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帝御仙魔 > 第二十一章 你只能死在这了(第三更)

李晔一连发了六道命令,让李克用前来青州述职,李克用一直没有动身,以身体抱恙、军务繁忙等各种理由推脱。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是日,李晔大怒,当众斥责李克用目无朝廷,拥兵自重,有造反之嫌,决议发兵征讨。同时上书李俨,斥责李克用过往种种罪状,包括当年跟着李国昌和振武军祸乱北方的旧账,都被翻了出来。

一时间,朝廷群情激愤,王铎更是在大朝之日,怒斥李克用要重走李国昌造反的老路,引得朝官们义愤填膺,纷纷进言李俨征讨。李俨大手一挥,亲笔御批,同意了李晔发兵河东的奏折。

不久之后,魏博境内连发数次军卒作乱事件,并且传出妖患之事。李俨随即下令,让成功平定境内妖患的李晔,顺路也帮魏博节度使“解决问题”。

仲春时节,李晔发兵十万,西行黄河之畔,兵锋直指魏博。

平卢的动向,受诸方密切关注。随着平卢军出征,各方都有相应反应。

此乃李晔平定黄巢之乱,被加封尚书令、诸道兵马都统,权倾天下之后,平卢军第一次出境作战。而且兵锋对准的,还是同样在黄巢之乱中崛起,如今势力同样不凡的河东军。如此行动,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直接影响了天下大势。

有眼力的能人志士,通过李晔这回的行动,隐隐看出了朝廷对待天下强藩的态度,和天下大势未来的走向。

汴州,朱温召集心腹大将和幕僚,针对平卢军的动向,进行紧锣密鼓的商议,以定应对之策。

汴州是宣武军治州,节度使是已经被赐名朱全忠的朱温。宣武跟平卢之间,隔着天平节度使,而且距离魏博、昭义都不远,位在平卢军左翼。

朱珍位置最为靠近主座,直身肃然道:“如今军帅已经彻底掌控宣武,正是扩充势力,攻略州县的时候。之前碍于安王在侧,无法动手,现在安王出征河东,必是大战,非一时半刻能够解决的,这正是宣武大出天下的良机。况且,宣武周边的藩镇,都不甚强力,若是这回能够开疆扩土,坐稳中原,那就是霸业之基啊!”

朱温拿手摸着下巴,沉吟不语,显然是在深思。

部将庞师古向来木讷寡言,此刻却也进言道:“末将认为,安王势大,我们不能触犯,与其趁机攻略周边藩镇,不如向北用兵,呼应安王。河东李克用,本就跟军帅不合,而且势力不小,现在有机会对付他,自然不能放过。而且我们这回,可以打着呼应安王的幌子,攻城略地。事成之后,安王受军帅恩惠,必然不会为难军帅。如此一来,军帅的势力得到扩张,也不用担心事后安王不满。”

朱温仍旧是沉吟,没有明确表达什么意见。

他跟李克用不合,源于一段往事。黄巢之乱后,李克用班师路过汴州,朱温热情招待。熟料酒宴中,李克用态度十分倨傲,不把朱温放在眼里。这就惹怒了朱温,他从军以来,天不怕地不怕,除了在李晔面前,何时受过这种气,当即安排人手围杀李克用。

当然,最后让李克用跑了。

部将的进言,很快就分为两派,支持朱珍和支持庞师古的,各有道理。

临了,时辰已晚,朱温也没有拿主意,只说了一句明日再议,就起身回了后院,来见妻子。

妻子张慧素有见识,而且为朱温所敬重。朱温从乱军中成长起来的,难免杀伐之气过重,动辄杀降,行事暴烈,军中诸将都不敢劝,只有张慧能让朱温收敛。

“奴家觉得庞将军的话有道理。”

张慧服侍朱温宽衣,听朱温说了今日所议之事后,便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安王势大,已成社稷柱石。依奴家看,他有匡扶天下之志,而且还有这个才能。夫君若是趁着这个时候,四处攻城掠地,若是安王得胜归来,必然要对夫君动手。”

“而夫君若是襄助安王,事后就能与安王交好......况且夫君与安王本就是有交情的。另外,向北用兵,占据三晋,就能俯瞰中原。安王得之,宣武就受制于人,夫君分得一部分,就能与安王分庭抗礼。这样一来,无论往后天下大势如何,夫君都有回旋余地。若是大乱,诸侯争霸,夫君也不吃亏,若是安王廓清宇内,中兴大唐,夫君也能跟着安王,不愁富贵前途。”

朱温深以为然。

......

蔡州,忠武节度使周岌治下,刺史秦宗权召集幕僚,商议大事。

“之前,周岌那匹夫仗着有安王撑腰,一直打压本官,如今安王出征,理会不了忠武,正是我等成大事的时候!”

秦宗权双眼发光,看着诸位幕僚:“如今天下大乱,有志之士,都想要成就大业。我秦宗权自视不比人差,凭什么要忍受周岌那个庸人,对我指手画脚?这回,我意举兵攻打许州,诛杀周岌,成为忠武之主,诸位意下如何?”

“刺史言之有理!”

“全凭刺史决断!”

唯独一个长胡须的中年儒士,发出不和谐的声音:“此举不妥。”

“有何不妥?”

