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帝御仙魔 > 第一百三十七章 白鹿洞之谋(中)

帝御仙魔 第一百三十七章 白鹿洞之谋(中)

作者:我是蓬蒿人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5-03-31 04:31:11 来源:笔趣阁

李晔目光闪烁了一下,从恍惚深思的状态中脱离出来。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苍穹依旧湛蓝,长天仍是浩远,李晔眉宇间的寒霜却已不见,眸中勘破万事万物的锐利光芒,也化作了两汪清澈的潭水。

空旷的祭坛上,楚南怀和李岘就站在他面前。飞鸿大士坐在一旁的白玉石栏杆上,偏头看着遥远的天际,纯白的衣袂和青丝一同随风轻扬,不知在想些什么。

几名罗汉肃立在她身后,隐隐将她保护起来,徒然隔空与场中众人对峙。

圣子圣婴与南宫第一、苏娥眉等人,围在李晔身后,全神贯注的作聆听状。众妖在祭坛前休息,微风平和无害,场中一切都没什么异样。

李晔看向道袍破旧的楚南怀,道:“那么我再问一遍,白鹿洞的布局到底是怎样的?”

他说这话的时候,语气并不如何和善,隐有被欺瞒的怒意。

楚南怀面容苦涩,无奈的叹息一声,不过他并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示意众人落座。

等到众人围圈席地坐定,楚南怀这才看着李晔徐徐道:“看殿下的意思,倒是对老道的所作所为,有所怀疑了。也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如今殿下势大一方,诸侯皆不能及,各门若有什么布置,只怕也会多针对殿下一些。就更不必说,佛域和仙廷已经和殿下仇恨似海,只怕会不死不休了。”

李晔轻轻颔首:“的确如此。”

楚南怀收敛了那副惯有的为老不尊的模样,正色对李晔道:“老道且问殿下,倘若没有此番河东之战,殿下便不会与儒释道兵争雄了?殿下想要独善其身又有何难,若无匡扶天下之志,自然不会进入到天下大争之局中。而殿下既然决定于乱世有所作为,意欲成就功业,那么同争天下的儒释道兵,就皆是敌人,早晚都会碰上,又岂能避免彼此相斗?”

“殿下若是想要安稳求存,那便不该平定黄巢之乱,建功立业,威重于人前。殿下既然想要手握神器,那么必然要发展壮大,迟早都会成为天下最势大之人。也唯有成为势力最盛者,才能有可能最终廓清宇内,成就大功业!欲成就大功业者,又岂能忌惮被诸方所觊觎?不扫荡诸方,又如何成就大功业?”

李晔闻言稍怔,随即默然,陷入沉思。

“没有与天下为敌的胆量,没有与天下为敌的准备,便没有资格参与乱世之争,也没有资格成为最终问鼎之人!”

楚南怀沉声道,“而势大之人,在被各方诸侯忌惮的同时,也必得四方豪杰争相投效。兴亡相依,不进则退,便是如此。”

这话无法反驳,李晔肃然抱拳:“受教。”

楚南怀摆摆手,示意无妨,旋即又道:“殿下想要知道白鹿洞的布局,这有何不可?其实就算殿下不问,此番战罢,老道也觉得是时候将此间之事,和盘向殿下托出。殿下是主,我等是从,各种谋划,自然没有瞒着殿下的道理。”

李晔期待道:“愿闻其详。”

不仅是他,众人皆是迫不及待的好奇模样,包括李岘在内。红孩儿已经急得直扰头,看他火急火燎的模样,只差没扒开楚南怀脑袋看一看了。

楚南怀不急不缓道:“殿下方才说,若无老道相助,无论是凤歧山之役,还是此番河东之战,殿下都不能胜,只怕早已败亡。所以殿下觉得,老道和白鹿洞显得太过......诡异?”

李晔实话实说:“非是诡异,而是太强。”

楚南怀笑了笑:“若是殿下知道白鹿洞的源起,便不会这么觉得了。”

李晔好奇看了看李岘,心说白鹿洞的源起还能是什么,总不至于对方都不知道吧?若是对方知道,那对方在一系列事件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

面对李晔的眼神,李岘开口道:“白鹿洞起源于鬼谷子,所以门人弟子善纵横、权谋之术,而且兼修百家之长。”

李晔微微点头。

但其实这个解释并不能让他满意,白鹿洞每代弟子只有七人,势单力薄,想要搅动天下风云,跟道门为敌相争,仙廷岂会坐视不理?

