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喷神 > 第7章 过河拆桥

喷神 第7章 过河拆桥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13:07:56 来源:笔趣阁

“我估计,眼下国内法律圈人士,最清楚我这一套碰瓷套路的,就应该数金成义了。毕竟他亲自作为我们的对手,跟完了万大的案子。其他律师,就算眼光再敏锐,总要至少比他再落后三五个月,才能反应过来。

所以,不管金成义有没有实力不借助外力、亲自全盘复制我的套路,他都肯定会兵贵神速,先做一些准备工作——比如像我去年那样先去检索、寻找合适的技术素材,运作成专利种子,然后再左右互搏。

我估计,不管最后他能不能跑起来,光是做完这些准备工作,至少也要等到今年暑假结束。因为去年我们差不多也是准备了这么久。

这种情况下,你通过公开的数据库,跟踪那些跟金成义长期合作的专利代理人的动向,就能实时把握住金成义的准备工作做到哪一步了,到时候我们打他七寸的时候才能有的放矢。”

冯见雄享受着妹子的按摩,哼哼唧唧地面授机宜,把这番道理给史妮可彻底分析清楚。

史妮可就差拿个小本本狂记,冯见雄说一句她就应承一声。

“然后,下一步你还要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冯见雄继续往外倒坏水。

其计划中,过河拆桥、上房抽梯的程度之狠,很快让自忖已经对奸计见多识广的史妮可,再次瞠目结舌不已。

……

冯见雄料理了一些关节,把史妮可丢在了沪江,自己第二天就回了金陵。

虞美琴第一时间找到他,求他一起合练一下下周一的校内总决赛。

“周日再说吧,肯定赢的。我有杀手锏,苏勤翻不过来的。”冯见雄安慰了虞美琴一句,说服妹子别急,然后就甩开了她。

虞美琴看着心不在焉的冯见雄,内心渐渐升起了一丝隐忧和气苦。

怎么史妮可坏了他的事儿之后,冯见雄和史妮可的交集反而越来越多了呢?

“难道一个女生太完美,不用男生操心,也是导致男生不跟她多交往的理由么?好像还真是这样,电视剧上的惹祸精总是有很多霸道总裁帮她善后的,只要她有女主光环……”虞美琴悲催地脑补了一番,徒然叹息。

冯见雄压根不知道妹子在瞎想些啥,他回到金陵后,稍微歇了一会儿,就去找了本院知产法领域的头号学术权威——刘教授。

“刘教授,在忙呢?现在不方便?”冯见雄都没预约,径直就闯进了刘教授的办公室。

“哦,小冯啊,不忙,来,坐。”刘教授抬头看见是冯见雄,表情自然而然地就保持了微笑,像是看着一台论文机器。

去年年底的时候,冯见雄帮邱雪刷了一篇关于“物权绝对权和债权相对权在副随知产权利上的差异”的案例辨析论文,还刷上了国内顶级的《法学研究》期刊。

那篇论文虽然主打分析的是物权,为物权法造势,但毕竟里面借用的例子是“索尼卖游戏机以至于反越狱不合法,微软卖软件所以反越狱合法”——这是一个和知识产权法高度相关的例子。

所以,刘教授早已关注到了那篇论文。

今年,随着《物权法》立法进程的加速,相关领域有代表性、创见性的文章一时都炙手可热起来,很有可能被立法高层作为立法依据引用,可谓是风口来了,猪都能吹上天——那简直就是一个法学研究者的最高追求了。

对于一个法学研究学者,毕生最荣耀的事情,就是自己吹的牛逼、开的嘴炮,都能成为影响国家立法和行政决策的依据——

比如四五十年代的时候,牛逼如哈佛大学法学院招牌的亨利.马凯斯教授,也颇以二战中纵火狂魔李梅将军曾向他咨询求教过屠杀日(和谐)本平民的法理依据为荣——

当时李梅想公然违反战争法,直接对东京的平民区狂丢燃烧弹搞大屠杀,无奈怕说不过去,就找到了哈佛法学院的教授。然后这砖家在研究之后,就给了李梅一个依据:

“鉴于日(和谐)本的社会工业结构和欧美大不相同,其大型军工厂基本只承担总装厂的职责,而起基本军工产品零部件的生产加工,事实上是分包给大量的平民手工小作坊的。因此对于日(和谐)本的特殊国情,毁灭其城市平民区这种行为,在法理上不应认定为对无辜者的蓄意屠杀,而应该认定为对其军工产能的打击。”

对于一个嘴炮男来说,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就是动动嘴皮子,就成功挑唆促成一起几十万人的大屠杀。这对于那些“能靠哔哔解决的事儿,就绝对不要动手”的阴人来说,实在是莫大的荣耀。