“刺史要成就大业,你竟敢胡说八道?!”

中年儒士叹息一声,看向秦宗权,徐徐道:“在下之意,刺史要成为节度使,或可一试。但周岌此人,不能杀,只能逐。周岌与安王有同袍之谊,刺史若是杀了他,必然惹怒安王!”

秦宗权想了想:“好!就这么办!”

......

凤翔府。

宋文通出任凤翔节度使之后,就被正式赐名为李茂贞。

得到李晔出兵河东的消息后,李茂贞也迅速召集幕僚,到政事堂议事。

他的心腹幕僚王不器道:“眼下的大唐,神策军疲弱不堪,根本没什么战力,跟经历黄巢之战历练的藩镇军,根本无法相比。而且陛下自成都归朝后,还是老样子,无心政事。整个皇朝,说到底,也就是靠安王一个人撑着而已。但安王毕竟只是安王,又不是陛下,还真能凭一己之力,扭转天下大势?”

李茂贞看着王不器问道:“先生的意思是?”

王不器理所应当道:“安王毕竟在山东,无论他攻不攻李克用,军帅都应该扩充势力。凤翔军在黄巢之乱中,历经战火历练,精锐无数。如今关中四面,能跟军帅一较高下的藩镇,也只有河中的王重荣而已。值此良机,军帅应该锐意进取,攻略州县!一旦时机成熟,长安可是近在眼前!”

李茂贞眼前一亮,不过嘴上却道:“我等身为臣子,怎能妄言什么长安。”随即他话锋一转,“不过凤翔四面,有很多州县,因为藩镇军桀骜,百姓生不如死,我理当为朝廷分忧。”

“军帅英明!”

......

李晔率军抵达黄河之畔,扎下大营,修建数座浮桥,准备让大军过河。魏博在黄河西面,平卢在黄河东面,进入魏博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顺利渡河。

这日,李晔正在大帐跟诸将议事,得报天平节度使的使者到了。

天平节度使的地头与平卢相邻,在平卢与宣武之间,也是平卢军出击河东的左翼。

李晔为了保障大军侧翼安全,自然要先确保太平军不生事。

前太平军节度使薛能,还是被黄巢乱军所杀,也正是因为那件事,李晔才出镇平卢。

李晔让诸将退下,令天平节度使的使者进帐。

来的是个四十来岁的壮汉,身长七尺,满脸络腮胡,看着像个五大三粗的军汉。他进帐之后,一直微微仰着头,行礼的时候,也只是略微抱拳,态度很是倨傲,“卑职薛匡,见过安王。”

言罢,薛匡就抬头望着帐顶,只等李晔说话,架子十足。

李晔要天平军不生事,算得上是有求于人,使者架子大些,虽然出乎意料,却也在情理之中。朝廷经过黄巢之乱后,威严损失殆尽,已经没有什么藩镇去敬畏,李晔这个安王,也不是人人都敬重的。

李晔没多在意,微笑问道:“薛将军带了什么话来?”

薛能战死,也算为国尽忠,他的儿子薛威便继承了节度使之位。所以薛家在天平军,势力庞大,可谓是根基稳固,旁人根本无法觊觎。

薛匡哼了一声:“军帅说,平卢要进军河东,跟我们天平没有关系!”

对这番说辞,李晔略感新奇,放下毛笔看着薛匡:“没有关系?”

薛匡这回重重哼了一声,气势十足,这已经不是不畏惧李晔,是根本就没打算跟李晔好生说话,他鼻孔朝天道:“军帅说,天平军缺粮缺饷,要是安王愿意给些劳军之物,天平军虽有征战沙场之心,但也能安守城池!”

李晔哦了一声。

薛匡的意思很明确,要想天平军不生事,平卢军就得给钱收买。否则,天平军就有征战沙场之心,说不定会帮谁,闹出什么事来。

看来薛匡态度之所以这么倨傲,是为了这个要求打底。

“既然如此......”李晔摸着下巴,寻思片刻,看了薛匡一眼,“那你就只能死在这了。”

薛匡一惊,险些怀疑自己听错话,他终于肯看向李晔,“安王你......”

他的话说不完了。

因为他已经跪倒在地上。

一个练气术士,李晔根本无需动手,仅靠修为威压,就能让对方俯首。

薛匡双手撑着地面,脸如猪肝,汗如雨下,指甲也掐进土里。听着全身骨头不堪重负的声音,他眼中满是惊慌与绝望。

他怎么都没想到,李晔有求于人,竟然还会如此强硬。

但是他也只撑了一息,或许是半息,整个身体就炸开,在血雾中碎成一摊肉。

李晔对帐外吩咐道:“来人,收拾一下。”

近卫进到帐中,看见满地碎肉,却神色如常,眉头都没皱一下。

“尤达袅。”李晔淡淡叫了一声。

一缕黑气飘起帐中,圣子应声出现在李晔身旁。他现身后第一句话,就是苦笑道:“我觉得我有必要换个名字。”

李晔根本就没理会这个问题:“去一趟郓州,把天平节度使薛威带来。我给你,嗯,两个时辰。”

“何须两个时辰,又不远,一个时辰足矣。”圣子二话没说,就领命消失在大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