蜀中,现在唐皇帝偏居一隅,我们为何就不能击败四方藩镇?我大军兵锋所向,攻城拔寨,可都是血战所得!”

“天下藩镇五十余,有谁能挡我大气兵锋?那高骈如何?号称当世名将,皇朝双臂之一,还不是被我大军所败,只能龟缩城中不出?天下兵马几百万,在本将看来,不过一群绵羊而已。没有一名合格的统帅,纵然四面来攻,又能奈我何?试问天下豪杰无数,自称英雄者如过江之鲤,但我大军若是把守潼关,关东-军队,谁能破之?”

“公子方才也说过,唐室奸臣当道,只知争权夺利,唐室人心不齐,各自为政,都想着自保,都想着壮大自身。我大齐军队,只要能坐稳关中,试问三五年之后,天下谁还有胆跟我大齐抗衡?”

“公子说的不错,我大齐缺少士子,没有治国理政的人才,但只要局势稳定下来,何愁书生不来投效?公子可别忘了,我大齐皇帝,也是士子出身,他若有心,岂会不知招贤纳士?”

朱温越说越是语激昂,胸中热血澎湃,他不禁站起身来,一甩猩红披风,意气风发。

他来回走了两步,突然停下来,盯着李晔:“我大齐军队,乃虎狼之师,也是上下齐心之师,岂是安禄山那胡人可比?岂是散沙一盘的唐军可比?我大齐军队,百战成雄,锐气无匹!而今攻占长安,败郑畋驱镇军,睥睨天下,四方威服,谁能胜我?天下无人能胜我,天下岂不在我之手?!”

最后一句话说出来,霸气侧漏,朱温一身豪情壮志,顿时显露无疑,仿若俯瞰天下的王!

李晔轻笑一声,啪的一声打开折扇,在胸前轻摇,他没有站起来,但气势却丝毫也不输给朱温,相反还多了一丝从容不迫,他凝视朱温,淡淡问道:“天下果真无人能胜你?”

朱温狠狠盯着李晔。

两人目光相交,如刀剑相击,似有火星四射。

此时无声胜有声。

“你到底是谁?”朱温率先开口。

“你又是谁?”李晔不慌不忙。

两人都是精明无双之辈,座谈许久,若是还发现不了蹊跷,岂非都成了庸人?

一个游历江湖的修士,怎会对天下大势有如此深刻的见解?更通晓定国安邦的道理?还反问出那句当仁不让的话来?

一个寻常小将,又怎会有睥睨天下的气度,对义军与官军长短,有那般深入的认识,并能明白取胜之道?

普天之下,豪杰无数,乱世当道,英雄辈出,但真正具备成就大业见识与气度的,又有几个?

在这邓州边界,在这许州之畔,又有几个?

茶棚老板原本看到两人相谈甚欢,已经松了口气,暗想只要不打起来就好。他这简陋的茶棚,可经不起折腾。虽说桌子板凳都是老旧粗糙的物件,但那可都是老头的心血。茶壶茶碗茶叶这些东西,都值不了几个铜钱,但却是老头活命的依仗。

要是被打坏了他上哪儿再去弄去,一壶茶本就赚不了几个钱,生活本就拮据,不过是苟且活着罢了,根本经不起风雨,他年纪也大了,就更是遭不起难,要是自个儿也被伤着,那可是连去看病的钱都没有。

老头虽然听不太懂将军和公子的话,也不知道他们在争论什么,但只要和和气气就好。然而此时,看到两人怒目而视,俨然一副准备动手的样子,老头顿时老脸煞白,一颗心提到了嗓子眼。什么明察善恶的真武玄天上帝,什么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都被他在心里求了个遍。

在茶棚里喝茶的零星客人,看到这个势头不对,哪里还敢多呆,匆匆将碗一口喝完,摸出铜钱放到桌上,就提着行囊急急离去,生怕被殃及池鱼。要是换作一般人打架,他们还有个看热闹的心思,但这可是杀人不眨眼的将军,要是一个不小心,他们的人头都要落地,哪里还敢逗留半分。

老头想起身相劝,却又不敢劝,急得额头直冒大汉。

一阵微风拂来,吹动茶棚招旗,吹动众人丝发,吹得老头打了个寒颤。

大少司命已经准备起身,宋娇更是目光凌厉。

朱珍已经抬起手臂,随时准备握拳,让那百余骑冲杀过来。

李晔与朱温相视僵持。

然而只是一刹那。

“朱温?!”

“安王?!”

两人同时咬牙切齿,而后目中凶光一闪,杀机陡然迸射,蓬勃的灵气刹那爆发。

朱温拔刀、错步、劈斩,动作一气呵成,长刀携风带劲,向李晔当头劈下。

李晔啪的一下收起折扇,一推木桌,撞向朱温,同时坐着木凳后滑数步。

长刀斩在木桌上,顿时碎裂散开,细尘如云暴起。

宋娇与大少司命同时起身。

朱珍手掌猛地握拳,百余骑立即策马飞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