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乱入南宋 > 0130章 改良商船

乱入南宋 0130章 改良商船

作者:冷氏子兴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15:13 来源:笔趣阁

大宋的船舶业,其实在这个时代,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巅峰。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出海的商船,有宽三丈,长十丈的巨型福船,丝绸、瓷器、茶叶,都是这条海上丝绸之路上最抢手的商品,但这不是李伯言所想要的。福船的结构,其实作为战舰更合适,至于内陆的商船,有些不合适。

将来东风物流的快帆,是要在整个大宋水道驰骋的,这样巨型的船舶,且不说调动缓慢,而且有些水浅的地方容易搁浅,最重要的是载货量的不足。

李伯言考虑再三,并不准备拿大笔的资金去买船,而是打算造船,要造出那种既轻巧灵敏,又能载重货的实用性商船。

无疑,利用十七世纪有海上马车夫著称的荷兰三桅“骚包”帆船,则显得更为实用。

李伯言跟永州以及江陵请来的二十个造船工匠,商讨了三日,终于将大致的船型、桅帆给画了出来。

正当李伯言的造船大业如火如荼地进行时,一位有经验的造船匠建言道:“李公子,小的琢磨了数日,这个船肚如此之大,恐船板支持不住啊。”

一般的船,都是呈v字型,然而李伯言设计的“骚包”三桅帆船,就像一个口子被捏窄了的u字型,让那些造船的工匠有些吃不准。

李伯言笑道:“福伯放心吧,我自有办法。”

古代的船,就像一个木桶一样,承受能力不在于木板如何结实,而在于固定木板的铁箍是否能够承受得住张力跟压力。生铁脆而易锈,李伯言在前几日,便让康帅博去郴州包矿山去了。

郴州距离永州的路程,与衡阳相差无几,来回两日已经很充足了。钨铁合金,对于铁条的强度跟耐磨性,是质的飞跃,这也是当初李伯言对于那个镯子若此感兴趣的原因了。

郴州那边还没有消息,不过李伯言已经开始败家了。

永州如今除了种田的人外,还汇聚了不少无田可种的匠人、民夫,李家招工的消息一出,顿时又一次引起了全城轰动。

“什么?李家招工,一天二十文,日清日结!还有此等好事?”

“是啊,我还以为是一月二十文呢,一打听,每日二十文,你快些,再慢就赶不上这好事了。”

一位道听途说的汉子将馒头往怀里一塞,边跑边问道:“这么高的工钱,是做什么呀,要是太难的活儿我可做不来的。”

“哎呀,砍木头,扛木头,锯木头,刨木头,会吧?”

大汉一听,眼睛放光道:“会会会,赶紧地,跑快些!”

趁着还未开春,李伯言这造船事业,更得加紧了。几乎是全永州的青壮劳动力,都被吸引过来,在李家作坊的匠人带领下,进山伐木去了。

一条千料大船,李伯言要耗资一万贯,然而一条三桅帆船,由于“骚包”的大肚子,载重不减反增,用料却省了许多,造船的匠人估计,六千贯便能造出一条来,主要还是在固定船板的铁箍上,有着技术难度。

东风物流的百万资产,当然不是全用来造船,五十条三桅骚包船足矣,关键的,还是中转仓以及人员的调度,当中需要耗去的精力财力,如果预计得不差,春末夏初之际,东风物流便能整个盘活了。

冬末的永州,被这种火热朝天的气氛所带动着。李伯言聚拢来的民财,又还之于民,其实跟买铜盆同样一个道理,都是市场的自我调节。

赵汝愚站在柳子庙,眺望船坞之上,火热朝天的景象,眼中满是激动地说道:“昔日范文正公主政浙西,江浙灾荒,集民力修佛寺,建官舍,伯言啊,你今日之举大有当年范文正公之风啊。”

李伯言被这么一夸,反倒显得脸红起来,“学生知老师您常自许范文正公、韩琦,这样夸学生,学生会骄傲的。”

李伯言这么一说,反倒让赵汝愚脸红起来,这死孩子,我自许范文正、韩琦,知道也别说出来啊,这叶适还在旁边呢,有这么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嘛。

听着师徒二人的相互吹捧,叶蹭叔脸皮一抽,缓缓道:“范文正公那是抵御灾荒,赵相公,伯言他是纯属没事找事!”

李伯言翻了翻白眼,笑道:“亏蹭……叶先生还是功利之学的大成者呢,连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道理都不明白?”

“什么本质道理?”

“此乃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好好听好好学,快拿笔记下来。哎呀,这么简单的经济学道理,叶先生还让小子说几遍?”

赵汝愚看着一脸茫然的叶适,也不由地心疼了他一番,“正则啊。”

“嗯?”

“好好听,好好学。拿笔记下来。”

“……”

叶蹭叔有些懵了,怎么到这里,他反倒成了鳖孙了?

“伯言,伯言啊,你走慢些,你说说看,刚才那什么需的是什么玩意儿?”

李伯言笑道:“就这么给您解释吧。如今我大宋对外,出口瓷器、丝绸,此为外需,对内的需求,便称之为内需。就如同我要造船,造船需要什么?木料、铜铁、桐油,还有帆布,这些都是要靠生产加工所得,我需要这些,就要让其他人制造,带动整个永州的消费模式,便是这八个字的概括了。”

叶适听得眼睛精光大放,说道:“前几日你说的钱荒,是不是也可以用这八个字解决之?”

李伯言点了点头,说道:“不错,叶先生还能举一反三了?”

叶适朝李伯言后脑勺一拍,乐呵呵地跑了,准备去改进他的著说了。

李伯言笑着,将来若是叶适入中枢,任三司使,定是大宋经济改革的一注强心剂啊。

他身边有周必大,有赵汝愚还有叶适、放翁,李伯言还是那个李伯言,殊不知,这些大宋的先贤名儒们,已经被他潜移默化地所改变了思维观念。

慢慢地从一问三不知的经济白痴,慢慢地开始了解起当初那个怪圈之中,大宋经济的规律。

他们所了解的,也正是李伯言在做的。

李伯言眺望北方,想着老朱还在跟心学的几位先生,在岳麓高谈阔论,便不由会心一笑,等他的东风物流乘风而起,一鸣惊人,不知道老朱准没准备好接招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