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帝御仙魔 > 第二十章 不敢自称读书人

帝御仙魔 第二十章 不敢自称读书人

作者:我是蓬蒿人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09-26 13:18:15 来源:笔趣阁

“这就是青州城?院墙好高啊!”卫小庄站在青州城前,抬头仰望着高耸入云的城墙,发出敬畏的惊叹。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李晔在他旁边笑道:“这个叫城墙。”

“城墙嘛,我知道,听师父说过。”卫小庄一副我只是口误的神情,一本正经道:“不过也没师父说的那么夸张,他说有一座城墙,高的跟山一样,哼,吹牛。”

李晔笑了笑,作为平卢治州,青州城高沟深,不过跟长安没法比,所以李晔别无感受。

带着马车进城的时候,戍卫城门的军士,翻箱倒柜将马车严查了一番,倒不是青州在戒严,而是李晔三人步行,却带着一个空马车,怎么看不合情理。

军士没有查看到什么,怪异的看了李晔等人一眼,视线尤其在苏娥眉身上停留了很久,最终还是挥了挥手,让他们进城。

通过城门甬道,眼前豁然开朗,望着宽阔长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街道两旁密集而高大的屋舍,卫小庄装作不是第一次进城的神情,就再也绷不住,看得眼睛都直了。

“别发呆了,快走。”苏娥眉从他身旁走过,低声提醒了一句。

卫小庄连忙跟上,不小心撞到一个锦衣大汉,惹得对方怒目而视,他连忙赔着笑点头示意,小跑到苏娥眉身边,卫小庄不无敬畏的看着四周,压低声音道:“师姐,这里人这么多,房子也都这么大,而且看着还都差不多,咱们怎么去找崔家?”

苏娥眉心里也直打鼓,看了李晔背影一眼,强作镇定:“慌什么,这不还有李公子吗?一看他就是经常进城的,肯定知道门路。”

“有道理。”卫小庄点点头,一脸庆幸,“还好遇到了李兄,要不然这回的差事,还真是难办了。”说着连忙两步跟上李晔。

“先去把马车卖了。”李晔对卫小庄和苏娥眉道,“去市场找个车马行,随后咱们再去崔家。”

卫小庄晕晕乎乎,不知道市场和车马行是什么存在,只得大点其头表示同意:“都听李兄的。”

李晔回头看了苏娥眉一眼,对方依旧神色如常,并不像卫小庄一样六神无主,用穿越前那一世的话说,女神范儿还是女神范儿,不过李晔依旧敏锐的发现,苏娥眉握剑的手指,有些微发紧。

毕竟街上行人,不管男女老少,看到苏娥眉,都会转头打量几眼,一些个小娘子,更会凑到一起娇笑,这也不全是因为苏娥眉容貌惊艳,还因为她身上穿着李晔的衣袍。

本来就没有女子穿长袍的,这又不是道袍,苏娥眉虽然长腿高挑,但比李晔还是差了些,这衣袍并不合身。

接受几乎大街上所有人的注目礼,初次行走江湖和进城的苏娥眉,不可能一点紧张都没有,李晔琢磨着,去崔家之前,还是得给她换一身衣裳,这样不伦不类的,不说崔家人怎么看,她自个儿也不自在。

在车马行卖马车的时候,对方给了李晔一大袋子铜钱,约莫有十来斤。这个时代买卖货物就是这样的,大户人家购置贵重物品,常常就会让家仆扛着几大袋子铜钱出门,气势十足,当然也不方便,要不然后来也不会发明交子、银票这些东西。

“这么多?”苏娥眉不能不惊异,当初她给李晔还马车钱的时候,可是就给了一把......

“这些铜钱跟我们带来的铜钱,是不是不一样?”卫小庄凑过来,往钱袋子看了几眼,然后就纠结的看向李晔:“一样啊!”

“不一样不一样,你们道观带来的铜钱,比较稀有。”李晔怕苏娥眉和卫小庄难堪,敞着良心打哈哈。

苏娥眉一下子就脸红了,她羞恼的瞪了李晔一眼:“你看我傻么?”

