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帝御仙魔 > 第四章 王在初心在

帝御仙魔 第四章 王在初心在

作者:我是蓬蒿人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5-03-31 04:31:11 来源:笔趣阁

刘知名等人被押下去的时候,犹在哭喊着安王饶命。

只可惜,张文策并没有听到安王的声音再度响起,很显然,这位没有刻意表现威压的一代贤王,并不打算因为刘知名是王府旧人,就对他网开一面。

幸运的是,张文策自己不在被押下去的官员之列。他和另外一名县令还趴在地上,那些甲士进来的时候没有对他们动手。

然而无论是另外那名已经须发灰白的县令,还是张文策自己,此时脸上淌下的汗水都不比刘知名等人少。

此刻,他们更是连抬头的勇气都没有,只能盯着已经被汗水湿透的地板,诚惶诚恐。

“好了,你们俩起来吧。”

安王的声音再度传来,清晰入耳,在平稳之外也多了一丝亲近的意味,虽然还很稀薄,但也足以让张文策俩人大松一口气。至少,这表明安王没有把他们拖出去斩首的意思。

张文策和那名老县令站起身,垂首而立。安王说让他们起来,却没有让他们落座,他们就不敢挪步。

“张县令,钱县令......你俩不必忐忑不安了,孤王方才既然没有叫人把你俩拖下去,现在也不会突然拿你们怎么样。二位只管抬起头来,让孤王看看,孤王麾下的能吏到底是什么模样。”

安王的声音里好像有了些许笑意,这让张文策和钱县令心头又放松不少。

之前张文策一直不敢正视安王,去观察对方是何等英姿,现在依照安王的吩咐抬起头,他终于能够看到那位能够真正主宰他命运的存在,究竟是怎样的丰神俊朗。

三尺高台上发自内心的说,三尺并不算高摆放着一张比普通书案还大上一号的黑漆案桌,上面堆放着两垒文册,案桌后的人上身雄阔,但并不显得臃肿,跟张文策想象中那种虎背熊腰的形象差了一截。

首先入目的是玄色王袍,王袍上纹着的一对麒麟张牙舞爪,两双眼睛栩栩如生,格外摄人心魄,让人看了就不禁生出畏惧之心。那上身斜坐着,右手手肘靠着扶背,姿态显得有些不羁、轻松、闲适。

随着视线上移,张文策终于第一次看到了安王的面容。他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不由自主摒住呼吸。那是一张刚毅的脸庞,眉宇轩昂,双目深邃,如藏雷电,给人一种饱含智慧而又具备雷霆之威的冲击感。

乍一接触那双眼眸,张文策没有控制住自己,禁不住肩膀一抖。

王者没有固定的脸,美丑都不影响成就大业,但若说王者有一双别样的眼,张文策一定能够笃定,那就是眼前这样的眼睛!

张文策有刹那的失神、失礼,但很快就回过神来,连忙低下头。

张文策感到安王的目光落在了自己身上。

安王用一种淡淡的、掌控万事的口吻,不急不缓道:“张文策,你出任卫县县令半载,政绩卓有成效,整个卫州,就数你卫县的‘新政’推行最为得当,达到了让孤王满意的标准。青衣衙门回报说,卫县百姓大多称赞你的贤名,这说明你差事的确办得不错。”

张文策连忙道:“下官不敢当殿下称赞,下官心中......有愧。”

他看到安王笑了笑,显得对他的愧意并不意外,但又不怎么在意,“孤王知道你愧疚什么。刘知名横行卫州的时候,你屈服在他的威势之下,每月都有许多钱财供奉。刚刚,孤王希望你们说出卫州政事局势实情的时候,你也没有站出来。”

张文策暗暗汗颜,他的确是这么想的。

身在官场,贿赂上官,在哪里都是大罪。

张文策主政卫县的时候,因为卫县富庶,运河财赋十分丰厚,刘知名跟他制定了每月钱财分账的标准。张文策给了刘知名许多财帛,刘知名当然也不会忘记他,无论是出于拉他下水还是安抚他的目的,都不会不利益均沾。

所以这半年来,张文策也腰包也鼓了起来,有“中饱私囊”之实。

凭良心说,张文策一方面觉得这是迫于无奈,但另一方面也曾暗暗窃喜。没有人会拒绝自己腰包鼓一些,生活好一些,能够想吃好肉就吃好肉,想喝好酒就喝好酒,想睡美人就纳美妾。

张文策并非圣贤,他也喜欢这些,并且还的的确确做了。

如若他是圣贤,在方才安王问政卫州的时候,他就不会不站出来。

只不过跟刘知名不同的是,他在自己生活得到改善的时候,没忘记让百姓也生活得更好。而且大多数时候,他都是把百姓安居乐业的地位,放在个人享受前面的,这也是他喝酒吃肉的时候,能够稍微心安理得的前提。