所以,刘教授如今对冯见雄的重视程度,显然已经不是停留在“这小子可以与之合作赚钱”的肤浅层面上了。

两人谈笑风生地平等论交聊了几句,冯见雄陪着笑脸,单刀直入地问道:“刘教授,不知我十天前交给您那篇《论现行专利审查指南导致的无效宣告成本风险问题》的文章,有消息了么。”

十天前,也就是史妮可告诉他出事儿之后,冯见雄就当机立断留了这个后手。

他写了一篇砸场子、很有可能断了整个行业赚“把现有技术伪装成实用新型然后碰瓷”这条钱路的论文,然后交给了刘教授,想用刘教授的名字作为系列的通讯作者发出去,而他自己则捞一个第一作者。

所谓通讯作者,往往是指一个大的研究课题项目的总负责人,承担对课题总研究经费负责、对外联络资源的存在。

比如一个大的研究项目,有可能从好多个角度、环节分析一个系统工程,整个过程里会产生几十篇论文。这时候每一篇论文都会有一个第一作者,由这项具体工作的直接负责人挂名,而项目总负责人则署通讯作者。

虽然大多数带通讯作者的研究项目都是在理工科的自然科学类研究项目上才有的,但也不代表文科就绝对没有。

刘教授上次跟冯见雄沟通之后,决定开一个关于“专利无效的诉讼风险”专项大课题,还申请了专项经费(还没申请下来),所以才有一大票论文的第一作者可以让给手下的学生。

对于冯见雄来说,这篇投石问路的文章上,他倒是没有想得太多。只是觉得万一事情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他求财不再可能,那也不介意用来求一求名。

同时,他的这第一篇论文既然只是刘教授大课题项目的一小部分,所以目前只讨论了“国家知产局和专利复审委员会现行审查制度中误放过现有技术的风险”,而没有涉及其他。

用人话翻译一下,也就是说他的文章即使引起了重视,也不可能导致“已经过审”的实用新型被全盘复查翻盘——国家专利局没那么多人手和精力,也犯不着为了目前这一小撮存量风险而浪费那么多程序成本。

他的文章,最多只会堵死后来者的路:目前想模仿他,而还没来得及布局的后来者,很有可能因为审查的收紧而“中道崩殂”。

……

“这可是要往《法学研究》上投的,怎么可能这么快。怎么,你很急?”刘教授和颜悦色地反问了一句,对冯见雄的急切也很是不解。

目前这种双核心级别以上的文科期刊,让邱雪这种讲师去投,小改一两次,大半个学期才下来就算是快的了。

但是,职称和名望也会对论文的发表速度有加成,已经是教授职称的,头衔挂在那儿,基本上可以缩短两成审核周期。如果这个教授还是211以上的,勉强算个名校,而且还在同级期刊上有过发表经历,那么压到一个多月也不是不可能。

很显然,刘教授是金陵师**学院里,知产法这一块的学术权威。金陵师大的法学院实力,在全国高校的同类专业里排进二三十名还是可以的。

加上刘教授并不是第一次在《法学研究》上发文章,所以他愿意发力的话,倒也是有可能加速发表的。

“确实比较急,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暑假第一个月文章就能下来。”冯见雄斟酌着措辞,委婉而又坚决地表达了自己的迫切。

当然,以他如今的能耐,完全可以和刘教授谈谈更多。

他已经不是半年前那个“不仅要从刘教授那里蹭名,还得从刘教授那里蹭钱”的穷鬼了。

钱的事情,他已经可以适度“反哺”。

刘教授很敏锐,试探着问:“是有官司需要用这篇文章造势?”

“也不是官司,但是挺重要的。”冯见雄这就算是间接承认了,说着,他还拿出一个信封,一边说一边戳到刘教授台面上的一堆文件里,“听说《法学研究》的‘排版费’不菲,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这篇文章是为了我的事儿,当然不能让您破费了。”

一般来说,凑职称指标用的垃圾堆型省级期刊,都是要收“排版费”的。

说是排版费,本质上也就是交两三千块钱,那么只要论文质量不是实在太过不堪入目,就总能拿到那么一块豆腐块的版面。

但是,核心期刊是不会这么干的,也不屑于赚这个钱。

不过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冯见雄假装一知半解,双方面子上都好过一些。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冯见雄告辞离去。刘教授抽出信封捏了一下,脸色顿时一变。

看厚度,起码是好几万了。

刘教授毕竟是个做学问的,虽然也赚一些外快,终究是不能和正牌的大律师相提并论。月入数万,也就是他的常态了。

拿人手短,刘教授决定跟王编审喝个茶,主动求教一下文章还有什么要改的。

如果可以的话,双盲交叉的时候,最好也找个关系比较好的兄弟单位,别让他的文章落到文人相轻的家伙手上。

至于结果,刘教授只能说是尽量帮冯见雄争取。要想让他打包票的话,这点钱还不至于让他上心到出卖节操的程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