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高官 > 542章挖墙脚?

高官 542章挖墙脚?

作者:格鱼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01:12:30 来源:笔趣阁

彭远征把李铭然和郭伟全找来,开了一个碰头会,一方面确定了县府机关干部下基层轮岗锻炼的首批大名单,这为下一步彭远征在机关jīng兵简政、抽调机关干部充实乡镇基层一线,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对94年全年即将推进的几个大项目进行梳理,确立了“平稳求快、保三争二”的主导思路。

彭远征提出了一个目标:也就是从现在开始到年底,确保矿泉水厂项目和煤焦化工程成功运营,确保“东方小商品城”项目基本建设完成,新上两个投资过500万的新项目。

在李铭然和郭伟全看来,邻县目前拥有的几个项目已经足以支撑邻县迈入高速发展的轨道,实现地方财政收入和经济总量的翻倍增长不会存在什么问题——在这种前提下,彭远征应该以“求稳”为主,不必再费心劳力地引入新项目。

说的私心一点,彭远征能在邻县干几年呢?通过这几个大项目的成功运作,完全就可以收获到足够的政绩,何必再去冒风险呢?

花费自己的jīng力和心血、承担着相应的市场风险,去为后任做嫁衣裳,太没有必要了。这是李铭然和郭伟全的真实心态。

但彭远征却根本没有考虑这些。他做官所追求的是实现个人价值和施政抱负,而不是个人政治利益最大化。因此他所做的每一项工作、所抓的每一个项目,都兼顾了长远,决不搞拍脑袋工程和短期政绩工程,不求官声民誉,但求无愧于心!

听着彭远征不疾不徐地阐述着他未来的发展思路,李铭然和郭伟全眸光变得越来越复杂。同时心头滋生起一丝丝的惭愧和汗颜。与彭远征接触地越久。两人越加觉得彭远征的胸怀和视野非常人所及,他的强势和强权,是为了做事而非私利。这从彭远征的责任担当和处事原则上足以看得出来。

彭远征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清官,但肯定是一个公私分明的实干家。他不计较一时一事的得失,不拘泥于条条框框。本身就站在了一个需要仰视的高度上。

“铭然同志,老郭,县里的整体发展思路早已确定,那就是以小商品城项目为依托,打造商贸物流集散中心,推进产业集约、集群发展,形成规模效应。我们搞商贸物流,最大的优势就是交通便捷,国道、省道和高速公路都从我们县里穿过。运输成本很低。”

“基于这个思路,我们主要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培育龙头企业,形成产业支撑。引导企业积极投身商贸物流业发展。使企业成为建设市场、开拓市场、经营市场、繁荣市场的主体。通过企业 市场 产业的发展模式,为商贸物流业奠定基础。”

“二是发展现代物流园区。推进集群发展。按照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要求和建设一个园区、繁荣一个市场、发展一个产业的思路,规划设立一个现代物流园区,建立园区发展机制和政策,通过市场运作加强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jīng的思路,加快产业配套,提升发展的整体优势、竞争优势。”

“因此,我认为,94年我们的经济工作重点就是规划建设一个物流产业园区,然后力争引进几个相关项目……”

“物流园区要把东方小商品城项目容纳进去,然后在东侧和西侧规划两个大型的市场交易中心——我的意见是建设机电设备交易中心和副食调味品批发集散中心。”

彭远征的话一说完,郭伟全立即就明白他在打什么主意,忍不住嘴角浮起了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

李铭然则皱眉轻轻道:“彭县长,我打断一下啊,我虽然不怎么熟悉经济工作,但建设大型的物资交易中心,需要市场底子,我们要想从无到有凭空造出一个市场来,怕是不容易。”

彭远征还没有说话,郭伟全则哈哈大笑了起来:“老李,你还是没听明白彭县长的话——物流产业园区是一个虚的,只有两个项目是实的——彭县长要建机电设备交易中心和调味品批发集散中心,这分明是要挖墙角。”

“挖墙脚?”李铭然有些莫名所以地讶然道。

彭远征暗暗叹息,李铭然在经济工作上果然就是一个门外汉,一窍不通,连起码的经济敏感xìng都缺乏。这样的干部,无论责任心怎么强、多么清正廉洁,在改革开放推进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都是不适合干zhèng fǔ一把手的。

