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自古红楼出才子 > 第1184章 朕所敬者,先生之风骨气概也(第一更)

第1184章

王洋倒是很清楚,大宋不禁土地兼并,也不禁百姓们自由迁徙,正是因为如此,才造就了如此繁荣的大宋王朝。顶 点 X 23 U S顶 点 X 23 U S

可是却同样也导致了许许多多的弊端,土地兼并极为严重,哪怕是大宋有数的清正廉名的官员们,也同样大肆的兼并土地,据为已有。

毕竟相对于这个时代而言,他们的行为十分正常,只是没有像那结品质道德败坏的那些士绅一般用下三滥的手段去兼并而已。

正是因为土地兼并在大宋形成了一股强大的,不可阻挡的风潮,所以,大量失去了土地的百姓们,为了生存下来,要么就是成为佃户,继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

要么,就是进入到了城镇之中,依靠着卖力气或者是卖技术生存,正是因为有了大量的劳动力涌入到了其他行业,才使得大宋的工商业如此的兴旺发达。

并且大宋的工商业所带来的税赋,已然稳稳地超过了农业所带来的收益。王洋可是记得,宋太宗时期,全国的商税征收数额约为四百万贯。

而到得仁宗庆历年间之时,业已经暴增至两千两百万贯之数,占到了当年国家岁税收入总额的五成六,业已经超过了半数。

好吧,王洋承认自己的思维发散又过度,而导致了歪楼。现如今,不是考虑那些经济常识的时候,而是应该考虑该如何应对眼前的困局。

王洋倒真没有想到,自己原本考虑得很是周全的办法,而且是利国利民的良策,居然连太皇太后这一关都过不去。

那就更别提还需要经过那些满朝文武臣工的讨论了。

“王巫山,哀家知道你的心思,你的策略,的确是为国为民。只是,如今朝中情况太过复杂,而且那些大臣们各怀私心,唉……”太皇太后高滔滔看到王洋那副模样,不由得感慨万千地长叹了一声道。

天子赵煦阴沉着脸,负着双手在殿中缓缓踱步。“如此利国利民,两全齐美之良策,却因为那些臣中重臣的阻挠而导致不得实施……”

最终,突然一顿足,恶狠狠地道。“实在不行,朕就颁写中旨。”

“官家万万不可……”太皇太后先是一惊,旋及赶紧出声劝道。“中旨一颁,那必然会群情汹涌,到了那时候,非但没有臣工愿意出来接下这个重担,更重要的是,对官家你的清誉有损。”

“皇祖母,孙儿不是不清楚,可是,难道朕就必须要屈从于那些臣工的意志,而放着真正有益于朝庭与百姓的良策不用?”天子赵煦心有不甘地道。

“娘娘、陛下,其实臣倒是还有个想法,或许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沉默了半天的王洋,再一次抬起了头来,朝着太皇太后高滔滔和天子赵煦道。

“还有办法?”高滔滔与天子赵煦居然是异口同声地喝问出声来。

王洋重重地点了点头。“不知黄龙泽的土地,是属于私人的,还是属于朝庭?”

“自仁宗年间,那一带被黄河水泛滥之后,原有的百姓皆已迁徙移往他处,那一带的土地已成无主之地,自然可以算是朝庭的,王巫山你想怎么做?”太皇太后高滔滔反应倒是很快。

“臣想花钱买下黄龙泽一带所有的无主之地。”王洋想了想之后,然后吐出了这么一句让太皇太后与天子赵煦都目瞪口呆的话来。

“你小子疯了?!”太皇太后高滔滔下意识地冒出了这么一句话,似乎又觉得这么说人太伤人心,干咳了一声之后,努力地挤出了一个显得慈祥的笑容。“王巫山,莫要着急,办法终究是人想出来的。”

“娘娘,微臣并不是在开玩笑,或者是气极败坏之语,而是的确有这样的想法。”王洋则是一脸正色地朝着太皇太后高滔滔一礼答道。

“难道王巫山你是想……将黄龙泽纳为你的私产之后,将那些流民招募消化掉?”天子赵煦的表情显得有些复杂的看着王洋道。

“不错,陛下圣明,微臣就是这样的想法,既然朝庭在这个时间点,不会同意在陕西北路之外的地区成立银行,那么,唯今之计,也只有这个办法,才能够既不让朝庭耗费大量的财力,又能够将那些流离失所的百姓安置下来。”

“王巫山,你,你这么做,对你自己可没什么好处,那黄龙泽想要清淤为良田,安置百姓,所耗资财,数以百万计。”

“朕知道,你名下的确有不少的产业,但是,这是朝庭本该做的事情,你……”

天子的内心除了震撼之外,有的只是满满的感动,天下,有哪一位臣工,敢于这么做,至少过去没有,愿意拿出自己的全部身家来为国分忧。

这份忠心,这份拳拳报国之心,实在是……

太皇太后高滔滔缓缓地摇着脑袋,久久说不出话来。“王巫山,你这么做,稍有不慎,那可就是万劫不复啊……那可是数万百姓,你以一人之力去做……”

“臣身为宋人,又为宋臣,当为君为忧,为国分忧……”王洋一脸的大义凛然道。

“王巫山,你真的确定自己有这样的把握?能够以一已之力,安抚住那数万因灾而流离至汴梁的百姓们。”天子赵煦看了一眼身边的太皇太后,郑重无比地朝着王洋询问道。

“臣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是,臣觉得些事,必定会于国于民皆有大利。臣记得先贤孟子有云:虽千万人,吾往矣……”

王洋的表情很平静,语气也显得很平和,但是这句话,却让在场的不论是天子与太皇太后,又或者是马尚、徐得功这样的宦官,也深深的为这句话所蕴含的力量与气概所震撼住。

虽千万人,吾往矣。这一句话,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意思是,自己觉得道理是对的,纵然面对千万人的阻止,我也定当会勇往直前。

“好一个:虽千万人,吾往矣……”天子赵煦站起了身来,眼圈有些微微泛红,看着跟前这位昂然而立,高大英伟的王巫山。

“朕能得巫山先生之助,如鱼得水。”走到了王洋的跟前,天子赵煦,少有的扶了扶冠,双袖一甩,然后朝着王洋一礼。

哪怕是忙着摆姿势装逼的王大官人也给天子的举动吓得不轻,赶紧避让一旁。“陛下万万使不得。”

“有何使不得,朕所敬者,先生之风骨与气概也。”天子赵煦此刻显得那样的意气风发,畅怀大笑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