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自古红楼出才子 > 第1020章 老臣沈括,参见皇帝陛下(第一更)

第1020章

“官家,官家……”这个时候,书房外面,传来了马尚小声的轻唤,总算是让天子赵煦省过了神来。

“进来,有什么事吗?”天子赵煦赶紧抹了抹脸颊上散落下来的发丝,唔,方才似乎有些失态了,还好只有自家梓童看到。

“官家,沈括沈大人已经回京了,一个时辰之前刚刚到驿馆住下,您看……”马尚入内行礼之后,这才小声地询问道。

“哦?那朕倒是真的要见一见这位被王巫山反复提及夸奖的格物大家。”天子赵煦不由得露出了期待之色说道。“你去传诏,让沈卿立刻入宫觐见。”

“官家,这沈大人就那么有本事不成?居然值得巫山先生三番五次的提及。”皇后孟氏眨了眨眼,好奇地问道。

“沈括此人,至王巫山提及之后,朕就开始关注此人,他本是杭州钱塘人,嘉佑年间进士,熙宁中,参与了安石先生的变法,熙宁五年提举司天监,上浑仪、浮漏、景表三议,并推荐卫朴修《奉元历》。

熙宁八年二月,沈括返京后,上疏提出三十一条整改意见,多数都被先帝肯定与采纳。九月,他兼任判军器监,负责兵器的铸造与储备。

提出‘弓有六善’的观点,并建议大批制造‘神臂弓’。到次年五月,军器监上报朝廷时,兵器产量提高了十几倍……

后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宁八年使辽,斥其争地要求。又图其山川形势、人情风俗,为《使契丹图抄》奏上。

次年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主张减少下户役钱。后知陕西路延州,加强对西夏的防御。。”

“他博闻多学,于天文、地理、律历、音乐、医药等都有研究。如水工高超、木工喻皓、冶铁炼铜,凡有所及,无不详为记载。又精研药用植物与医学著《良方》十卷……”

听着那天子赵煦在跟前侃侃而言,皇后孟氏也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听到官家这么一说,这倒真是一位了不得的栋梁之臣啊。”

天子赵煦微微颔首道。“不错,可惜,因那永乐城之败,他受了牵扯,而后,又因为他是新党,再无入朝的机会,只能居于润州之地筑梦溪园,在梦溪园著书立说……”

“如此才干,朕却一直未能查之,实乃朕之过也,幸好王巫山听闻沈括之过往,于是便开始与那沈括有了书信往来,二人交流学问,相互讨探,已然是神交已久。”

“而王巫山去了陕西路之后,朕苦于身边无良材,他不但举荐了宗泽,更举荐了这位沈卿家。”

“只是,王巫山当时举荐这位沈卿家之时,还曾经向朕提起过,沈卿家正在研制一种神奇的机械,若是能成,当可令世人瞩目,其意义,甚至不在那元印刷术之下。”

听到了这话,皇后孟氏忍不住再吸一口凉气。“这是真的?”

“至少王巫山是这么告诉朕的,这的确是让朕颇为期待,而今他终于来到了京师,朕一定要好好的问一问这位沈卿家,他到底研制的是什么神奇机械,值得王巫山如此称赞。”

在自己暂时居住的驿馆里边,见到了天子身边的近宦之后,已然须发花白的沈括不禁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好不容易这才稳定了心神,然后朝着那名宦官一礼。

“公公,下官这里有一桩事物,是要献予陛下的,还请公公派人将此物一起送入宫中才是……”

“咱家临来之前,陛下就已经交待过了,这自然是没有问题的,来人,还不快过来帮沈老大人把东西扛出来?”

“多谢公公,还请诸位轻一些才是,此物十分精巧,若是晃动过大,怕是容易损坏。”

听到了沈括之言,那名宦官赶紧又交待那几个毛手毛脚的禁卫们小心着点。一行人这才离开了驿馆,朝着宫城赶去。

而天子赵煦,足足在殿中,等了差不多一个时辰,这才看到了一位须发斑白的老臣朝着御书房而来,而身边,则是四名武孔有力的禁军士卒,抬着一个大约有一人高的沉重木箱,吭哧吭哧地朝着这边行来。

这让天子赵煦越发的好奇,忍不住坐那御案后边站起了身来。

“老臣沈括,参见陛下……”沈括撩起了前襟,步入了御书房后,看到了那位容貌肖似先帝的年轻君王,不禁有些唏嘘感怀,拜倒在地。

“沈卿家快快请起,朕盼你入朝,可是已经盼了不少的时日了。”天子绕过了御案,亲自伸手将沈括搀扶起身来。

“谢陛下,臣虽远在江南之地,但是心中仍旧牵挂着大宋,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继续为我大宋,为陛下效力……”对于天子赵煦的这般作派,让沈括不由得感激涕淋,难以自己。

自己是新党,自打乐永城之战受到牵扯去职之后,先帝驾崩,旧党上位,将朝中新党尽数撵出朝堂之后,那个时候,沈括感觉自己的整个人生都是灰暗的。

再也没有了继续为国效忠的可能,只能寄情于山水之间,书本之中,寄望于能够将毕生所学录于书本之中,以供后人学习。

可谁能想到得,一封来自于陕西的信,打乱了沈括平静的著书生涯,王洋王巫山,这位与自己素不相识,在东京汴梁声名显赫的年轻人,居然来信与自己交流起了学识。

一开始,沈括还以为又是那些自命不凡的年轻人想要在自己跟前显摆学识,希望能够拜在自己门下学习。

可结果,并非自己所想的那样,王洋的知识之渊博程度,其实让沈括深感震惊,并且他在与自己往来的书信之中,所提及的他研制的元水泥,元活字印刷术,还有元炼焦术的原理,以及各种机械的原理,都让沈括刮目相看。

一来二去,沈括与王洋在书信往来之中成了忘年交,双方书信往来交流着各自的学术理论与观点,最终,王洋那些新颖的数学、几何、格物,甚至化学概念都深深地吸引着沈括。

而当王洋第三次请沈括出山,回朝效力之时,沈括答应了,只是在他尚未启程前,

由于王洋提及的昔日苏颂所研发的擒纵器的概念,又将以擒纵器小型化,以便于精准计时的概念言予沈括之后,沈括被这个概念给深深的吸引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