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推棺 > 第二百二十三章 宫中貂寺传令迟

推棺 第二百二十三章 宫中貂寺传令迟

作者:离人望左岸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4:08:20 来源:笔趣阁

李秘本以为今次功劳不小,升官不在话下,可没想到只是从九品转到正九品,到底是有些失望。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陈和光见得李秘这惫懒姿态,也是哭笑不得,简定雍却双眸发亮,这正九品官职也就罢了,从七品敦武校尉虽然没有实际掌权,但却是荣誉官职,也就是说,朝廷承认了李秘的功劳!

这敦武校尉之下还有正八品从八品正九品和从九品,也就是说李秘直接跳了si 激啊!

当然了,文官的因功得赏会由从九品的将仕佐郎开始,而后升授登仕佐郎,再到正九品的将仕郎,升登仕郎,到正八品迪功郎,升修职佐郎,再到从七品的从仕郎,升征仕郎。

如此一看,可就不仅仅只是si 激了!

木兰诗里头有说,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转勋制度自古有之,是对有功之臣的赏赐,李秘这赏赐虽然看似低微,可他最初不过是个捕快,这才刚刚脱了贱籍,当了巡检,能够得到这样的赏赐,已经是非常少见的了!

虽然陈和光和简定雍都在替李秘高兴,可李秘对此并没有太过看重,反倒是问陈和光道。

“这宣慰安抚知事有查案之权吗?”

陈和光听得李秘如此发问,也是摇头苦笑,点了点李秘道:“就知道你会这么问,放心好了,不过是个正九品的佐官,具体勾当由su zhou府衙来派发,你想查案你查案便是,这又有何难。”

李秘闻言,也终于放心下来,终于还是忍不住问道:“朝堂上到底是怎么个情况?”

陈和光听得此言,神色却有些耐人寻味了。

吴惟忠等入京也有一段时间了,却迟迟没有消息传来,李秘到底也是非常感兴趣,如今终于有了消息来源,他又岂能放过。

陈和光也没有太多隐瞒,毕竟这些都是邸报上传下来的,不算机密,便是机密,也会与李秘说道,又何必隐瞒。

李秘一边听着,眉头也皱了起来,因为事情果真如他所料一般,渐渐展露出该有的姿态来了!

先说李秘最关心的戚楚,他的身份终于证实,朝廷授予他从五品武毅将军,让他担任卫所镇抚。

不过这里头也是颇多曲折,范荣宽等人到了京城,联络浙党文官,里头不乏方从哲这样的浙党精英,想要阻挡戚楚的脚步。

好在戚楚将小笠原之丞等倭寇俘虏献上,ti gong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情报!

照着小笠原之丞的情报,ri ben国这样的弹丸之地,竟然举**备,要借道朝鲜,攻伐我大明中原!

这就是李秘早先就预料到的援朝抗倭战争的前兆,李秘虽然惊愕,但早早做了心理准备,既然戚楚被嘉奖授官,也就算是有惊无险了。

至于这场战争,也就是万历朝鲜战争,ri ben太阁丰臣秀吉统一了ri ben大部之后,为了平息国内武士对分封不均的怨气以及削弱诸侯藩镇的势力,便对外发兵,想要获取更多的土地。

他先去跟朝鲜说,要借道朝鲜攻伐大明,而后又以朝鲜拒绝攻打明朝为借口,发动了对朝鲜的战争。

ri ben国虽是弹丸之地,但刚刚经历了战国时期,实现大一统的局面,兵力非常强盛,战斗力也到达了巅峰,纠集了二十余万兵力,不过最终还是让大明和朝鲜给击败,丰臣秀吉也死在了这场战争之中。

这是大明朝对外战争最后的辉煌,是如何都绕不开的一场战争,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照着陈和光的透露,朝廷已经开始备战,而备倭总经略是宋应昌和邢阶,总兵官也就是主帅是名将李如松,吴惟忠也成了副总兵。

这些倒也没甚么,毕竟李秘对打仗并不感兴趣,因为自己没有这方面的才能。

他也并非并非不愿卖命打仗,而是物尽其用而人尽其才,自己对打仗除了当炮灰也没甚么用,不如留下来查案子,武举人也不过是为了镀金罢了。

不过陈和光也说了,朝廷今番是下定了决心,为了积极备战,明年春天的武举kao shi会加大力度,适当放宽kao shi标准,但却有相应地提升了kao shi难度,希望能够通过这次武举,为国家选拔更多更精的军事人才!

而这次的考官,除了兵部和礼部等有司之外,吴惟忠也成了监考官之一!

李秘知道这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以大明取得大捷收场,也就没什么好担心的,倒是不知周瑜入京之后又如何了。

当李秘问起之时,陈和光却摇了摇头:“说来也奇怪,邸报上并没有记录此事,只是本官听得小道消息说,周瑜已经入主朝天宫,而原来的教首陈善道真人,被迁到灵济宫去了……”

李秘闻言,也不由松了口气,若皇帝陛下让周瑜执掌军事,那才让人不安,只是让他闲居宫观,倒也可以接受。

机会难得,李秘也向陈和光打听了不少消息,据说连范重贤都捞了不少好处,如今已经升了官,不久就要赴任,至于是何官职,陈和光也不太清楚。

两人又聊了一阵,陈和光才叮嘱李秘,尽快收拾东西,到su zhou府衙去赴任,虽说是宣慰安抚知事,但李秘有心要往刑侦方面发展,便将李秘安排到了理刑馆,倒也是熟门熟路,免得李秘不适应。