她现在算是反应过来,她欠了李晔很多钱。看当时那商贾,拿着金子就跑得没影儿的模样,估摸着那团金子更值钱。

但李晔并没有提及这些,这让苏娥眉对李晔的大方,深有好感,但又觉得愧疚。

“钱财都是身外之物,行走江湖,义字当头,说这些俗不俗?”李晔立即板起脸,用江湖前辈的口吻,一本正经的教训起来,把钱袋子交给卫小庄,“来,你的钱,拿好!”

苏娥眉怔了怔,看着李晔,眨了眨充满怀疑的大眼睛。

卫小庄抱着一大袋子钱,茫然无措。

“走吧,去换衣裳。”李晔大手一挥,“如果你不想一直被人盯着看的话。”

苏娥眉微窘,被人盯着看的确不自在,但是换衣裳又得花钱,她秀气的眉头蹙到一起,显得很是纠结。

李晔适时发挥大男子主义,二话不说,带着两人就找了一家气派的绸缎庄,给苏娥眉挑选现成的衣裳,店面小的绸缎庄,只怕只卖布匹没有现成衣裳。

挑选衣裳的时候,可把苏娥眉难住了,各种各种的轻衫罗裙,她根本就没法穿,因为色彩太鲜艳、纹饰太华丽,完全不符合她的审美,在她看来,这些衣裳都是没法穿的。

翻看的衣裳越多,掌柜介绍得越珍贵,她的头就越低,也越来越局促,耳根越来越红,眼看着就红透了,最后李晔实在看不下去,不得不去给她弄了件道袍。

忙活了半天,李晔终于还是带着两个道人,来到了崔家大宅。

“崔克礼?”李晔听到苏娥眉报出这个名字,脑海里就浮现出一个,眉目威严的白胡子老头形象。

崔家的门房听说众人要见崔克礼,眼神有些怪异,像看傻子似的,看他那模样,若不是看在苏娥眉和卫小庄,是道人的份上,都不会进去通报。

“你们见过这个崔克礼?”李晔问苏娥眉和卫小庄。

两人摇摇头,苏娥眉解释道:“虽然师父说,道观常受对方接济,但他并没有到道观来过。”

李晔没再多问,崔克礼他是听说过的,这一世的记忆告诉他,在崔氏还没去世的时候,就经常念叨这个名字,好像是她弟弟什么的。

众人在门房等了很久,卫小庄就快不耐烦的时候,影壁后面终于走出来一个中年仆役,着一身麻质青衫,衣角已经洗得发白,脚下也踩着布鞋,对李晔等人行礼:“各位远道而来,一路劳苦,请随我来。”

李晔看到这仆役的打扮,若有所思,既然是崔克礼派来迎接的人,理应是亲信一类,但看对方的穿着,未免也太寒酸了些,作为内院仆役,待遇应该是不错的,但崔家的门子都穿得比他光鲜,看样子崔克礼在崔家的处境并不好。

几人跟着这名中年仆役,在崔家大宅七拐八拐,穿过无数亭阁楼台,越走越是偏僻,路上遇到的人,也没有主动跟中年仆役打招呼的,这愈发坐实了李晔的判断。

走了足足两刻时间,周围已经没有建筑,众人穿过一座小土山,过了一片竹林,看到一条小溪,溪那边有一两亩农田,种满了时令庄稼,旁边有一片菜田,庄稼蔬菜长势颇好,而且农田梳理的很得体,引了溪水灌溉,看得出来种田的人很用心。

农田前有两座房子,共计房屋五六间,另有一个草庐,里面竟然养着一窝鸡鸭,除此之外,便是一条大黄狗。它本来趴在院子里懒洋洋的晒太阳,看到李晔等人,站起来吠了一声,然后呜咽一声,又趴着不动了,眯着眼继续晒太阳,惬意的像个老太婆。

“小蛮性子懒,但很通人性,刚才那几声是跟我打招呼,你们是跟我来的,它不会为难你们。”中年仆役温声说道。

“小蛮?”卫小庄指着大黄狗看向中年仆役,觉得很是不可思议,“你说这黄狗的名字叫小蛮?”

