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宋缔 > 第两千五百三十一章一切为了利益

宋缔 第两千五百三十一章一切为了利益

作者:我欲乘风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13:14 来源:笔趣阁

神都城中的一赐乐业人事件已经算是结束了,他们的代价并不大,最少在大宋的百姓看来并不大,只不过是死了几个人罢了,而这些人袭击外朝的使团,本就是其罪当诛的。

若是在别的地方袭击大秦国的使团也没有什么,但在天自己脚下的神都袭击大秦国的使团,这就不单是袭击使团那么简单了,这世上还没有人或是王朝敢于挑衅大宋的尊严。

大宋的客人被袭击了,丢脸的只是大宋!

一赐乐业人对大秦国使团的袭击,无异于是在打大宋的脸,打刚刚登基即位新君赵旭的脸面!大宋百姓和朝臣们自然是义愤填膺,监察院的御史更是扬言要严惩一赐乐业人。

赵祯知道事情的始末只是一部分一赐乐业人做的,整个一赐乐业人的人数足有数十万,而扩大到如此规模的原因就是因为大宋这几年的强大,一赐乐业人就像是大宋的寄居生物,大宋越强大,一赐乐业人的生活便会越好。

数十万的一赐乐业人在大宋生活其中还不乏有一些往来于大宋和西方以色列王国的商人,他们往来于东西方之间,眼界和见识都是不同寻常的。

赵祯不太希望一赐乐业人在大宋太过壮大,因为这个时代可没有所谓的“绿卡”一说,只要是在大宋的土地上生活,向大宋衙门交税,那就能够获得户籍。

大宋的土地实在是太过庞大,尤其是对于现在的世界来说,大宋的土地已经相当的广阔,大量的土地被开发利用,公路也在不断的修建,这也使得大宋所需要的人口在不断的增加。

增加人口无疑是两种方式,一种便是提高本国的生育率以及出生率,还有一种便是吸收外来人口。

大宋对外来人口的吸纳一点也不少,当初最先内迁大宋的党项人便是其一,而后面还有女真人以及契丹人,以及那些数量较少的外族人。

现在的大宋人口早已过了一亿大关,粮食的丰产,品种的增加,口粮的增加,使得养活人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虽然说没有彻底消灭饥荒,但饥饿已经不再是困扰汉家民族的主要问题。

大宋已经出现了良性循环,土地开发,粮食产量增加,人的附属价值增加,商业发达,制造业发达,寻常百姓的收入增加,接着便是人口增加再到土地开发,依次循环。

良性循环一旦出现,只要控制得当,便会一直循环下去,直到出现外力打破这个循环,但有一点,这个循环抵御外力也是极为强大的。

大宋的制造业和商业的发达程度完全可以扶持农业的发展,也完全可以满足战争的需要,各种各样的政策不断的调整,不断的融合,形成一个又一个的约束力,来使得大宋的发展在轨道上运行。

赵祯并不畏惧改变,也不畏惧外敌,他所担心的是大宋会再次陷入“低头发展不看前路”的状况,汉家文明有一种通病,那就是喜欢固步自封,在自己强大的时候便瞧不起一切外族。

这样是不对的,也是不理性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发展自己的同时,把眼光放得长远一点。

只有这样才能时刻的关注“敌人”的变化,赵祯一直西方世界当作时潜在敌人,在东方的土地上那个曾经的入侵者已经被大宋所吞并,成为了海东州,而西方侵略者赵祯却没有放过他们的打算。

那片土地的“安定”让赵祯坐立不安,以至于他在接道亨利三世的书信时,第一个想法便是拒绝。

但赵祯很快发现,拒绝并不是一件好事,最好的办法是让那里变得混乱!

如何混乱起来呢?当然是应该内斗了!!

谁也不知道,罗马教廷之所以如此嚣张,胆敢和亨利三世争夺权力,争夺对神圣罗马帝国的控制权,最主要的原因不光是格里高利七世的野心,更重要的是有人在背后支持他们。

赵祯从来都不会觉得自己时好人,也不会觉得自己死后能上西方的天堂,但赵祯知道自己做的事情在损害罗马人的同时,也在阻碍西方的发展为东方争取时间。

只要知道这一点就足够了,他的根本目的不是要毁灭神圣罗马帝国,也不是要毁灭塞尔柱帝国,他的根本目的只是为了让西方更为混乱。

十字军东征已经不能满足赵祯的预期,一群官方组织的土匪和强盗能够给敌人造成多大的创伤?

资助罗马教廷挑起内战这是多么让人兴奋的一件事?而挑拨神圣罗马帝国与塞尔柱之间的关系又是另一件让人觉得美妙的事情!

大宋从来都不缺乏机会,因为宋人会自己创造机会,俗话说“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而坐山观虎斗才是渔翁得利的最好办法。

西方的两大帝国之间的战争能给大宋带来多少的好处赵祯不知道,但有一点赵祯却知道,犹太人的以色列王国会被保住,最少会被暂且放过。

战争时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事情,但同时也是人类发展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人类恐惧战争的同时,也在需要战争。

看似矛盾的事情,却是人类发展的永恒真理,“好战必亡,忘战必危”这是华夏先祖早已参透的发展哲学。

赵祯不会拒绝战争,他要为大宋保留下拥有战力的精锐军队,人口的增加,种族的融合使得大宋王朝军队的素质也在不断的提升。

人数并非是一支军队的主要战斗力,相反精锐程度和配合程度才是检验一支军队的重要所在。

大宋军队中最强大的战力不再是上四军,或者说不再是禁军,相反而是十六卫,这是一种军力和战力的转移。

边军老兵是大宋的精锐,但他们驻守四年之后便会回到地方,虽然加入到了地方上的十六卫,但训练不会随之停止。

每年还是有集训的,每月有操练,最大程度上的保持他们的战斗力,而这也是赵祯下了严旨执行。

说到底,十六卫才是赵祯留给自己的最后底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