如若他忘记了儒生的道德坚守,他就不会在义成军的威胁面前,执意花大力气大代价整顿卫县军防。

但是仅凭张文策贿赂上官、中饱私囊的举动,安王就能将他下狱,而他根本就没有辩驳的余地。

故而哪怕眼下安王没有声色俱厉,张文策也感到忐忑。

然而安王并没有问他的罪,反而用一种宽宏大量又不失睿智的语气道:“你这半年的确贿赂了刘知名不少钱财,自个儿也分得了不少好处,若是仅凭这点,你的确应该下狱。”

“然而孤王也不是只用一只眼睛看人的,你在卫州的政绩孤王无法视而不见,卫州百姓的日子,的确因为你而好过了很多。特别是面临义成军威胁的时候,你能够果断整顿卫县军防,不惜得罪权贵交恶乡绅,让孤王看到了一个儒家士子该有的担当。”

听到这些话,张文策整个人如上云端,说不出的轻松自在,隐隐间喉咙也有些发痒在整顿卫县军防的时候,他其实也受了乡绅土豪很多气,而且最后还差点儿被刘知名弄死,心里还是觉得委屈的。

现在被安王承认了这些作为,张文策油然而生一种知音就在眼前的情感。

安王的确是英明睿智的,不像那些满嘴仁义道德,却不知做实事之难、做能吏之苦的清流,就知道大义凛然的抨击官僚。能够在这样的王者麾下办差,是可遇不可求的福分。

不过安王接下来的话,却让张文策心胆一寒。

安王的声音冷了两分,透露出些许不满、些许失望,听得张文策惭愧不已,“孤王本以为,你能一直坚守儒生的道德底线,能够不忘儒生的初心追求。但是没想到,当孤王问政卫州的时候,你竟然没有站出来,跟孤王说哪怕一句实话。张文策,你可知,孤王对你本来报以厚望,希望你能够成为地方主官的榜样?你今日的言行举止,实在是让孤王失望、痛心!”

“殿下!”张文策一下子跪拜在地,当他听到“厚望”“榜样”“失望”“痛心”这些字眼的时候,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忍不住痛哭流涕。

他知道,他错过了改写人生命运、前途最重要的机会。

那个主宰九镇数十州的王,能够知道他这个区区县令,能够对他这个县令报以厚望,那是多么难得的事,对他是何等的荣耀,但他偏偏辜负了对方。

他同时也辜负了自己儒生的身份操守,辜负了自己治国平天下的抱负,辜负了父亲临终前的教诲没有哪一刻,让张文策像现在这样羞愧难当、无地自容。

他悔恨,他自责,他知道自己方才的选择错了,不该放弃本心,去跟刘知名同流合污。

他从未这样悔恨、自责。

但世上没有后悔药。

就在张文策觉得天已经塌下来的时候,安王却从主座上起身、绕过案桌,迈步走下,来到他的面前,在他懊悔、忐忑的心情中,扶住了他的双臂。

“安王殿下?”张文策惊愕抬头,不知所措。

一个王,怎么会伸手去扶一个区区县令?

而且还不是虚扶!

自古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这社会尊卑有别,等级森严。

而此时此刻,一个英明睿智的王,竟然来扶他这个有罪在身、有负儒生道德标准的县官?

张文策看到安王神色复杂的叹息一声,那双深邃、睿智、暗藏雷霆的眸子,带着某种期望认真的注视着他,“为官不易,为王何尝简单了?孤王征伐四方,主政九镇数十州,夙兴夜寐,难处并不比你们小。孤王之所愿,别无其它,只希望有志之士能够同心协力,跟孤王一道奋勇前行,在这离乱的世道,匡扶大唐的社稷,共救时艰。”

“坤行,孤王现在问你一句,你可愿从今日起,不畏艰难,披荆斩棘,跟孤王为大唐江山并肩而战?”

张文策愣在那里,几乎以为自己听错。

这个时候,安王竟然不嫌弃他,还愿意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安王殿下!”张文策再度拜倒在地,涕泗横流,心潮澎湃,“文策愿为殿下马前卒,为殿下牵马坠镫,只求偿还自身罪孽!”

这一刻,张文策暗自发誓,就算是为安王战死沙场、埋骨黄沙,他也绝无怨言,甘之如饴。

张文策感受到那双有力的臂膀,再度将他扶了起来。

张文策无法形容自己的心情,甚至无法言语,只能以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目光,去注视面前这位雄姿不凡的安王。

安王的手重重按在他肩上。

那一刹那,不知是不是错觉,张文策觉得安王把一方河山,都按在了他肩上。

若不是河山,他怎么会觉得这一按如此沉重?

他看着安王走回主座,转身负手而立,目光炯炯的看着他,喝道:“张文策,孤王欲以你为卫州刺史,统领卫州军政大事,你可愿担此重则,为孤王分忧?”

张文策心神巨震。

他的视线一阵恍惚,好似太阳落在了他眼前。

他毫不犹豫的拜下,用最神圣有力的声音答道:“若能为殿下分忧,文策虽九死犹不悔!”

那一刹那,他明白了,落在他眼前的,不是太阳,而是他的初心、抱负。

因为面前这个王,他才能重新拾起并且有机会大放光芒的书生初心、士子抱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