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喷神 > 第122章 太组当年也是忠臣

喷神 第122章 太组当年也是忠臣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13:07:56 来源:笔趣阁

武大方面的立论,花了大部分篇幅在论证“今天要谈的是主流,而不是谈个案。说用人不疑,就是指这种形态占了当代社会的主流,而不是说绝对不可以疑、不存在疑。与此同时,靠制度建设让人不能做某些事,也不能被解读为对其的‘疑’,那是为他好,在建立互信。”

这番话虽然气势上有些猥琐,但不得不说是很有效的。堵死了金陵师大这边不少的进攻角度。

在立论的最后,武大一辩当然也要举点例子,比如“刘备对诸葛亮毫无保留地托孤,换来诸葛后半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赵构疑心岳飞如何如何,终致十年之功毁于一旦”云云。

但,这些都不是重点,只是为了靠排比找回点气场,是辩论的惯用话术。

很快就轮到西门甄姬代表反方立论。

她调整了一下情绪,一上来就先声夺人:“非常感谢对方辩友刚才为我们提到了赵构疑心岳飞,害得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以对方辩友肯定是想劝赵构学习周世宗吧,像柴荣信任他烈祖的哥哥那样信任岳飞,对吧?”

烈祖这个词现代人可能听不太懂。但是在古汉语里,因为古代儒家对伦理辈分特别重视,所以祖宗和子孙都是追溯到九代都还有专有称呼的。

曾祖的父亲是高祖,高祖再上去是天祖、烈祖。所以烈祖就是“爷爷的爷爷的爷爷”。

对于赵构来说,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就是赵光义。“烈祖的哥哥”当然是指赵匡胤了。

短短一句开篇反击,就让几个评委略微呆滞反应了三四秒钟,然后忍不住偷偷笑出声来。

“武大开始讲理还行,最后的举例排比真是不走心,一下子被人抓住了痛脚。不过那个西门甄姬反应这么快,口齿也这么便给,倒是确有急智了。”

观众们没有评委有文化,自然需要反应更久,不过再迟钝的人,看到别人笑场之后,肯定会好奇心发作,互相打听笑点在哪儿。这样一来二去,不出半分钟场内所有人都明白这个梗了。

这个梗其实没什么,网上的键盘侠都知道。但能反应这么快,说得这么简洁,并且诙谐利落,声情并茂,那就见水平了。

那些本来把西门甄姬当成纯粹因为长得漂亮或者家世好而被冯见雄、虞美琴提携的花瓶的,也都稍稍改变了看法。

西门甄姬趁着场面的气势被夺回来,洋洋洒洒说了一堆制度建设的好处、疑人也用的必要。

“众所周知,现代社会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合作越来越频繁。而人不可能和古代那样继续与所有密切合作的合作者都做到深入了解、知人知面又知心。正是因为如此,为了克服现代社会合作过于多样的困难,我们需要一套制度性的‘疑’来让人好好做事、不敢作恶。

所以‘疑’是有好处的,正是在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根据MIT精神心理学权威教授麦克维尔.卡普空的研究表明,‘我们智人的大脑本能可以接受的密切认知伙伴,只有150~200人’。超过这个数字,我们就无法建立起密切的信任。

但现代社会的企业和其他非营利机构的组织架构,已经让领导者需要直接面对、了解和交流的人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字。在这个大基调下,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也没有这种生物本能去充分了解每一个人,因此我们只能是既疑了,疑完之后也用……”

西门甄姬的时间把握得很好,3分钟还差四五秒的时候,就结束了陈词。她本来预定的稿子就是反复背过很多遍的,刚好是3分钟,而一开始举岳飞的例子则是临场即兴的,是根据对方的举例立刻打回去,所用的时间是完全多出来的,因此后面必须加快语速。

西门甄姬稍稍有些紧张,所以加快得有些多,最后剩下来4秒,但总的来说已经是很精确了。

“作为反方立论,全局性已经很好了,不过并没有体现出足够和正方争锋相对的特色来。正方似乎预料到反方会拿‘现代社会的合作基础必须有疑’来说事,所以立论时主要精力都放在‘用人不疑不等于完全不能疑,只是说疑不是主流,信是主流’。