送走了陈和光之后,李秘又与简定雍交割了工作,毕竟与陆青云相处了两个月,虽然中途外出了一趟,但读书之时受到他不少指点,几个人也坐下来吃了顿践行酒。

到了第二日,李秘便带着张黄庭等人,来到理刑馆报到,宋知微早就得了消息,对李秘自是欢迎之极的,理刑馆的人对李秘也熟悉,虽然也有人眼红,但却没人敢找李秘麻烦。

李秘还是捕快之时,就已经能够让知府大人屈尊纡贵去请,更何况如今已是堂堂正正的正九品,便更是无人敢寻衅滋事了。

宋知微对李秘那是没话说的,给他安排了个独门独院,里头三间厢房,还配备了厨娘等一干奴婢,凡事不需李秘操心。

因为知道李秘要备考,他也没让李秘染指案子,宋知微担任推官的时间很长了,寻常案子他也是手到擒来,根本就用不上李秘。

朝廷上对宣慰安抚知事这样的官职,连个正经解释也没有,闲散得紧,李秘也就安心备考了。

不过这才过了六七天的模样,事情还是找shang men来了!

李秘与张黄庭正在练习射箭,外头却吵闹起来,大批缇骑竟然涌入理刑馆来,将所有人都支开了!

锦衣卫虽然不比当年,但余威尚存,众人见得缇骑是奔着李秘院子来的,也赶忙去通报宋知微以及陈和光。

李秘正要出去看个究竟,大批锦衣卫已经撞入院子当中,这些人簇拥着一名红线黑袍的年轻人。

此人也就二十五六,细皮嫩肉的,面相清瘦,也不蓄须,看着倒也俊俏,只是眸光精细,眉角一道淡淡疤痕,满是狡黠阴冷。

他戴着兜帽以避风尘,此时扯下兜帽来,李秘才看清楚他的容颜来。

“哪个是李秘,站出来说话。”

李秘见得此状,便走到前头来,朝那人道:“鄙人便是李秘,不知是宫里那位老公驾到,有何事吩咐?”

旁边的锦衣卫也是个晓事的,朝李秘喝道:“大胆,你小小一个知事,也该问貂寺名讳,这位是宫里甲字库的李尽忠李公公,还不赶快行礼!”

“李进忠!”李秘听得这名字,不由心头一震,早在见识镇守太监王沐德之时,他就寻思过,这李进忠眼下做到了甚么位置,如今竟然真的得见了!

李进忠便是魏忠贤,入宫之后才改名为李进忠,得了宠之后才改回魏忠贤的姓名,如今他还叫李进忠,想来应该还没有得宠。

不过在李秘的印象之中,李进忠是得了大太监王安的赏识,当上了皇长孙的母亲王才人的典膳,与皇长孙乳母客氏勾搭上,这才开始飞黄腾达的,眼下他还在甲字库,说明还没有发迹。

锦衣卫出动这么大阵仗,护着李进忠来找李秘,李秘也将他此行的目的猜了个七八分,更何况此人往后还是个祸害,李秘又岂能点头哈腰!

“这就奇怪了,公公不好好待在西什库看家,跑出来找我这么个从九品知事作甚。”

这西什库是明朝皇室的仓库,位于皇城和紫禁城之间,分为甲乙丙丁以及承运广盈等,甲字库主要是存放药材的地方,在个个库房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

这些人本以为李秘就是个土老帽,谁知道他竟然知道西什库,而且被锦衣卫呵斥,竟面不改色,还反问起来,这就让人恼火了!

“好大胆子,公公的事情,也是你能随便问的么!”

李进忠也是脸色难看,此时朝那些个锦衣卫道:“此人胡乱顶撞,贸问宫闱之事,给我抓起来,爷儿们要亲自审问!”

“是!”

锦衣卫们得令,便要过来拘拿李秘,张黄庭和李秘正在练箭,张黄庭当即将弓箭举起来,大喝一声道:“你们敢!”

那李进忠也没想到张黄庭竟如此好胆,那些个锦衣卫虽然带着兵刃,可让弓箭瞄准当前,这些人也都是识货的,张黄庭手里头是一张杨木硬弓,少说也有一石之力!

古时测量一把弓的弓力,通常做法是将弓固定在墙上,而后往弓弦上悬挂重物,待得弓开满,所悬之重,便是弓力了。

一石弓已经是强弓,唐时武举射长垛所用便是一石弓,而从宋朝开始,一石弓便已经是弓箭手的标配。

李秘对此不清楚,但张黄庭却是了解,所以平素里都用一石弓来与李秘练习。

李进忠见得张黄庭如此英武,脸色也有些难看,此时竟然朝李秘隐秘地眨了眨眼睛!

李秘其实早就猜到李进忠此行的目的,此时也朝张黄庭摇了摇头,示意了一番,张黄庭这才放下了弓箭。

李进忠也松了一口气,朝锦衣卫道:“抓回房里!”

这些个锦衣卫们便一拥而上,将李秘扭了起来,丢到了房间里头,李进忠紧接着也走了进来。

这才刚刚关shang men,李进忠便似换了个人一般,卑躬屈膝地朝李秘抱歉道:“适才情非得已,李大人可莫要见怪……”

若换做他人,只怕要惊愕万分,可李秘却早就心中有数,否则也不会配合李进忠演这么一出。

李秘泰然自若的表现,也让李进忠惊诧不已,难怪宫里要他亲自来传令了!

“李老公不必多礼,有甚么事现下可以说了。”李秘直视着李进忠,淡淡笑着,如是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