中年仆役点点头:“小蛮是雌的。”

卫小庄扰扰头,最终还是没有把到嘴边的话,给说出来。他不是问黄狗的性别,他是觉得,小蛮这分明是个人名啊。

中年仆役带着李晔等人进门,请众人落座,屋中别无他人,“寒舍简陋,多有怠慢之处,还望诸位海涵。你们稍坐,我去准备茶水。”

说着就再度出门。

苏娥眉和卫小庄,规规矩矩落座,左右打量几眼。

屋子里没什么陈设,高脚桌椅不过四套,看起来还是新搬来的,干泥地面有新鲜的划痕。书架倒是有好几排,摆满了各种典籍,书案上堆着很多稿纸,写满了字。阳光从窗户洒进来,微风吹卷稿纸,沙沙轻响,满室都是书墨清香。

李晔走过去书案看了几眼,立即被稿纸上遒劲的字体吸引,忍不住拿起来读,只不过稿纸材质一般,是最普通的那种。

读完一页书稿,李晔微微蹙眉。看书稿上的内容,明显是治学大家所书,见解独到认识深刻,应该就出自崔克礼之手。但纸张的材质未免太差。士子书生,喜欢的是风流和格调,对文房四宝的要求尤其高,稍有条件都会想尽办法提升品质,好像这些东西不好,就不足以承载他们的文气。

中年仆役端着托盘进门,给苏娥眉和卫小庄奉上茶水,见李晔站在书案前,神色微显讶异:“道长也读儒家之言?”

李晔笑了笑:“我可不是道人,只是这两位道长的朋友。儒家之言,我也读过一些,颇有兴趣,见了崔先生这些书稿,很是钦佩。”

中年仆役眼中闪过一抹异彩,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那种异彩。

卫小庄咳嗽两声,看着中年仆役,正色道:“这个,我们是来找崔先生的,不知崔先生可在?”

中年仆役怔了怔:“我就是。”

李晔一愣,苏娥眉也觉得不可思议,卫小庄更是直接惊讶道:“我说的是崔克礼先生!”

“在下崔克礼。”中年仆役认真道,“这里只有在下一人居住。”

三人面面相觑,都觉得匪夷所思,这家伙不是个仆役么?

崔克礼那是声名在外的人物,更是崔家嫡系子弟,竟然穿着这么寒酸?而且看他面相,也太普通了些,丢在人海里就认不出来,不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嘛,也没见这家伙气质有多么不一般啊。

现在众人终于反应过来,门子听到他们找崔克礼的时候,为何会是那种神情。

李晔捕捉到崔克礼后面一句话,他问道:“院子外的农田庄稼,都是先生种的?”

崔克礼点点头,见李晔颇为讶异,便解释道:“读书人耕读传家,凡事都需身体力行。儒家读书人,更是以为黎民苍生谋福为己任,求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若自身四肢不勤,连百姓疾苦都不能切身体会,又谈何为黎民谋福祉?”

这种言论,李晔还是头一次听说。

在长安,他见过的士子多了,哪一个不是视曲水流觞、诗词唱和、青楼风流为雅事,视贩夫走卒为卑贱之业?韦保衡的弟弟韦江南,不就是这样的?

高中进士进入官场的读书人,一辈子都分不清韭菜蒜苗的,不是大有人在?习得文武艺,货于帝王家,这才是读书人的追求吧?掌权治国发号施令,决定天下百姓福祸的,不就是这些人么?

李晔不得不佩服这个衣着简朴,还自己种田养鸭的读书人,拱手由衷道:“先生一番言论,振聋发聩,先生所作所为,堪为读书人表率。”

崔克礼却是正色摇头,叹息一声,惭愧回礼:“公子切莫如此,折煞崔某。崔某读书数十载,不过就是守着几间庐舍两亩薄田;未曾游历四海,到州县山野中去,亲眼看过百姓的艰难困苦;满腹墨水,只不过是写了些聊以自-慰的文字,不曾真正为百姓做过有益的事。崔某,有亏于先贤教诲,不敢自称读书人。”

不敢自称读书人!

听到这句,李晔说不出话来。

他脑海里忽然涌现出一些记忆。

李岘以前也提起过,当世正经的读书人就没几个,到了官场就忘了初心,有了修为就自认高人一等,黎民苍生在他们眼中,不过就是需要治理的对象。

但青州崔克礼,却可称正经儒家士子。

李岘原来说这话的时候,眉宇间都是敬佩神往之色,而在李晔的记忆里,整个天下,能让李岘露出如此神色的人,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