而偏偏千年以来,白鹿洞次次都会大出于乱世,仙廷好似并没有把他们怎样。

楚南怀道:“殿下不必看师弟,此间秘辛,只有每代掌门才知晓。这个秘辛也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殿下先前其实也提到了——我们在仙廷的确有人。”

李晔释然。

这个解释很合理,当然,与其说白鹿洞在仙廷有人,倒不如说,白鹿洞本就是仙廷某些仙人,扶持的凡间代理人。

之前苏娥眉就不止一次提过,仙廷并非铁板一块,也有派系之争。说到底,那是大家的治世理念不同。就如政客政见不同,所以有政争一样,仙廷内部也是如此。

很显然,广寒仙子、巨灵天神所在的派系,就跟仙廷主流理念不同——也就是跟仙帝不是一伙儿的。否则,他们就不会下界来帮助李晔,这个仙帝的敌人了。

事实是,卫小庄在李晔的授意下,建立的全真观,也的确跟蓬莱道门完全不一样。蓬莱道门受百姓香火,得百姓供奉,自视为仙门,高高在上,全真观却深入乡野,以帮百姓消灾解难,和治病救人为功业。

在众人好奇的目光中,楚南怀继续道:“诸位可还记得,千年之前武王伐纣之役?”

这事当然没有人不记得,红孩儿急不可耐道:“好好的提那么久远的事情作甚,难不成彼时老道你就活着了,还参与了那场大战?”

楚南怀笑道:“圣婴大王还真说对了一半。只不过不是老道亲身参与,而是教主和其它弟子。”

“教主?”李晔怔了怔,脑中灵光一闪,忽然福至心灵想到了什么,“难不成贵教主名为通天?”

楚南怀笑容更甚:“殿下当真是博闻广记,事实的确如此。”

不过他脸上的笑容很快就消失不见,取而代之以一声长叹:“只不过那一战教主战败后,就改号为‘泥尘道人’。寓意天地间充满污秽泥尘。说到底,他这就是在骂仙帝,说仙帝一派的人自私自利,不以苍生为己念,把天地治理的一团乱麻,枉为仙人!”

李晔张了张嘴,哑口无言。

按照地球上的说法,武王伐纣,也即“封神之役”,是截教与阐教之争,通天教主作为截教教主,最终战败。而究其根由,自然是违逆大势,帮衬无道的纣王。

但听楚南怀此言,很明显此界的武王伐纣之役,跟李晔熟知的版本大相径庭。不过这也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李晔已经习惯了两界的差异。

李晔思绪飘飞的时候,楚南怀并未停止言语:“当时商纣王雄才大略,不服仙廷对人间的统治,继位为王后,想要重现人皇之治。他意与仙廷划清界限,让人间百姓做自己的主人,破除众生对仙廷的香火供奉,重塑人间秩序。”

“为此,纣王拆神像,毁道观,并时常公然出言忤逆仙廷。仙帝闻之大怒,派遣仙官下凡,持‘神谕’呵斥纣王,责令其立即‘迷途知返’。纣王当然不会听从,在朝堂上当众撕毁‘神谕’,并轰走仙官。随后,纣王开始处斩那些虔诚侍奉仙廷的大臣。仙廷由是震怒,遂令西岐文王纠集大军,联合各路诸侯,发动攻商之战。”

“教主素来与仙帝不合,于是号召门人弟子,襄助纣王,与仙廷大战,这便是武王伐纣之役。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教主战败被囚,门人弟子死伤惨重。”

楚南怀说这些往事的时候,红孩儿、尤达枭等人,都听得津津有味,一点也没有怀疑的意思,很显然,他们都认为对方说的是事实。

李晔见状,也唯有继续听下去。

穿越前,李晔知道的武王伐纣版本,自然是纣王无道,所以被群起而攻之。不过史书都是胜利者写的,所谓成王败寇,历史的真相其实并不那么重要。

当然,李晔就是随便想想,毕竟此界不是地球,故事的版本很可能原本就不同。

依照楚南怀的讲述,此界的通天教主,貌似也跟地球上不一样,对方仅仅是仙廷仙人中,跟仙帝政见不合的另一方势力而已。

楚南怀道:“教主被囚后,本教式微,只能选择蛰伏。大周末年,诸侯并起,自相征伐,王室威严不存,天下再度陷入大乱。于是百家争鸣,共同挑战仙廷统治秩序,是为春秋战国。本教先贤鬼谷子,由此下界开山立派,收受门徒,延续香火,参与天下大争,世间遂有白鹿洞。”