西门甄姬没有在这点上中央反攻、当面打脸,作为反方,那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属于怯场避免交锋了。”

几个评委相视一眼,各自内心基本上都是这个念头,大同小异。

西门甄姬的开场陈词很稳,但应变不足,没有重点针对,可见大部分还是赛前准备好的,临场发挥就开始那一段。

这些问题观众是看不出来的,他们没这个水平,但评委却会因此而调整心中的打分尺度。

“总的来说五五开吧,后面应变不足,开场急智诙谐,双方立论算平手。”

主持人说了几句简短的过场话,然后双方立刻进入了交叉盘问。

这才是真正的短兵交锋。

正方武大的二辩站起身来,迅速对刚才西门甄姬架构的理论,展开了重点进攻。

“请问对方辩友,你们刚才口口声声说的‘用人要疑’,这个‘要’,是指疑是‘越多越好’、占据这个社会用人法则的主流么?还是说你们觉得有一点点就算‘要’了?”

南筱袅很想立刻站起来回答,不过冯见雄在桌子底下悄悄虚按了一下她的大腿,示意稍安勿躁。

南筱袅立刻安静下来,意识到第一个问题还是让西门甄姬本人回答,显得己方比较有气势——

对方明显是针对西门甄姬刚才立论中的话发问,如果反方这边不让西门甄姬接茬,反而会丢印象分,让评委们觉得“原来这个队的一辩只会开场前背诵一个立论稿,一点正面交锋的能力都没有”。

西门甄姬也感受到了空气中那股莫名的信任,变得沉着了些。她只想了两秒钟,就干脆利索地回答:“凡是皆有度,怀疑当然不能是越多越好。但我方也认为‘疑’是一种常见的必要,其存在对当代社会的用人和合作是有利的,并非‘一点点’或者‘偶然’。”

武大二辩立刻换了个阴的角度:“那我换个问法好了——如果今天你说你‘要’做个孝敬父母的人,那是不是孝顺一点点就行了?还是说,只要不和其他美德的价值位阶冲突,孝顺都是越多越好的美德?”

西门甄姬有些绕不过来,南筱袅这时才养精蓄锐地截住对方的进攻,果断地说:“没有其他价值位阶冲突,当然是越孝敬越好,但也要考虑边际成本。如果孝敬到95分需要付出超过孝敬到90分数倍的成本、而这些成本本来可以用于做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那么凡事自然要掌握好这个度。”

武大二辩气势微微被遏制,继续迂回:“那用人和管理中,猜疑如果不会伤害到人,而且有一定的效果,你们就觉得猜疑也是越多越好了?否则这里的‘要’字岂不是和你刚才说‘孝道’中提到的‘要’字双重标准了?”

南筱袅是旁观了那么久的,面对这种近身缠斗自然从容一些,她谨慎而得体地说:“如果多一些的‘疑’确实能够提高效率、而且收益高于付出的成本,那多一点当然是没问题的。如果疑进一步增加,导致付出比得到还贵,那当然要适可而止了。请对方辩友不要胡搅蛮缠抛开‘边际成本’来谈这个问题。

我说我要吃饭,当然不等于我要吃死,难道对方辩友连这点思辨能力都没有吗?几百年前帕尔塞拉苏斯就知道,‘万物皆有毒,无害只是剂量不足’,吃饭喝水都能吃死人喝死人,‘疑’当然也要考虑边际成本!”

诸位看官看到这儿,或许也会觉得这一小段交锋有些无聊,但这还真没办法——因为历史上,武大在这场辩论赛上,就是主要在这个地方重点进攻的。他们花了五分钟时间纠缠“你说‘要’疑,就必须证明‘疑’是社会主流,而不仅仅是‘存在疑’、‘疑有其价值’。”

如果不能证明主流,武大就要蛮横地说“谢谢你们承认了我方观点”。

而历史上,与之交手的马来亚大学,也正是在这一点上应对有些举止失措,最后输掉了关键赛点。

对手的思路,并不是冯见雄能够左右的,他想发挥蝴蝶效应都发挥不了。

因此,在武大这边主攻阶段的过程中,质问方的节奏跟另一个时空比较相似,也就不奇怪了。唯一的区别,只是西门甄姬和南筱袅,在冯见雄的调教之下,表现比历史上的马来亚大学更加稳妥持重,而且强调点出了“边际成本”这个概念。算是比另一个时空的马来亚多拿了一点分。

