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蔡伯俙和鼠三两人在高丽掀起多大的风浪,赵祯的大宋依然是稳定的,朝廷依然是和谐的,并未对大宋造成多大的影响,至少赵祯是这么觉得,消息还没有在朝中传开。
只有文德殿稍稍有些不同,这里是大宋相公与皇帝对奏的地方。
蔡伯俙攻陷高丽晋州矗石城的消息赵祯已经收到,三才把书信再次传递给了朝中的诸位相公,而诸位相公呆立原地的表情却让赵祯稍稍有些坐立不安。
打破僵局的首先是三司使包拯,这老倌一撩起前襟,左脚向外一迈,赵祯便知道这位要说什么,果然,包拯躬身道:“起奏陛下,蔡伯俙此举乃大不敬,陛下因发金牌召回,并下旨责罚!”
赵祯心中哀叹,但面上却露出温和的表情道:“包卿所言有些过了,高丽人杀我大宋将士,对鸿胪寺的公文视而不见,如此蔡伯俙才会引兵入境,向高丽人讨个说法。”
包拯微微摇头:“微臣并非是在责难蔡伯俙,而是他的所作所为有损大宋颜面有损官家威仪,但他的事情做的却没错,高丽人杀我大宋将士,其罪当诛,即便是用上整个矗石城的百姓陪葬也不为过,但他用兵两万攻伐高丽州城,此前无有来报,此乃不敬皇权,不敬陛下!”
别说是赵祯,即便是庞籍都稍稍有些惊讶,没想到一项把礼仪规矩看的比什么都重的包拯居然能说出这样的话来?连他都是如此,别人还能说什么吗?
随着包拯的话,文德殿中的气氛变得稍稍轻松起来,只要他不死命的与皇帝硬怼,这文德殿中的气氛永远是融洽的,最少要比充斥着御史的紫宸殿要好得多。
庞籍出班道:“包学士说的是,蔡伯俙引兵报复虽在情理之中,但毕竟是行雷霆手段,需向官家报奏,得了官家的旨意在动手才是。”
但说着说着庞籍又话锋一转道:“但事发突然,高丽又距离我大宋千里之遥,隔海相望,来回耽误时日徒增损耗不说,单单是那战场上瞬息万变的战机便稍纵即逝。
况蔡伯俙此人虽为外戚,官家却授意文资,又领兵在外,若是不能有所作为,没有随机应变的果断,官家还要他作甚?如此才能体现他临危不变处事有度!朝廷虽不该赏奖,却也不该责罚。”
庞籍的话有礼有节,最关键的是和了一手好稀泥,听着顺耳也就罢了,还能劝说包拯把事情轻轻放下,关键是包拯听进去了,躬身对赵祯行礼道:“臣莽撞了,未曾想到蔡伯俙所处之地。待其归来,臣必当上门致歉。”
赵祯笑着摆了摆手:“你若是上门致歉,还不把他的心肝给吓出来?!此事你上奏无错,他确实过于莽撞,但也不失给高丽人一个警告,我大宋行商在高丽境内屡屡受到刁难,这是不争的事实。
眼前之事也因高丽人误把我大宋兵卒当成行商而引发,可见高丽人早已无视我大宋国威,若非如此岂能轻易羞辱刁难?
蔡伯俙此举乃是在高丽立威,也算得上扬我国威,但所用之法稍稍过激了些,既然他已经撤兵,便不再议论此事,待其从倭国回返,朕再另行申斥。”
蔡伯俙的事情这就算过去了,皇帝与相公的对奏大多要处理繁琐的公务,这些公务有些并不算是大事,但有些却影响较大,尤其是涉及到宗室,官员这种代表朝廷颜面,相公又不能直接责罚的。
欧阳修最先开始了常务上奏:“启奏官家,今年的殿试何时开始,学子们过了春闱,又随官家南郊祭天,一路上所学颇多,报效朝廷之心赤赤,万万不可拖延,伤了学子们的心啊!”
赵祯笑了笑:“朕有意为之,之前他们经历春闱之后,又在整个北京城百姓乃至大宋百姓的注视下随朕南郊祭天,心中之激动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此心情激荡之下,怕是会说不该说的话,写不该写的文章。
朕宽松他们一段时日,让他们放松心神,平心静气,保守灵台清明,方可殿试,如今看来,北京城的学子也该散够了心,着礼部传旨,四月初八与大庆殿开殿试,朕亲自阅卷。”
欧阳修躬身道:“臣领旨!”
随着欧阳修的退回,所有人松了口气,殿试迟迟不能举行,民间的议论已经逐渐出现,所有人都在猜测官家的用意,甚至有些人担心今年不会有殿试。
学子人心惶惶,坐立不安,但官家就是没有示下,朝廷也无法擅自承诺什么,事情就这样拖着,其实这只不过是赵祯的一项心理测试而已。
殿试,这是为国取仕的最后一道关卡,看似是荣耀的殿堂,但也是责任的宫殿,一旦通过殿试所录取的士子,便成为大宋的官员,今后很可能宣麻拜相成为大宋的相公,这是进士科,从科举取仕以来最为荣耀的一科。
别的不说,单单是这文德殿中的相公有那一个不是进士科出身?这也是为何民间会把进士科说成相公科的原因,所有人都眼巴巴的看着,盯着嘞!
但越是如此,赵祯便愈发重视进士科,今年他要提高进士科的质量,如何提高?便只能在殿试中增加难度!
往年的进士科一旦得了春闱功名,成为贡生的他们再参加殿试便很难被刷下,几乎每届参与殿试的贡士最后都得到了进士的名头,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但今年赵祯为了提高难度可不打算就这样轻拿轻放,有些人得了贡士之后,参见殿试的热情便不那么高涨了,主要原因是他知晓自己的水平,殿试主考策论,其他的内容一改不考。
而策论这种东西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政治水平与头脑,简单的来说,一句话便可暴露他的才能,因此许多人选择用稍稍中庸的文章蒙混过关。
这样的文章没有什么营养,只不过是歌功颂德,或是追忆大宋立国不易,太祖太宗功德之类的,还有些人指出时弊,却没有解决之道,一个劲的说这不好,那不好,可全文没有一处表达自己的观点,形同白话。
这些文章并不能体现个人的才能,但即便如此,作为皇帝很难给这些人刷下去,因为这些文章没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