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帝御仙魔 > 第二十三章 形势

帝御仙魔 第二十三章 形势

作者:我是蓬蒿人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5-03-31 04:31:11 来源:笔趣阁

李俨看到李曜,惊得一跳:“这不是李曜吗,怎么睡在这里?”话一出口就觉得不对了:“啊,不对,这厮是来帮你抵御庞勋乱党的?他倒是来得快,不过也倒下的快,怎么一副受伤吐血的模样,你怎么也不给他扶起来,就让他躺在这......唉不对,这厮是练气三层的修为,怎么会这么不顶事,你都没受伤......”

言及此处,李俨终于意识到最大的问题,他充满狐疑的看向李晔:“今夜的袭击,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李曜会重伤躺在这里,而你却没事?垂花门前的那些人,看着都不像弱者的样子,很多人都没受伤,怎么就束手就擒了.......”

李俨就算再不着调,可智商毕竟没问题。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李晔在高脚椅上坐下,示意李俨也坐,在对方好奇而不解的目光中,他轻轻摇头:“今夜你若不来,万事皆好,你既已来了,便躺进了这趟浑水。”

说完这话,李晔忽然沉默下来,他抬头看向屋外,心思在刹那间飘得有些远。

今夜安王府的这场大战,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大风波,不会那么容易就被平息,对李晔而言,这是他承袭安王爵位的际遇,同时也是后患无穷的麻烦。

一整夜都没有人再造访安王府,包括职司长安城治安的长安府。

李晔将李曜和李幕昭等人,都统一收押看管,对于他们随身携带的法器和丹药,则是毫不客气都拿了过来。

那些丹药都是对修行有好处的,被李晔按照昨夜作战的功劳,赏给了王府甲士,尤其照顾了境界高的几名修士,好让他们早日成就练气。

李曜的破云槊是二阶上品的法器,很是难得,李晔把上官倾城叫来,打算让她拿去用。

“二阶法器已经不是常见之物,这杆破云槊更显珍贵,世子何不自己用?”上官倾城受宠若惊的睁大明亮的眸子。

“给你的,你便收下。”李晔的口吻不容置疑。

他打量了上官倾城一眼,默然片刻,还是补充道:“你所修的道,是沙场武将的道,自小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打熬筋骨多年,在达到‘精神焕发,而生勇武无惧之心’的情况下,才成就武士;在这之后,你熟读兵法,识得战阵,上马能杀敌,下马能治军,这便成就沙场武师境。”

“我听说,沙场武将之道,最是讲究厚积薄发,先有‘读破兵书三千卷,练得沙场杀人剑’,而后才有‘千军进退如臂使,铁甲阵前斩敌酋’,这也是你成就武师境界多年,而能旬日成就练气的根由,说到底还是积累够了。”

“但沙场武将之道,要达到‘兵法大成,不怒自威,生将骨、凝将气,能令三军畏服,宵小避让’的境界,才算成了气候。而要成就一代名将,则要能‘调三军将士之气,为武将一往无前之力,一槊破阵一槊拔城’。”

听李晔说到这里,上官倾城已是眸若星辰,充满向往之色,不过旋即她就冷静下来,抱拳敛眉道:“一槊破阵一槊拔城,此等境界已经百年无人修成,就连安王也......末将不敢......”

李晔摆摆手,打断她的话:“我父亲没有修成的境界,不代表你不能修成。”

上官倾城怔了怔,这话让她神思难属。

李晔看着她:“名将大关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陈庆之的风流,日后也会是你的风流,这是我对你的期望。”

上官倾城浑身一震,陈庆之那样的境界,可能她之前连想都没有想过,此时面对李晔的信任,上官倾城激动不已,说不出话来,唯独那双水亮的眸子,闪动着奇异的光芒。

“破云槊并不算什么,先拿去用。”李晔手握长槊中段,递给上官倾城,这一刻他又没来由的想起,前世玄武楼大火前,那个喊着“以吾之血,为吾皇壮行”的末日悲壮背影。

那时候,上官倾城早已成就武将境界,她有很多机会领兵征战,只要她肯离开李晔,但她并没有那么做,做一个傀儡皇帝的近卫统领,她甘之如饴做了近二十年,直至为傀儡皇帝战死。

“末将......领命!”上官倾城双手接过破云槊,语调不复犹豫,而是变得铿锵有力。

上官倾城出门后,斜坐在坐塌上的李俨,忍不住啧啧称奇:“你倒是大方......不过兵家的道,要修成气候何其艰难,否则大唐也不会百年来无人成功,你真认为这女将有可能?”