郭伟全微笑着,“老李,市里现在已经有一个机电设备交易大市场,是80年代中期建成的,已经运作了接近十年的时间,可以说是江北省最大的机电设备批发基地。但是这个市场很不规范,基础设施也很简陋,市里曾经一度有过改造的投资意向,但后来搁浅了。”

“至于调味品市场,泽林市就有一个,只不过是缺乏统一规划,完全是市场自发形成的。”

“如果我们建设上规模、配套齐全的市场交易中心,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和减免税优惠,我敢保证,不出半年的时间,就会慢慢将这两个市场大蛋糕吸引到县里来——问题的关键在于,优惠政策是否有力和宣传是否到位。”

彭远征眼眸中掠过一丝光亮,深深地凝望着郭伟全,鼓了鼓掌朗声一笑,“老郭果然是经济专家,几句话就说到了点子上。没错,我打的就是挖墙脚的主意。前一段时间,我专门去考察过市里的机电设备市场和泽林市的调味品市场,市场已经饱和,到了一个容纳的极限,如果我们有更好的条件、环境和优惠措施,商家和市场迁移到县里来是完全可以看到的事情。”

“正如老郭所言,我们的市场要做出亮点,要有足以吸引人的优惠,要有良好的发展环境,还要有相应的宣传战略。这是成功的关键。”

李铭然哦了一声,却是没有再说什么。郭伟全则笑道:“彭县长,你是准备吸引投资还是直接由县里投入建设呢?”

“还是要吸引投资。县里自主建设也不是不可,但存在一定的财政风险。我认为,我们还是要cāo作成市场项目,互利共赢、风险自担,我们所做的就是政策支持和优惠。运作模式,可以参照东方小商品城项目的成功模板。”

彭远征挥了挥手道,目光坚定而清澈。

郭伟全轻叹了一声,心里暗道:招商引资谈何容易?规划做了,思路有了,前景也可以展望,但如果没有企业来投资,一切都等于零,都是纸上谈兵。

彭远征扫了郭伟全一眼,淡淡道:“招商引资推进经济发展,不光是我们几个县领导的事情,也是全县干部群众不可推卸的责任。我考虑着,县zhèng fǔ可以出台一个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发动全县的力量,推进招商引资,成功引进项目者给予经济奖励。”

彭远征说的招商引资奖励在后来的2000年之后,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几乎全国大多数地区都有类似的政策,但在90年代前中期,这还是一个新生事物。

zhèng fǔ拿钱奖励招商引资的个人或者部门单位,这甚至是一个“惊世骇俗”的想法。

郭伟全吃了一惊,抬头望着彭远征,犹豫道:“彭县长,财政拿钱奖励个人,这样是不是……”

“老郭啊,改革开放就是要体制创新、经济方式创新,如果我们拘泥于以往的条条框框,那就什么也干不成。当然,这种奖励政策是暂时xìng的,等县里形成了一个招商引资的良好氛围,就可以取消这项政策。”

“我已经跟韩书记探讨过这个思路,韩书记表示认可。作为一种制度创新,我们可以尝试一下——效果,应该是立竿见影的!”彭远征嘴角浮起一丝玩味的笑容。

提出这个思路,他是经过了慎重考量的。奖励招商引资在后来虽然因为过多过滥,在很多地方异化扭曲,但cāo作的好、控制得住,作为一种临时xìng举措,还是能发挥重大作用的。

他决定在邻县提前推开这个思路,也就是施行两年左右的时间——所以,这个奖励办法,从一开始就注定是“暂行办法”。

“老郭,你来牵头搞这个奖励办法,搞一个详细的方案出来,我们再完善商量。”彭远征笑着望了望郭伟全。

郭伟全长出了一口气,点点头应下,“行,我试一下。”

“记住,老郭,不要在办法中体现具体的硬xìng指标和任务,不要搞大包干那一套。我们鼓励有条件、有资源的个人和部门参与招商引资,但不能做成行政摊派,给县直部门和干部群众造成不必要的负担。这是一个原则。”

……

郭伟全和李铭然走后,严华又找上了彭远征,提出让彭远征参加后天举行的县zhèng fǔ庆祝三八妇女节表彰大会,而紧接着宁晓玲又进门来,请彭远征参加明天县教育局和应急办在邻县一中组织的地震防灾演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