双方各自花了三分钟时间,随着武大头号主力陈名加入质问的行列,局面看上去对武大渐渐有利了一些。

不过,这也没什么。

陈名上场了,就意味着冯见雄也该上场了。

他并不会像其他辩手那样,逃避正面交锋。冯见雄最大的技术特点,就是对方从哪个角度进攻,他就直接正面怼回去。

你们已经放弃了体面,不想说‘不疑’的好处,只想说‘疑要有度,不是主流就不叫要疑’,那哥就堂堂正正跟你们说这一个细节小点好了。

在你们自以为已经收缩阵地、让防御变得铁桶一般的“马奇诺防线”上,硬生生趟出一条血路来。

嗯,说“马奇诺防线”还不太恰当。

马奇诺虽然没有面面俱到,但好歹也是一条“全线防御”思想下构筑出来的产物,设计之初就没打算把法兰西的大好河山拱手让人。

而陈名带队的武大,明显打的是“坚壁清野”的收缩战术。

“疑和不疑哪个才是当代社会用人主流”这个点,显然是他们最后的据点。

因此,把他们的防区比作“塞瓦斯托波尔要塞”还差不多。

而面对要塞,冯见雄就要掏出他的哆啦A梦大炮了——老子管你上面是不是盖了20米厚的花岗岩、1米厚的钢板,说一发入魂带走就一发入魂带走。

……

“看来对方辩友很纠结于‘疑和不疑哪个才是当代社会用人的主流’,行,那我就正面回答你们这个问题吧——我方认为,‘疑’才是主流,也就是说,疑是大多数,不疑是个别或者非主流情况。够明确了吧?”

冯见雄施施然地站起来,抛出了一句让全场大哗的重磅炸弹。

一如哆啦A梦大炮发言时那样,声震十里。

对面的陈名,才刚刚在西门甄姬和南筱袅身上屠幼屠出一丁点成就感,听了这话顿时有些不知所措。

他压根没想过冯见雄这一方,会胆敢直接在武大这边防御力最强的点上,正面接受挑战。

要知道,冯见雄这番话,政治上是很不正确的。而且,也绝对容易被认为是为厚黑学张目、降低社会效率、降低人类互信……总而言之,就算说得有道理,也容易被人当成“阴人”而黑一黑。

“对方辩友居然改为认为‘疑’是当代社会用人的主流?而不仅仅是你们刚才所说的‘必要’?我能这么理解么?”陈名还微微有些不信,居然确认了一句。

冯见雄傲然一笑,很是笃定:“按你后半句说的理解就行——至于前半句,那只是‘你以为’,我们原先从来没说过疑不是主流,自然也不存在‘改为’什么新立场。”

冯见雄的坦荡,让对面四名对手都感受到了莫大的精神压力。

因为他太笃定了。

就像小说里诸葛亮每次说出“呵呵,汝中计矣”后,哪怕对方不知道中了什么计,也会先掉个30点士气值再说。

这就是卫冕冠军的赫赫凶名,别人模仿不来的。

陈名花了足足七八秒钟整理思路,这才开始反驳——这七八秒钟都是打表的,因为冯见雄说完刚才那番话、坐下之后,主持人那边的计时器,就已经开始为正方计时了。

“那我请问对方辩友,你对于现代成功企业越来越细化的分工合作问题怎么看?我方在立论时就强调了,孙子曰,将能而君不御之者胜。众所周知,这个时代最容易坏事的就是外行管内行,对方辩友难道连这点常识都想否认吗?如果你是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的老板,你想如何猜疑和监视你的CEO,你懂他的全部考虑么?

再进一步,你要怎么监视和猜疑你的CTO?你难道要亲自过问那些技术问题?还是派一些外部的技术人才来‘互相牵制、帝王心术’?你觉得这样的公司能让人才感受到尊重,能真正创造出有价值的进步和创新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