李晔笑了笑:“大唐的修道路子,无非儒释道兵四种,域外诸邦倒是有些其它的法门——不过除了道门的路子,其它三种法门难修的程度,其实都差不多。”

练气一层二层乃至十层,再筑基成就真人,这是道门对修士境界的划分,也是当世最普遍的修法路子,儒释兵三家的修法境界没有这么具体,也没有这么多台阶。

例如兵家,在修士成就练气后,便是武将,其后又有上将、大将、统帅的划分,直至名将,但兵家的修法之路,是跟沙场之道、行伍生活结合在一起的,对兵法、征战、士卒驾驭之道的领悟都有要求,仅是打坐吐纳是没用的。

这也是为什么儒释兵三家的修士,很少而且很难成气候的原因,要求太高。

道门的修炼,就简单明了多了,所以大唐皇朝,道门修士是绝对主流,就连军中武将,进士及第后为官的儒生,也多是修炼道门真法。

李晔继续道:“再说,当世也不是没有人触摸到名将境界。那位,现在不就在长安城?”

李俨想了想:“你是说在河西、西域击溃吐蕃、回鹘大军,以一己之力克复河西、西域十一州之地,如今归朝受封的前归义军节度使,司徒张议潮?”

李晔点点头:“当世除了张司徒,不会有第二人有机会成就名将境界。”

李俨叹了口气,忽然变得有些伤感,不无感慨道:“若是张司徒一直镇守河西,或许真能成就名将境界。但他如今受诏归朝,已是闲居长安城,纵然眼下已经触摸到了名将境界的门槛,但离了沙场军伍,怕是再也没有机会更进一步了。”

说起张议潮,李晔不由得想起大唐的边疆形势。

大唐在平定安史之乱时,因为中原军队腐化不堪,不能阻挡乱兵,所以朝廷被迫抽调精锐边军靖难,因是河西、西域防备空虚,吐蕃、回鹘等异族趁势兴兵,四面侵入西域、河西之地,大唐边军在朝廷无力派遣援兵的情况下,以极度劣势的兵力,血战数十年,最终弹尽粮绝、将士死绝,河西、西域便被吐蕃、回鹘等族瓜分占据。

先帝宣宗在世时,励精图治,在安王等一批贤臣的辅佐下,将大唐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是藩镇畏服、边患消弭,大唐呈现出中兴之象。

也是在这时,生长于河西沙州的将门子弟张议潮,打起了驱逐吐蕃、复我河山的大旗,先战沙州再战瓜州,创建归义军,浴血拼杀数十年,克复十一州之地,于是在十年前,呈各州图籍于长安,向朝廷报捷。

咸通八年,皇帝李漼下诏,召张议潮入京,加官进爵。

张议潮由此闲居长安城。

李俨忽然道:“自安史之乱后,藩镇跋扈、边患四起,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只分程度严重不严重而已。听说,回鹘得知张司徒闲居长安不归,又开始向归义军用兵,伯父没于淮南后,南诏的兵马,也有了向蜀中、岭南蠢蠢欲动的迹象。”

李晔沉默不语。

先帝宣宗在时,大唐中兴,国势强大,所以边疆异族畏惧皇朝,各地大唐百姓心向朝廷,因是张议潮也能顺势起兵,收拢疆土。

但现如今的大唐皇帝李漼,却是昏庸无能,纵情享乐,不理政事,信任奸佞,所以大权为宵小所把持,朝政昏暗,于是边患再起,藩镇多有兵变之事,国中乱贼无法禁绝,大唐的天下,遂有末日将临、大劫将至的迹象。

“算了,不说这些,国家大事自有朝堂上诸公操心,犯不着你我多想。”李俨摇了摇头,自顾自笑了起来,“说起来你这回成就练气,又挫败了李曜的阴谋,可是大喜事一件,我虽然来得晚了,没能帮上什么忙,你也得请我去康福坊走一遭!”

昨天夜里,李晔就将他和李曜的事,都给李俨说了,对于他为何能战胜李曜的部分,则全都归功于袁天罡,说自己得了袁天罡留下的功法传承云云。

起初可是把李俨震得不轻,既震惊于李曜的恶毒、大胆,也震惊于李晔的好运气、袁天罡传承的厉害。

对于前者,李俨虽然惊诧,倒也没有难以接受,毕竟眼下李唐宗室争权,到了何种丑陋的境地,作为身在长安城的皇子,李俨是有谱的。

现在半夜过去,李俨已经缓过神来,这位普王是个不记事的主,发生了这么大的事,自己还卷入到了风波中,他却没有要思考什么计划什么的意思,一个劲儿只对康福坊念念不忘。

“知道你这趟去东都,耗费了不少日子,定是对锦绣阁的清倌儿想念得紧,也罢,过几日我陪你去就是。”李晔笑着道。

“谁要去锦绣阁找清倌儿?当心被抓去宗正寺挨我父亲的板子!”

顶着两条羊角辫的吴悠,蹦蹦跳跳走了进来,刚进门就瞪了李俨一眼,一副你敢带晔哥哥去鬼混,我就让你好看的神色,李俨双手一摊表示自己很无辜,意思是刚才那话明明是李晔说的,你怎么怪起我来了。

吴悠扭头哼了一声,没有多理李俨,笑嘻嘻的跑到李晔面前,刚想说什么,忽的小脸一垮,自责的低下头,扭捏道:“晔哥哥,我来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