说到这,事情大体清楚了。

楚南怀看向李晔:“春秋战国,还没有儒释道兵鼎立之局,而是百家争鸣,乱成一团,这才有本门立身的机会。而本门为免势大,引起仙廷过多忌惮,所以每代弟子只收七人。”

“七人要争天下,难度非常,自然不能拘泥于哪一门的学问。所以白鹿洞自建立之日起,就是以纵横、权谋之术著称,而且兼修百家之学。也因如此,白鹿洞门人要么不出,出则必然名动天下!”

言语罢了,楚南怀向众人示意李岘,那意思再明显不过,李岘就是白鹿洞弟子中的典范。

这个故事让圣子圣婴等人听得如痴如醉,脸上都有十分满足的表情,很是尽兴的模样。

......

从祭坛下来,众妖各自去休息,李晔自然‘鸠占鹊巢’,入住了李克用的郡王府,同行的除了苏娥眉、南宫第一等人,李岘也在其中。

方经大战,苏娥眉等人都去休整、修炼。李晔在房中默然坐了半响,觉得有些不太自在,索性去找李岘。

“当年八公山之役,到底是怎么回事?”李晔坐下后就直接问李晔。

在祭坛上,楚南怀回答他的问题之前,他在脑海里就推理过白鹿洞的布局。在他的想象中,那是另外一个故事。在那个故事里,李晔是被白鹿洞推出来吸引各方仇恨的靶子。

李晔一度认为,自己的那个推理就是真相。只不过这里面也还有很多疑点,所以他在回过神来之后,才没有直接对楚南怀动手。

最大的疑点,其实也是李晔得出那个结论的最大的论据:凤歧山之战和河东之役。在这两场战役中,白鹿洞帮助李晔赢得强敌,获得极大成长,也吸引了仙廷、佛域仇恨。

但问题在于,这两场战役都凶险异常,李晔能成为最后的胜者,其实楚南怀的帮助只是一部分原因,更重要的是,他自身的实力超乎常理。

这里面有很多变量,是楚南怀也无法预料的,譬如说李晔在凤歧山能手刃那么多释门金刚境,在秘境能和飞鸿大士联手,并且最终“化敌为友”。

也就是说,楚南怀事先也根本就不能确定,李晔能否得胜。他之所以能胜,是各方拼了性命换来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李晔这个“靶子”能不能竖起来,事先根本无法预料。

而且就事实而言,可能性极小。

如果白鹿洞的谋划,是把希望寄托在概率如此小的事件上,那白鹿洞也就不是那个“世人不知白鹿洞,天下人杰无师门”的白鹿洞了。

相反,只有白鹿洞是真心辅佐李晔,打定了主意跟他同奋斗共存亡,楚南怀的所作所为才解释得通。因为同奋斗共存亡,本就不一定成功的。

不一定成功的事,不能作为前提,只能作为目标。

那么李晔心中仅剩的疑点,就是八公山之役,李岘是怎么入瓮的。

李岘的回答格外言简意赅:“因为天子敕令。”

李晔愣住。

这个回答当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简单的不能再简单,却又如此真实。

“大战将胜之际,宦官刘行深带来了陛下的敕令,要我无论如何,必须带回庞勋的人头。”李岘补充道。

李晔默然。

对于一生致力于匡扶大唐,生社稷死社稷的李岘而言,皇帝的旨意根本无法违逆。

这也解释了,为何李岘侥幸活下来,并且修为踏入真人境,再回长安之后,愿意帮助李晔“谋反”,将李俨扶上帝位。

意识到这点,李晔只能苦笑摇头。其实他早该想到,以李岘的才智,如果真是楚南怀把他引去八公山的,他不会没有察觉,也就不会到现在还跟楚南怀相处。

李岘忽然问李晔:“对白鹿洞的布局,你怎么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